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松江农村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精选word文档 (11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松江农村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松江农村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市农委关于农村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方案的要求,我委紧密结合松江农村实际,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松江农业的发展状况、松江农民增收状况和松
江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

回顾总结松江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贯
彻党的十七届三种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松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推动松江“三农”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将农村改革发
展专题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松江农村工作的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松江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
变动,农民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松江农业得到了健康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持续增加,农村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

1、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农业区域化布局已经形成。

多年来,松江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粮经面积比例由1984年的80:20
调整为35:65,粮食、蔬菜、生猪产值比例由62:7:31调整为24:50:26。

注重
农业科学规划,不断完善农业区域化布局,201X—2020年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已
经落地,落实基本农田30万亩(A类18万亩、B类12万亩),其中耕地
25.65万亩;区域布局上已经形成了以浦南为重点的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
的集中连片生产区,以及东北片镶嵌型高效园艺产品生产区、西北片以经济林
果为主连片镶嵌水稻种植的生态型生产区。

尽管松江耕地面积从1978年的
58.73万亩(88年54.22万亩、98年31.57万亩),减少到20O7年的25.65
万亩,减少了33.08万亩、减少56.3%,但始终确保了市场供应和农产品安全。

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单位:万吨、万头、万羽
——农业土地流转速度加快。

201X年,区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

区、镇农业部门加强土地流转
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自愿委托
村委会进行流转,建立“政府引导、村委负责、农民自愿、合同规范”的土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从原来农民自发型的小面积流转向集约型、规模化的大
面积流转转变。

201X年农户承包地总面积17.63万亩,目前已经流转16.02万亩,占90.87%。

同时积极鼓励集中连片规模经营。

201X年全区农村耕地30亩
以上规模经营面积为21.6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4.3%;进而改变了农民的生
产方式,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农村土地的流转的加快,使兼业农民数量大幅下降,兼农户数和人数分别从201X年的32356户、71821人,减少到201X年的28628户、62091人,减少了11.52%和13.55%。

——农业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在坚持家庭经营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积极鼓励
和引导农村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向合作社集中、向家庭农场集中,农业专业
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区已形成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其中市级6家、区级10家;组建粮食、蔬菜等农民专业合作社111家、经营面积14.56万亩(其中
6.9万亩已实行家庭农场经营)、占耕地面积56.8%;培育100亩以上的粮食家庭农场708户、经营面积11.5万亩、占粮田总面积69.7%。

粮食家庭农场的建立,进一步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深化、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机制。

表2:201X年农业专业化经营情况单位:万亩、户、%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松江的农业设施、农业装备
以及农业科技的应用能力日益提高,到201X年底,建成设施粮
田9.68万亩、设施菜田1.56万亩,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每公顷耕地农机
动力达到4.3千瓦,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7%。

先后主持、参与实施的国家
级和市区级科技项目49项,通过细胞诱导组织培养繁育成功的新品种蝴蝶兰、大花蕙兰等已向有关省市供应种苗1640万支。

“团头鲂一号”鱼种年生产能力达4亿尾,每年向全国10多个省市输出鱼种3亿尾。

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效益明显提高,种植业亩产值已由1998年的1632元、提高到201X年的4900元。

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不断提高,保障了我区的农业生产的安全。

表3: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单位:公斤/亩、%
表4: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情况单位:亩、千瓦、%
——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区镇村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建
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强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建立植保服务体系;营造科技服务环境,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农村、科技入户,推进优质种子推
广服务,使全区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强化联农扶农,每年联系农户150
多户,被扶户均增收1000多元;成立了浦江农资连锁超市和农邦农机合作社,服务网络覆盖全区农业村。

加强农产品流通服务,重点培育的“家绿”、“绿月”和“五厍”等3个蔬菜品牌,实现年销售额近亿元,带动当地1.5万多亩
蔬菜和瓜果的销售。

加快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业科技信息、农村
综合信息和农产品安全及管理等五个信息平台,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90个,使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越来越方便。

——农业功能不断拓展。

近年来,建设黄浦江涵养林面积2.05万亩,农田防护林控制面积建设近10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13.5%;积极实施化肥、农药双减
行动;种养结合试点取得实效,松林茹塘、曙光种养结合基地已成功实现种养
循环生产。

积极推进“接二连三”,全区农业观光景点已达26个,201X年接
待游客29万人次、实现营业额4650万元、销售农产品560万元;五厍农业观
光园和西部渔村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实现营业额1750多万元,吸收当地农
民就业377人;休闲观光农业已经成为松江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五厍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自201X年五厍园区成立以来,充分利用浦南五厍“三净”的独特资源优势,先后辟建了高优高经济作物示范区、名特优
特种水产区、农产品加工区以及观光农业开发区等区域,形成了以高档花卉、
优质蔬菜、名优瓜果、特种水产为主的四大强势产业。

建成两套日处理雨水
700吨的收集处理系统,建成智能型温室3万平方米、连栋温室34万平方米、
管棚面积1000亩,设施化栽培面积占到种植区总量的50%,形成了占地2平方
公里的高科技农业核心区。

五厍示范区先后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通过了500亩蔬菜基地的有机食品认证、西瓜和
番茄的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以及
有20个农产品通过了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认证,并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建成了蕃茄农庄、葡萄园、香格里拉等数十处知名的度假休闲基地,为全区农
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2、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

——农民实现战略转移。

1978年松江农业户籍人口37.5万人、1988年38万人、1998年33.05万人、201X年12.25万人,近年大力推进非农就业,基本实现了农民的战略转移,农民非农就业的比例在市郊领先。

目前全区18.69万农村劳
动力中,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1.25万人,从事第二产业13.50万人,从事第三产业3.94万人。

从而非农就业的农民已达到17.44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3.31%,保证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农民充分就业。

表5: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单位:万人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农民人均年收入1978年253元、1988
年2196元、1998年4909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978年的253元提高到201X
年的10367元。

改革开放30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近41倍。

特别是201X年以来,松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以11%以上的速度持续递增,农民人均年收
入分别跨上6000、7000、8000、9000、10000元五个台阶。

表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单位:元
表8:农村各类社会保障一览表
——农民保障日益提高。

近年来,松江不断完善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小城
镇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201X年松江率先实施“镇保”,累计解决农村镇保人口
17.23万人;参加“农保”5.13万人、投保率99.4%;老年农民养老金从201X
年的每人75元/月提高到201X年的200元/月;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2.4万人、参保率100%。

建立了合作医疗三条保障线,大病报销限额提高到6万元;201X
年起,区财政出资700多万元,对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老年农民、育龄妇
女近10万人每年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农村低保家庭子女全部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

——农民生活不断改善。

城乡公共服务日趋均衡,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农
民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农村人均年底居住房屋面积由1980年的17.38平方米提高到201X年的58.80平方米,增长3.4倍;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由1980年
的318元增加到201X年的7796.7元,增长25倍;到201X年,农村恩格尔系
数下降到37.4%。

表9: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单位:台、辆、部、架
3、农村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近年来,积极推进农村路、桥、河道等设施建设,城区到农村各镇全部实现黑色路面贯通,建设农村白色路面952.7公里,改造
危桥509座,彻底改变了改革开放前道路泥泞、路桥残缺不全的局面。

完善供
水管网设施建设,农村家家户户实现通自来水,实
现农村有线电视全覆盖,完成了浦南地区所有渡口改造任务,完成村级河道疏
浚1133公里,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推进新农村建设,聚焦浦南和“三农”工作综合
试点区、加快农村自然村落改造,201X年完成涉及2045户农户、20个自然村
落的综合改造,完成20个村绿色家园建设、建设农田防护林控制面积近10万亩、有序完成“万河整治行动”计划。

201X年继续推进5个镇13个村、4433
户农户、52个自然村落的改造,通过“村落绿化、墙壁白化、道路硬化、河道
净化、环境洁化、路灯亮化”建设,在新农村试点区域形成水清岸绿、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农村新面貌,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得
到了有效改善,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社会的好评。

——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区财政对村级财政转移
支付增加到5000万元,对全区农业投入和农村路、桥、河道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每年达5个多亿。

倾斜支持浦南农村地区发展,201X年—201X年累计转移支付浦南20多亿元。

同时,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了100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