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立足“五个坚持”建设美丽中国桐庐样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庐:立足“五个坚持”建设美丽中国桐庐样本
作者:朱华
来源:《杭州》 2017年第2期
2017 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县委履职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
省市会议精神,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全民兴县
“三大战略”,行动至上、苦干实干,不断提高发展质效,努力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
丽中国桐庐样本。

具体做好五方面工作。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

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的生态系统。

一是重构产业体系。

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标准+”和“品牌+”,提升制笔、
针织、箱包等传统产业发展质效,重振传统产业发展优势。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生
物医药、发电设备、磁性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向技术高精尖迈进。

主动对接“钱塘江
金融港湾”战略,谋划建设“健康金融小镇”,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

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精准招商,积极招引一批层次高、辐射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平台型项目,全力引进一批
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实现产业的“建链强链补链”。

深化“快递回归”战略,紧抓“三通
一达”快递公司上市契机,办好第二届国际快递业大会,力争“桐商”回归有新成效。

二是做
强创新平台。

以“两城两区”为创业创新的主阵地,有效推进产业平台向创新平台的升级。


力推进富春江科技城国家级开发区创建和园中园建设,通过大项目牵引力、创新驱动力和转型
倒逼力“三力并举”,努力使其成为县域产业重构引领区。

加快迎春商务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
聚示范区提升发展,做优电商产业园,推进金融产业园项目集聚,努力打造全县创业创新先导区。

优化富春山健康城产业布局,做深“旅游+”文章,努力成为生命健康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

全面推进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建设,努力打造安放乡愁、寻找乡忆的诗意栖居地。

谋划实施双创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强健康小镇、智慧安防小镇、妙笔小镇等特色小镇,
做强科创中心、“春江渡口”等双创平台,努力使特色小镇和双创园区成为创业创新的“台风口”。

三是集聚创新要素。

完善科技扶持机制,加快集聚科技、人才、金融、服务等创业创新
资源要素,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健全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度、
绩效率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

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实施企业科技人才倍增、高技能人才“金蓝领”培育等工程。

加快集聚创新型金融企业,吸引更多私募股权、风投基金等进驻,健
全产业引导基金和“双创”扶持政策,实施县领导联系产业、项目和招商机制,落实重大项目
全流程代办等服务举措,供给快捷高效的政府服务。

坚持生态至上,强化绿色发展新动能。

持续推进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制度创新,强化生
态倒逼,加快绿色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环境治理。

实行治水、治气、治土“三治联动”,纵深
推进“五水共治”,全面巩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等工作成效;落实大气污
染防治行动,加快低小散行业整治和落后产能淘汰,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计划,推进造田造地和耕地质量等级提升。

二是持续加强生态保护。

巩固提升“国家级生态保护
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强“两江”流域生态保护,有效控制开发强度。

健全重点生态功
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举措,全面完成省级现代生态循环整建制推进县建设工作,筑牢
“山水林田湖”生态基础框架。

三是持续放大生态红利。

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要求,
做深“生态+”文章。

依托县域优良生态,引进培育与之相匹配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低能耗的信息经济新业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村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巩固农村电商全覆盖工程,推进
创意农业、色彩农(林)业、林下经济等发展,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坚持精致精品,提升美丽城乡新高度。

以规划为引领,将品质化、精品化贯穿城乡建设始终,全面提升美丽桐庐品牌新高度。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

优化城乡规划,以产城人融合发展
为总要求,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多规融合”,坚持“最美”
标准,促进“最美”品牌与城乡规划、环境提升、产业发展、引资引智等有机结合,进一步提
升县域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二是推进高品质建设。

注重把山水元素、文化脉络、产
业业态和空间留白融入到城市发展中,保护城市山体、水系和天际线,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深入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做强小城市、做优中心镇、差异化发展一般乡镇,充分发挥集镇集聚辐射功能。

实施新一轮美丽乡村升级工程。

三是实施
高效能管理。

推进智慧城市和智慧镇村建设,逐步实现智慧管理全域化。

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着力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乡公用
事业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共设施运营质量和服务效益。

坚持共建共享,回应百姓生活新期盼。

围绕全民兴县,发展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着
力打造更加和美的幸福家园。

一是切实保障基本民生。

加快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创业扶持
政策,努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拓宽富民增收渠道。

深化全民参保计划,夯
实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障,逐步提高保障覆盖面和水平。

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探索建立长
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化解因病致贫、急难帮扶等问题。


是不断优化公共服务。

突出教育优先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

加快健康桐庐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健康综合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健康管理水平。

全县动员、全力以赴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创建工作。

三是积极创新社会治理。

深化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县建设,以大党建为统领扎实推进基
层社会治理工作。

发挥县智慧治理信息中心和大调解中心作用,运用大数据管理,打通社会治
理大联动主动脉。

健全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深化村级商会、慈善分会等自治组织建设,实现政
府治理和基层自治良性互动。

继承G20 国际峰会安保工作经验,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
县领导信访包案化解工作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坚持从严治党,续写党建保障新篇章。

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为桐庐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注重队伍建设,强化崇尚实干、敢于担当
的干部特质; 注重基层基础,强化执政为民、促进发展的战斗堡垒; 注重从严治党,强化勤政廉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