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2019-2020学年地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辽源市2019-2020学年地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导致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原始平坦表面被沟谷切割而形成塬、梁、峁等地形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A.流水的侵蚀作用B.流水的堆积作用
C.风力的侵蚀作用D.风力的堆积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
黄土高原位于半湿润地区,全年降水较丰富,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故C、D项错误;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夏季降水丰富且多暴雨,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强,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故A项正确,B项错误。

故选A。

2.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
A.海岭B.海沟C.海盆D.大陆架
2.关于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B岛是由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的
B.图中B岛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种植业发达
C.该区域处于板块边界处,火山、地震多
D.该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
【答案】1.B
2.C
【解析】
1.结合等深线可读出A地水深为7000~9000米,水最深,是海沟,B正确。

故选B。

2.图中B岛位于板块边界处,火山、地震多,C正确;是大陆岛,不是由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的;图中B 岛以山地、丘陵为主;该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故选C。

3.下图示意某山地南、北坡的植被垂直带谱,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山地位于
A.亚热带B.北寒带C.南温带D.南寒带
2.据图判断,该山地
①北坡是阳坡②北坡是阴坡③北坡是背风坡④北坡是迎风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决定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B.地形C.坡向D.照
【答案】1.A
2.D
3.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因山地基带为常绿硬叶林,所以可判断为亚热带植被。

故选B。

2.因同一自然带南坡海拔比北坡高,所以可判断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又因北坡积雪冰川下限海拔低,所以可判断出北坡降水多,为迎风坡。

故选C。

3.从山麓到山顶,因水热差异,所以形成不同的自然带。

故选A。

考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4.下图为高一某学生绘制的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④国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模式或阶段( )
A.高高低模式B.快速增长阶段
C.增长下降阶段D.三低模式
2.影响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
①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逐渐提高
③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④生产力水平迅猛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1.A
2.D
【解析】
1.④国出生率大约为4%,死亡率为3.5%,计算自然增长率小于1%,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A对,D不对;从自然增长率看,人口低速增长,B不对;④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处于较原始的低速增长阶段,C不对。

故选A。

2.③国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说明当地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从而出生率较高,①不对;该地死亡率下降,说明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较高,③④对;从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看不出当地受教育水平高,②不对;故答案为D。

5.哈佳高铁是哈大客运专线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延伸,是一条双线铁路,设计全长343公里,设立10个车站,读哈佳客运专线站点分布图。

完成下列小题。

1.哈佳高铁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A.山林密布,地势起伏大B.地质复杂,地震频繁
C.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D.河湖密布,桥梁众多
2.哈佳高铁的建成将使哈尔滨市城市
A.等级提高B.影响力扩大
C.范围扩大D.服务等级提高
3.哈佳高铁建成后,有利于
①区域交通运输网的完善②提高沿线城市的行政级别
③沿线地区大宗货物的运输④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1.C
2.B
3.C
【解析】
【分析】
该组题考查影响铁路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

1.哈佳高铁位于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平原广布,故A、B错。

河网密布是南方地区的特点,哈佳高铁的修建需经过东北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

故C正确。

2.哈佳高铁的开通为旅客进出哈尔滨提供了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也有利于其他运输方式腾出运力提供货运能力。

哈尔滨的客货运输能力增强城市的影响力,扩大了其服务范围而不是城市范围,对城市的等级、服务等级影响较弱,故B正确。

3.根据材料和图所示可知,哈佳高铁建成后,有利于黑龙江区域交通运输结构的完善,有利于提升路网质量,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哈佳高铁是哈大客运专线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延伸,对行政范围影响较弱,①④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铁路交通的区位因素及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

该题通过图示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难度一般。

6.下图为我国某省(市、区)人口跨省迁移示意因。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
A.少年儿童B.青壮年
C.大中学生D.老年人
2.导致该地甲年龄段人口迁出率高的主要因素是()
A.文化因素B.家庭因素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3.推测该省(市、区)最可能属于()
A.上海B.浙江
C.广东D.广西
4.人口迁出对该区域的影响是()
A.缓解老龄化B.增大就业压力
C.缓解人地矛盾D.加剧环境污染
【答案】1.B
2.D
3.D
4.C
【解析】
【分析】
1.从图中可看出人口迁出率14-49岁占比最大,说明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B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2.青壮年外迁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主要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收入,故D对;与选项中的其它因素关系小,故可排除。

3.该省(市、区)以人口外迁为主,说明经济较落后,上海、浙江、广东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可排除,广西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选D。

4.本题考查人口迁出的影响。

人口迁出对该区域的影响是加剧老龄化,A错;降低当地的就业压力,B 错;缓解人地矛盾,C对;减轻环境污染,D错。

7.2014年6月30日,大家期待已久的宁杭甬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时速可达380千米,它的最大优点是加速性能优异,车内震动小,噪声低,压力波动小,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可自动调节,座椅全部可旋转
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地质
C.气候D.水文
2.在修建该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
【答案】1.A
2.B
【解析】
1.高铁在地表运行,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线路必须平直。

影响线路起伏的主要因素是地形,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地形,A对。

地质、气候、水文对线路的平直影响较小,不是首要因素,B、C、D 错。

2.该线路位于平原地区,在修建该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较少占用耕地,B对。

高架方式不能减少噪音、缩短运营里程,A、C错。

沿线不是野生动物分布区,D错。

点睛:保持列车高速运行,线路必须平直,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地形。

平原地区,在修建该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较少占用耕地。

8.下列做法属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是
A.大规模开垦红壤地区的荒山荒坡、发展立体农业
B.大规模使用DDT作为杀虫剂
C.为防止“赤潮”现象的发生,沿海地区采取休渔政策
D.建立人工草场生态经济系统,是草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护环境,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结合,故ABC的发展过程中都造成环境破坏或影响经济效益,如大规模开垦红壤区会造成水土流失,大量使用杀虫剂会造成土壤、作物污染,赤潮是由于排放污染造成,和休渔政策无关。

只有D项符合。

9.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同一区域地理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B.不同区域之间地理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
【答案】1.A
2.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的整体性。

1.读图可知,该地区破坏植被,种植菊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反映一个自然要素破坏会影响其他要素,体现了同一区域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A正确。

2.由于植被砍伐而导致蒸腾作用减弱,A错误;则降水量减少,B错误;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C正确,D错误。

10.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地租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 )
A.环城路B.三环路C.二环路D.一环路
2.近年来,该市的工业企业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答案】1.B
2.A
【解析】
【分析】
1.根据付租能力的大小,从市中心向外依次布局的功能区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根据图示,在①线时,住宅区的范围是从一环到二环;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的范围扩展到了三环路,选B。

2.近年该市的工业企业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工业成本上升;同时,城区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与郊区之间的交通网不断完善。

为了降低成本并保护城区环境,该市的工业企业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该迁移现象是工业布局的变化,并不是人口向郊区迁移造成的,迁出的企业往往是污染严重或占地较广、与城市发展不相符的企业,并不是因为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而外迁。

据此分析选A。

【点睛】
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与布局:
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城市的主要职能。

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与高坡和文化区相连。

低级住宅区布局在内城,与工业区相连。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分布。

该区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因该区人流货流量大,所以一般布局交通通达度好的交通干线两侧、市中心、街角路口。

工业区:呈现沿着交通干线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势。

一般布局在市区外缘,降低对城市的污染,布局在交通干线的两侧,方便进出原料和产品。

11.下面甲、乙两图中阴影地区分别为某两种农业地域类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图中阴影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地中海式农业、大牧场放牧业B.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C.地中海式农业、商品谷物农业D.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
2.这两种衣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
①专业化程度高
②市场适应性强
③劳动力需求量大
④生产规模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B
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1.据图可知,甲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英国,甲、乙两图中阴影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故选B。

2.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共同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

二者的劳动力需求均较小。

市场适应性强是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之一。

故选B。

【点睛】
1、大牧场放牧业:大牧场放牧业多分布在草原上。

2、乳畜业:乳畜业一般不分布在草原上,其分布区往往人口稠密。

1、大牧场放牧业: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乳畜业: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12.上海的小华利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了如下的游览线路图。

据此回答问题。

1.四条游览线路中,能得到图示地形剖面草图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小华沿丙线路到延安旅游时,有时看到景点近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原因是该地地形特征为A.沟壑纵横B.一望无际C.丘陵广布D.山河相间
【答案】1.B
2.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根据下图的地形剖面特征,判断该地形剖面经过我国的地势三级阶梯,故判断为乙线路。

2.延安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故地貌特征:千沟万壑,从而“有时看到景点尽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地形地势特征,并结合我国的地势分布特征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即可判断。

13.人口倒挂是指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现象。

近年来,上海市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年轻化,以从事制造业为主。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海市人口倒挂区()
A.第二产业发展迅速B.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C.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D.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
2.上海市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A.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B.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D.城市化进程加快
【答案】1.A
2.A
【解析】
【分析】
1.人口倒挂是指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现象。

上海市人口倒挂区,应是第二产业发展迅速,有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地区,A对。

务工人员的收入较低,集中在低级住宅区,B错。

城区交通运输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C错。

流动人口以从事制造业为主,劳动力成本比城区低,D错。

2.上海市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当地的劳动力不足,A对。

环境承载力不会随着人口增加而增大,B错。

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劳动力充足,迁入人口少,C错。

人口倒挂不是城市化进
程加快的标志,D错。

点睛:人口倒挂是指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现象。

上海市人口倒挂区,应是第二产业发展迅速,有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地区。

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当地的劳动力不足。

14.下图为“我国农村薪柴自给程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农村薪柴自给程度
A.发达地区高于落后地区B.沿海高于内陆
C.南方高于北方D.季风区高于非季风区
2.影响我国农村薪柴自给程度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
①降水②地形③人口密度④经济发展水平⑤气温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⑤D.②④
【答案】1.D
2.B
【解析】
1.根据我国农村薪柴自给程度分布,结合图例信息,我国农村薪柴自给程度东部发达地区高于西部相对落后地区,农村薪柴自给程度最高的是东北黑龙江和西南的云南,因而沿海高于内陆和南方高于北方,都不准确,降水较多植被较好的季风区高于我国非季风区。

2.根据上题可知,我国农村薪柴自给程度是东部季风区高于非季风区,季风区的山地丘陵地区高于平原地区,同时人口密度越大对薪柴需求多,相对薪柴自给程度就低,所以降水、地形和人口密度是影响我国农村薪柴自给程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15.近年来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开展网络销售等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互联网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A.农业生产规模缩小B.市场定位更加精准
C.农业布局日趋集中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2.互联网时代下列农业区位因素中,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
A.气候条件B.劳动力
C.淡水资源D.科技水平
【答案】1.B
2.D
【解析】
【分析】
1.由材料信息可分析“互联网+农业”模式将极大地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网络销售,使得农产品市场定位更加精准,但不是使农业生产规模缩小,即A错,B对;“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将促进农业布局日趋分散,C错;“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影响现代农业的生产和销售,对农业机械化水平没有显著影响,D错;所以选B。

2.“互联网+农业”模式将极大地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其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故科技水平对互联网农业影响力明显增加。

所以选D。

16.高淳县隶属江苏省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端。

2017年12月30日,南京地铁S9号线(又称宁高线)正式运营。

地铁S9号线全长52. 42千米,其中地下线3.61千米、地面线4. 62千米、高架线44.19千米;共设置6座车站,其中高架站5座。

读“南京市地铁S1号线(宁高城际一期)和S9号线线路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地铁S9号线开通后、高淳县土地利用方式中增加最多的可能是()
A.商业用地B.住宅用地
C.行政用地D.工业用地
2.铜山站、石湫站是以镇名作为地铁站名称,可以()
A.反映当地历史和地理等特色
B.发挥城市标识的指引作用
C.体现江南水乡的文化底蕴
D.表明所处道路的相对方位
3.南京S9号线高架线远长于地面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地形崎岖B.不占耕地
C.降低成本D.水网稠密
【答案】1.B
2.A
3.D
【解析】
【分析】
1.地铁S9号线开通后,高淳县作为南京市附属城市的地位上升,将会分流南京人口,且会刺激地铁附地产行业的发展,因此可知住宅用地增加的最多,ACD错误,B正确。

故选B项。

2.铜山站、石湫站是以镇名作为地铁站名称,宣传了地名文化,可以反映当地历史和地理等特色,不能体现江南水乡的文化底蕴。

团结圩历史上是个圩区,因此团结圩站可以有效发挥城市标识的指引作用。

类似翔宇路南站和翔宇路北站等可表明所处道路的相对方位。

由以上分析可知BCD错误,A正确。

3.该区域地处平原地带,地形是比较平坦的,A错误。

南京S9号线在修建高架桥时,桥墩仍需占用一定量的耕地,B错误。

高架线的修筑会提高建设成本的,C错误。

南京S9号线地处江南水乡,该区域的水网稠密,需要穿越的河流众多,因此该线路的高架线的比例比较高,D正确。

【点睛】
第1题随着某地地铁线的开通,该尤其是地铁站附近的交通条件会得到很大的改善,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会刺激该地地产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居住类的地产行业的刺激性比较大。

17.如图为“某区域不同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问题。

1.假如气压变化只与气温变化有关,下列四个地点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A.(40°N,130°E)B.(40°N,140°E)
C.(30°N,120°E)D.(30°N,130°E)
2.该时间段,M点()
①由偏南风转偏西风②风力减弱③天气晴朗④气温降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C
2.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

读图通过等压线,能够判断出气压的变化,从而推导气温的变化;通过等压线的分布可以判断风向,根据等压线的疏密可以判断风力的大小。

1.从图中可以读出四点气压变化大小,其中点(30°N,120°E)气压变化最小,假如气压变化只与气温有关,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点(30°N,120°E)。

选择A。

2.M点偏南风转西北风,风力由强到弱,受低气压控制,以阴雨为主,气压升高,气温降低,选择D。

18.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

读下图,完成下题。

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图示中的“闯关东”和“孔雀东南飞”现象均发生在我国境内,属于典型的国内人口迁移,A选项说
法正确;图示“下南洋”路线具体指人口由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迁移到东南亚地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B选项说法错误;“走西口”路线指的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人口向黄河以西进行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C、D 选项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A选项。

【点睛】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
(1)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
(2)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19.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
3.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答案】1.C
2.B
3.C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根据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所在地区的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可以判断,图中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判断处于温带地区,从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看,同一自然带在北坡的分布海拔要高,说明北坡的热量条件要比南坡好,说明该山地位于南半球。

由此判断该山体位于南半球的温带地区,故答案选C项。

2.山麓的自然带就是基带。

基带就是当地没有山地时应该具有的自然带,经常用这点来判断山地所在的大致纬度。

山的基带与山所在的纬度所属气候带,自然带相同,所以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山体所在的纬度位置,故B正确。

3.图中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的分布一致,所以该地位于温带地区,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只可能两种气候:一种是温带海洋气候,一种是温带季风气候。

该山位于南半球,而南半球没有温带季风气候。

所以只可能是西风影响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故答案选C项。

点睛: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
①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b.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b.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20.香椿口感独特,具有一定的食疗价值。

地处贵州六盘水大山深处的水城县坪寨乡,近年来大力发展红椿(见图)种植,当地所产的“凉都红香椿”每年2月即可”抢鲜”登陆北京、上海、广州乃至韩国市场。

红香椿通过晒干制可保存一年以上,成为馈赠佳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凉都红香椿“抢鲜北上广市场,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转水运B.铁路转水运
C.水路转航空D.公路转航空
2.韩国人能购买到新鲜凉都红香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冷藏保鲜的技术B.香椿品种的优良
C.产品价格的低廉D.香椿上市时间早
3.干香椿加工企业属于()
A.市场导向型工业B.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C.原料导向型工业D.技术导向型工业
【答案】1.D
2.A
3.C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