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诸葛亮和小皮匠2 沪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诸葛亮和小皮匠2 沪教版
只要渡过乌江,就能追上并且可能击败敌人。
可是他们有没有顺利渡江呢,面对渡江的难题,诸葛亮用了哪些方法?请大家自己轻声读读1、2小节,思考。
(指名2生读,生答)
5 诸葛亮用了“架人桥”和“乘木筏”的方法来渡江。
什么是架人桥?(出示图片,师释:人站水中,肩上抗木)
6 遗憾的是这个方法失败了。
为什么不成功?请大家自己读这2小节,找找原因。
7 请你读这一节,让我们听听失败的原因在哪儿?(回答时可进行说话训练:因为……所以……)8 的确,因为乌江水很深,人在江中根本无法站稳脚跟,再加上水流太急,更容易使人失去平衡,这真是——水深流急。
9 诸葛亮随即采用了另一种方法——“乘木筏”,请你用部首查字法查查“筏”是什么意思。
(生找到后出示解释)
10 因为筏是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子头。
可惜的是这种方法也没有获得成功。
11 哪位同学已经理解了,能从朗读中让大家明白,来读一读1、2小节,让大家听听他有没有找到失败的原因。
12 我听出了,因为江中有礁石,这是一种江河中的岩石,很容易引起沉船事故。
再加上水流很急,使木筏冲上了礁石,撞坏了。
13 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两节,读出诸葛亮的军队在渡江时遇到的困难之大。
(一)学习课文3、4节
1 诸葛亮毕竟是个高明的人,当他因为想不到好方法渡江而发愁时,他并没有一意孤行,而是想到了求助他人。
于是他叫人张贴——布告,征求——过江的办法。
2 “布告”是张贴出来通告群众的文件,请四人一小组结合1、2节讨论并把诸葛亮的布告填写完整,随后派一名代表上台扮演士兵来为大家读读这张布告(出示图片,指导学生模仿士兵的语气读布告)
3 于是有三个小皮匠揭了布告来见诸葛亮。
我这儿有张布告,你会揭吗?(出示已贴在黑板上的纸布告,师释:揭就是把粘着的物体分开或者把盖着的物体取下,而不是随意一撕)
4 (出示第4节)师引读:他们让诸葛亮准备了——三千张牛皮。
他们用牛皮做成了——许多筏子。
牛皮筏子不怕礁石撞,这支军队就坐着牛皮筏子过了江。
5 牛皮筏子为什么能过江呢?请大家再读读第四节然后回答。
(生:牛皮筏子不怕撞)
6 这说明牛皮筏子很坚韧、有弹性。
那如果当时有海绵,而海绵也有弹性,不怕撞,可不可以作为渡江的工具呢?(生:海绵会吸水,牛皮防水)
7 对,坚韧有弹性而且防水,这就是牛皮的特点。
只要将里面充气,就成了一种新型的改良的渡河工具。
三总结
学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是小皮匠为诸葛亮出了用牛皮筏过江的办法解决了蜀军的难题。
1 这就是“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谚语的出处。
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课文。
2 那么三个小皮匠真的能赛过诸葛亮吗?(生答)
师释:因为小皮匠经常和牛皮打交道,熟悉牛皮的特性,因而在渡江这一问题上想出了比诸葛亮更好的办法,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真的能赛过诸葛亮。
这也说明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有着其特有的智慧与能力,这正应了一句俗语:“三
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出示)
同时,这句话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力量时有限的,正所谓“柴多火焰高,人多智谋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