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教学反思(优秀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封信教学反思(优秀4篇)
封信教学反思篇一
20xx年9月29日我校开始了新教师教学视导,我在二年级6班进行了《一封信》的课堂教学。

这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写“封、新、今、写”等10个生字,并且会认读“削、锅、朝”等17个生字。

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预习,学生对认读的生字基本都会读。

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

再加上篇幅较长,而且改编自外国文章,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不同于母语课文,给教和学都增加了不少难度。

我首先从课文的生字入手,解决了基本的生字才能够读通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生字教学我一部分采用了随文识字的办法,另一部分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笔画顺序以及书写等问题。

接着我让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是围绕露西给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写的两封信展开的,我首先从为什么要写信给爸爸的问题引导,接着让学生回答文中主人公写了几封信,从第一封信开始讲解。

我让学生分析第一封信的内容,并试图让他们总结出露西写第一封信的心情——伤心、难过。

学生们可以从文章中的话语感觉出主人公的心情,然后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谈一谈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边心情会怎么样,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出现曾经学习过类似的句子,我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内容,并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较为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但也还是有个别同学有坐姿不端正的问题,我也走到身边进行了提醒。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也留下时间让孩子们进行生字的写字练习。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在黑板上用田字格写生字的时候,板贴的高度不够,可能后面的学生会看不到。

另外在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

我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弥补不足,积极向各位前辈老师求教。

《信》教学反思篇二
1.以情激趣,创设导入情境
《鸽血染红的求救信》是一篇悲壮感人的文章。

描写了军鸽解救6名被困军人的感人故事。

在课上伊始,采用悲壮的音乐及富有激情的语言创设导入情境,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伴随内心丰富的情感,孩子们自然地走入了文本中。

2.师生平等对话,以情激情
在教学课文中第二部分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军鸽在送信中还可能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呢?有一位学生说,也学因为极度饥饿,奥斯卡会晕过去。

这时教师赞同地点点头说:“那就休息一会吧!”学生立即反驳道:“不行,还有6位军人等待救援呢!它一定会咬牙坚强地站起来,飞向远方的目的地。

”老师这样与学生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理解,才能使学生敢于想象,乐于表达。

此时师生与文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3.结合本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中教师主要抓住4处想象点,引导学生以情入境、想象融情,使学生体会到两只军鸽的任务之艰巨,路途之遥远,历尽重重艰险,最后终于完成任务,却以身殉职。

合理的想象,使学生很快融入情境,深刻理解本文,从而构建了师生与本文对话的和谐“情感场”。

4.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文本思想感情
文中多次出现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是文章的第二部分,教师由一个问题切入,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积极进入文本,画出令自己心动的句子,体验角色,反复品读,逐步完成对文本的理解。

5.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体会文本思想感情
这节课中教师以读贯穿全程。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在处理“奥斯卡绕着,北极扑杀维娜时啄下的几只残羽转了3圈,悲哀的叫了几声,转身向赫尔辛娜森林——加拿大空军司令部所在地飞去。

”这部分朗读训练时,老师采用的想象感悟,齐读的方式,而我觉得通过这些描述,此时奥斯卡不仅要经受恶劣环境、饥饿等,外界条件的考验,还要经受痛失爱人的巨大悲痛。

假如我来教这部分时,要通过自由读、品读、指名读、评读、齐读的方式,重点指导朗读,会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这神勇军鸽的伟大。

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当你失去一个朝夕相处的伙伴时,你会有什么感受?当你失去一个相濡以沫的挚爱时,又感想如何?当你们有同一个目标,而它是为保护你而遇难,你又有什么感想?这样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情感,学生会带着自己情感体验,反复练读,深刻感受到这生死临别的悲壮之情!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教师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同时也在边向学生感悟想象等写作方法,由此我建议可否将品读课文,领悟写法加到本专题的研究策略中。

封信教学反思篇三
这个是拓展练习写一封信后的反思,在批改孩子们写的一封信时,我发现孩子们有太多细腻的情感藏在心里。

我没有限定孩子们习作的收信人,他们有的写给爸爸妈妈,有的写给爷爷奶奶,有的写给老师、同学、朋友、弟弟妹妹……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正确的格式书写这封信,只有个别孩子在格式上出错。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的错别字少了很多。

从这里,我有了一点思考:也许孩子们乐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才能让他们更加用心。

习作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让我感动。

这也让我有所感悟:学习生活中,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可以利用书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因为有的孩子说不出的话却可以很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亲近孩子。

《信》教学反思篇四
信是人真实感情的流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纽带。

因而,我抓住这一良好时机,经过两个晚上的思考,决定亲自给我们班孩子写一封信,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整体来说,教完这一课,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现就本节课的得失反思如下:
一、从生活入手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

“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将人们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即生活与语文紧密结合。

针对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直观性特点,上课时,我从生活入手,真正的带着这封信进入课堂,巧设悬念,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与期待,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随文识字,寓教于乐。

识字写字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对于学生而言,所谓“生字”,是自己不认识的字。

它既
包括本课要认的字,也包括学生应该正确书写的字。

所以,上课在读书的基础上,自己从书中找出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记住了那些字,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最后小组长汇报交流。

在小组合作中,我尝试着教给孩子们小组合作的技巧,每个组都合作的比较好,就单单一个“无边”的“无”字,就有两字组说出了两种不同的记忆方法,“替”、“给”这两个字有的孩子也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记忆,记忆方法独特,真的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开火车认读,再次强化认字,使学生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记忆了字形,其中也适时渗透理解字词,造句,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三、多种形式朗读,品味
阅读是作者、文本、读者之间进行的一场默默的交流。

课上,通过自读、分小节读、师范读,体味读,分角色读等形式,深入浅出的引导着孩子们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领悟文字背后的情感,想象如果自己就是那只小鸟,就是棵树,就是那片云,就是那朵花,会对自己的伙伴说些什么,让孩子们在说的同时,更要通过读传递出来。

相信孩子,给他们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思绪随着自己的心儿一起飞扬。

通过“读“的品味,理解”让我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这就自然而然的渗透了情感态度目标的教学。

四、拓展文本,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将语言训练有机切入文本教学之中,这样,既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也是在利用教学的细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得整个教学进入高潮,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我想,只有学生情绪高涨,才愿意把自己独特的想法表达出来,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因此,我提出“我还会替谁给谁写信呢?写些什么呢?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一句句可爱的诗句出现在我的眼前:“替大树给啄木鸟写,我已经生病,请快快来给我治病。

”“替气球给人写,请快点给我打上气,我想早点飞上天。

”“替小草给云写,请快快下雨吧,我都快渴死了。

”“替我给爸爸写,您少喝点酒吧,喝多了对身体不好。

”……
本节课的最后,我还为孩子们读了写给他们的信,一些孩子留下了感动了泪水,我也哽咽了。

我想有了这样的情感交流,孩子们也把自己的心中的话写给我,做了一次小练笔。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兼顾较多,因而原来两课时的教学用了四课时才讲完,用时太多,如何巧妙的安排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统筹兼顾,这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4篇《一封信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