抗甘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阳性的抗合成酶综合征2例并文献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年11月第21卷第11期 MMJC,Nov 2019,Vol 21,No.11 DOI:10.3969/j.issn.1672-9463.2019.11.022
抗甘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阳性的抗合成酶综合征
2例并文献复习
朱雪梅 王占奎 刘爱维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47岁,因“乏力7年,对称性多关节
肿痛2年,憋喘1年,加重3月”于2019-05-22入
院。

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肩背片状皮
疹,外院查肌酸激酶(CK)大于6 000U/L,诊断为“皮
肌炎”,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稳定;2年前出
现双腕、双肘、双肩、双膝、双踝关节肿痛,自服激素
治疗后好转;1年前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9℃,伴咳
嗽、咳痰、憋喘,乏力,CK 692U/L,C反应蛋白(CRP)
79.50mg/L,红细胞沉降率(ESR)66mm/h,胸部CT
示:双肺间质性改变,予抗生素、激素治疗好转后出
院。

3月前出现刺激性咳嗽,严重时语不成句,伴发
热,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来诊,查体:激素面容,双
肘关节伸面暗红色斑疹,伴白色鳞屑,双手雷诺现
象,双肺可闻及Velcro啰音,四肢肌力4~5级。


助检查:谷草转氨酶(AST)40.5U/L,CK 1 466U/L,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7.76U/L,羟丁酸脱氢酶
(HBDH)339U/L,CRP 32mg/L,ESR 53mm/h,B型钠
尿肽(BNP)90pg/ml,铁蛋白(SF)1 383.63ng/ml,血常
规、余生化、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
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
抗体、补体、肺癌系列、凝血、病毒、真菌、支原体、降
钙素原等指标均未见异常。

血气分析:酸碱度(pH)
7.43,氧分压(pO
2)66mmHg,二氧化碳分压(pCO
2

41mmHg。

胸部CT示:双肺内多发片絮状及网格
状密度增高影。

肺功能: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合并小气道功能障碍,CO弥散量重度减低,FVC
62%,FEV1 61%,DLCO 26%。

肌电图提示肌源性
损害。

心脏彩超:肺动脉收缩压24mmHg,LVEF
72%,微量心包积液。

入院第6天肌炎抗体谱结果
回示:抗EJ抗体IgG+++,抗Ro-52抗体IgG+++。

诊断:抗合成酶综合征(抗EJ抗体阳性),予醋酸泼
尼松20mg/d和环孢素150mg/d治疗,治疗1周后患
者憋喘缓解,CK 1 142U/L,pO
2
71mmHg。

患者,男,52岁,因“发热、皮疹、乏力2年”于
2017-10入院。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
温38℃,面部及前胸部及背部散在红色斑疹,伴瘙
痒灼热感,乏力,肌无力、肌痛,无畏寒、寒战,无流
涕,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憋喘,无活动后气促,无
口腔溃疡及光过敏,既往体健,无用药史。

查体:面
部、颈部V区、背部红色斑疹,双手近端指间关节、
双肘关节伸面斑丘疹,伴色素脱失,四肢近端肌力4
级,四肢肌肉压痛,肌张力可。

心肺查体无明显阳性
体征。

辅助检查:ALT 56.90U/L,AST 157.20U/L,CK
4 902U/L,CK-MB 111.35U/L,HBDH 433U/L,LDH
614U/L,SF 827.69ng/ml,CRP 27.3mg/L,ESR 36mm/h,
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血常规、余生
化、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抗体、抗
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补
体、肺癌系列、凝血、病毒、真菌、支原体、降钙素原
等指标均未见异常。

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活动
期);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双肺纹理增多,
双肺可见磨玻璃影,以双肺下叶为著。

肺功能:肺
通气功能正常,CO弥散量轻度降低,FVC 130%,
FEV1 118%,DLCO 73%。

入院第6天肌炎抗体谱
回示:抗EJ抗体+++。

诊断为“抗合成酶综合征
(抗EJ抗体阳性)”,予甲强龙60mg/d和环磷酰胺每
作者单位:250014 山东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朱雪梅);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风湿免疫科 山东省风湿免疫病临床医学
研究中心(王占奎);菏泽市中医院(刘爱维)
通讯作者:王占奎,E-mail:wzksdzhy@
· 病例报告 ·
79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年11月第21卷第11期 MMJC,Nov 2019,Vol 21,No.11
周0.4g治疗,10天后复查ALT 51.60U/L,AST 48.10 U/L,LDH 314U/L,CK 1 281U/L,CK-MB 62.83U/L,SF 146.5ng/ml,出院规律服用醋酸泼尼松治疗,期间稳定,1年后减至5mg维持。

2年后再次出现面部、躯干部、双侧大腿后外侧瘙痒伴红色斑疹,伴瘙痒、烧灼感,乏力明显,四肢肌力5级,无肌痛及肌肉压痛,无明显呼吸系统症状。

CK 269U/L,LDH 247U/L,ESR 77mm/h,SF 465.79ng/ml,IgG 22.1g/L,CRP 7.75mg/L。

皮肤病理: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浅层水肿,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予醋酸泼尼松5mg/d和硫唑嘌呤100mg/d继续治疗,10天后皮损消退,复查肌酸激酶183U/L。

2 讨论
1991年Love等提出按照特异性抗体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进行分类,1992年Targoff首次将抗氨基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 tRNA synthetase,ARS)抗体阳性,临床以肌炎、间质性肺炎、关节炎、雷诺现象、发热、技工手为特征的一类肌炎/皮肌炎命名为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ASS)。

基于国外近年来文献报道,其年发病率约为0.6/10万[1],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2[2],抗ARS抗体在PM/ DM中的发生率为30%,目前已知的抗ARS抗体有11种,抗甘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EJ)在PM/DM 的发生率小于5%。

抗EJ抗体在抗ARS抗体中的阳性率国内外报道有差异:2014年日本金沢大学一项165例抗ARS抗体阳性的PM/DM患者调查结果显示:抗EJ抗体阳性者占抗ARS抗体阳性的23%,仅次于抗Jo-1抗体(36%);赵娜等[3]报道60例ASS患者,抗Jo-1抗体阳性率为70%,抗PL-7抗体阳性率为11.7%,抗PL-12抗体阳性率8.3%,抗EJ、OJ抗体阳性率仅为5%。

虽然抗合成酶综合征有着共同的临床表现,但进一步的观察发现,不同类型抗ARS抗体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抗Jo-1/EJ/PL-7抗体临床表现多与肌炎相关,被认为是肌炎相关性抗体,而抗KS/PL-12/OJ抗体被认为是非肌炎相关性抗体。

本研究针对抗EJ抗体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做一个概述。

抗EJ抗体阳性患者与其它抗ARS抗体患者在发病年龄和性别上无差异。

在临床表现方面,80%以上抗EJ抗体阳性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ILD),表现大多呈慢性、隐匿性,但约有18%抗EJ抗体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这一部分人群可出现急性进展型的ILD,表现为1月内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

肌无力的发生率较高(55%),在所有抗ARS抗体阳性患者中仅次于抗Jo-1(78%)、PL-7(76%)抗体阳性者。

多关节炎、技工手、雷诺现象在抗EJ抗体阳性患者的发生率少于抗Jo-1、OJ、PL-7、PL-12抗体阳性患者。

向阳疹、Gottron皮疹、Gottron征在抗EJ抗体阳性患者中常见,发生率与抗PL-7抗体阳性患者一致,并高于其它抗ARS抗体者。

干燥症状在各抗ARS抗体的发生率报道不一,国外报道认为其在抗EJ抗体中阳性率高,国内报道多认为其在抗PL-12抗体中阳性率高。

发热症状与各抗ARS抗体的发生率无差异。

抗EJ/抗PL-7抗体阳性患者的平均病程长于抗Jo-1/PL-12抗体阳性患者。

抗EJ抗体还可出现在系统性硬化症和重叠综合征患者中[4~6]。

Hamaguchi 等[5]总结165例ASS患者临床特征,其中抗EJ抗体阳性患者38例,表现为DM者37%,PM者13%,CADM者18%,仅有间质性肺病者26%,系统性硬皮病者3%,重叠综合征者3%;38例患者中21例以ILD起病,6例(29%)在随访中出现肌炎;6例以肌炎起病,5例(83%)病程中出现ILD;11例肌炎和ILD同时发病。

肌炎特异性抗体相对相互排斥,而肌炎相关抗体与肌炎特异性抗体共存[7]。

Ro-52是最常见的与抗EJ抗体交叉存在的肌炎相关抗体,其次是SSA、SSB。

抗EJ抗体阳性与抗Jo-1抗体阳性患者肌酶谱各项均值均较高,高于其他抗ARS抗体患者[4]。

上述2例患者均有肌无力、ILD、Gottron皮疹表现,血清肌酶谱、炎性指标升高,抗EJ、Ro-52抗体阳性,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肺CT显示肺间质纤维化,肺功能有弥散功能降低,治疗为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

第1例患者以肌炎为首发症状,病程中出现多关节炎和ILD,呼吸道症状明显,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合并低氧血症,予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治疗;第2例患者,肌炎和ILD同时出现,肌酶水平高,肌痛、肌无力严重,而且伴有罕见的皮肤血管炎表现,但无呼吸道症状,仅有影像学证据提示有肺受累,考虑到患者肌炎症状较重,皮肤血管炎反复发作,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控制病
80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年11月第21卷第11期 MMJC,Nov 2019,Vol 21,No.11
情。

总的来说,2例抗EJ抗体阳性的ASS患者病情轻,对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反应良好,但容易复发,2例患者2~7年病程中复发2~4次,早期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减少复发次数。

综上所述,抗EJ抗体与肌炎、间质性肺病相关,皮损以向阳疹、Gottron皮疹、Gottron征为主,可表现为CADM,合并RPILD的可能。

ILD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临床要引起重视,监测ILD的活动指标,包括铁蛋白(serum ferritsn,SF)、涎液化糖链抗原(Krebs von den Lungen-6,KL-6)、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D)水平,有预测ILD发生、判断病情活动度、评估预后的作用,SF、KL-6、SP-D值与DLCO、FVC 呈负相关,KL-6、SP-D还能鉴别肺部的细菌感染和间质性肺病,细菌感染时,两者值正常。

Gono等[8]研究SF>500ng/ml时发生急性/亚急性肺间质病变的概率明显增加,SF≥1 500ng/ml时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6 个月累积生存率仅为28.6%。

Fathi等[9]回顾性分析30例PM/DM患者KL-6水平,结果表明KL-6为549U/ml时,诊断合并IL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3%、100%,中日友好医院对DM/PM-ILD 患者的血清标志物、肺功能、肺CT研究发现KL-6出现早于临床症状、肺CT表现[10]。

肺功能、肺部高分辨率CT、动脉血气分析、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能帮助评价肺的功能状态,有助于及早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Mirrakhimov AE.Antisynthetase syndrome:a review of
etiopathogenesis,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Curr Med Chem,2015,22(16):1963-1975
2 Zamora AC,Hoskote SS,Abascal-Bolado B,et al.Clinical features
a n d o u t c o m e s o f i n t e r s t i t i a l l u n g d i s e a s e i n a n t i-J o-1p o s i t i v e
antisynthetase syndrome[J].Respir Med,2016,118:39-45
3 赵娜,刘颖,孙小凤,等.不同抗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阳性的抗合
成酶综合征60例临床和影像学相关特征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
杂志,2019,23(5):320-325
4 郭匡金,彭昭,刘玉鹏,等.抗合成酶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J].河南
医学研究,2019,28(10):1791-1794
5 Hamaquchi Y,Fujimoto M,Matsushita T,et mon and
d i s t i n c t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i n a d u l t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n t i-a m i n o a c y l-
tRNA synthetase antibodies:heterogeneity within the syndrome[J].
PLoS One,2013,8(4):e60442
6 张威,孟耸,谢社玲,等.46例抗合成酶综合征临床诊疗分析[J].解
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40(2):145-148,152
7 Vancsa A,Gergely L,Ponyi A,et al.Myositis-specific and
m y o s i t i s-a s s o c i a t e d a n t i b o d i e s i n o v e r l a p m y o s i t i s i n c o m p a r i s o n to primary dermatopolymyositis:Relevance for clinical classification:retrospective study of 169 patients[J].Joint Bone Spine,2010,77:125-130
8 Gono T,Kawaguchi Y,Hara M,et al.Increased ferritin predicts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s e v e r i t y o f a c u t e i n t e r s t i t i a l l u n g d i s e a s e a s a
complication of dermatomyositis[J].Rheumatol,2010,49(7):1354-
1360
9 Fathi M,Barbasso HS,Lundberg IE.KL-6:a serological biomarker
f o r i n t e r s t i t i a l l u n
g d i s e a s e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o l y m y o s
i t i s a n d
dermatomyositis[J].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2012,271(6):589-597
10 Chen F,Lu X,Shu X,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serum markers
f o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n t e r s t i t i a l l u n
g d i s e a s e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yositis:a comparative and prospective study[J].Internal Medicine Journal,2015,6:8
(收稿:2019-08-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