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州市英东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广州市英东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天使的礼物
刘继荣
(1)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
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2)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
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3)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4)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
”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
”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5)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6)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医生为我做按摩。
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远不够。
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7)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
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8)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
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
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9)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
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10)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
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11)长叹一声。
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
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
一时间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12)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
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
儿子一叠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
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
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13)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14)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情人节快乐。
哪里有错?
(15)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
”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16)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
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
”我诧异地望着他们。
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
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
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17)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
(18)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
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19)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
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眯眯地问儿子:“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20)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
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选自《最感人的情感小小说——穿过风雪的音乐盒》,有删改)1. 给加点字注音:
惊骇()哽咽()
2. 本文的文体是()
A. 小说
B. 散文
C. 记叙文
D. 议论文
3. 请结合文章说说“天使的礼物”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4. 文章第⑻段中画线句“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的心里百味杂陈?
5.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痴痴”一词的意思?文章主要通过哪一件事来表现儿子的“痴”?
6. “找到了吗?”“找到了!”文中多处出现这个问答,分别表现了问答双方怎样的心理?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谁消解我们的文化
——从春节的失落感谈起
冯骥才
又一个平平淡淡的春节刚刚过去。
颇耐人寻味的是,它前后紧挨着两个舶来的洋节,前为圣诞节,后为情人节。
在市场和媒体的炒作中,这两个洋节显得红红火火,传统的春节被夹在中间更显得尴尬和落寞。
春节成了当今中国人最无奈的节日。
可是,我们至今也没有深究个中缘故。
相反,无论是媒体还是商家,仍在一个劲儿地鼓励人们把年夜饭搬到餐桌,用电子炮代替真正的鞭炮,甚至将春节当作黄金周。
将一个民族盛大的节日变为一种商机,把节日变为假日。
节日与假日不同。
假日是没有特定内涵的,它只是法律赋予的公民休息的权利;但节日是有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的。
我们现在的节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政治节日,二是民俗节日,三是舶来的节日。
如今民俗的节日差不多都成了饮食节,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灯节吃元宵。
原有的文化内涵无人理会,原有的非常丰富和优美的节日礼俗已经全部消失了。
相反,圣诞节和情人节却被搞得有滋有味,西方过节的那一套我们应有尽有,五光十色。
因为操纵这些节日的差不多都是商家,商家知道外来的文化畅销。
而如今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国庆节也列入黄金周了。
在世界任何国家,国庆都是隆重又庄严的日子。
它是一个国家非凡历程的纪念日,难道它也能推进市场,卖给商家吗?
究其原因,我想应是重经济、轻精神。
精神的内涵往往通过文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中国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是依靠民俗方式传承下来的。
由于轻视精神的意义,也就会漠视相关的文化,乃至于对于民俗所承担的民族精神与情感毫不关心。
于是,那些在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中本来已经所剩无多的民俗载体,还在被我们一个个地随手抛掉。
年的尴尬,是因为没有民俗载体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们空有年的盛情,却无以承载,这便是春节乃至各种节日都渐见空洞又无奈的深层原因。
节日一旦归入市场运作,其精神文化内涵便无人顾及。
市场的标准是看它还有多大的消费价值,于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文化便被消解了。
它看似是被市场消解、被外来文化消解的,不是!实际上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消解的。
它缘于我们对自己文化及其价值的无知,对人的精神生活与需求的无知。
但是,谁估量过它的损失——尤其是在这日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强势的外来文化对我们的冲击是必然的,也是根本性的。
特别是外来文化又是以流行文化为主体和先锋的,它具有异文化的新鲜感、现代文化的冲击性和市场霸权。
它猛烈地冲击着
我们固有的文化,并成了相当一些人失去文化的自信心与光荣感的根由。
如果我们还不清醒,不自觉并有力地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及其载体,我们传统的、本土的、主体的精神情感便会无所凭借,渐渐淡化,经裂纬断,落入空茫。
进而说,便是许多地方,大到城市,小到乡镇,缤纷多样的地域形态迅速灭绝,历史记忆荡然无存,民间文化烟消云散。
照此下去,现在人们在春节时的失落感,一定会出现在将来的一座座城市和大地山川之中。
那时的人们可能很富有,但一定又感到贫乏。
而这物质的富有和精神的贫乏都是我们留给他们的。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政治、民俗节日都有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不能只考虑经济价值而随意推向市场。
B. 现代人重经济、轻精神,对年盛情因失去载体早已不再,春节变得空洞又无奈。
C. 节日文化被消解的表层原因是市场和外来文化影响,深层原因是我们自己的无知。
D. 不保护文化传统及其栽体,任由这种情况发展,后人即使物质富有也会精神贫乏。
8.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春节的失落感谈起,深入剖析传统节日文化被消解的原因,呈层进式结构。
B. 在商家操纵下,盛大的民俗节日和庄严的政治节日已成为商机,节日都成了假日。
C. 两个洋节的红火和春节的尴尬、落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了传统节日的衰落。
D. 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衰落证明传统文化在当代面临挑战和危机。
9. 面对传统节日文化被消解的局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请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节选)
巴金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
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
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
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上。
已经到了傍晚,路旁的灯火还没有燃起来。
街上的一切逐渐消失在灰暗的暮色里。
路上尽是水和泥。
空气寒冷。
一个希望鼓舞着在僻静的街上走得很吃力的行人——那就是温暖、明亮的家。
“三弟,走快点,”说话的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一手拿伞,一手提着棉袍的下幅,还掉过头看后面,圆圆的脸冻得通红,鼻子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
在后面走的弟弟是一个有同样身材、穿同样服装的青年。
他的年纪稍微轻一点,脸也瘦些,但是一双
眼睛非常明亮。
“不要紧,就快到了。
……二哥,今天练习的成绩算你最好,英文说得自然,流利。
你扮李医生,很不错,”他用热烈的语调说,马上加快了脚步,水泥又溅到他的裤脚上面。
“这没有什么,不过我的胆子大一点,”哥哥高觉民带笑地说,便停了脚步,让弟弟高觉慧走到他旁边。
“你的胆子太小了,你扮‘黑狗’简直不像。
你昨天不是把那几句话背得很熟吗?怎么上台去就背不出来了。
要不是朱先生提醒你,恐怕你还背不完嘞!”哥哥温和地说着,没有一点责备的口气。
觉慧脸红了。
他着急地说:“不晓得什么缘故,我一上讲台心就慌了。
好像有好多人的眼光在看我,我恨不得把所有的话一字不遗漏地说出来……”一阵风把他手里的伞吹得旋转起来,他连忙闭上嘴,用力捏紧伞柄。
这一阵风马上就过去了。
路中间已经堆积了落下来未融化的雪,望过去,白皑皑的,上面留着重重叠叠的新旧脚迹,常常是一步踏在一步上面,新的掩盖了旧的。
“我恨不得把全篇的话一字不遗漏地背了出来,”觉慧用刚才中断了的话接着说下去;“可是一开口,什么话都忘掉了,连平日记得最熟的几句,这时候也记不起来。
一定要等朱先生提一两个字,我才可以说下去。
不晓得将来正式上演的时候是不是还是这样。
要是那时候也是跟现在一样地说不出,那才丢脸嘞!”孩子似的天真的脸上现出了严肃的表情。
脚步踏在雪地上,软软的,发出轻松的叫声。
“三弟,你不要怕,”觉民安慰道,“再练习两三次,你就会记得很熟的。
你只管放胆地去做。
”
觉慧不作声了。
他感激哥哥的友爱。
他在想要怎样才能够把那一幕戏演得好,博得来宾和同学们的称赞,讨得哥哥的欢喜。
他这样想着,过了好些时候,他觉得自己渐渐地进入了一个奇异的境界。
忽然他眼前的一切全改变了。
在前面就是那个称为“彭保大将”的旅馆,他的老朋友毕尔就住在那里。
他,有着江湖气质的“黑狗”,在失去了两根手指、经历了许多变故以后,终于找到了毕尔的踪迹,他心里交织着复仇的欢喜和莫名的恐怖。
他盘算着,怎样去见毕尔,对他说些什么话,又如何责备他弃信背盟隐匿宝藏,失了江湖上的信义。
这样想着,平时记熟了的剧本中的英语便自然地涌到脑子里来了。
他醒悟似地欢叫起来:“二哥,我懂得了!”觉民惊讶地看他一眼,问道:“什么事情?你这样高兴!”
“二哥,我现在才晓得演戏的奥妙了,”觉慧带着幼稚的得意的笑容说。
“我想着,仿佛我自己就是‘黑狗’一样,于是话自然地流露了出来,并不要我费力思索。
”
“对的,演戏正是要这样,”觉民微笑地说。
“你既然明白了这一层,你一定会成功的……现在雪很小了,把伞收起来罢。
刮着这样的风,打伞很吃力。
”他便抖落了伞上的雪,收了伞。
觉慧也把伞收起了。
两个人并排走着,伞架在肩上,身子靠得很近。
雪已经住了,风也渐渐地减轻了它的威势。
墙头和屋顶上都积了很厚的雪,在灰暗的暮色里闪闪地发亮。
几家灯烛辉煌的店铺夹杂在黑漆大门的公馆中间,点缀了这条寂寞的街道,在这寒冷的冬日的傍晚,多少散布了一点温暖与光明。
“三弟,你觉得冷吗?”觉民忽然关心地问。
“不,我很暖和,在路上谈着话,一点也不觉得冷。
”
“那么,你为什么发抖?”
“因为我很激动。
我激动的时候都是这样,我总是发抖,我的心跳得厉害。
我想到演戏的事情,我就紧张。
老实说,我很希望成功。
二哥,你不笑我幼稚吗?”觉慧说着,掉过头去望了觉民一眼。
“三弟,”觉民同情地对觉慧说。
“不,一点也不。
我也是这样。
我也很希望成功。
我们都是一样。
所以在课堂上先生的称赞,即使是一句简单的话,不论哪一个听到也会高兴。
”
“对,你说得不错,”弟弟的身子更挨近了哥哥的,两个人一块儿向前走着,忘却了寒冷,忘却了风雪,忘却了夜。
10.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中巴金先生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
B. “他连忙闭上嘴,用力捏紧伞柄。
”这个情节既照应了开头的风刮的很紧,又为后文收伞等情节做铺垫。
C. 觉民对三弟觉慧在排练时忘词的事,不但不怪责,反而一直鼓励帮助,体现出觉民友爱宽厚地性格。
D. 觉慧在哥哥的鼓励下,慢慢进入了剧本的情境里,放佛自己就是剧中的黑狗,台词也都记了起来。
11. 请简要分析一下本文人物对话的艺术效果。
12.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
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
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项羽目之,问为谁。
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曰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
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是曰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B.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D.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
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
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B.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 流涕,指流泪。
古时的“涕”一般指鼻涕,“泗”指眼泪。
D. 赵高,指秦朝著名的宦官,“指鹿为马”这个成语与他有关。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
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 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德泽惠及子孙表示惊异,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C. 刘邦因患病躺在宫中,不见群臣,精神疲惫。
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的故事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 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这一-情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7.对《桂枝香》一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从感叹胜景入笔,接着感怀历史,最后落脚于现实。
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是描写登高远眺所见景色。
C.“画图难足”是感叹所见景色美如画,但仍有不足之处。
D.“念往昔”的“往昔”所指是“如流水”的“六朝旧事”。
18.这首词下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侧面描写客之箫声悲凉幽怨、凄切婉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
《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忠贞的诗句是“________,(3)
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0.下列括号内的句子,与原句的基本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快乐虽然兴奋,但苦痛也不美丽)
B. 昨天晚上扎西顿珠借给次仁50元钱。
(扎西顿珠向次仁借了50元钱。
)
C. 教室里有几个同学在读书。
(教室里有同学。
)
D. 阿妈打电话说她明天来看我。
(阿妈给我打电话说:“我明天来看你。
”)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
②《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等影片通过有道德、有温度、有筋骨的故事,③塑造和反映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④深受广大观众所欢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⑤不仅三部影片为新中国70华诞营造了热烈浓郁的文化氛围,⑥也进一步提振了中国电影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信心。
⑦三部影片诠释了献礼片的新内涵,掀起了国庆期间新的观影热潮。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学问之道,四子书如户牖,九经如厅堂,十七史如正寝,杂史如东西两厢,注疏如枢阆,类书如厨柜,诸子百家诗文词如书舍花园。
厅堂正寝,可以合宾;书舍花园,可以娱神。
”提倡读书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则说:“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
”强调读书贵专,要取其之神。
博览群书和读书贵专,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在民勤四中高二年级开展的读书节活动中,有同学对此产生疑感。
学校辩论社拟举行一场以“博览群书,涉猎广博”(正方)与“读书贵专,求精求深”(反方)为题的辩论赛。
假如你是其中一个辩手,请你联系自身课外阅读体验,在“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反方一辩立论陈词”中选择一种,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
“骇”读hài,注意和“赅gāi”区别;“哽咽”的“咽”读yè,指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咽”作动词,指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读yàn。
作名词,“咽喉”的“咽”读yàn。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掌握文章体裁的能力。
这篇文章以写儿子为我找音乐和唱片的事情为主要内容,记叙文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表达方式上,以记人、叙事为主,故事真实的成分占大部分。
故选C。
【3x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时,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作答。
本题中,文章讲述了儿子在母亲失去行动能力后,不断努力寻找母亲喜爱的歌曲作为母亲“情人节”礼物的故事,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因此,从表层来看,“天使的礼物”指的是情人节时,儿子送给我含有《斯卡布罗集市》这首歌的唱片。
从深层看,“天使的礼物”指的是蕴含其中的儿子对“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