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立足“五个坚持”建设美丽中国桐庐样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庐:立足“五个坚持”建设美丽中国桐庐样本
作者:朱华
来源:《杭州》 2017年第2期
2017 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县委履职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
省市会议精神,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全民兴县
“三大战略”,行动至上、苦干实干,不断提高发展质效,努力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
丽中国桐庐样本。
具体做好五方面工作。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
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的生态系统。
一是重构产业体系。
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标准+”和“品牌+”,提升制笔、
针织、箱包等传统产业发展质效,重振传统产业发展优势。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生
物医药、发电设备、磁性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向技术高精尖迈进。
主动对接“钱塘江
金融港湾”战略,谋划建设“健康金融小镇”,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
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精准招商,积极招引一批层次高、辐射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平台型项目,全力引进一批
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实现产业的“建链强链补链”。
深化“快递回归”战略,紧抓“三通
一达”快递公司上市契机,办好第二届国际快递业大会,力争“桐商”回归有新成效。
二是做
强创新平台。
以“两城两区”为创业创新的主阵地,有效推进产业平台向创新平台的升级。
大
力推进富春江科技城国家级开发区创建和园中园建设,通过大项目牵引力、创新驱动力和转型
倒逼力“三力并举”,努力使其成为县域产业重构引领区。
加快迎春商务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
聚示范区提升发展,做优电商产业园,推进金融产业园项目集聚,努力打造全县创业创新先导区。
优化富春山健康城产业布局,做深“旅游+”文章,努力成为生命健康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
全面推进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建设,努力打造安放乡愁、寻找乡忆的诗意栖居地。
谋划实施双创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强健康小镇、智慧安防小镇、妙笔小镇等特色小镇,
做强科创中心、“春江渡口”等双创平台,努力使特色小镇和双创园区成为创业创新的“台风口”。
三是集聚创新要素。
完善科技扶持机制,加快集聚科技、人才、金融、服务等创业创新
资源要素,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健全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度、
绩效率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
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实施企业科技人才倍增、高技能人才“金蓝领”培育等工程。
加快集聚创新型金融企业,吸引更多私募股权、风投基金等进驻,健
全产业引导基金和“双创”扶持政策,实施县领导联系产业、项目和招商机制,落实重大项目
全流程代办等服务举措,供给快捷高效的政府服务。
坚持生态至上,强化绿色发展新动能。
持续推进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制度创新,强化生
态倒逼,加快绿色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环境治理。
实行治水、治气、治土“三治联动”,纵深
推进“五水共治”,全面巩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等工作成效;落实大气污
染防治行动,加快低小散行业整治和落后产能淘汰,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计划,推进造田造地和耕地质量等级提升。
二是持续加强生态保护。
巩固提升“国家级生态保护
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强“两江”流域生态保护,有效控制开发强度。
健全重点生态功
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举措,全面完成省级现代生态循环整建制推进县建设工作,筑牢
“山水林田湖”生态基础框架。
三是持续放大生态红利。
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要求,
做深“生态+”文章。
依托县域优良生态,引进培育与之相匹配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低能耗的信息经济新业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村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巩固农村电商全覆盖工程,推进
创意农业、色彩农(林)业、林下经济等发展,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坚持精致精品,提升美丽城乡新高度。
以规划为引领,将品质化、精品化贯穿城乡建设始终,全面提升美丽桐庐品牌新高度。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
优化城乡规划,以产城人融合发展
为总要求,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多规融合”,坚持“最美”
标准,促进“最美”品牌与城乡规划、环境提升、产业发展、引资引智等有机结合,进一步提
升县域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二是推进高品质建设。
注重把山水元素、文化脉络、产
业业态和空间留白融入到城市发展中,保护城市山体、水系和天际线,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深入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做强小城市、做优中心镇、差异化发展一般乡镇,充分发挥集镇集聚辐射功能。
实施新一轮美丽乡村升级工程。
三是实施
高效能管理。
推进智慧城市和智慧镇村建设,逐步实现智慧管理全域化。
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着力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乡公用
事业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共设施运营质量和服务效益。
坚持共建共享,回应百姓生活新期盼。
围绕全民兴县,发展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着
力打造更加和美的幸福家园。
一是切实保障基本民生。
加快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创业扶持
政策,努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拓宽富民增收渠道。
深化全民参保计划,夯
实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障,逐步提高保障覆盖面和水平。
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探索建立长
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化解因病致贫、急难帮扶等问题。
二
是不断优化公共服务。
突出教育优先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
加快健康桐庐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健康综合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健康管理水平。
全县动员、全力以赴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创建工作。
三是积极创新社会治理。
深化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县建设,以大党建为统领扎实推进基
层社会治理工作。
发挥县智慧治理信息中心和大调解中心作用,运用大数据管理,打通社会治
理大联动主动脉。
健全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深化村级商会、慈善分会等自治组织建设,实现政
府治理和基层自治良性互动。
继承G20 国际峰会安保工作经验,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
县领导信访包案化解工作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坚持从严治党,续写党建保障新篇章。
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为桐庐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注重队伍建设,强化崇尚实干、敢于担当
的干部特质; 注重基层基础,强化执政为民、促进发展的战斗堡垒; 注重从严治党,强化勤政廉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