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与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与演变
作者:王鸿儒
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1年第02期
【专题概述】
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国际关系是各国利益在某一时期的总和。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次世界大战,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格局的演变,世界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国际会议,近现代重要的国际组织。

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归纳,最终得出认识:促使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变化;国际间的竞争是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则是国家利益。

【知识梳理】
一、两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爆发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疯狂扩军备战;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一战战火。

2.爆发: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英、法也很快卷入战争。

3.交战双方:同盟国与协约国。

4.主要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5.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6.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7.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这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次大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爆发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法西斯势力的扩张;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实行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随后,英、法对德宣战。

3.扩大:1940年4月、5月,德军向欧洲西部发动大规模进攻;1941年6月,德军发动对苏联的侵略,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4.扭转: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5.重要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6.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4年6月6日,英、美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7.结束:①1945年4月,苏联红军对柏林发动总攻。

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②美军于1945年8月上旬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8.性质:它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9.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二、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背景: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做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建立: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1919 —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1922年,美、英、法、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5.瓦解:1939年二战爆发,该体系终结。

(二)二战后至1991年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背景: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苏两个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发展及瓦解: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

1949年,美国、加拿大和西欧10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实质: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4.影响:消极影响:美苏争霸,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

积极作用: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爆发。

(三)1991年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尚未形成。

2.发展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等。

三、世界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国际会议
(一)巴黎和会
1.召开时间、地点:1919年,法国巴黎。

2.与会国:一战胜利的27个国家。

但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

3.主要内容:签订《凡尔赛和约》及其他一系列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

4.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
1.召开时间、地点: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

2.与会国:美、英、法、日、荷、意、比、葡和中国九国。

3.主要内容: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构成华盛顿体系。

4.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三)慕尼黑会议
1.召开时间、地点:1938年9月,德国慕尼黑。

2.与会国:英、法、德、意。

3.主要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迫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等地割给德国。

4.影响: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四)雅尔塔会议
1.召开时间、地点:1945年,苏联雅尔塔。

2.与会国:美、苏、英。

3.召开目的:为了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4.主要内容: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5.影响:加速了德国的灭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体现了大国强权意志。

(五)亚非会议
1.召开时间、地点:1955年,印尼万隆。

2.与会国:亚非国家。

3.主要内容: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4.影响: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

四、近现代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1.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2.建立:1882年,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核心是德国;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国际联盟(国联)
1.成立:1920年1月成立。

美国倡议成立,但它没有参加,国际联盟由英、法主宰。

2.实质: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战后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

(三)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轴心国集团。

(1)形成: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即“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2)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3)影响: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形成: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影响: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四)联合国(UN)
1.成立: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

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

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五)欧洲联盟(EU)
1.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年,在此基础上欧盟成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影响: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加速了欧盟国家的发展,提高了欧盟国家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六)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
1949年北约组织的成立与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七)世界贸易组织(WTO)
1.成立:1995年成立,总部设在瑞士。

2.性质:国际性经济组织。

3.影响: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表现,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八)APEC组织
1.成立:APEC组织于1989年成立。

2.性质: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2.影响: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

【真题解析】
例1 (2008年河南卷)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地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

”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拿破仑执政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希特勒上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战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题干中的关键词“1916年”、“欧洲”、“毁灭”、“灾难”揭示了题目考查的事件是一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结束,主要战场在欧洲。

故正确答案为B。

例2 (2008年河南卷)这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重要国家,它们在一战中分属两大军事对抗集团,一战后都参加了巴黎和会,二战中它们再次交战。

请你判断,这两个国家应该是()
A.英国、德国B.英国、俄国C.法国、德国D.法国、俄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次世界大战交战国的掌握情况。

题干中的“欧洲大陆”是关键信息,英国是个岛国,不在欧洲大陆上,故首先排除A、B;题干中限定这两个国家在两次战争中“分属两大军事对抗集团”,法国与俄国在一战中同属协约国集团,排除D,故正确答案是C。

例3(2010年河南卷)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③《慕尼黑协定》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际会议和国际条约性质及内容的理解情况。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这是一个反法西斯的正义组织。

运用排除法,可知正确答案为A。

【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意大利作为德、奥匈战前的盟友,一战爆发后反而参加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

这种情况最能说明一战的()
A.原因B.性质C.特点D.影响
2.下列是某历史网站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系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C.重新确定一战后欧洲统治秩序的体系
D.维护世界主权独立的体系
3.课堂上,同学们围绕“《九国公约》是否真的尊重中国主权”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尊重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利益
C.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D.门户开放有益于我国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
4.下列选项中没有反映两幅图片所表达信息的是()

图一 《凡尔赛和约》签订图二希特勒上台
A.一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B.《凡尔赛和约》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
C.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D.英、法的绥靖政策加速战争的爆发
5.小明和同学在学习时使用了右图,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C.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6.2010年5月,胡锦涛主席应邀出席了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

这次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于()
A.德国突袭波兰 B.德国突袭苏联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斯大林格勒战役
7.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两极格局再到多极化趋势的演进。

多极化趋势与前两次格局相比,相同点是()
①都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②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③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④合作与对抗并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事件不包括()
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C.科索沃战争 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9.观察下图,下列空格内分别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A.①东欧剧变;②一超多强 B.①华约解散;②联合国成立
C.①东欧剧变;②北约成立D.①雅尔塔会议;②一超多强
10.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中美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下列国际组织中,中美两国都加入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①UN②EU③APEC ④WTO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在学完世界历史后,某校九(三)班同学对世界近现代史上出现的国际组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资料,请你阅读资料,和他们一起完成以“对抗与合作”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步骤一:了解国际关系中的对抗。

(1)人类历史上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请分别答出与之相关的两对对立的军事集团。

这些军事集团的对抗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步骤二:了解国际关系中的合作。

(2)在人类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和危机时,各国间建立的组织不仅能有效地化解危机,还能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用一个典型事例加以说明。

步骤三:知道我国参与的国际合作。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请分别举出一个我国在新时期加入的国际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

步骤四:反思、总结。

(4)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不利于团结合作的因素,为了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你认为世界各国的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1.B2.B3.C4.D5.C6.B7.C8.D9.A10.B
二、11.(1)一战: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加速了一战的爆发。

二战: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轴心国集团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二战中,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1993年,欧盟在欧共体的基础上建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加速了欧盟国家的发展,提高了欧盟国家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3)世界贸易组织(WTO)。

亚太经合组织(APEC)。

(4)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