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测技术复习

合集下载

传感器检测技术总复习

传感器检测技术总复习

1、传感器的灵敏度与分辨率概念: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和引起此变化的输入量变化的比值。

即:s=x y ∆∆或s=dxdy 分辨率是指检测仪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最小变化值的能力。

输入量从某个任意值缓慢增加,直到可以测量到输出的变化为止,此时的输入量就是分辨率。

2、传感器的线性概念:线性度是用实测的检测系统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最大偏差与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即E f =FSY m ∆×100% 3、传感器的迟滞与重复性概念:迟滞特性表明检测系统在正向(输入量增大)和反方向(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

即E f =FSY m ∆×100% 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检测同一物理量时每次测量的不一致程度。

,也叫稳定性。

4、传感器的基本组成部分:由敏感器件和转换器组成。

5、检测的误差相关概念:绝对误差:仪表的指示值x 与被测量的真值x 0之间的差值,记做δ,即δ=x-x 0 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仪表指示值的绝对误差δ与被测量真值x 0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即r=0x δ×100%=00x x x - 引用误差: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δ与仪表量程上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引用误差为r 0=Lδ×100%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此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

随机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此重复测量同一量时,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

粗大误差:明显弯曲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又称过失误差。

精确度:是测量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的综合反映。

6、常见仪表的精度等级有:0.1级、0.2级、0.5级、1.0级、1.5级、2.0级、2.5级、5.0级。

7、电阻应变片概念: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时,它的电阻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感测技术复习

感测技术复习

一、选择填空:1.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当街铁移动靠近铁芯时,铁芯上的线圈电感量( A )A. 增加B.减小C.不变2.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量间的关系,除( B )外是线性的。

A 变面积型B 变极距型C 变介电常数型3.测量微位移工作台的位移量(行程200μm,分辨力1μm),可选用:( C )A. 应变传感器B. 电感传感器C. 电容传感器4.差动变压器一般具有几个线圈:( C )A. 1个线圈B. 2个线圈C. 3个线圈5.测量微位移工作台的位移量(行程200μm,分辨力1μm),可选用:( C )A. 应变传感器B. 电感传感器C. 电容传感器6.测量油库储油罐内油的液位高度,适于采用:( B )A 电阻应变传感器B电容液位传感器C磁电液位开关7.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属于下列那一种型式:( C )A变极距型B变面积型C变介质型8.对生产流水线上的塑料零件进行自动计数,可采用的传感器为:( )A 光电传感器B 霍尔传感器C 电容传感器9.( A )传感器属于无源型传感器。

A.压电式B.霍尔式C.电感式D.电容式10.电桥测量电路的作用是把传感器的参数变化为( C )的输出。

A.电阻B.电容C.电压D.电荷11.半导体应变片具有( A )等优点。

A.灵敏度高B.温度稳定性好C.参数一致性高D.接口电路简单12.当半导体材料某一轴向受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 B )A.光电效应B.压阻效应C.压电效应D.霍尔效13.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界力的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称( A )A. 应变效应B.光电效应C.压电效应D.霍尔效应14.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可测出微小位移,如想分辨出位移的方向,则应在电路中加( C )电路。

A.调频电路B.放大电路C.相敏检波电路D.交流电桥15.电感式和电容式传感器采用差动连接的目的是( D )。

A.改善回程误差B.提高固有频率C.提高精度D.提高灵敏度16.2: 电容传感器做成差动式之后,灵敏度(1 ),而且非线性误差(2 )。

(完整word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1.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灵敏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其中灵敏元件是指能够感受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将灵敏元件的输出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2.传感器的分类:a.按输入量分类: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b.按工作原理分类:应变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热电式等c.按物理现象分类:结构型传感器,特性型传感器d.按能量关系分类:能量转换型,能量控制型e.按输出信号分类:模拟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3. 传感器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一是开展基础研究,发现新现象,开发传感器新材料和新工艺;二是实现传感器的集成化和智能化。

4. 检测技术属于信息科学的范畴,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构成完整的信息技术。

5.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和各种抗干扰稳定性等。

6. 电阻式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其基本原理是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成电阻值的变化,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而最后显示值的变化。

7. 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线圈自感或互感的变化来实现测量的一种装置,可以用来测量位移、振动、压力流量、重量、力矩应变等物理量。

8. 自感式传感器中,调幅电路用得较多,调频、调相电路用得较少。

9. 当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导体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称之为电涡流或涡流。

这种现象称为涡流效应。

10. 感应同步器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测量直线位移或转角位移的一种器件。

测量直线位移的称为直线感应同步器,测量转角位移的称为圆感应同步器。

11. 利用电容器的原理,将非电量转化为电容量,进而实现非电量到电量的转化的器件称为电容式传感器。

12. 在应用中电容式传感器可以有三种基本类型: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和变介电常数型。

而它们的电极形状又有平板型,圆柱形和球平面型三种。

13. 电容式传感器把被测量转化成电路参数C。

感测复习资料

感测复习资料

选择、填空、判断题:1.电压-电流转换方法有取样电阻法和反馈电阻法两种。

2.为提高电桥的灵敏度,可采取的方法是适当提高电桥的电源电压。

3.分辨力是指传感器能够感知到的最小输入信号增量。

4.当传感器的被测物理量有微小变化时,该传感器就会有较大的输出变化量,这说明该传感器的灵敏度较高。

5.传感器按输出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类。

6.在选购仪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

这时必须考虑到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1.5倍左右为宜。

7.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8.希望将信号传送到1km之外,应选用具有4-20mA输出的变送器。

9.应变测量中,希望灵敏度高、线性好、有温度自补偿功能,应选择差动全桥测量转换电路。

10.半导体材料某一轴向受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压阻效应。

11.半导体应变片与金属电阻应变片相比,具有灵敏度高等优点。

12.电子秤中所使用的应变片应选择金属箔式应变片。

13.差动变压器的铁心在机械零点处,测量时有微小电压输出,这个输出电压是零点残余电压。

14.要让自感式传感器能测量出铁芯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应该采用相敏检波电路。

15.变间隙型自感传感器的结构由铁芯、线圈和衔铁组成。

16.电容式传感器采用差动结构是为了提高灵敏度,减小非线性误差。

17.热敏电阻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器件。

18.Pt100中的100指的是0℃时电阻值。

它的测量电路通常采用三线制接线方法。

19.金属热电阻的三线制接法可以消除引线电阻及连接导线电阻引起的误差。

20.为消除压电传感器电缆分布电容变化对输出灵敏度的影响,可采用电荷放大器。

21.实际构建测量电路时,压电式传感器不适用于测量静态力或压力。

22.压电材料中,石英晶体适合作为标准传感器用。

23.沿石英晶体的光轴Z的方向施加作用力,晶体不产生压电效应。

测感技术总复习+考试题型

测感技术总复习+考试题型

《测感技术》复习第1章基本概念:测量,测量分类,时域测量、频域测量,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修正值,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如何克服计算题:绝对误差、相对误差、修正值;给一组数据,求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x;求各测量值的残差;实验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检查测量的数据中有无异常数据。

题型与作业类似、但不会照抄第2章基本概念:频率及频率测量,时间与频率测量的误差(标准晶振误差和1/N 误差),交流信号峰值、平均值、有效值,AD转换、数字化测量、固有误差电桥平衡计算题:周期与时间测量,测量的误差(标准晶振误差和1/N误差)用数字电压表的某个量程测量某电压,读数为多少,求由于固有误差产生的测量误差,它的误差相当于几个字?题型与作业类似、但不会照抄第3章基本概念:示波器的结构,各部分的作用,工作的基本原理,时基因数(扫描速度)、偏转因数,信号频谱的概念,频谱分析仪的作用,典型的频谱分析仪(所讲到的)计算分析题:已知信号的频率、幅度,求时基因数(扫描速度)、偏转因数,并画图;已知图像及时基因数(扫描速度)、偏转因数,求信号频率、峰值、平均值、有效值等。

题型与作业类似、但不会照抄第4章基本概念:信号源、信号源的分类,正弦信号源的性能,函数发生器多波形原理,频率合成方式有哪几种?简述原理计算分析题:PLL的输出频率计算题型与作业类似、但不会照抄第6-9章基本概念:传感器,分类,发展趋势,常见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如:应变式电阻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电阻、结型、集成化传感器、数字化温度传感器)分析设计题:传感器原理分析与计算,变为电量的情况,信号调理(放大等)、AD转换与读数等。

结合综合性实验。

(超声测距、Cu50温度测量)考试题型:一、简答题二、计算分析题测量测量误差频域测量时域测量正弦波点频法、扫频法、.量化误差标准频率误差读数误差满度误差固有误差示波器的结构信号频谱周期信号的频谱特点非正弦信号频谱分析仪的作用外差式频谱分析仪信号源正弦信号源的性能指标函数发生器多波形原理,频率合成方式有哪几种?简述原理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复习题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1.调幅波可以看作是载波与调制波的乘积。

2.相关系数是在时域描述两个信号之间相关程度的无量纲的函数。

3.若x(t) 的傅里叶变换是X(f),则x(0.2t)的傅里叶变换是)X。

.5(5f4.若x(t) 的傅里叶变换是X(f),则x( 0.1 ) t的傅里叶变换是10 X(10f)。

.5.用一阶系统作测量装置,为了获得较佳的工作性能,其时间常数τ应_尽量小__。

6.能用明确的数学关系式或图象表达的信号称为确定性信号。

7.双螺线管差动型传感器比单螺线管型电感式传感器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线性。

8.采样时为了不产生频谱混叠,采样频率必须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 2 倍。

9.某些物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对其加力而使其变形时,在一定表面上将产生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回到不带电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10.调幅波可以看作是载波与调制波的___乘积_____。

11.若采样频率过低,不满足采样定理,则采样离散信号的频谱会发生____混迭____现象。

12.任何样本的时间平均等于总体平均的随机信号被称为各态历经信号。

13.正弦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保留了信号的幅值信息和频率信息,但是失去了相位的信息。

14.附加传感器质量将使被测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降低。

15.在进行振动测量时,压电式传感器联接电荷放大器时,电缆长度不会影响仪器的输出。

16.任何样本的时间平均等于总体平均(集合平均)的随机信号被称为各态历经信号。

17.采样时为了不产生频谱混叠,采样频率必须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 2 倍。

18.极距变化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K与极距平方成反比。

19.当金属板置于变化着的磁场中时,或者在磁场中运动时,在金属板上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金属体内是闭合的,所以称为涡流。

20.扭矩测量时,测量传感器应变片应贴在与轴线成 45 度的方向上。

21.某些物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对其加力而使其变形时,在一定表面上将产生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回到不带电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巧复习资料

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巧复习资料


定不变的能力称( 稳定度 ) 4.精确度
m K1 K2 C 5 100 (3103) 1.5 格
(1)精度:也称为精确度,是反映测量系统误 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误差指标,即准确度和精密度 的综合偏差程度。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整理 DX 代表单项选择题 GN
3.在非电量电测法中,总是将被测信号转换成(
代表概念题 JD 代表简答题 JS 代表计算题
电信号 )
(重点看不涉及数字的题(概念性的题)。
4.传感器测量方式的选用原则。① 工作方式不
同对传感器要求也不同 ② 对运动部件,往往需要
第 1 章:概述
非接触测量 ③ 对自动控制与检测系统应进行在线 测量 ④ 对危险的工作场合,应采用遥测装置。
一、传感器的定义。DX,GN 工程中通常把直接作用于被测量,能按一定规
律将其转换成同种或别种量值输出的器件称作传感 器。 二、传感器的分类。DX,GN
1.物性型传感器:依靠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化 学性质的变化来实现信号变换的传感器。属物性 型传感器有:光电式和压电式,如:电阻应变片, 压电式加速度计,光电管等。
2. 有一电容测微仪,其电容圆形极板半径为
常值比例关系的程度。 (2)灵敏度:输出的变换量与输入的变换量之
4求mm:,①工通作过初测始量间得隙到d的0 电0容.3m变m化,量空为气介3质1。03 pF ,
比。
则传感器(电容)与工件之间间隙变化的距离是多
(3)重复性:指测量系统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 少?
2.线性度
d


d02 C 0 S


(0.3103)2 (3103 1012) 8.851012 (0.004)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兼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兼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兼答案第1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1. 什么是检测技术?检测技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2. 什么是传感器?举例说明。

画出传感器的组成框图。

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电位传感器、热丝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压磁传感器传感器的组成框图3. 什么是自动检测系统?画出框图。

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信号等诸系统的总称。

4. 什么叫测量?按测量手段分类有哪些?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联立测量,各举例说明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

直接测量: 用弹簧管式压力表测量流体压力。

间接测量:导线电阻率ρ的测量。

联立测量:电阻器温度系数的测量。

5. 按测量方式分类有哪些?各举例说明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偏差式测量:用磁电式电流表测量电路中某支路的电流。

零位式测量:利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

(解释图1.2.1):在进行测量之前,应先调1R ,将回路工作电流I 校准;在测量时,要调整R 的活动触点,使检流计G 回零,这时0=g I ,即X R U U =,这样,标准电压R U 的值就表示被测未知电压值。

微差式测量:偏差式测量法和零位式测量法相结合,构成微差式测量法。

6. 为什么会产生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式有哪些?测量工作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外界环境、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

7.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写出其公式绝对误差:o L -x =Δx相对误差:引用误差:8. 误差的分类与来源是什么?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9.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各是什么含意?各举例说明。

误差能否消除?能否修正?系统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在条件改变时,与某一个或几个因素成函数关系的有规律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资料(重点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资料(重点版)

第一章byYYZ都是老师上课给的应该全都有了。

1.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精确度把被测量(主要是非电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便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主要是电量)的测量装置。

2.传感器的组成:信号从敏感元件到转换元件转换电路。

3.敏感元件:它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4.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就是它的输入,它把输入转换成为电路参数。

5.转换电路:将电路参数接入转换电路,便可转换为电量输出。

6.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测量设备的缺陷),随机误差(满足正态分布),粗大误差。

7.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材料、零部件及工艺的缺陷,标准测量值,仪器刻度的标准温度,压力会引起系统误差。

8.随机误差: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变化方式的误差。

仪表中的转动部件的间隙和摩擦,连接件的弹性形变可引起随机误差,随机误具有随机变量的一切特点。

9.粗大误差:超出规定条件下的预期的误差。

粗大误差明显歪曲测量结果,应该舍去不用。

10.精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度的值。

11.精度可分为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

12.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13.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14.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征可以用测量的不确定度(或极限误差)表示。

15.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但精确度高,则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高。

16.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输入被测量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变化很缓慢时,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

17.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精度等18.线性度的计算例题:20.△Lmax为最大非线性绝对误差,Yfs为满量程输出。

21.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程度。

22.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下的输出变化量A Y与引起次变化的输入变化量A x之比,它表征传感器对输入量变化的反映能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复习资料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复习资料

1.什么是传感器?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解: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组成。

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物理量;转换元件把敏感元件的输出作为它的输入,转换成电路参量;上述电路参数接入基本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2.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解:(1)开发新的敏感、传感材料:在发现力、热、光、磁、气体等物理量都会使半导体硅材料的性能改变,从而制成力敏、热敏、光敏、磁敏和气敏等敏感元件后,寻找发现具有新原理、新效应的敏感元件和传感元件。

(2)开发研制新型传感器及组成新型测试系统①MEMS技术要求研制微型传感器。

如用于微型侦察机的CCD传感器、用于管道爬壁机器人的力敏、视觉传感器。

②研制仿生传感器③研制海洋探测用传感器④研制成分分析用传感器⑤研制微弱信号检测传感器(3)研究新一代的智能化传感器及测试系统:如电子血压计,智能水、电、煤气、热量表。

它们的特点是传感器与微型计算机有机结合,构成智能传感器。

系统功能最大程度地用软件实现。

(4)传感器发展集成化:固体功能材料的进一步开发和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传感器集成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5)多功能与多参数传感器的研究:如同时检测压力、温度和液位的传感器已逐步走向市场。

3.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反映了传感器的什么关系?静态参数有哪些?各种参数代表什么意义?动态参数有那些?应如何选择?解:在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要对各种各样的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就要求传感器能感受被测非电量的变化并将其不失真地变换成相应的电量,这取决于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即输出—输入特性。

衡量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

1)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数量关系的线性程度;2)传感器的灵敏度S是指传感器的输出量增量Δy与引起输出量增量Δy的输入量增量Δx的比值;3)传感器的迟滞是指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其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4)传感器的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化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纲[完整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纲[完整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纲[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题型:1、选择题(占24%)2、填空题(占24%)3、简答题(占24%)4、计算题(占20%)5、应⽤题(占8%)参考题:⼀、填空题:1、⾦属丝应变⽚在测量构件的应变时,电阻的相对变化主要由 ( B ) 来决定的。

A、贴⽚位置的温度变化B、电阻丝⼏何尺⼨的变化C、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变化D、外接导线的变化2、信号传输过程中,产⽣⼲扰的原因是( C )A.信号是缓变的B.信号是快变的C.⼲扰的耦合通道D.信号是交流的3、不能⽤涡流式传感器进⾏测量的是 ( D ) 。

A 位移B 材质鉴别C 探伤D ⾮⾦属材料4、对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希望其固有频率( C )A.接近零B.尽量低些C.尽量⾼些D.任意5、为消除压电传感器电缆分布电容变化对输出灵敏度的影响,可采⽤( B )。

A 电压放⼤器;B 电荷放⼤器;C 前置放⼤器D 电流放⼤器6、不能采⽤⾮接触⽅式测量的传感器是:( C )。

A、霍尔传感器;B、光电传感器;C、热电偶;D、涡流传感器7、通常所说的传感器核⼼组成部分是指:( B )A、敏感元件和传感元件B、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C、转换元件和调理电路D、敏感元件、调理电路和电源8、半导体应变⽚具有( A )等优点。

A.灵敏度⾼B.温度稳定性好C.可靠性⾼D.接⼝电路复杂9、下列四种光电元件中,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元件是:( C )A、光敏⼆极管B、硅光电池C、光电管D、光导管10、将电阻应变⽚贴在( C)上,就可以分别做成测⼒、位移、加速度等参数的传感器。

A.质量块B.导体C.弹性元件D.机器组件。

11、关于光敏电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光敏电阻既可作检测元件,也可作开关元件使⽤;B、光敏电阻的光谱特性与光敏电阻本⾝材料有关,需选择合适光源配合使⽤;C、在⼀定的光照度下,光敏电阻所加的电压越⼤,光电流越⼤,⽽且⽆饱和现象;D、多数光敏电阻的时延都⽐较⼤,所以,它不能⽤在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考试复习题)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考试复习题)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选择题1.※根据传感器的组成,能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的是(敏感元件)2.※通过动态标定可以确定传感器的(固有频率)3.※光导摄像管具有的功能是(光电转换功能、扫描功能、存贮功能)4.※在人工视觉系统中,明亮度信息可以借助(A/D转换器)5.※测量不能直接接触的物体的文档,可选用的温度传感器类型是(亮度式)6.※实用化的水分传感器是利用被测物质的(电阻值)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实现水分含量的测量。

7.※属于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的是(线性度)。

8.※传感器能感知的输入变化量越小,表示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

9.※红外光导摄像管上的红外图像所产生的温度分布在靶面上感应出相应的电压分布图像的物理基础是(热电效应)。

10.※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的T端称为工作端,又称(热端)。

11.※在典型噪声干扰抑制方法中,将不同信号线分开并且留有最大可能的空间隔离是为了(克服串扰)。

12.※信号的方差大,表述信号的(波动范围大)。

13.※传感器输出量的变化△Y与引起此变化的输入量的变化量△X之比,称为(灵敏度)14.※对传感器实施动态标定,可以确定其(幅频特性)。

15.※周期信号频谱不具有的特点是(发散性)。

16.※在传感器与检测系统中,如果被测量有微小变化,传感器就有较大输出,表明该传感器的(灵敏度高)17.※对传感器实施静态标定,可以确定其(线性度)18.※下列传感器,不适合测量静态力的是(压电式压力传感器)。

19.※一般来说,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尺寸越大,其(固有频率越低)20.※为了测量多点的平均温度,可以将同一型号的热电偶的同性电极参考端相(并联)21.※对于信号x(t)和y(t),若互相关系数P xy(t)=1,表明两信号(完全相关)。

22.※变磁通式速度传感器测转速时,若传感器转子的齿数越多,则输出的感应电动势的频率(越高)23.※某转动轴的径向截面上贴有4块磁钢,利用霍尔元件与转轴上的磁钢接近时产生脉冲的方法测量轴的转速。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带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带答案

16.用压电式加速度计及电荷放大器测量振动加速
度,若压电式加速度计的灵敏度Kg为70pC/g(g为 重力加速度),电荷放大器灵敏度KU为 10mV/pC,当输入加速度a为3g时,求:
(1)电荷放大器的输入电荷?
(2)电荷放大器的输出电压?
解:电荷放大器的输入电荷
Q=Kga=70﹡3=210pC
9.金属电阻应变片种类?易于批量生产、广泛 应用的是哪一种?
10.计算题:电桥电路(期中考试) 11.名词解释:半导体压阻效应
12.自感式传感器有几种类型?
13.差动变压器原理。
14.限制差动变压器分辨率提高的因素是什么?
15.电容传感器类型? 16.电容传感器设计要点?
17.名词解释:外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光生
(2)R1、R2均为应变片,批号相同,感受应变的极性和 大小相同,其余为外接电阻,电桥输出电压为多少?
(3)R1、R2均为应变片,批号相同,感受应变的极性 相反,且 ,其余为外接电阻,电桥输出电压为多少?
(4)由题(1)~(3)能得出什么主要结论?
解:(1)
(2) U0=0(V) (3)
合?
35.温标的发展过程。 36.摄氏温标与华氏温标、热力学温标的换算。
37.热电阻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38.金属热电阻的材料?各有何特点?
39.Pt100,Cu50表示的含义。
40.热敏电阻的分类。
41.热敏电阻的主要参数。 42.标称阻值的读法。
43.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44.热电动势的大小由哪两部分组成?
3)由上述分析可知,在金属板___(紧邻/远离)接近开关 的情况下,电动机能够正常旋转。
4)接近开关在控制电路中起___作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带答案共31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带答案共31页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则殆。——孔子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带答案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填空:1.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当街铁移动靠近铁芯时,铁芯上的线圈电感量( A )A. 增加B.减小C.不变2.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量间的关系,除( B )外是线性的。

A 变面积型B 变极距型C 变介电常数型3.测量微位移工作台的位移量(行程200μm,分辨力1μm),可选用:( C )A. 应变传感器B. 电感传感器C. 电容传感器4.差动变压器一般具有几个线圈:( C )A. 1个线圈B. 2个线圈C. 3个线圈5.测量微位移工作台的位移量(行程200μm,分辨力1μm),可选用:( C )A. 应变传感器B. 电感传感器C. 电容传感器6.测量油库储油罐内油的液位高度,适于采用:( B )A 电阻应变传感器B电容液位传感器C磁电液位开关7.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属于下列那一种型式:( C )A变极距型B变面积型C变介质型8.对生产流水线上的塑料零件进行自动计数,可采用的传感器为:( )A 光电传感器B 霍尔传感器C 电容传感器9.( A )传感器属于无源型传感器。

A.压电式B.霍尔式C.电感式D.电容式10.电桥测量电路的作用是把传感器的参数变化为( C )的输出。

A.电阻B.电容C.电压D.电荷11.半导体应变片具有( A )等优点。

A.灵敏度高B.温度稳定性好C.参数一致性高D.接口电路简单12.当半导体材料某一轴向受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 B )A.光电效应B.压阻效应C.压电效应D.霍尔效13.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界力的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称( A )A. 应变效应B.光电效应C.压电效应D.霍尔效应14.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可测出微小位移,如想分辨出位移的方向,则应在电路中加( C )电路。

A.调频电路B.放大电路C.相敏检波电路D.交流电桥15.电感式和电容式传感器采用差动连接的目的是( D )。

A.改善回程误差B.提高固有频率C.提高精度D.提高灵敏度16.2: 电容传感器做成差动式之后,灵敏度(1 ),而且非线性误差(2 )。

( B )A.1提高,2增大B.1提高,2减小C.1降低,2增大D.1降低,2减小17.光敏电阻受到一定波长范围的光照时, 阻值(亮电阻)急剧(1 ),电路中电流迅速(2 )。

( C )。

A.1增大,2减小B.1增大,2增大C.1减小,2增大D.1减小,2减小18.电涡流式传感器激磁线圈的电源是( C )。

A 直流B 工频交流C高频交流D低频交流19.传感器能感知的输入变化量越小,表示传感器的( D )A.线性度越好B.迟滞越小C.重复性越好D.分辨力越高20.封装在光电隔离耦合器内部的是( D )A. 两个发光二极管B.一个光敏二极管和一个光敏三极管C. 两个光敏二极管D.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敏三极管21.电涡流接近开关可以利用电涡流原理检测出(C )的靠近程度。

A. 人体B. 水C.金属零件D. 塑料零件22.在电容传感器中,若采用调频法测量转换电路,则电路中(B )A. 电容和电感均为变量B. 电容是变量,电感保持不变C. 电容保持常数,电感为变量D. 电容和电感均保持不变23.使用压电陶瓷制作的力或压力传感器可测量(C )A. 人的体重B. 车刀的压紧力C. 车刀在切削时感受到的切削力的变化量D. 自来水管中的水的压力24.将电阻应变片贴在( C )上,就可以分别做成测力、位移、加速度等参数的传感器。

A.质量块B.导体C.弹性元件D.机器组件25.通常用差动变压器传感器测量( A )。

A.位移B.振动C.加速度D.厚度二、填空1.霍尔集成电路按输出信号的类型不同,可分为(模拟信号)和(开关信号)两类。

2.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内部会产生一圈圈闭合的电流,利用该原理制作的传感器称(电涡流)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只能测量(金属)物体。

3.电涡流传感器的线圈与被测物体的距离减少时,互感系数M将(增大)。

4.利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测量转速时,被测轴齿盘的材料必须是(金属材料)。

5.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非电量如位移、压力、流量等转换成线圈的(自感)或互感量的变化,这种装置称为(电感式)传感器。

6.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标准条件下,输出(的电参数)与输入(的非电量的物理量之间)的比值。

对线性传感器来说,其灵敏度是(一个常数)。

7、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它的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应变)效应;直线的电阻丝绕成敏感栅后长度相同但应变不同,圆弧部分使灵敏度K下降了,这种现象称为(横向)效应。

8、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理论上讲,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输出电压为零,而实际上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不为零),我们把这个不为零的电压称为(零点残余电压)电压;利用差动变压器测量位移时如果要求区别位移方向(或正负)可采用(相敏检波)电路。

9、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指标可分为(静态)和动态指标两大类,线性度和灵敏度是传感器的(静态)指标,而频率响应特性是传感器的(动态)指标。

10、采用(交流)电源供电的电桥称为交流电桥。

11、采用(直流)电源供电的电桥称为直流电桥。

三、判断对错(正确:√,错误:×)1.接触式传感器将会产生测量力,从而带来测量误差,影响测量精度。

( ×)2.半导体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远远高于金属应变传感器,主要是因为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占主要地位。

( √)3.用于测量金属板材厚度的电涡流传感器,常采用两个测头和较高的激励频率,以便满足大多数板材厚度的测量需求。

( √)4.电荷放大器是将传感器输出的电荷进行放大的前置放大器,由于它可以使用较长的电缆并不受分布电容的影响,因而收到欢迎。

( ×)5.压电式力传感器既可以测量静态力,也可以测量动态力。

( ×)6.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 ×)7.由于光敏电阻的光照特性是非线性的,因此不宜用作精密测量元件。

( √)8.由于光电池的开路输出电压与光强成正比,因此可以用于测量光强。

( ×)9.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由于属于接触式测量,所以不适于高频动态位移的测量。

( ×)10.调频式电感传感器转换电路由于输出信号是脉冲信号,因此抗干扰能力强,易于数字化和远距离传输信号。

( √)11.如果电容传感器的电缆丢失了,更换另一个电缆后,可以不必对测量系统重新进行标定,也可直接使用。

( ×)12.由于光敏电阻的光照特性是非线性的,因此不宜用作测量元件。

但由于光敏电阻的响应时间很短,因此可以用作高速光电开关。

( √)13.迟滞(或称迟环)特性表明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输出和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14.话筒是一种常用的声传感器,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15.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四、简答题:1、传感器的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的输出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敏感元件:它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种量的元件。

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量就是转换元件的输入量,转换元件把输入量转换成电路参量。

转换电路:把转换元件的输出电路参数接入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3、用什么来描述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用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来描述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4、什么是传感器静态特性?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

静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性、重复性、分辨率、漂移等。

5、什么是传感器动态特性?动态特性是指检测系统的输入为随时间变化的信号时,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主要动态特性的性能指标有时域单位阶跃响应性能指标和频域频率特性性能指标6、什么是传感器的标定?传感器的标定是指在明确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关系的前提下,利用某种标准器具对传感器进行标度。

7、传感器的标定分为几种?分为动态标定和静态标定两种。

8、什么是应变效应?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外界力(拉力或压力)作用时,将产生机械变形,机械变形会导致其阻值变化,这种因形变而使其阻值变化的现象成为“应变效应”。

9、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有哪些?各有何特点?请画出相应电路示意图?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分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两种电路,其中直流电桥电路又分为单臂电桥、差动半桥和差动全桥电路。

单臂电桥:R R EU o ∆=4,有温漂。

差动半桥:RR E U o ∆=2,有温度补偿作用。

差动全桥:RR E U o ∆=,有温度补偿作用。

电路略:10、什么是正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物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其表面上产生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回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11、什么是逆压电效应?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它会产生机械变形,当去掉外加电场时,电介质的变形随之消失。

这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12、举例说明“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3、压电传感器的前置放大器电路形式主要有哪两种?一种是电压放大器,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成正比;另一种是电荷放大器,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荷成正比。

电荷放大器是一个高增益,带电容反馈的运算放大器。

14、测量的定义?测量是以确定被测量的值或获取测量结果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

所以, 测量也就是将被测量与同种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确定被测量对标准量的倍数。

15、什么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答:绝对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即: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之比,常用绝对误差与测量值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即: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测量值×100%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与量程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即: 引用误差=绝对误差/量程×100%几种?各自的输出电压如何计算?答:如图所示电路为电桥电路。

若电桥电路的工作电源E为直流电源,则该电桥称为直流电桥。

按应变所在电桥不同的工作桥臂,电桥可分为:⑴单臂电桥电路,R 1为电阻应变片,R 2 、R 3、R 4为电桥固定电阻。

其输出电压为。

⑵差动半桥电路,R 1、R 2为两个所受应变方向相反的应变片,R 3 、R 4 为电桥固定电阻。

其输出电压为:。

⑶差动全桥电路,R1、R2、R3、R4 均为电阻应变片,且相邻两桥臂应变片所受应变方向相反。

其输出电压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