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方式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12-0129-03
不同施肥方式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黄福鑫
(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人民政府,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为考察不同施肥方式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甘肃武威凉州地区为试验地,对樟子松幼苗设置不同的施肥量,考察不同施肥处理下樟子松幼苗的生长情况与生理特性。

结果显示,不同施肥量处理后下的樟子松幼苗株高、地径以及单株总生物量差异显著,其中施肥量为40g/株时樟子松幼苗株高、地径、单株总生物量以及叶绿素b含量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T处理方法。

在此施肥条件下,樟子松幼苗株高较空白对照增加了34.33%,地径较空白对照提高了51.67%,单株总生物量较空白对照提高了69.94%,叶绿素b含量较空白对照提高了32.56%。

关键词樟子松;施肥方式;生长情况;幼苗
中图分类号S791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12.045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ethods on Seedling Growth of Pinus sylvestris
Huang Fuxin
(Jinyang People's Government,Wuwei733000,Gansu,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ethods on the growth of Pinus sylvestris seedlings,the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inus sylvestris seedlings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Liangzhou are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edling height,ground diameter and total biomass per plant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The seedling height,ground diameter,total biomass per plant and chlorophyll b content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 when the fertilizer rate was40g/plant,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under other T treatments.Under these fertilization conditions,the seedling height,ground diameter,total biomass and chlorophyll b content were increased by 34.33%,51.67%,69.94%and32.56%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Key words:Pinus sylvestris,fertilization method,growth condition,seedling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 Litv.)是苏格兰松(Pinus sylvestris)的一个区域品种,又称海拉尔松、蒙古赤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1]。

自然分布在中国北部的大兴安岭山脉和呼伦贝尔沙质平原,及俄罗斯和蒙古的部分地区[2]。

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与园林绿化树种,是我国防沙治沙工程的重要树种之一。

该树种具有较高的耐旱性和低土壤肥力,耐寒和耐热性好[3],对一系列地点的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对当地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4]。

在降水相对丰富的中国东北部,种植樟子松已经起到较好的防风固沙效果,并能起到水土保持作用[5]。

然而,樟子松人工固沙林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大规模衰落甚至死亡[6]。

如何更好地培育樟子松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国内在樟子松品种的选育、育苗、栽培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7],但在实际栽培过程中仍存在移栽成活率低、幼苗生长不良等问题,限制了樟子松育苗和人工造林的发展。

因此,为了实现樟子松的高效栽培,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技术措施。

本文以甘肃武威凉州地区的樟子松幼苗为试验
对象,分别设置不同施肥处理,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樟子松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研究样地选在甘肃武威凉州地区(102.64°E,37.98°N)。

此地区年均降水量为150~167mm,蒸发量为2100mm,年平均无霜期150d,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3200h。

1.2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施肥品种为氮肥(尿素),以生长状况相近、大小相似的1a生樟子松幼苗为试验对象。

试验2022年5月1日开始,对樟子松幼苗采用不同的施肥处理,本次试验根据氮肥的施入量,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T
1(10g/株)、T
2
(20g/株)、T
3
(30g/株)、T
4
(40g/株)、T
5
(50g/株),并以不施肥作为空白对照CK(0g/株),每个施肥处理均重复3次,试验小区共18个。

施肥方式为水溶液根部浇灌,每月施肥1次,共计施肥5个月。

1.2.2指标测定
于2022年9月底对不同施肥处理后的樟子松幼苗进行指标测定。

株高与地径分别采用卷尺与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每个处理样区内采取手工方式随机挖取10株幼苗,挖出清洗
收稿日期2023-09-26
作者简介黄福鑫(1986-),男,甘肃人,工程师,研究方向:植物学。

林果科技
第12期(总第408期)129
后进行风干处理,带回实验室后进行测量。

将每个植株的叶片、根、茎进行分级处理,烘干至衡质量(70℃条件下)后对不同部位的干质量进行测量,并计算叶片干质量与总干质量的比值(叶质量比)、根部干质量与总干种的比值(根质量比)、茎部干质量与总干质量的比值(茎质量比)、根部干质量与总干质量的比值(根茎质量比)。

每个处理样区内另随机取5株樟子松幼苗对叶片进行采集,混合剪碎后对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相对含水量等指标进行测定。

1.3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6.0与Excel 20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樟子松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不同施肥处理下樟子松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见表1。

由表1可知,不同施肥处理后下的樟子松幼苗株高差异
显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樟子松幼苗的株高呈现出现升后降的趋势,在T 4处理下株高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方法,株高较空白对照增加了34.33%。

当施肥量增加到T 5(50g/株)时,樟子松幼苗的株高呈下降趋势,幼苗株高较空白28.15%。

不同施肥处理对樟子松幼苗地径生长影响显著,其中T 4(40g/株)处理下的樟子松幼苗地径最大为0.91m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方式,较空白对照提高了51.67%;其次为T 5(50g/株)
,此时较空白对照处理下的地径提高了38.33%;T 1(10g/株)与T 2(20g/株)处理下的幼苗地径与空白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

单株总生物量最高的施肥处理方式同样为T 4,樟子松幼苗的单株总生物量为15.89g,较空白对照提高了69.94%,其次为T 3(30g/株),单株总生物量为14.36g,较空白对照提高了53.58%;不同施肥处理下单株总生物量提升最少的为T 5,当施肥量达到50g/株时,单株总生物量急剧下降,甚至低于T 1(10g/株),仅较空白对照提高了21.71%。

叶质量比、根质量比、茎质量比以及根茎比计算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2.2
不同施肥方式对樟子松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不同施肥方式对樟子松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见表2。

表2不同施肥方式下樟子松幼苗生理特性
Tab.2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inus sylvestris seedlings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ethods
处理CK T 1T 2T 3T 4T 5
w (相对含水量)/
(g•g -1)0.42±0.02a 0.40±0.03a 0.40±0.02a 0.39±0.01a 0.39±0.02a 0.38±0.03a
w (叶绿素a )/(μg•g -1)1.98±0.05d 2.03±0.02c 2.39±0.05b 2.51±0.06a 2.55±0.12a 2.52±0.11a
w (叶绿素b )/(μg•g -1)1.29±0.02e 1.52±0.03d 1.60±0.05c 1.73±0.03b 1.86±0.03a 1.71±0.09b
w (脯氨酸)/(μg•g -1)462.51±2.21f 488.37±1.22e 511.18±1.25d 526.37±1.26c 549.75±1.32b 560.13±1.21a
由表2可知,不同施肥处理下的樟子松幼苗相对含水量无显著差异。

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可以反映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平,植物光合作用较弱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低,这将抑制植物的生长从而导致植物生物量的减少。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幼苗中的叶绿素a 含量有所增加,当施肥量达到30g/株后,叶绿素a 含量增加效果不显著,当施肥量为50g/株后出现下降趋势。

不同施肥处理下樟子松幼苗中的叶绿素b 含量差异显著,其中T 4处理下质量分数最高为1.86μg/g,较空白对照提高了32.56%。

其次为T 3与T 5,分别较空白对照提高了34.11%、32.56%,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脯氨酸是在多种植物细胞中合成的最有效的有机溶质,作为调节物质,脯氨酸具有良好的亲和特性。

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原生质与环境之间的渗透平衡,避免植物因水分流失过多而抑制生长。

研究发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樟子松幼苗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随之增加。

当施肥量50g/株时,脯氨酸含量560.13μg/g,较空白对照提高了21.11%。

本次试验的不同处理下,樟子松幼苗脯氨酸质量分数处于462.51~560.13μg/g。

3结论
以甘肃武威凉州地区为试验地,考察了CK (0g/株)、T 1
表1不同施肥处理下樟子松幼苗生长情况
Tab.1Growth of Pinus sylvestris seedlings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处理CK T 1T 2T 3T 4T 5
株高/cm 20.39±0.21f 22.14±0.19e 23.53±0.20d 25.18±0.19c 27.39±0.16a 26.13±0.21b
地径/mm 0.68±0.05d 0.69±0.02d 0.70±0.06d 0.81±0.03c 0.91±0.05a 0.83±0.04b
单株总生物量/g 9.35±0.56f 12.28±0.17d 13.83±0.22c 14.36±0.25b 15.89±0.13a 11.38±0.36e
叶质量比0.48±0.02a 0.48±0.01a 0.49±0.03a 0.47±0.02a 0.46±0.02a 0.45±0.01a
根质量比0.22±0.02a 0.23±0.01a 0.23±0.02a 0.25±0.01a 0.26±0.01a 0.22±0.01a
茎质量比0.28±0.01a 0.28±0.02a 0.29±0.01a 0.30±0.02a 0.29±0.1a 0.29±0.01e
根茎比0.79d 0.82c 0.79b 0.83a 0.90a 0.76d
注:相同列的不同小写字母代表不同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下同。

(下转第133页)
林果科技
第12期(总第408期)
黄福鑫:不同施肥方式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130
cm 内开挖2~3个深度在30cm 左右的坑穴,并选用市场上一些高效低毒强内吸性杀虫剂,如吡虫啉乳油等新型烟碱类杀虫剂,进行调配适量药剂灌入土壤中,被毛细根吸收后借助蒸腾拉力输送到树干、枝部,幼虫通过啃食带药枝干后中毒死亡,起到杀虫的作用。

该方法在长时间应用时发现根部施药对一些小型花灌木和乔木是很见效果的,但遇到成年乔木时,根系基本都已蔓延展开,毛细根分布离主干较远,树穴内灌药是很难被植物根系吸收的,影响药剂在枝干内的输导,从而降低药效。

因此根部施药不能作为防治成年乔木蛀干害虫的措施。

(3)打孔滴注法。

综合各类型防治办法的优缺点,充分考虑防治环境、防治成本和防治难度等因素,经过不断的实验后,发现使用打孔滴注药剂方式可以既达到防治效果,又可以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

以北京市石景山区绿地内的高大且离居民区较近区域约200株受云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危害的白蜡和银红槭成年树种作为对象,自四月份开始进行分批试验。

选用40%呋虫胺作为滴注药剂,用电钻在离地树干1.5m 处斜向下45°钻入3~5cm,将40%呋虫胺药剂100g 兑水30~40kg,灌注进30~40个滴注袋,悬挂在打孔上方进行吊挂注液,胸径20cm 以上树木挂两个吊袋,30cm 以上树木需要在滴注袋药液被树体吸收后重新替换一次。

在施药后先将树下木屑清理干净再进行观察,一周后树下已无新啃食木屑;5月后用药会在树体周围出现已死亡的成虫。

试验充分说明该方法通过药剂内吸作用,致使天牛幼虫和成虫啃食树体中毒死亡。

经过分批应用和统计发现,此法在3月底使用时可防治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幼虫,以及蚜虫等刺吸式害虫,在4月底—5月中旬以前使用时可同时防治天牛
幼虫和成虫,到达减少后代虫口密度的目的。

4结语
城市园林绿地因受复杂环境、临近居住区、环保等因素
的影响,使得一些常规病虫害防治手段无法顺利实施,增加了日常防治工作的难度。

蛀干类害虫因其幼虫长期藏匿于枝干内且活动范围小,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虫害,如果放任不管一旦爆发将会对绿地植株造成毁灭性破坏。

要善于抓住各类蛀干害虫危害的特点、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首先,要在日常的绿化养护管理中,高度重视这类虫害发生,研究其发生规律、发生时期、危害树种等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

其次,要加强统筹管理,协调配合。

建立健全苗木检疫、日常检测、虫情监测等机制,统筹协调各方专业防治队伍,高质量完成病虫害防治工作。

最后,病虫害防治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园林绿化应本着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原则,尽量节约经费开支,在选择防治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成本问题。

对受害苗木科学用药、定量施药,做到一药多防,彻底根治,力争做到精准防治,节约高效。

参考文献
[1]梅增霞,李建庆.黄河三角洲地区白条天牛的发生危害与防治[J].滨州学院学报,2014(3):58-62.
[2]郑代平,王文平,刘志芳,等.管氏肿腿蜂防治悬铃木天牛技术研究[J].种业导刊,2015(8):18-21.
[3]
尹鸿刚.七种农药根部施用治理光肩星天牛药效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09(4):82-83.
(10g/株)、T 2(20g/株)、T 3(30g/株)、T 4(40g/株)、T 5(50g/株)共6种施肥处理下樟子松幼苗的生长情况与生理特性。

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后下的樟子松幼苗株高、地径以及单株总生物量差异显著,其中在T 4处理下株高、地径、单株总生物量以及叶绿素b 含量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方法,此时的施肥量为40g/株。

在此施肥条件下,樟子松幼苗株高为27.39cm,较空白对照增加了34.33%,地径为0.91mm,较空白对照提高了51.67%,单株总生物量为15.89g,较空白对照提高了69.94%,叶绿素b 质量分数最高为1.86μg/g,较空白对照提高了32.56%。

叶质量比、根质量比、茎质量比以及根茎比计算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不同施肥处理下的樟子松幼苗相对含水量无显著差异。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樟子松幼苗叶片中的脯氨酸质量分数随之增加。

当施肥量为50g/株时,脯氨酸质量分数为560.13μg/g,较空白对照提高了21.11%。

参考文献
[1]李淑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原因及改造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22,28(3):79-80,83.
[2]于东伟,雷泽勇,赵国军,等.樟子松固沙林土壤理化特性对林分密度的响应[J].干旱区研究,2020,37(1):8.
[3]朱教君,康宏樟,李智辉.不同水分胁迫方式对沙地樟子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2):7.
[4]孟鹏,李玉灵,张柏习.盐碱胁迫下沙地彰武松和樟子松苗木生理特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2):7.
[5]
SONG L,ZHU J J,LI M.Water use patterns of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trees of different ages in a semiarid sandy lands of Northeast China[J].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2016,129:94-107.[6]孙双红,朱宾宾,景璐,等.林窗干扰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更新特征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2,50(2):6-10.
[7]
张雪琴.不同处理措施对樟子松移植幼苗生长的影响[J].现代园艺,2023,46(2):20-21,56.
(上接第130页)
林果科技第12期(总第408期)
农业技术与装备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