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通州高一(下)期中语文(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材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7.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主持
B. 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
C.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作为
D. 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
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②居域中之大
B. ①必固其根本 ②知其不可
(历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了上天给予的重大使命
B.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引起民怨不在于事情的大小,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
C.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光大九种美德的修养
D.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就可以无所事事了
11.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 / 23
雷神也好、火神也好,都是带有美好寄寓的符号,与医院一同赋予人们力量与新生。
(取材于网络)
1. 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将“在荆楚文化中,火神是很重要的存在”这句话还原到文中 A、B、C、D 哪一处衔接最恰 当?( )
A. 【A】
B. 【B】
C. 【C】
D. 【D】
2.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20 北京通州高一(下)期中
语文
本试卷共 8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 6 小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A】
火神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又是四季神之一的“祝融”【B】。
“祝融”是上古传说中楚人的祖先,可以说是和湖北渊源最为深厚的“火神”了。考古发掘出来的竹印木牌帛书里 面,有许多记录着楚人祖先名字的竹书,而“祝融”便位列其中。
楚辞中的这位“雷神”是一位叫做“丰隆”(又叫“屏翳”)的神祇,他既是雷神也是云师。《离骚》中便有:“鸾 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远游》中也写道:“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其实云神与雷神不分家,真的是诸多神话母题中很普遍的现象。像是另一位神话人物螺祖,在《山海经》中 写作“雷祖”,出于“朝云之国”,出行时腾云驾雾,便与“六云”之师的形象缠绕在一起。
除了可以“吓”走瘟疫之外,在古人心中,降雨润物的“雷神”还可以带来生机。与前面明火确实有升温驱疫的作 用相比,“雷神”一出现,就颇具戏剧性啦,仿佛轰隆隆可道一声“疾病退散”。
(取材于网络)
材料三:
魏晋以前,如果提到瘟神,大概会被告知是颛顼帝的三个儿子之一的瘟鬼。
隋唐时期,受道家文化的昌盛的影响,形成了五瘟神的体系,也就是传说中的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 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5 / 23
C. 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D.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7. 简析“烟雨暗千家”一句中“暗”字的妙处。 18.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________,_________?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___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阿房宫赋》) (4)______,人亦念其家。_______,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5)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_________,________,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C. ①而况于明哲乎 ②貌恭而不心服
D. ①君人者
②则智者尽其谋

9.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A. 月出于东山之上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锣鼓点里的文化 ①京剧伴奏离不开锣鼓,喜欢听的人是享受,不喜欢的人却只当它是噪音。我在电视上看学生京剧大赛,见 有位评委问参赛学生:京剧的锣鼓场面是有表现语言的,你能听出来吗?这问题倒像是问我了。细想,文化到了 博大精深的地步,文字和语言确实都显乏力,雷鸣电闪,燕语莺声,演员的圆场跑在锣鼓的节拍上,步步踏的都 是一种心情,的确是无言胜有言的意境了。 ②有人说,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什么都是文化。这话却也不错。鸽哨悠悠,早已是北京的声音符号,深远, 幽静,听到它就会让人感到安谧,难怪诸多北京题材的影片,都不约而同地用鸽哨烘托着情绪。但同样是鸽子, 到了吴宇森手里却是杀戮的标志了,电影里只要有枪战场面就有鸽子,腾飞的鸽子只让观众头皮发麻。文化也许 就是这样的,特定的景物加上心理的暗示,最终酿成的,是充满指向性的情感。 ③在北京人的眼里,伴稀粥的咸菜丝切得粗细,刚上市的黄瓜是否顶花带刺,马老板今天晚上是不是"铆上" 了,都是文化。如果能就着细细的浇了花椒油的水疙瘩丝,和一盘清香的蒜泥拍黄瓜,喝下一碗热乎乎的新棒子 面粥,然后打着饱嗝去听一场马连良的《失空斩》,这一天的生活,就是最满足的,是一种惬意,也是一种温 馨。不要以为这种惬意和温馨只是惬意和温馨,北京人是惯于举重若轻的。信手拈来的一句话,也许就会让你琢 磨许久。有一天我从地铁站出来,一时恍然找不准方向,见路边有位大爷跷着二郎腿喝茶,就上前问路。大爷看 看我,在指给我道路之后说:听您这口音,不应该找不着北啊。满脸是善意的奚落。我暗笑,边走边想,找不着 北,一语双关,在北京话里有骄傲、忘形之意。算是大爷的旁敲侧击吗?回头看,大爷那徐徐摇动的芭蕉扇里, 分明是有厚重的东西在的。 ④这样的都市,京剧的锣鼓点里怎能没有丰富的语言。这样的都市,每一寸泥土都渗透了文化的芬芳。而真 正意义上的文化,北京人最明白,不是填写在证书上的学历,是举手投足间的雅致。
C. 奖惩(chéng) 轰鸣
D. 编撰(zuǎn) 赋予
5.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初次见到祝融的名字是在考古发掘的竹书上面。
B. 古人们分别用戏剧来祭祀火神,用乐舞来祭祀雷神。
C. 在我国古代,楚文化中的火神和雷神都不是唯一的。
D. 求神是古代的一种民间信仰,寄寓了人们美好愿望。
在楚文化中,“雷神”还是有些特殊的,不但人物不确定、身份也常常在打游击。
关于雷神,有下面几种说法:1.祝融也司雷职,是故虽为“火神”亦可作“雷神”,“雷神”就是祝融;2.“雷神”是 一位叫做“丰隆”的。
在楚辞《九歌》之中,《云中君》一篇便是楚人专门祭祀雷神的乐舞。它仅次于祭祀主神的《东皇太一》篇 后,可见雷神在先秦时期楚人信仰体系中,一定是非常重要了。
6.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简要分析武汉版“小汤山”分别被命名为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原因。
二、本大题共 14 小题
(一)
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 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 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 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C】先秦史书《国语》中也有这样一段话,讲的便是楚人为重、黎的后人。这里的“黎”就是高辛氏的火正, “祝融”可以说是他的官名。《礼记·月令》中也曽提到:“孟夏之月……其神祝融。”东汉的经学家郑玄在注中这样 解释:“祝融,颛顼氏之子,曰黎,为火官。”
寻踪觅迹,《山海经》中的描述可备一说——“兽身人面,乘两龙。晋代郭璞也描绘祝融的日常是“云驾龙 翳”。
2 / 23
A. 发掘:挖出埋藏在地下的东西。语义和用法同“挖掘”。
B. 威慑:用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语义和用法同“震慑”。
C. 导致:指使产生,促成;引起。语义和用法同“致使”。
D. 压制:竭力限制或用强力制伏。语义和用法同“抑制”。
3.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祝融既是火神,也是雷神,还是四季神之一,又代表了人们的祖先。
(1)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2)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12. 《谏太宗十思疏》中“谏”的意思是① ;“十思”的意思是② ;“疏”即“③ ”,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 一种文体。 1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一开始,作者先设置两组哲理性很强的比喻,而后引出了自己要表达的真实目的。 B. 第一段,作者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正面说明问题,进一步强调自己的政治意图。 C. 作者告诫太宗,对人民使用高压钳制,用威势来统治,会造成他们与统治者貌合神离。 D. 作者以“十思”全面阐述“积德义”的具体内容,意在提醒唐太宗从多侧面省察自己。 (二) 14. 阅读下列《论语•颜渊》选段,回答问题。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请概述以上选段的内容,并简要概括这个选段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那么,火神与瘟疫有什么关系?
先秦时期,楚地的神灵信仰实在太丰富了,所以几乎每个神灵多多少少都被人们认为具有“解病”的功能。祝 融自然也不例外,比较特殊的是,他既是火神,又代表了祖先。
古人理解火神对瘟疫的威慑,类似于我们现代人理解的高温消毒。所以,除了楚文化中的火神祝融,中华文 化中还有其他火神,也成为对瘟疫震慑的权威。比如,战国中晚期开始 形成的礼书《周礼》的夏官中的司麓—— “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
所谓“变国火”指的就是变更取火的木材,而目的是为了防救时气造成的疾病,在古人眼中,这类“病状相似”必 须回避,将息饭食之间,不得传吃,但一人受病,全家不安,有此相染的病,皆是四时不正之气所导致的,而生 火可以改善。
于是,后世文本中“司煌”也成为了火神的一员。
再比如,清代《事物异名录》提到“游光”的厉鬼,但凡知道它的名字的人,就不会感染到瘟疫。
而五位“恶神”在经过道教的故事化以后,也变成了护佑人间的“福神”,成功的进化成为“五福大帝”。这样一 来,瘟神带来瘟疫就带有了道德上的奖惩意味。
求神只是我国古代民间信仰的一个部分,“让人们在数不尽的自然灾害与兵燹祸乱中,始终怀有一线生的希 望”,是除病禳疾的“安慰剂”。
不过,当瘟疫来的时候,求神并不是官方的治病渠道。宋代朝廷就十分重视瘟疫的防治,不但将“疫灾”提升 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还在医学机构、医学方书的编撰、医学人员的培养、疫病理论的解释、治疗方式与药物 的研发等方面都加以支持。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寒食,指寒食节,在清明前二天,相传为纪念介子推而设。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 火,称为“新火”。 15.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细柳斜斜”一句写春柳在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将尽而未尽。 B. “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较为工整地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的图景铺排开来。 C. “咨嗟”一词在本词中可解释为“赞叹”意,赞叹眼前的美景触动了诗人思归之欲望。 D. “故国”指故乡,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国神游”的“故国”一词含义不同。 16. 下列诗句中,表现寒食习俗的一项是( ) A.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B.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B. 先秦时期,楚地的神灵信仰很多,神灵们都被认为有“解病”功能。
C. 在楚文化中,“雷神”有些特殊,不但人物不确定、身份也不固定。
D. 古人认为,火和雷都可通过升温驱除因四时不正之气导致的疾病。
4.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帛(bó)书 竹书
B. 神祇(qí) 木材
火神祭祀对瘟疫的压制意象也体现在民俗活动之中。在许多地方的传统中,正月十六日,便是走百病、祀火 神的日子。而有些地区“春秋报赛”祭祀中,常常以戏剧的方式祭祀火神,“或禳病还愿以祭,或天旱祷雨以祭” 【D】。
1 / 23
(取材于网络)
材料二:
在古人概念中,巨大的“响”对瘟疫的驱逐总有特效。而作为以自然界中常伴着轰鸣出现的“雷”命名的神祇, “雷神”天然的具有威慑鬼神疾病的功能。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 下而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3 / 23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 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 琴垂拱 39,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 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 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