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与当代人生王德峰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智慧与当代人生王德峰观后感王德峰老师的讲座大致看了几场。
主题基本上是和人生智慧或者人生哲学相关。
他讲座的核心问题是人心无限,无法在有限的事物上安顿——具体来说,人总是无时无刻计划着下一步。
今天干了什么,明天要干什么。
总之,人总是在计划。
但是事物却是有限的,今天的目标是赚100元,今天得到了这100元。
明天又想着我要赚200元。
明天得到了200元,后天却又计划着我还要赚300元。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是世界却是有限的。
人始终无法在短暂的事物上停留,而陷入欲望的漩涡里,苦苦挣扎一辈子。
这是人类的通病,不仅东方有,西方有。
既然无限心无法在有限的世界中安放,就要寻找一个超过有限世界的地方——出世。
出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宗教,一种是哲学。
西方和阿拉伯地区找到的是宗教,无限心在上帝和安拉那得到了安慰。
我们民族找到却不是宗教,而是哲学。
然而,从诸子百家开始,中华民族的哲学大部分都衰弱了,唯有儒释道三家影响至今。
人生来是要做事的,不做事的人生是虚无的。
但却是要先出世,再入世。
如果不出世,那么人就会一直在欲望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只有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人的无限心才会真正安顿。
对此,儒释道三家都提出了自个的方法。
儒家说,无所谓而为之,也是做事不要想着目的。
那个目的并没有价值,真正的价值在于做本身。
也就是说,当你在做的时候,正是你价值体现的时候。
而不是只有得到某个目标,你才会快乐。
这点,我曾经在哈佛幸福课里看到过,说有个研究,当一个教授获得终身教授后,在快乐一阵后,幸福指数立马就回到原来的水平了。
也就是说,达到目标这件事不会提高你的幸福指数。
真正的重点在于做的本身。
因此,儒家的哲学是没有成败的哲学。
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明明知道结果不好却还要做,就是因为为之才是价值,至于可还是不可并不重要了。
我们现在教育孩子的方式存在极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教孩子如何出世,一方面,可能是父母自己也没出过世。
但是,如果不出世,告诉孩子为什么读书。
读书是为了工作,为什么工作,工作是为了赚钱,为什么要赚钱,赚钱是为了吃饭。
目的性很好,逻辑也是直接明了。
但是,这样的结果却是孩子永远是“在路上”,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路上。
按着儒家的出世精神,读书的目的就是读书。
不是因为什么功名利禄,不是因为什么个人喜欢。
读书就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干什么,不干什么。
读书本身就是目的。
这样,孩子才会真正脚踏实地地认真做事。
而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想想我以前也是如此,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就是为了工作,工作就是为了赚钱。
这些仿佛都没有任何的问题。
但是人却总是处在焦虑之中,本质是我的无限心无处安放。
道家说,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是做减法,减法人为的因素,而奉行天道。
无为并不是不做事,而是少做“伪”事。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句话放在减肥这件事上就很突出,明明是吃多了,还要继续吃。
明明是身上肌肉缺失,却把时间花在增加多余的肥肉
上。
奉行天道,就是自然而然,饿了吃饭,却绝不吃撑,撑了就违反天道了。
也不是断食,而是饿了就吃,但绝对吃撑。
在教育子女这块,我也是深有体会。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自然而地生长,不要过多的横加干预,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要拔苗助长,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善意了。
然而,有些家长却不觉得,觉得我的孩子是天之骄子,怎么能平庸,那就是在违反天意了。
道家奉行的天道,本质是命。
我们学校最近在弄贫困生的补助,看看材料,有叹息一声。
有的孩子从小患了骨癌,换了骨头。
有的孩子从小父母不在,跟着奶奶,奶奶改嫁后,又因病离世。
没有血缘关系的爷爷,又娶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一个人在世上孤苦伶仃。
这些该解释?我相信这些或者都有原因,但是人不一定都知道,又可以说,知道的也不一定是那个真正的答案。
信天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信命。
信了,人心就安了。
就算真的遇到了什么无法解决的事,那也是命了。
佛教说,无心而为。
人生来是带着业力来的,活着就是为了消业。
这点有点而像基督教,人生而有罪,所以这辈子要赎罪。
只是佛教的业不是罪,而是执念。
消业就是去执念——这点我深有感觉,那就是我这辈子就得写作。
为什么呢,如果我不写作,我晚上就会睡不着。
从读研开始便是如此,写作这件事就像魔咒一般紧紧地缠住了我的头颅。
如果有几天不写东西,就会在某天怎么也睡不着,而如果我每天都写上一两千字,那晚上就睡得很香。
写作大概就是我的业力吧,所以每天必须要通过写的方式来消业。
旧业消了,又可能出来新业。
怎么办,不要想着那个结果,不要想着我写了得到了多少的浏览量,得到了多少个赞,得到了多少条评论,而是想着我消了业就好。
每天起来,今天做的事就是要消了今天的业。
不是什么目标,不是什么愿景,就是消业而已。
写着写着就发现,三家的观点,大致用四个字可以归纳——活在当下,让无限心安顿在当下。
事情是需要谋划,需要规划的,这没错。
但是做事却是做在当下,而不是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王德峰老师的人生讲座精神,我的笔记大致如此。
需要有缘读到此篇文章的人能好好看看老师的讲座,想必对于你的人生必定有所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