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响应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是指针对职业危害事故的突发情况制定的一套应急救援措施和预案,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保护环境的预先安排。

职业危害事故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品泄漏、火灾、爆炸、坍塌、毒气泄漏等突发事件。

下面是一份常见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
1. 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架构和责任人,包括事故应急指挥部、救援队伍等。

2. 危害评估与预警:建立危害评估和预警机制,通过监测和监控手段对潜在危险进行及时发现和预警。

3.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

4. 通讯与联络:建立完善的通讯和联络系统,确保应急救援人员之间的及时交流和信息共享。

5. 应急资源储备:确定必要的应急救援资源,包括人力、物资、设备等,并进行储备。

6. 事故现场处置:制定具体的事故处置方案和步骤,包括人员疏散、初期救援、火灾扑灭、污染控制等。

7. 伤员救护与治疗:建立伤员救护和治疗机制,提供紧急救护和医疗服务。

8. 事故调查和处理:明确事故调查和处理的程序和责任人,依法追究事故责任。

9. 安全宣传和教育: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意识。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通用5篇)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通用5篇)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通用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突发一些不在预期的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更糟,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应急预案。

那么问题来了,应急预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1一、指导思想为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防止突发性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危害事故发生时有效控制和处理事故,本着“反应迅速、处置得当”的原则,制定本公司的应急救援预案二、职业危害的目标分布根据公司生产特点,依据各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特点,确定以下地点为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xx车间xx工序 xx车间xxxx 储槽环保车间(工段)废水处理工序职业病危害事故级别:一般职业危害、重大职业危害三、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组成人员及其分工1、指挥机构公司成立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人员由董事长、总经理及生产、技术、财务等部门领导组成。

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综合部),日常工作由生产部经理兼任。

事故发生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董事长任总指挥,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生产部备注:若董事长不在时,由总经理任总指挥。

若都不在时,由生产部经理任总指挥。

2、职责指挥领导小组:jj 负责本单位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

kk 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ll 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指挥部:jj 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kk 组织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ll 向上级汇报、向友临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④ 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指挥部人员分工: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指挥部成员:事务部经理: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工作;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措施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措施

01
如防护服、呼吸器、急救药品等,确保救援人员能够在恶劣环
境下进行救援工作。
建立物资储备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救援物资,定期检查和更新,确保物资的
有效性。
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
03
与专业的应急救援物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在需要时能
够及时补充所需物资。
经费保障
设立应急救援专项经费
将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经费列入企业预算,确保资金的 及时投入。
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同时,将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 反馈给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和指导。
THANKS.
分类
根据危害因素的性质和来源,职 业病危害事故可分为化学性、物 理性、生物性以及其他因素所致 的事故。
发生原因及危害程度
发生原因
主要包括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超 标、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管理不善 等。
危害程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可导致劳动者急性或 慢性中毒、工伤、甚至死亡,严重影 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启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人员赶赴现场。
同时向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外部救 援支持。
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将事故情况和救援进展报告给相关部门和领导。
实施紧急救援和治疗
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 ,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进入现场,开 展紧急救援工作。
追究法律责任
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责任主体,依法追 究其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行政 责任等。
处罚措施
根据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和事故 后果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措 施,如罚款、吊销执照等。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危害事故是指在工作岗位上由于一系列原因而发生的事故,可能导致工人受伤、生命危险甚至死亡。

为了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每个工作单位都应制定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以下是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
1. 应急预案的组织与责任:明确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及职责,明确各职责部门的人员、装备和技术支持,明确预案的修订和演练的责任部门。

2. 应急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应急预警系统,包括监测、报警、预警和应急响应等环节,确保能够及时发现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

3. 警示标志和应急通知:在危险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及时发布应急通知,确保工人及时收到预警信息,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4. 应急队伍的组建:按照工作单位的特点和规模,建立相应的应急救援队伍,包括人员组成、培训要求和装备配备等。

5. 事故报告和调查:明确事故报告的途径和流程,规定事故调查的责任部门和流程,以便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报告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6. 救援和伤员疏散:制定救援和伤员疏散的方案,明确救援的步骤、装备和人员配备,确保伤员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和转移。

7. 应急资源的调配:明确应急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制定应急资源调配的流程和要求,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调配所需的救援资源。

8. 预案的修订和演练:定期开展预案的修订和演练工作,及时完善和提升预案的实施效果,确保在危急时刻能够有序、高效地应对职业危害事故。

总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工作单位为应对突发职业危害事故而制定的一系列救援措施和应急流程,目的是为了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每个工作单位都应制定和执行相应的预案,以预防和应对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引言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或者与工作环境有关的因素引起的职工患职业病或者发生突发性健康危害的意外事件。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是为了应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

二、预案目的本预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科学、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1. 领导机构由公司高层领导组成的领导机构负责统一决策、协调指导和督导应急救援工作。

2. 指挥部指挥部负责制定具体的救援方案和组织实施救援工作,包括指挥、调度、协调、监督等职责。

3. 救援队伍救援队伍由专业的救援人员组成,包括医疗救护队、消防救援队、环保救援队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组织和调度。

4. 支援单位支援单位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援,包括通信、交通、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支持。

四、应急救援流程1. 事故报警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相关人员应立即拨打事故报警电话,并向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地点、伤亡情况等。

2. 应急响应指挥部接到报警后,根据事故情况和伤亡情况,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确定事故等级和相应的救援措施,并通知相关救援队伍和支援单位进行准备和出动。

3. 事故现场处理救援队伍和支援单位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和处理工作,包括伤员救治、火灾扑灭、环境修复等。

在救援过程中,应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4. 事故调查和分析事故处理完毕后,指挥部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五、应急救援演练为了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应对能力和协同能力,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演练内容包括应急响应、救援队伍行动、事故调查和分析等,演练中要注意模拟真实的事故情景,评估演练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预案。

突发职业卫生事故应急预案

突发职业卫生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职业卫生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劳动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各类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职业卫生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职业病危害因素急性中毒事故;(2)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3)职业病危害事故引发的次生、衍生事件。

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5)依法依规,科学决策。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突发职业卫生事故应急指挥部(1)组成:由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职责:负责突发职业卫生事故的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统一调度应急救援资源。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1)组成: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人任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职责:负责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 应急救援队伍(1)组成:由卫生健康、公安、消防、环保、交通运输、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2)职责:负责事故现场救援、医疗救治、环境监测、信息报送等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1. 预防措施(1)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监管;(2)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建设,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护水平;(3)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病危害防治意识和能力;(4)开展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2. 预警机制(1)建立职业病危害信息报告制度,及时掌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情况;(2)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3)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预警职业病危害事故。

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措施

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措施

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措施1. 引言职业危害是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员工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的因素。

在工作场所,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事故或紧急情况,员工可能会面临各种职业危害。

为了能够及时应对职业危害带来的紧急情况,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措施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措施的概述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措施是在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或紧急情况时,立即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应急措施。

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安全,并迅速将事故或紧急情况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意外事故预防措施:通过建立和贯彻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紧急情况应急措施:制定紧急预案,明确员工应急责任和行动流程,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器材。

•人员救援和急救措施:及时发现和报告事故,进行人员救援,并提供紧急急救服务。

•事故调查与整改措施:对事故进行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为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些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3.1 制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应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参与制定,包括安全工程师、职业病防护人员等。

•制度内容应包括工作操作规程、职业病防护措施、紧急预案等。

3.2 制度宣传•公司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安全知识的培训应具体到岗位,使员工能够针对性地掌握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

3.3 制度执行•各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工作流程。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巡视,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落实安全保障措施。

4. 紧急情况应急预案的制定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公司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以下是应急预案制定的一些要点:4.1 评估风险•针对不同岗位和工作环境,评估各种职业危害的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措施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措施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措施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或工作性质等原因引起的,能够导致工人患职业病或者加重已患职业病的各类事故。

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及措施是保障工人生命安全、减轻财产损失、恢复生产秩序的关键。

首先,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

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与评估,包括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类型、损失情况、可能引发的后果等。

2.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明确各级应急救援的职责和任务,确定应急救援组织的职责分工及人员配备。

3.应急救援资源的调配与利用,包括物资和人员的储备与分配,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调动所需资源。

4.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和培训,包括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架构、人员招募、培训计划等,提高队员的应急救援能力。

5.应急救援措施和应急装备的准备,包括急救设备、消防器材、防护用品等,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其次,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应急救援措施。

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应急救援:1.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救援前,必须确保自身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3.紧急救援措施:根据事故情况和伤员病情,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援措施,如施行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伤口等。

4.召集应急救援队伍:根据事故情况,召集和动员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

5.排除事故隐患:应急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立即采取措施,排除可能引发二次事故的隐患,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7.监测与测量: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与测量,确定是否有可能引发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最后,需要加强事故后的复原与预防工作。

一旦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必须及时开展事故复原工作和事故抢救工作;同时,应总结事故教训,改进工艺、设备和管理,加强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提高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防范意识。

以上是关于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措施的一些建议,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响应关键技术

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响应关键技术

tan n n rlig o a a iiy f rwok ng p ro n li mpo a tp s n y b h rtwin s o te tt e r i i g a d d ln fc p b lt o r i e s n e n i i t r n o ta d ma e t e f s t e st r a h i c ndto fa u e p io i g o i n o c t o s n n . i Ke r s: n x e t d o c pain lh z r n i e t me g n y r s o e;o c p t n lp io i g y wo d u e p ce c u to a a a d i cd n ;e r e c e p ns c u ai a o s n n o
第 6卷 第 2期
21 0 0年 4月
中 国 安 全 生 产 科 学 技 术
Jun l f aey S in e a d T c n lg o ra ft ce c n e h oo y oS
Vo . 1 6 No. 2
Ap . 2 0 r 01
文章 编号 : 7 1 3—13 2 1 )一 2 0 7— 5 6 9 X(0 0 0 —07 0
突 发职 业 危 害 事故 应 急 响应 关 键 技 术
邢 娟 娟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 院 , 北京 10 2 ) 0发事件的特点 , 突发事故 带来 的人 员伤亡 和现场 的不确 定 因素 可能带 如
来 的连锁反应 , 甚至伴随公共事件 的发生 , 出应 急响应关 键技术 。应急管 理 中强 调应急 准备 的 提 重要性 , 职业危害事故识别和分类分级 , 注职业 中毒危机 处理与社会公 共安全影 响 , 关 与职业 中毒 有关的应急资源配备 与管理 , 以及在 应急 响应 中 的实 时监测 、 报告 与预警 的能力 。特 别提 出在 应 急培训与演练方面 , 强调对 于重要岗位和可能成为第一 目击者的作业 人员处理 急性 中毒等情 况时 的能力培养和训练 。 关键词 : 突发 职业 危害事故 ; 应急响应 ; 职业中毒

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三篇)

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三篇)

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前言职业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由于一系列的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甚至环境污染。

针对职业危害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职业活动的安全进行。

二、预案制定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企业职业危害防护管理条例》3.《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办法》4.部门相关标准和规范三、应急救援组织1.指挥部:由企业主要领导任总指挥,设置独立的指挥室,并配备应急救援专家,协助进行应急救援工作的统筹和决策。

2.救援队伍:由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外部专业救援队伍组成,分别负责不同类型的救援任务。

3.值班人员:由企业内部各部门指定专人24小时值班,及时接受和处置应急事件。

四、应急救援措施1.事前防范措施(1)制定详细的职业危害事故防范规程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员工培训和演练。

(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3)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4)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救援队伍的合作,建立联动机制,提前规划救援路线和资源调配。

(5)建立信息发布和应急通讯系统,确保各级人员能够及时获得应急信息。

2.事中救援措施(1)发生事故后,迅速切断电源、关闭阀门等,避免事故蔓延。

(2)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和物资进行救援工作。

(3)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安排人员进行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火灾扑救等工作。

(4)按照事故等级和性质,迅速调集相关救援队伍和专家,进行紧急处理和善后工作。

(5)组织信息发布,向员工、家属和社会公众及时发布事故情况和安全防护措施。

3.事后善后措施(1)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查明原因并进行整改,以预防事故再次发生。

(2)做好事故现场清理和环境治理工作,恢复正常生产和职业活动。

(3)关注受伤员工和家属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

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职业危害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5)信息公开,透明公正。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领导小组成立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1.1 组成人员组长:公司总经理副组长:分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部门全体人员2.1.2 职责(1)组织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2)研究、决定应急处置重大事项;(3)组织应急演练;(4)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2.2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小组:2.2.1 应急处置小组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现场警戒、人员疏散、救护、物资供应等。

2.2.2 抢险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包括事故原因调查、事故处理、应急物资调配等。

2.2.3 医疗救护小组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治和转运。

2.2.4 信息保障小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上报。

2.2.5 后勤保障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物资供应、人员调配等。

三、应急处置流程3.1 事故报告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2)事故的性质、原因及危害程度;(3)事故现场人员伤亡情况;(4)已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3.2 应急响应应急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小组开展救援工作。

3.2.1 现场警戒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篇)

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篇)

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前言在职业环境中,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发生是时有发生的。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制定和实施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十分必要的。

本预案旨在提供在2024年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和指导,以便迅速、科学地处理事故,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及时、有效地处置和解决职业危害事故,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原则:(1) 预防为主: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职业危害事故的预防工作,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急救优先:确保伤员得到及时的紧急救助,并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3) 组织有序: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4) 协同配合: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应对事故。

(5) 筹备储备:建立完备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组织和人员1. 组织机构:根据事故规模和复杂程度,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主要负责人组成,指挥部设立指挥部办公室和各职能部门。

2. 人员:(1) 事故指挥长:负责协调和指导应急救援工作,制定和发布应急救援指令。

(2) 监督检查员:负责监督和检查事故现场的安全状况,并及时纠正安全隐患。

(3) 抢险救援人员:负责搜救被困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和危险区域的抢险工作。

(4) 医疗救护人员:负责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和转运,参与伤员的救援工作。

(5) 沟通协调人员:负责与外界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包括与相关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救援队伍的联系。

(6) 媒体宣传人员:负责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发布事故情况和救援进展。

四、应急响应措施1. 事故发生初期响应:(1) 第一时间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并启动应急预案。

(2) 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和初步评估,并判断事故性质和规模。

(3) 启动紧急救援和应急撤离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2. 事故应急救援阶段:(1) 确定救援方案和作业流程,实施救援和抢险工作。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与现场急救介绍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与现场急救介绍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与现场急救介绍职业危害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工作场所发生的意外事故,给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在职业危害事故发生时,做好应急预案和现场急救工作可以有效减少伤害程度,保障员工的安全。

一、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1. 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1)预见性原则:事前预先预知职业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后果;(2)适应性原则: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地点、不同危险品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3)规范性原则:应急预案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4)可操作性原则:应急预案要结合实际操作情况,对重要事项要具体做到具体,对细节要具体做到具体;(5)可实施性原则:应急预案要满足从事的机构和人员能力和条件。

2. 应急预案的内容(1)事故的分类和等级: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性质,将事故分为不同类别和等级;(2)责任人和任务:明确事故发生时各责任人的职责和任务;(3)事故的应急处置流程:包括报告流程、调查流程、应对流程等;(4)应急措施和装备:根据不同事故类型和等级,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装备清单;(5)救援机构和力量的协调:明确与相关救援机构的联系和协调工作;(6)事故后处理工作:包括事故原因分析、伤害评估、赔偿与救济等。

二、现场急救1. 现场急救人员的配置和救援措施(1)现场急救人员的配置应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确定,至少包括专职医务人员、急救人员和医疗救护器材;(2)现场急救工作应遵循“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现场急救人员和被救助人员的安全;(3)采取适当的救援措施,如止血、包扎、人工呼吸等,稳定伤员病情,减少伤害程度;(4)在救援过程中,要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遵循科学的急救指南和操作规程。

2. 现场急救的基本流程(1)现场安全评估:确保现场安全,防止次生灾害和伤害;(2)呼叫急救人员:及时呼叫医务人员或120救护车;(3)伤员初步评估:对伤员进行初步评估,了解伤情和伤势严重程度;(4)急救处理:根据伤情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如止血、包扎、复苏等;(5)转运伤员:将伤员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2024年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

2024年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

2024年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职业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健康,有效应对职业病危害的紧急情况,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确保在职业病危害突发事件中,能够及时、迅速地进行救援,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和损失。

2. 原则:科学、高效、安全、可持续。

三、应急救援组织1. 由劳动保护监督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2. 建立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队伍,包括专业救援人员、职业病防治专家和医疗救护人员等。

四、应急响应级别和预警信号1. 应急响应级别划分为四级,分别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判断。

2. 发生职业病危害突发事件时,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向相关单位和劳动者发布危害情况、安全防范措施和救援要求。

五、责任分工1. 政府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和政策措施。

2. 企事业单位负责建立职业病防控制度,提供相关的救援资源和设备。

3. 救援队伍负责实施救援任务,保证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六、应急救援流程1. 接到预警信号后,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队伍立即集结,准备救援行动。

2. 进入现场之前,救援队伍应进行全面的现场勘察和评估,确定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

3. 救援队伍按照预定方案,对受困人员进行搜救和营救,同时配备适当的医疗救护设备和专业人员。

4. 救援队伍在救援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遵循救援原则和操作规程。

七、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保障1. 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救援工具,如防护服、呼吸器、灭火器等。

2. 提供充足的医疗急救设备和药品,用于紧急救治和伤员转运。

3.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体系,确保救援工作不受物资短缺的影响。

八、应急救援演练和培训1. 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2. 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九、信息报告与发布1. 建立健全的信息报告和发布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管理措施与应急响应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管理措施与应急响应

一、应急救援机构: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劳动定员设计应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站)编制和人员定员。

①应急救援机构(站)可设在厂区内的医务所或卫生所内,设在厂区外的应考虑应急救援机构(站)与生产企业的距离及最佳响应时间。

②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急救人员的人数宜根据工作场所的规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劳动者人数,按照O.1%~5%的比例配备,并对急救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剧毒或高毒物质的生产企业应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其装备应根据职业危害特性、企业规模和实际需要确定。

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使用面积、装备可参考GBZl执行。

3、危险化学品企业应与就近的、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签订救援协议,作为定点救治机构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救援效果。

二、应急救援设施:1、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及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地点或车间,应根据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特点,在工作地点就近设置现场应急处理设施。

2、急救设施应包括:不断水的冲淋、洗眼设施,气体防护柜,个人防护用品,急救包或急救箱以及急救药品,转运病人的担架和装置,急救处理的设施以及应急救援通讯设备等。

3、应根据车间(岗位)存在的化学毒物配备防毒器具,设置防毒器具存放柜。

防毒器具在专用存放柜内铅封存放,设置明显标识,并定期维护与检查,确保应急使用需要。

4、急救箱应当设置在便于劳动者取用的地点,配备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参照GBZl确定,并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更新。

三、应急救援预案: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2、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应急救援范围、依据文件、响应条件、应急救援程序、应急救援内容与方法、应急救援组织和机构、应急救援联系电话等内容。

3、应急救援预案应明确下列内容:①通知救援的部门、人员及顺序。

②各种急救部门、人员的联系电话,包括应急机构及人员、应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应急救援医院、现场检测机构等。

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___年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引言:职业危害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科研活动中,由于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各种有害因素的侵害而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传染病等突发事件。

随着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演变,各类危害因素也在不断增多,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和处置职业危害事故,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一份全面、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标与原则1.目标:通过合理、科学的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对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降低职业危害事故对人身安全、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造成的影响。

2.原则:(1)安全第一: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首要任务;(2)防范为主:采取科学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3)科学救援:在发生事故后,要科学、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工作;(4)综合协调: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职业危害事故;(5)依法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管理和应急救援。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1.指挥部:负责协调和指导救援工作,由政府有关部门和专业救援机构组成;2.应急救援组:协助指挥部进行应急救援工作,由公安、消防、医疗、环保等部门派出的专业人员组成;3.事故现场指挥部:根据事故类型和规模,成立相应的事故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和指导事故现场的救援和处置工作;4.事故现场救援队伍:由消防、急救、危险品处理等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实施救援任务;5.联络协调组:负责与相关部门的联络和协调工作;6.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发生后的宣传报道工作。

三、预案流程1.事前准备:(1)建立职业危害事故的风险评估体系,明确各岗位在不同事故情景下的应急响应要求;(2)制定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内容和流程,明确救援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3)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素质和操作能力;(4)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应急联络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协调指挥的顺畅进行。

职业危害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职业危害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提高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员工生命安全,降低事故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可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场所和环节,包括但不限于:1. 生产、储存、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场所;2. 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3. 使用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等危险物品的场所。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应急救援队伍:由公司内部员工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处理、救援和事故调查。

3. 医疗救护组:由公司内部或外部医疗机构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治。

4. 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通报事故情况。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发生(1)发现事故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3)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2. 事故处理(1)根据事故性质,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事故蔓延。

(2)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找事故隐患。

3. 事故善后处理(1)对伤员进行后续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

(2)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生产秩序。

(3)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确保应急救援队伍、医疗救护组等人员配备齐全,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防护用品、医疗用品、应急设备等。

3. 财务保障:设立应急资金,确保事故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4. 技术保障:引进先进的应急救援技术和设备,提高事故处理能力。

六、预案修订与培训1. 预案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2. 培训:对新员工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全员应急意识。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关键技术应急预案

关键技术应急预案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关键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关键技术应急预案。

本预案旨在明确应急响应的组织架构、程序和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关键技术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1. 信息技术;2. 生物技术;3. 新能源技术;4. 航空航天技术;5. 新材料技术;6. 环保技术;7. 其他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技术。

二、组织架构1. 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总体指挥、协调和决策。

2. 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和报送。

3. 专业救援队伍:负责针对不同关键技术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处置和恢复。

4. 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分发。

5. 应急培训与演练中心:负责应急培训、演练和评估。

三、应急响应程序1. 预警:通过监测系统、情报收集等手段,及时发现关键技术领域的异常情况,并评估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

2. 启动应急预案:当预警达到一定级别时,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3. 现场救援: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处置和恢复工作。

4. 信息发布:应急办公室及时发布应急信息,确保社会公众了解应急情况。

5. 应急物资调配: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根据现场需求,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6. 应急培训与演练:应急培训与演练中心定期组织应急培训、演练,提高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应急措施1. 确保人员安全:立即疏散现场人员,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2. 控制事故蔓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蔓延,降低事故影响范围。

3. 保障公共安全:加强对事故周边环境的监测,确保公共安全。

4. 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发布信息,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5. 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五、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措施

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措施

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措施在现代社会的各类工作环境中,职业危害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建立有效的职业危害应急救援体系以及制定相应的措施至关重要。

职业危害的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质中毒、粉尘危害、噪声聋、高温中暑、放射性物质辐射、机械伤害等。

不同的职业危害可能在瞬间爆发,也可能在长期积累后显现出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应急救援准备。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这个机构应包括指挥中心、救援队伍、医疗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

指挥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制定救援策略,下达救援指令。

救援队伍则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准确地执行救援任务。

医疗保障组要随时准备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他们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后勤保障组要负责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和交通支持等。

同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是关键。

应急预案应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职业危害情况,明确规定应急响应的流程、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救援措施的具体操作方法等。

例如,对于化学物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应包括如何迅速疏散人员、如何进行泄漏源的封堵、如何处理泄漏的化学物质以及如何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清理和恢复等。

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需要定期进行演练。

演练可以模拟真实的职业危害场景,让相关人员熟悉应急响应的流程和各自的职责,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演练结束后,要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预案。

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职业危害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工作场所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噪声强度、温度等指标。

一旦发现指标异常,立即发出警报,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当职业危害事故发生时,现场救援至关重要。

救援人员应迅速到达现场,首先要确保现场的安全,设立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对于中毒事故,要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对于烧伤、烫伤等伤害,要及时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干净的布覆盖。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①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防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指导和组织员工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必要时迅速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

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员工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②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进行救援。

应尽快组织工程抢险队与事故单位技术人员一起及时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③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监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

④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

二、作业现场事故应急处理程序(一)现场急救概念和急救步骤1、现场急救概念现场急救,就是应用急救知识和最简单的急救技术进行现场初级救生,最大程度上稳定伤病员的伤、病情,减少并发症,维持伤病员的最基本的生命体征,例如呼吸、脉搏、血压等。

现场急救是否及时和正确,关系到伤病员生命和伤害的结果。

2、急救步骤急救是对伤病员提供紧急的监护和救治,给伤病员以最大的生存机会,急救一定要遵循下述四项急救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卷 第2期 2010年4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 ogyVol.6No.2 Ap r.2010文章编号:1673-193X(2010)-02-0077-05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响应关键技术3邢娟娟(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摘 要:针对职业中毒突发事件的特点,如突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现场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甚至伴随公共事件的发生,提出应急响应关键技术。

应急管理中强调应急准备的重要性,职业危害事故识别和分类分级,关注职业中毒危机处理与社会公共安全影响,与职业中毒有关的应急资源配备与管理,以及在应急响应中的实时监测、报告与预警的能力。

特别提出在应急培训与演练方面,强调对于重要岗位和可能成为第一目击者的作业人员处理急性中毒等情况时的能力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响应;职业中毒中图分类号:X96 文献标识码:AKey techn iques of em ergency respon se for unexpected occupa ti ona l hazard i n c i den tX I N G Juan2juan(China Acade 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 ogy,Beijing 100029,China)Abstract:A i m 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expected occupati onal pois oning incident,such as the casualties by the incident,the chain reacti on by the uncertainties of scene,and even the occurrence of public incident,the key techniques of e mergency res ponse were put f or ward,including the e mphasis of e mergency p reparedness in e mergen2 cy manage ment,the identificati on,classificati on and grading of occupati onal hazard incident,the attenti on of occu2 pati onal pois oning crisis dis posal and s ocial public safety influence,the all ocati on and manage ment of e mergency res ources related t o occupati onal pois oning,and the capabilities of real-ti m e monit oring,reporting and p re-warn2 ing in e mergency res ponse.It was es pecially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as pect of e mergency training and exercise,the training and drilling of capability for working pers onnel in i m portant post and may be the first witness t o treat the conditi on of acute pois oning.Key words:unexpected occupati onal hazard incident;e mergency res ponse;occupati onal pois oning 收稿日期:2010202215 作者简介:邢娟娟,研究员。

3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编号: 2006BAK05B02) 突发职业危害事故通常是在危险化学品泄漏情况下发生的,各种不同物性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可造成火灾爆炸、中毒、腐蚀等不同的危害,所造成的事故类型主要是火灾爆炸、中毒和腐蚀等。

由于危险化学品的特点,使得在发生事故后职业中毒的风险导致受伤人数和被迫疏散人数远高于火灾、爆炸。

突发职业危害事故难以预防,而且在事故发生时由于情况紧急和条件的限制,现场由于很难准确掌握泄漏后有毒有害气体在实际环境中的浓度和分布情况,一旦发生易于发生连锁反应,影响范围大,损失严重,同时往往伴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如2004年发生的开县井喷硫化氢中毒事件、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爆炸泄漏事件、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氯气泄漏事件等。

针对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发生突然、难以防护、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应明确在应急响应中的关键技术,确保应急救援的成功。

1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职业危害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1]。

尽管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应急管理不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1)应急准备;(2)监测与预警;(3)应急处置和救援;(4)事后恢复。

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过程,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2],包括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根据本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和危害程度,建立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3]。

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施)、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习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其目的是保持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

这种准备要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职业危害事故种类和风险水平来进行配置。

重点强调当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提供足够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保证,保证应急救援需求。

而且这种准备需不断地维护和完善,使应急准备的各项措施时时处于使用状态,进行动态管理,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和应急事件发生时的需求。

事故发生时的成功救援依赖于有效的应急准备,这是应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2 职业危害事故识别和分类分级 不同类型的职业危害事故,其处置过程也不相同,氯气泄漏与硫化氢泄漏的处置过程是不同的。

另外,同种类型的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如果级别不同,需要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

例如同样是氯气泄漏,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处置过程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应当是根据突发职业危害事故的机理对事故进行分类分级。

一般企业针对火灾爆炸等的事故分级考虑比较全面,但对于急性中毒事故引起的后果和可能带来的公众影响常常考虑不足,因此应急措施和准备也就很难到位。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置的充分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于这种风险的识别和据此采取的有效应急控制措施。

职业中毒事故的分析应充分考虑其具有的扩散脆弱性分析[4],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分析这些危险源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后,其周边哪些地方或哪些人员容易受到破坏或伤害。

应主要包括:受事故严重影响的区域(脆弱区),脆弱区中的人口数量和类型,可能遭受的破坏影响等。

因此在进行分级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毒物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具体划分企业内部不同响应级别和进一步扩大的响应级别。

3 应急预案编制的种类和结构 职业中毒突发事件按其性质,由企业工艺或生产等原因导致的事故应属于工业事故类,但考虑有毒物质具有扩散或导致大量人员中毒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社会公共卫生的性质。

毒物的进一步扩散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和恐慌等影响也会演变为社会安全事件。

在分类时除主要考虑按照它的主要性质特点来划分,又要考虑到事件演变带来的影响。

一般来说,应急预案编制大概应分为几种类别。

按照突发事件性质分,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公共卫生、社会公共安全四类。

按照行政区域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市地级、县区级和企业级5种。

按照应急预案的功能主要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

职业中毒的预案编制主要是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两种为多。

在结构上也可由多种选择,一般可采用1+4结构,即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等[6],这里应注意的是对于应急核心功能和应急过程的描述应充分考虑到职业中毒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表达。

如在应急功能中的医疗救护和人员疏散等是需要作重点描述的。

4 职业中毒危机处理与社会公共安全 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各种专业物流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在各种等级公路的行使已经非常普遍。

运输中发生的各类化学品车辆泄漏和倾翻等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我国已经发生过的多起高速公路危化品运输车辆泄漏事件,并导致人员的伤亡。

有些企业的化工设备装备老化或不能按时维护,以致故障导致的化学品大量挥发和溢出,影响到附近的社区甚至居民的安全,这些都会使事故扩大和超出厂界的范围,并由於周围情况和气候等条件的不确定性,常常使得危机情况更为复杂。

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如超出厂界时,应急处理过程常会涉及到当地政府多个部门,参与者有安全监管、消防、公安、医院、武警、交通、环保部门以及当地的基层行政组织。

所有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应急处置力量的共同目标就是减小职业危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减少社会影响。

虽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由于险情的发生、发展不同,在不同阶段介入的应急力量和资源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工作必须在统一领导之下才能有效地展开。

在应急响应中应明确统一指挥形式,联络方式和协调等方面内容至关重要。

职业中毒的应急响应的关键技术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对于危化品的快速处理能力和技术方法。

尤其应实时监测和识别对于社会公共安全可能带来扩大的影响。

进一步危机情况扩大时,事态的演变,险情可能扩大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援的需求等,都应在应急预案的编制中予与明确。

包括明确与社区的联系及合作方式、需要配合和援助的方式和具体执行部门及人员。

5 应急资源配备与管理 应急设备与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7],应根据有害物质的种类,合理组建专业救援力量,配备应急救援所需的防护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消材料、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并定期检查、维护和补充,以免由于资源缺乏延误应急行动。

此外,如果设备和必须的救援物质选择不当或不足,可能导致对应急人员或附近公众的严重伤害。

根据不同的潜在有害物质的种类,需要配备不同的应急资源的种类及数量,一般主要应包括个体防护,现场样品采集和现场快速鉴定与检测、辅助装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