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极多点,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tal.329
October 2015(B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总第329期2015年10月(中)
探索“多极多点,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
——
—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程

(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5)29-0007-02
作者简介:程绩(1981—),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在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现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探索新模式。

本文以西华师范大学的新探索为例,介绍以思想引领、典型示范、队伍建设、服务育人和文化提升五大工程为增长极宏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同时细化落实到各自增长点,扎实有效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进程。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多点多极
Exploration on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Based on Multiple Poles and Multiple Points"as a New Model for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 Case Study 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Cheng Ji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status of social ideological pluralism,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core socialist values,and explore new models.Exemplified by the new exploration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ided by such five growth poles as ideological guidance,typical demonstration,teaching team building,education in service and cultural enhancement,and refines and implements the growth points of them,so as to solidly and effectively impel the new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university stu-dents;multiple poles and multiple aspects
在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现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

特别是随着当前深化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全球、全国、全党的基本情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状况、心理特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呈现多元化。

如何在新时期团结和带领广大大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真正进入当代大学生的头脑,不断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成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西华师范大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探索,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下面,本文将对西华师范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情况进行总结,以期得到广泛适用于更多大学生的思政工作新模式。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围绕“关心关爱学生成长,全面促进学生成才”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典型示范、队伍建设、服务育人、文化提升”五大工程为抓手,在“分层教育,分类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形成了多极多点全方位育人的工作部
署。

学校结合“三严三实”的精神,将工作落到实处,初见成
效。

学校以实践育人为基础,以育人质量为中心,以第二课堂为载体,以精细化管理为支撑,以学生成才为动力,以高质量就业为目的,以点带面、由点到极、多极共兴,形成更多更强的支撑点和增长极。

1建立思想引领的增长极,强化思想引领的核心地

2014年3月,团中央在全国高校团干部电视电话培训会上指出,高校共青团要将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努力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

思想引领就是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客观理性地评价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树立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深入实践,创新、务实,着力提高综合素质,打牢自身成长和事业发展的根基。

近年来,思想引领工作并没有紧跟当代大学生的变化,在思想引领工作的开展方面出现了不愿抓、不敢抓、不深抓、不善抓的现象。

近年来,学校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为核心工作,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主义、集体主义和意志品质教育为重点工作,面向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构建一体化的分层分类教育体系。

学校以“大学生周末讲堂”为立足点,建立思想引领的增长极。

与学校的高层次专业化的学术讲座不同,“大学生周末讲堂”主要邀请和招募部分优秀学生为主讲嘉宾,精心设计讲座的主题、形式,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导向,同时又是学生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话题,让大学生走上讲堂,讲自己的故事。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周末讲堂”的思想引领作用,每期讲座均邀请学生代表和相关专业教师做交叉点评。

希望通过该讲坛达到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的目的。

2形成典型示范的增长极,重视典型示范的引导作用
典型示范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与手段,是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的拓展,是网络信息化时代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柄利器,是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对症之药,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典型示范教育必须注重对先进典型的精挑、深挖,确保先进典型立得住;注重先进典型选树、宣传的过程性与群众性,确保先进典型示范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注重对先进典型的培养,力争实现“以星火促燎原”的教育功效;注重先进典型事迹进网络,力争占领学生视线的制高点。

7
思政教育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有效实现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鲜活的、触手可及的榜样引领学生思想潮流与价值取向。

以“十佳大学生”、“三好学生标兵”等选拔活动为出发点,形成典型示范的增长极。

通过不断举办的选拔活动,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对选拔出来的十佳大学生和三好学生标兵进行大力表彰,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及报纸专栏等传统媒体对这些典型人物进行立体式宣传,大大提高了先进典型事迹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浓厚的自我教育氛围,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带动队伍建设的增长极,巩固队伍建设的主体地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指出:要“充分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随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改革不断深入,辅导员大多只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而不具备与所指导学生相关的专业背景,从而更加迫切的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到“育人”这一根本任务中来。

在队伍建设中,始终坚持在分层分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完善教学育人体系。

教学工作是大学培养工作的主体,育人工作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出现脱节的现象。

尤其是对于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普通教师而言,更容易忽视对学生思想心理动态的观察和引导,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完全交由“两课”进行或者由辅导员开展,导致对学生德育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打破这种局面,引导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做教师,更要做教育,从而将全体教师纳入德育工作体系中来。

近年来,学校为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以不断提升学生实践技能为落脚点,带动队伍建设的增长极。

建立本专科学生导师制,并通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开展相应的技能比赛为落脚点,带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队伍建设。

相应地,通过学生技能比赛真正做到以赛促改,让专业课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赛促练,让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技能训练习惯;以赛促管,辅导员根据学生阶段性考核转变引导思路。

把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想落实到教学、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

4建设服务育人的增长极,确立服务育人的重要职能
2012年2月,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服务与奉献中磨砺品格、成长成才。

同时,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团组织,必须准确把握青年学生思想观念新颖、思维方式活跃等特点,坚持党建带团建,创新活动载体,不断吸引青年、服务青年、促进青年发展,把党和团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青年学生立足学习、扎实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高校的四大职能,其中提到高校应该服务社会,并且兼具文化传承与创新。

因此,在做好学生工作常规性事务的同时,如何开创性的开展服务育人工作,并且体现大学生青春活力的特点,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近年来,根据师范类大学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投身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学校组建了“校外辅导员”队伍,并且确定“校外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方向:立足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育人的功能;加强队伍建设,广泛建立志愿服务基地;注重内容创新,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内涵;打造项目品牌,着力提升志愿服务活动品质。

服务育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已初见成效。

一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榜样示范作用,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二是要加强正面引导,更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及心理变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三是要结合实际,开展各类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不断拓展综合素质。

5营造文化提升的增长极,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办学过程中,为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高校的教育发展,由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科研以及校园生活中创造的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文化的总和。

校园文化建设,既包括校园硬件建设的支持和保障,更包括软件建设方面的校风、学风建设,道德品质和精神的思想引领,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以及师生交流的阵地等等。

同时,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创新创业的不断重视,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的体现,应该从多渠道多途径鼓励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一方面,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实践能力,缩短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距离,从而可以充分体现教学的内在规律与目的。

近年来,学校结合“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全国、省、市的各类创业比赛,在大学生中掀起了一股科技创新、创业实践的热潮。

通过不断努力,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发生了两大转变。

一是态度转变,从以前的不愿意参加,不敢参加,不知道如何参加正在向要参加,敢参加,能拿奖转变;二是参与活动的学生层次转变,从以往的研究生多、本科高年级多正在向本科低年级学生踊跃参与转变。

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以科技创新促学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熊娜.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功能发挥的路径研究[J].思
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7).
[2]王俊荣,徐成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示范探索与创新[J].高
校辅导员学刊,2012(8).
[3]刘鑫,赵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引领工作互动的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14(2).
[4]梁艳丽.论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辽宁医
学院学报,2014(8).
[5]宋志彬.典型示范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
析[J].新课程学习,2014(12).
编辑刘浩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