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时简便运算_冀教版(2022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时简便运
算_冀教版(2022秋)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内容:教材16---17页简便运算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学提示:本节教学内容从知识上讲没有新内容,重点是将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时能够直截了当告诉学生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运算的顺序相同,通过观看分析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关于小数同样适用。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奇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
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存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如此,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锤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成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明白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和分析小数乘法的混合算式,在把握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推广到小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加以灵活也能用。
注重实效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难点: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中的应用。
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备: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课件出示教材16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读文字并认真观看示意图,了解其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生:图中有三种食品:面粉、牛肉、鱼。
生:1袋面粉42元;1千克牛肉13.4元;1千克鱼16.6元。
生:李阿姨打算买一袋面粉、2千克牛肉、2千克鱼。
生4:李阿姨带了100元钱,让我们帮她算一算,够不够。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看图、读题,通过具体情境引出本节教学内容,激爱好。
发学生学习。
二、探究新知。
师:出示问题“李阿姨买这几样食品带200元钱够不够”的问题。
这确实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你们能自己解答吗?试一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运算情形。
全班交流。
第一让学生充分表达不同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的机会。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如何做的?运算的结果是多少?
生:(1)分步运算。
先算出买牛肉和鱼各用多少钱,再求一共花多少钱。
46.4×2=92.8(元)23.6×2=47.2(元)42+92.8+47.2=182(元)
182元<200元,因此李阿姨带的钱够。
生:(2)我是如此想的,因为牛肉和鱼差不多上2千克,因此,列一个算式,先算出牛肉和鱼各2千克一共花多少钱。
(46.4+23.6)×2
=70×2
=140(元)140+42=182(元)
182元<200元,因此李阿姨带的钱够。
生:我直截了当列出的综合算式。
(46.4+23.6)×2+42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李阿姨的问题。
下面我们依照第2个同学的方法说说,解题的思路,即说说每一步运算求得是什么?
生:46.4+23.6是一千克牛肉和一千克鱼共多少钱。
因为牛肉和鱼各买了2千克因此(46.4+23.6)×2,因为要先算一千克牛肉和一千克鱼共多少钱因此要加括号。
师:谁明白如此做运用了什么定律?
生:乘法分配律。
师:对,在小数运算中,依照小数算式的特点,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运算。
下面我们分别用两种方法运算看谁的方法更简便。
生:学生在答题纸上独立做题,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依照题意列式,然后比较不同的运算方法,推理出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中的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1.教材16页,试一试。
鼓舞学生自己试着用简便方法运算,并说说用了什么定律。
交流运算结果。
2.教材16---17页练一练。
让学生弄清题意中的信息,再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答案:1.试一试,1 70.8 255 120
2. 一个月廉价1.2元,一年廉价2
3.9元。
3. 17元
4. 10.88 0.4
0.475 37
四、达标反馈
1.依照乘法运算定律填空
3.12×0.5=□×□12.5×8.7×0.8=(□×□)×□
(2.5+0.6)×4=□×□+□×□ 4.1×1.5+5.9×1.5=(□+□)×□
2.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
2.5+0.8×2.5
3.42×5.7+
4.3×3.42
3. 一个长方形的一条边长2.4分米,另一条边比它长0.8分米,那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4.某农户养牛3头,每头牛每天要吃12.3千克草,一个月(30天)一共吃草多少千克?
答案:1. 0.5×3.12 (12.5×0.8)×8.7 2.5×4+0.6×4
(4.1+5.9)×1.5 2. 5 34.2 3.(2.4+0.8+2.4)×2=11.2(分米)
4. 12.3×3×30=1107(千克)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成?
生:我明白了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生: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
师:同学们总结得不错,在实际运算中我们如何简便就如何样做。
设计意图:通过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对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有一个整体认识。
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速度。
六、布置作业
1.填空
(1)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2)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3)0.34×1.36的积是()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2.如何样简便就如何样算。
0.8×5×1.25×0.2 6.8×10.3-6.8×0.3
3.列式运算
(1)5.9乘3.7的积,再减去8.69,结果是多少?
(2)4.8与3.7的积,再加上4.8与6.3的积的和,结果是多少?
4.香蕉每千克4.56元,草莓每千克
5.44元,妈妈各买了3千克,共用去多少元?
5.一批物资,假如用20辆载重5吨的汽车,7次正好运完,这批物资共多少吨?
答案:1.(1)(a×b)×c=a×(b×c) (2)(a+b)×c=a×c+b×c (3)4 0.5 0.46 0.462 2. 1 68 3. (1)5.9×3.7-8.69=13.14
(2)4.8×3.7+4.8×6.3=48 4. (4.56+5.44)×3=30(元)5. 20×5
×7=700(吨)
板书设计:
简便运算
(1)46.4×2=92.8(元)23.6×2=47.2(元)42+92.8+47.2=182(元)
182元<200元,
(2)(46.4+23.6)×2
=70×2
=140(元)140+42=182(元)
182元<200元,因此李阿姨带的钱够。
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通过简明扼要的板书,让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重点,明白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节内容时我第一用课件出现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比较两种解题方法,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混合运算中来。
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