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系列:选修一伶官传序

合集下载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①,岂非人事②哉!原③庄宗④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⑤者,可以知之矣⑥。

世⑦言晋王⑧之⑨将终也,以三矢⑩赐庄宗而告之曰:“(11)梁,吾仇也;燕王(12),吾所立(13),契丹与吾约为兄弟(14),而(15)皆背晋(16)以(17)归(17)梁(18)。

此三者,吾遗恨(19)也。

与尔(20三)矢,尔其(21)无(22)忘乃(23)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24),则遣从事(25)以一少牢(26)告庙(27),请(28)其矢,盛以锦囊(29),负而前驱(30),及凯旋(31)而纳(32)之。

方(33)其系燕父子以组(34),函梁君臣之首(35),入于太庙(36),还矢先王(37),而告以成功(38);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39)已灭,天下已定,一夫(40)夜呼,乱者四应(41),仓皇(42)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43),君臣相顾(44),不知所归,至于誓天(45)断发(46),泣下沾(47)襟(48),何其(49)衰(50)也!岂(51)得之难而失之易欤(52)?抑(53)本(54)其(55)成败之迹,而皆自(56)于人(57)欤?《书》(58)曰:“满招损,谦得益。

(59)”忧劳(60)可以兴(61)国,逸豫(62)可以亡身(63),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64)天下之豪杰,莫(65)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66)国灭(67),为(68)天下笑(69)。

(70)夫祸患常积于(71)忽微(72),而智勇(73)多困于(74)所溺(75),岂独伶人也哉?[注释]①天命:天神的旨意。

古人常把个人的生死祸福,王朝的兴亡盛衰说成是天决定的。

②人事:与“天命”相对,指人的作为。

③原:动词,推究,追根。

④庄宗:即李存勗(892—926),李克用之子,他于公元923年灭掉后梁,统一北中国,建立后唐王朝,改元同光。

《伶官传序》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伶官传序》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伶官传序》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盛衰兴废:兴盛和衰微,指人事的发展兴亡。

2.人事代谢:代谢,更迭,交替。

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

3.谋事在人:谋求事情能成功,需靠自己努力。

4.原始见终: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5.亲冒矢石:见“亲当矢石”,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

6.锦囊还矢:谓凯旋告捷。

7.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8.誓天断发:断发向天起誓。

9.指天誓日: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

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10.泣下沾襟: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形容哭得非常悲伤。

11.泫然泣下:泫然,流泪的样子。

泣,眼泪。

伤心地流下眼泪。

12.满招损,谦得益:骄傲自满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指的是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14.谦虚敬慎:见“谦虚谨慎”,谦虚,虚心,不自满。

谨慎,慎重,小心。

对人虚心,办事小心。

15.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每天都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不敢贪图享受。

16.逸豫之心:谓贪图安逸的思想。

17.一豫一游:豫,快乐。

游玩快乐。

指帝王的游乐生活。

18.积于忽微:从细小的事情上累积发展起来。

19.祸积忽微:灾祸产生于疏忽大意。

20.流溺忘反:犹言流连忘反。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二、文化常识1.《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907年至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代的历史。

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

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2.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引言”、“前言”等类的序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属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议论文。

如《〈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等。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定命,难道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厥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先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促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戏子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戏子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职员。

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步,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盼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奠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认真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

牢,祭奠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工具。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书》曰:语出《尚书·大禹谟》。

[1]及:比及。

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

译文唉!国度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定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高二语文(选修)《伶官传序》

高二语文(选修)《伶官传序》
霍建华和周迅主演电视剧《如懿传》,片 酬1.5亿元。
兰州杨丽娟从15岁开始痴迷刘德华,长达 13年。声称“见不到刘德华,就终身不嫁”。因 此生活拮据、家破人亡。
2009年6月,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的去世 让全世界的歌迷都悲痛异常,竟有12名粉丝为此 而自杀,给他们的亲人带来无限的伤痛。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 溺,岂独伶人也哉?
总结主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 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 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借 古讽今,劝诫北宋王朝力戒骄奢、 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探究文本
一、社会上还有哪些全民追星、过度 追星的事例?
范冰冰出席武汉某商业活动,出场费,仅 仅1分钟就6万元。
3、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 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 以使自身灭亡。
读深文本
画出文章的论点、论据、 结论及推论。
论点 论据
结论 推论
全文结构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后唐庄宗接受父亲遗愿,灭梁亡 燕,击败匈奴,励志建国。因宠 幸伶人,终被伶人所杀。源自读通文本读准字音和句读
读懂文本
结合注释,疏通大意; 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交流合作
相互交流重点词、句, 准确翻译句子。
课堂小测
1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推究 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事吗?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 溺,岂独伶人也哉?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智 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 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2023一轮复习——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伶官传序》复习教师版

2023一轮复习——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伶官传序》复习教师版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恨”“非”“顾”“负”四字及次常用字“盛”。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题解】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907年至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历史。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开头的短序。

古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

后唐庄宗宠信伶人,许多伶人做了官。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让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唉!(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啊!推究庄宗取得天下,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岂非人事哉:人事,人的作为。

古今异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所以,……的原因)词类活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名词作动词,推其根本)【注】1.古人常把王朝盛衰归于天命,欧阳修没有否认这种传统说法,但更重视人的作用。

2.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五代后唐王朝的建立者,923到926年在位。

【分析】第一小节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接着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说明中心论点的历史根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一“得”一“失”,与论点中的一“盛”一“衰”相应,领起下文。

②-Ⅰ: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译】世人说晋王临终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却都背叛晋而归附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伶官传序》课件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伶官传序》课件
• 动词之后,表受事对象:对,对于,向,给,跟 ,或不译
以授之于有司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余威震于殊俗
于 • 动词之后,表施事主体:被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形容词后,表比较:比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助词,补充音节,不译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
《伶官传序》 重点知识梳理
复习目标
1 背诵课文 2 写对易错字 3 文化常识 4 积累二个重点实词:负、本
三个次级实词:盛、系、抑
5 掌握一个虚词:于 6 重点句子翻译
夫祸患常积于 忽微 .
文化常识
• 太牢、少牢 古代祭祀用牺牲玉帛,牺牲就是用家畜祭祀。牛、
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于人欤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 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 与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 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不抑耗其实而已 屈心问,或者, 还是 表反问,难道
损伤 压抑
于 • 动词之后,表地方和时间:从,在,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 忽微 极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
万分之一
负 • 负而前驱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忽忽如狂,自痛负汉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虚负凌云万丈才
背着 失败 背叛 承担 背着 凭借 具有
本 •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父母者,人之本也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今背本而趋末
考察,探究 本来 根本 草木的根 农业

(完整版)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二十四伶官传序一、知识要点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

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

《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

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

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

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推究今义:原来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今义:结合,构成三、一词多义1、归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顺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2、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具告以事告诉告之于帝禀告3、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4、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5、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6、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肯定语气,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7、而而皆背晋以归梁但,表转折及凯旋而纳之表顺接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表递进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表顺接8、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而皆背晋以归梁相当于“而”,表顺接盛以锦囊用,介词9、与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跟,介词与尔三矢给,动词四、通假字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探求、考察(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5)泣下沾襟下:掉下2、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3、形容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智勇的人4、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5、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6、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2)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3)至于誓天断发使……断六:文言句式1、判断句(1)“……者,……也”此三者,吾遗恨也(2)“……也”式A、梁,吾仇也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无标志式燕王,吾所立2、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倒装句(1)定语后置其意气之盛(2)介词结构后置A、盛以锦囊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而告以成功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E、庄宗受而藏之于庙4、省略句A、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B、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C、请其矢,盛(之)以锦囊D、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E、(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5、.固定句式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啊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难道……吗6、翻译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规整]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规整]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规整] 《伶官传序》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的一部文言小说,以伶官为主要角色,描写了他们的生活和遭遇。

这篇文章主要整理了《伶官传序》中的文言知识,包括常用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等。

一、常用词汇1. 伶官:指古代的戏曲演员,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

2. 传:指传记,记录一个人的生平、事迹的文学体裁。

3. 词:指戏曲中的歌词,一般由伶官演唱。

4. 青衫:指伶官的戏服,一般为青色。

5. 乐府:指古代宫廷音乐机构,也泛指唐代的音乐。

6. 丹青:指绘画。

7. 举子:指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8. 闺阁:指女子的居室。

二、句式1. “一”字句:在《伶官传序》中,常常使用“一”字句来烘托情景或表达作者的感受,如“一朝风雨一朝秋”、“一问一世一百年”等。

2. 排比句:用一系列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来修饰同一个名词,以增加修辞效果。

如“排演、归家、乐府、丹青,虽不见其所以然,然觉演绎清脆,归家醇和,乐府豁达,丹青浓淡,触目皆真情也。

”3. 倒装句: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以突出某种语气或修辞效果。

如“伶官之谓伶官者,有伶者也。

”4. 修辞句: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如比喻、拟人等。

如“伶官之于戏,若鱼之于水”、“乐府之曲,若温泉之泻”。

三、修辞手法1. 比喻:用具体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概念,以增加表达力。

如“伶官之谓伶官者,有伶者也”。

2. 拟人:将非人物赋予人的特征或行为,以增强表达效果。

如“乐府之曲,若温泉之泻”。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以产生强烈的修辞效果。

如“百戏之中而莫能不醉者,伶官之谓也”。

4. 对仗:将句子或词语进行对称排列,以增加韵律感和修辞效果。

如“安知伶官之心中,亦有思慕之情”。

5. 暗示:通过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思,以增加表达的含蓄性和深度。

如“吾闻君子之不取于世,若鱼犹不离水也”。

新高考必背《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译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新高考必背《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译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译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漂亮的锦囊装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伶官传序知识点整理

伶官传序知识点整理

伶官传序知识点整理《伶官传序》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章,其知识点涵盖了文言文阅读、文学常识、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对该文章知识点整理的示例:一、重点实词1、庄宗:即李存勖,唐朝末年晋王李克用的儿子,后梁的死敌,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建立者。

2、伶人:又称优伶,旧时指戏曲演员。

3、宠幸:旧时指被帝王宠爱、重视。

4、诸弟:指李克用的儿子们。

5、逸豫:安乐。

6、置之:放下。

7、俳优:古代以滑稽戏为主的演员。

8、优伶:旧时指戏曲演员。

9、流连:留恋不舍。

10、块然:孤独的样子。

11、伶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演员。

12、适逢其会:正好遇到这个机会。

13、会合:聚合,会面,相遇。

14、身死国亡:指个人的生命终止,国家灭亡。

15、深恨:深感遗憾。

16、盛衰:兴盛与衰败。

17、骄奢:骄傲奢侈。

18、逸豫:安乐。

19、骄极:骄傲到极点。

20、俄而:不久。

21、颠覆:灭亡。

22、忧劳:忧虑劳苦。

23、得失:成功与失败。

24、所以:表示原因、缘故。

25、逸豫:安乐。

26、及:到,到达。

27、去:离开。

28、其意:他的意图。

29、非厚行:不是崇尚道德。

厚,推崇、重视。

行,德行、品行。

30、非圣贤:不是圣明的君主和贤德的臣子。

圣贤,指品德高尚、有智慧和才能的人。

31、非仁人:不是讲究仁爱之心的人。

仁人,指有仁爱之心的人。

32、生于忧患:在忧患中出生、成长。

忧患,困难、艰难的环境或遭遇。

33、死于安乐:在安乐中生活、死亡。

安乐,安逸快乐的环境或遭遇。

3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安乐可能导致衰亡的道理。

知,明白、理解。

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或范围。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35、所以动心忍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他的内心受到触动,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

所以,用来……的方式。

动心忍性,使内心受到触动,使性情坚忍起来。

动,触动、感动。

忍,坚韧。

性,性情、性格。

心,内心、精神。

伶官传序课件课件伶官传序课件课件是近年来广受欢迎的一种教育资源,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伶官传序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 》

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 》

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宋代〕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接受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漂亮的锦囊装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的出兵向东逃跑,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伶官传序》-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与重点知识归类(统编版新教材)解析版

《伶官传序》-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与重点知识归类(统编版新教材)解析版

选择性必修中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伶官传序[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恨”“非”“顾”“负”四字及次常用字“盛”。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语(第1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第2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答案①人事(人的作为)②原(作动词,推其根本)③所以(……的原因) ④世言(世人说) ⑤与(给) ⑥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⑦乃(你的) ⑧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⑨驱(奔驰,快跑) ⑩纳(收进,收藏)(第3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第4段)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答案①方(当)②系(缚)③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④函(匣子,这里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⑤仇雠(仇人) ⑥一夫(一个人) ⑦应(响应) ⑧抑(或者,还是) ⑨本(考察,探究) ⑩迹(事迹) ⑪举(全,整个)2.翻译画线的句子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文本一:《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选自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文本二: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

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

可不戒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B.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C.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D.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指《尚书》,意为“上古之书”,与《诗经》《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知识点《伶官传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

这篇文章通过对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兴衰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反对浮靡文风。

2、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新五代史》是欧阳修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与宋祁等合修的《旧唐书》并称为“二十四史”。

二、字词解释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考查。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语气副词,表示祈使、期望。

乃:你的。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当……时。

系:捆绑。

组:绳索。

4、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

5、及仇雠已灭仇雠:仇人。

6、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还是。

本:推究本源。

迹:事迹,道理。

7、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

8、举天下之豪杰举:全,整个。

三、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雠”通“仇”,仇敌。

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一夫夜呼夜:在夜里仓皇东出东:向东2、名词作状语负而前驱前:向前3、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4、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5、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五、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至于誓天断发古义:以至于。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练习答案
古今异义: 岂非人事哉【古义:人为的原因,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
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
去)。】 其意气之盛【古义:气势。今义:1.意志和气概。 2.志趣和性格。 3.由于主观和偏激
《伶官传序》练习
古今异义: 岂非人事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其意气之盛【
一词多义: 与: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尔三矢( 莫能与之争( 失其所与,不知( 日月逝兮,时不我与(
本: 抑本其成败之迹( 是故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 贵以贱文本,高以下为基( 奉至尊,章洪业,皆在力本任贤(
词类活用: 负而前驱(名词作状语,向前,在前面) 函梁君臣之首(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名词作状语。夜,在夜里;四,在四面) 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向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动用法。使……兴,使……亡)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用作名词。忽微,微小的事;智勇,有勇有
谋的人)
其他重点实词和虚词: 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应当) 原:原庄总之所以得天下(动词,推其根本) 乃: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代词,你的) 以:方其系词,所有的)
文言句式: 梁,吾仇也(“……也”,表判断)(判断句) 此三者,吾遗恨也(“……者,……也”表判断)(判断句) 为天下笑(“为”表被动)(被动句)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于”表被动)(被动句) 盛以锦囊(即“以锦囊盛)(及宾短语后置句)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即“方其以组系燕父子”)(及宾短语后置句)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即“夫祸患常于忽微积)(及宾短语后置句)
而产生的情绪。】
一词多义: 与: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连词,和) 与尔三矢(动词,给) 莫能与之争(介词,和,跟) 失其所与,不知(动词,结交,亲附) 日月逝兮,时不我与(动词,等待)
本: 抑本其成败之迹(动词,推究) 是故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名词,草木的根) 贵以贱文本,高以下为基(名词,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 奉至尊,章洪业,皆在力本任贤(名词,特指农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他重点实词和虚词:
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原:原庄总之所以得天下(

乃: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以: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举:举天下之豪杰(

文言句式:
梁,吾仇也(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为天下笑(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抑: 抑本其成败之迹(连词,表选择,或者)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连词,表转折,不过) 屈心而抑志兮(动词,压抑) 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动词,贬斥)
而: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连词,表转折,却)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连词,表顺承) 负而前驱(连词,表修饰) 还失先王,而告以成功(连词,表顺承)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连词,表并列)

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抑: 抑本其成败之迹(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 屈心而抑志兮( 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而: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负而前驱( 还失先王,而告以成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词类活用: 负而前驱( 函梁君臣之首(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