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在妇科疾病方面的应用浅析
关于中医活血化瘀法用于妇科病论文

关于中医活血化瘀法用于妇科病的探讨【摘要】中医活血化瘀法是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中的一种治疗手段,通过这种方法的治疗能够达到气血通畅、去除瘀滞以及调经止痛的功效,对于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来说是有着十分现实性的意义。
为了探讨中医活血化瘀在妇科临床上的治疗效果。
我们对月经病患者实施相应的中医治疗,分析采用中药活血化瘀药对治疗妇科常见血瘀病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妇科;活血化瘀;临床应用1 妇科疾病症状我国中医认为,血是女性健康的根本,是女性能够孕育新生命的必要基础。
只有在血脉畅通的前提下,女性的各项生理才能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身体才得以维持在一个健康的状况。
如果身体因外界各种因素的侵害,而无法保证血液的正常畅通,各种瘀滞堆积在体内,长期以往就会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
我们收集妇科血瘀疾病患者资料发现,月经病患者,月经量少,经血呈暗紫色,有血块,腹部持久性疼痛。
舌紫黯有瘀点,脉细涩或弦涩。
带下病患者,带下绵绵不断,黄稠秽臭,唇口干燥,手足心热,腰部酸痛。
苔白黄腻,脉濡数。
崩漏病患者,这类疾病会导致引导流血不断,流血时间过长,通常会超过十五天到二十五天不等,血量大且颜色暗,经常会有血块随之排出体外,患者小腹疼痛。
同时观察这些患者的舌头,也呈紫色且暗淡,脉象晦涩。
产后病患者,产后小腹冷痛,四肢冰凉,恶露不断,量少色黯。
舌紫黯或尖边有瘀点,脉象弦涩或沉而有力。
患癥瘕病的女性,极易发生卵巢囊肿及子宫肌瘤等情况,且这些肿块十分坚固,不宜排出。
这些患者的舌头呈浅紫色且暗淡。
患有不孕症的女性,一般是结婚三年到五年期间从未发生过怀孕的情况,来月经时量大且颜色偏黑。
2 中医活血化瘀法对妇科疾病的治疗2.1 月经病的治疗经期生理痛是女性群体中十分普遍的一类疾病。
这一组的患者经诊断,痛经的类别可以分为三种,包括气血不畅、气血不足以及肝肾功能较弱。
对这类患者采取中医活血化瘀法来治疗。
配制处方:赤芍15g、桃仁10g、五灵脂10g、吴茱芋10g、红花10g、川芎15g、枳壳8g、当归15g等。
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泉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 362000【摘要】目的:对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临床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
方法:本研究应用随机分组法抽取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中医妇科进行治疗的124例痛经病患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62例对照组病患应用益母草颗粒进行治疗,62例实验组病患应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
研究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总结比较两组病患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评分。
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应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的实验组病患的临床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病患的临床疗效,两组数据上存在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治疗后的实验组病患的临床症状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上存在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中医妇科进行痛经的治疗中,应用血府逐瘀汤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病患的临床症状,同时对病患的身体状况进行调节,在临床治疗中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中医妇科;痛经;临床应用在中医妇科中,痛经是经常出现的症状之一[1],严重的痛经会给女性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其生活质量降低。
目前针对痛经的治疗多采用益母草颗粒及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2]。
因此,为对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临床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本研究抽取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中医妇科进行治疗的124例痛经病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观察,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抽取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中医妇科进行治疗的124例痛经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对照组62名病患,实验组62名病患。
本研究对照组62名病患中,年龄最小者为17岁,年龄最长者为39岁,平均年龄为(27.34±7.32)岁,病程为4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48±0.32)年;实验组62名病患中,年龄最小者为18岁,年龄最长者为39岁,平均年龄为(28.17±6.81)岁,病程为5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1.68±0.41)年。
血府逐瘀汤加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应用

血府逐瘀汤加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2013年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55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术后口服米非司酮片,治疗组术后服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结果:血府逐瘀汤配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米非司酮配合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且在妊娠方面优于米非司酮组,易被患者接受,可被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米非司酮片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277-02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发病机制不清,病变广泛,形态多样,且有浸润、转移和复发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成为难治之症,因此,手术治疗可以减灭和消除病灶,但保守型手术可能遗留隐蔽的或新生的病灶,而且手术分离粘连虽然可以恢复正常的盆腔解剖结构,但由于术后炎症及手术面粗糙,术后再粘连发生率高。
术后3个月的粘连再形成可达50%。
[1]这就有可能会复发,疼痛、不孕、再次手术的可能依然存在,药物治疗在改变盆腔微环境,清除微病变和改善卵巢功能促进排卵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
西医的激素治疗,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不易被大家接受。
子宫内膜异位在传统祖国医学无此病名,据其表现,当属祖国医学“痛经”、“不孕”、“妇人腹痛”、“癥瘕”等病范畴,属血瘀证,当以活血化瘀为大法,本院采用血府逐瘀汤配合手术(含已往的开腹手术和现行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在巩固术后疗效,减少、延缓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疼痛和在促进生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现陈述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05年—2013年收治住院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55例,均行保守性手术,经开腹或腹腔镜手术肉眼和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均为中、重型,无论何种手术途径,术中分离粘连的组织,祛除肉眼病灶,术后常规行抗生素治疗。
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8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EM)以痛经进行性加剧、月经不调、不孕、性交痛、下腹坠胀、肛门坠痛为主要表现,好发于30~40岁年龄组,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中年妇女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
根据其临床特征,属中医“痛经”、“瘕”范畴。
我院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患者,年龄:40~45岁10例;30~39岁30例;24~29岁8例。
病程最长8年,最短3个月。
48例均行彩超检查,其中子宫腺肌瘤1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12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
伴盆腔痛28例,月经不调15例,不孕10例,腰腹痛15例。
1.2 诊断依据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3届学术会议制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诊断标准”[1]。
1.3 治疗方法血府逐瘀汤化裁:当归2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2g,三棱15g,莪术15g,柴胡10g,枳壳15g,黄芪30g,水蛭10g,牛膝10g,甘草6g,日1剂,两煎取汁400ml分3次温服。
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
经期如经量多则停服3~5天,经量不多则继服。
1.4 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参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疗效标准”[1]。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体征基本消失。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虽局部体征存在,但不孕患者得以受孕。
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缩小,触痛减轻。
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变化,疾病有加重趋势。
1.5 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48例患者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24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92%。
2 病案举例患者,女,26岁,于2002年2月就诊。
主诉:结婚4年未孕。
婚前药物流产1次,行清宫术。
婚后4年未孕,每次行经时腹胀痛剧烈,伴肛门坠胀,并向大腿内侧放射,经量中等,经色暗红挟有瘀块。
查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舌苔薄白,脉弦细。
妇检:外阴已婚型,阴道壁异常,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后位,大小如常。
血府逐瘀汤妇科病临床应用举隅

血府逐瘀汤妇科病临床应用举隅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原方主治胸中瘀阻兼有气滞之证。
作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妇科疾病中见有气滞瘀阻的证候,每获良效。
现介绍如下。
1 痛经患者,女,29岁,农民,G2P2,2004年8月20日初诊。
患者婚前曾有痛经史,自生育后自行缓解。
近几个月来又出现痛经,月经来潮前1d开始发作,痛甚时辗转反侧,难以忍受,每次持续时间2d。
当日来诊时适逢月经来潮。
自诉小腹胀痛,连及腰骶部,经量少,色紫黯夹血块,涩滞不畅,血块下后疼痛稍减,乳房、胸胁胀痛。
舌黯淡,苔薄白,脉沉涩。
此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以调气活血,逐瘀止痛。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5g,川芎、赤芍、牛膝、柴胡、五灵脂、元胡各10g,枳壳、桃仁各8g,红花、甘草各6g。
3剂,日1剂,水煎服。
嘱患者于次月月经来潮前复诊。
8月26日2诊,服药后当晚小腹疼痛减经,经行较畅。
守方再进3剂。
3诊时自诉未出现痛经,诸证平息。
经随访3mo未见复发。
按:《医学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凡经来腹痛,在经后痛,则为气血虚弱,经前痛,则为气血凝滞。
若因气滞血者,则多胀满,因血滞气者,则多疼痛”。
本例痛经,属气滞血瘀型。
投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行瘀,通经止痛,获效迅速。
2 经行头痛患者,女,40岁,干部,已婚。
2005年9月10日初诊。
經行头痛已0.5a,经服用西药效果不明显。
此次右侧头部疼痛,固定不移,痛如锥刺,经行不畅,量少有瘀块,少腹疼痛,按之更剧,精神疲乏,纳食不佳。
舌见紫色瘀点,苔薄,脉弦紧。
辨证为血瘀型经行头痛。
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5g,葛根12g,赤芍、柴胡、牛膝、川芎各10g,桃仁、枳壳各8g,红花、陈皮、甘草各6g。
3剂,水煎服,日1剂。
9月13日2诊:自觉症状好转,头痛渐平。
药证合拍,继服2剂,诸证悉除,月经正常,至今未发。
按:本例为血瘀气滞,阻塞脉络而引起。
运用本方活血化瘀,疏理气机,上下合治而获效。
浅析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中的临床应用

浅析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中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8-04-08T16:05:08.66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作者:刘丽静[导读]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时,可以运用血府逐瘀汤做加减治疗,该中医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214071摘要:目的:浅析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痛经的患者的共66例,将其以随机方式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2例患者,对照组使用益母草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的跟随症状评分情况。
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种跟随症状的评分,观察组患者在小腹胀痛、经血淤凝、胸闷不舒、经血量少、双乳胀痛方面的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比较两组数值,有一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时,可以运用血府逐瘀汤做加减治疗,该中医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这一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医妇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痛经;中医妇科;临床应用妇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为痛经,其出现的时间段一般为月经期间或者来月经之前,常常伴随着一些跟随症状,像下腹有一些疼痛或者坠胀、腰酸等一些不舒适的感觉。
痛经通常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原发性,一种是继发性,原发性痛经就是说,女性的生殖器官并无质性的病变,却有痛经症状,其占有的比例较高,另外一种是因为女性的盆腔出现了病变,而引起的痛经,其占有的比例较少。
本文探讨的中医妇科疾病包括以上两种,对部分患者使用的血府逐瘀汤的效果研究,现将研究试验做详细报道: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择来我院治疗妇科疾病的患者共66例,选取期间为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这些患者均接受的中医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成了两个组别,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33例,患者明显症状为痛经。
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是(24.36±10.25)岁,年龄区间范围是18岁到48岁,痛经时间持续时间是0.5年到7年,平均病程是(3.25±0.64)岁,这些患者中,属于原发性痛经的患者一共有29例,继发性痛经的患者有4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是(24.38±10.34)岁,年龄区间范围是17岁到19岁,痛经时间持续时间是0.4年到8年,平均病程是(3.36±0.52)岁,这些患者中,属于原发性痛经的患者一共有27例,继发性痛经的患者有6例。
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痛经病的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痛经病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对妇科痛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80例病人均是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在我院治疗妇科痛经病的病人,对参与本次研究的80例病人通过随机均分法分组,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使用益母草颗粒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血府逐瘀汤疗法。
对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研究组病人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妇科痛经病效果更好,P<0.05,组间差异性显著。
结论: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妇科痛经病效果更佳,可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妇科痛经病;临床效果;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称为妇科病,常见的妇科疾病包括:女性生殖器系统发育异常、生殖系统炎症、内分泌疾病、子宫出血,闭经等。
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病人于月经前或月经期间有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等症状,痛经症状严重的病人会影响其生活质量。
西医治疗虽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停止使用药物后会再次复发【1】。
而使用血府逐瘀汤可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且不易复发,因此本文择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痛经病人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通过运用血府逐瘀汤对此类病人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80例病人均是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在我院治疗妇科痛经的病人,对参与本次研究的80例病人通过随机均分法分组,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使用益母草颗粒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血府逐瘀汤疗法。
分析两组研究资料,参照组资料中女性为40例占比(50.00%),年龄区间20-30岁(27.19±3.05)岁;研究组资料中女性为40例占比(50.00%),年龄区间22-35岁(28.36±2.98)岁;将所有妇科痛经病人的各项一般情况综合比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可开展本研究。
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痛经病中的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痛经病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将血府逐瘀汤应用在中医妇科痛经病中起到的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妇科收治的痛经病患者4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中医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常规中医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应用血府逐瘀汤,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分析来对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应用血府逐瘀汤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同期对照组78.26%,且患者六个月后复发率也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血府逐瘀汤为患有痛经病的患者实施治疗能够从治疗效果提升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能有效的降低疾病复发率。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中医妇科;痛经病治疗;效果分析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患有痛经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一般情况下当患者患有痛经病时会在月经前后和月经期间出现小腹疼痛情况,小腹疼痛程度与患者疾病情况有关。
如果患者的疾病较轻,那么所产生的小腹疼痛感也较轻,如果病情较为严重,不但小腹会感到较大的疼痛,严重情况下疼痛感也会蔓延至患者腰骶部。
正是由于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或者是昏厥的情况,所以不但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也会让患者产生抑郁、烦闷的不良情绪[1]。
而应用血府逐瘀汤为患者实施治疗能够起到活气血、通脉络的作用,所以能够实现疾病的有效治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妇科收治的痛经病患者4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8.4±2.3)岁,患者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3.12±1.02)年。
观察组患者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在(37.5±4.6)岁,患者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4.21±1.11)年。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妇科痛经病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可以得知,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血府逐瘀汤在妇科疾病中应用概况

以归经 , 则血 自然凝止。血府逐瘀汤能改善子宫内膜血液循 环, 使子宫收缩节律加强 , 促进残 留物质排出 , 有利于子宫内膜的再
生 与 修 复 。姜 长 贵 等 1应 用 血 府 逐瘀 汤加 味 治 疗 药 流后 阴道 出 5 1 血8 O例 , 总有 效 率 9 % 。 5
【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妇科 综述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 医家王清任所著《 医林改错》 书中著名 ~
的五逐瘀汤之一 , 具有活血化瘀 、 气止痛功能, 理 是行气 活血代 表方剂 。 虽然原书没有明确指出是否适用于妇科病症 , 因本方 但 既能活血 , 又能调气 , 后世将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妇科疾病 。现将 其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
6 更年 期 综 合 征
病, 总有效率 8 . %。 6 8 王彩菲‘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 ‘ 1 膜异位症 6 , 0例 总有效率 9 % 。 0
3 药 物 流产 后 阴 道 出血
更年期综 合征是 由于卵巢功能减退 , 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 , 引起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 , 新陈代谢障碍 , 心血管系统 、 植物神
5 慢性 盆 腔 炎
2 子宫内膜异位癯
慢性 盆 腔炎 是指 女 性 内生 殖器 及其 周 围 的结缔 组织 、 盆腔腹 膜 的慢 性炎 症 , 主要 表现 为 下腹 胀痛 、 骶 部酸 痛 、自带 量增 多 、 腰 月经 失 调 、 不孕 等 。其 病理 改 变涉 及到 炎 性渗 出 、 充血 、 瘀血 、 纤维
日久 , 致 乳房 疼 痛或 乳 内结 块而 成 。无论 发 病原 因如何 , 之 导 乳癖 病终 究 要影 响 到气 血 运行 , 瘀 血 阻络 是乳 癖 的基 本病 机 , 活 故 而
血府逐瘀汤治疗月经不调50例临床观察

1.3疗效判定及结果用药3~6个疗程,月经周期、经量 均正常为痊愈,共35例;治疗6个疗程以后,虽有症状改善、 经量正常,但经期仍不正常为好转,共8例;用药6个疗程 后,经量改变不明显为无效,计7例,均为经量少、经期不定 者。 2发病机理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妇科疾病与经络之畅滞,气血 之盛衰,脏腑之强弱有密切关系。若瘀血内留则可致月经后 期、月经过少、月经闭止、行经腹痛、崩漏、不孕等病症,而流
为血帅,血为气母,气郁气滞致血瘀血乱、冲任失调、血海蓄 溢失常。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占据血室,而致血不循 经,故以活血化瘀之血府逐瘀汤为主。血府逐瘀汤中的红
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女性疾病中医经验总结

血府逐瘀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妇科疾病。这里总结了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女性疾病的一些中医经用方剂,尤其是对于经血颜色暗红、质地稠厚,痛经等症状有显著疗效。在治疗月经不调时,一般需要在月经结束后开始服用,每天2次,每次10克,连续服用一个周期。
四、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使用血府逐瘀汤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当进行按摩也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同时,建议平时少喝饮料、咖啡和茶等刺激性饮品,少吃动物脂肪和辛辣食物,以减轻症状。
总的来说,血府逐瘀汤在治疗女性疾病中有广泛应用,但在使用时需注意用药方式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当导致不良反应。同时也需要结合具体症状进行调配,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二、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疼痛等症状。血府逐瘀汤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调经祛瘀的作用改善这些症状,并且可以缩小子宫肌瘤。在治疗子宫肌瘤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配合其他中药治疗,比如熟地黄、川芎、白芍等。
三、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也可以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血府逐瘀汤可以帮助改善卵巢血液循环,促进囊肿的吸收和分解,同时也能减轻疼痛和调节月经。在治疗卵巢囊肿时,建议配合其他中药如山楂、泽泻、丹参等一同使用。
试析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中的临床应用

试析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中的临床应用发布时间:2021-03-04T03:11:25.1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12期作者:王兵兵[导读] 在中医妇科中,研究使用血府逐瘀汤起到的作用。
安达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黑龙江安达 151400【摘要】目的:在中医妇科中,研究使用血府逐瘀汤起到的作用。
方法:选取了2017年12月~2019年2月的160例中医妇科治疗痛经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各80例。
对照组采用益母草颗粒治疗,研究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满意度。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中医妇科痛经疾病治疗中,合理运用血府逐瘀汤,并且适当加减药方,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有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中医妇科;临床妇科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女性压力增大,妇科疾病也成上升趋势。
血府逐瘀汤属于治疗血瘀气滞的典型方剂,其配伍特点为气血兼顾、升降相因、补泻兼施[1]。
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卵巢功能,可以降低囊肿术后复发率,提高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妊娠率,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属中医范畴的妇科疾病,临床效果较西药更为明显,且不良反应少,较少复发。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2月在中医妇科进行痛经治疗的患者160例作为探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各80例。
研究组患者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25.41±8.57)岁;病程0.3~8.0年,平均病程(4.31±1.35)年;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继发性痛经患者16例。
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中的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中的临床应用作者:黄治东王晓玲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18期【摘要】在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中,血府逐瘀汤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证。
痛经是目前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是在月经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部。
西医多将其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类型,而在中医理论中,根据痛经的不同临床表现,一般将其分为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湿热瘀滞证、气血虚弱证、肾气亏虚证等五种证型。
本文现根据中医理论,仅针对气滞血瘀证型痛经患者服用血府逐瘀汤的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医临床治疗痛经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中医妇科;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8..02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通过对某中医院在2017年收治的妇科临床痛经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筛选,从全部患者中选择66名符合研究标准要求的患者进行分析实验。
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单号组和双号组中各33名患者。
这些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6岁到47岁之间。
通过对选择的患者进行情况分析得知,在双号组中的患者中具有原发性痛经的患者29人,继发性痛经患者4人。
而对单号组中的33名痛经患者进行病情研究发现,其中原发性痛经者30人,而继发性痛经者3人。
通过对两组间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其差异不大,可以进行下面的对比研究实验。
1.2 治疗方法为了能够对实验研究的痛经患者在进行更好的临床治疗,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严格控制,禁止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等。
1.2.1 益母草颗粒单号组的33名患者作为我们对照组,其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益母草颗粒进行治疗,在对这些患者的具体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法为一次口服益母草颗粒1袋,每天3次。
血府逐淤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孕三烯酮组 孕三烯酮+中药组
例数 70 69
复发例数 15 12
复发时间(x ± s,d) 260 ± 62 405 ± 138
复 发 率 (% ) 21.43 17.39
1 治疗后共有 6 例妊 娠,其中Ⅱ期患者 1 例,Ⅲ期患者 3 例, Ⅳ期 患 者 2 例 ,年 龄 为 30 ~ 38 岁 ,5 例 足月分娩, 孕三烯酮+中药组有 1 例自 然流产 2.3 副 反 应 两 组 均 有 患 者 出 现 体 重 增加,肝功能轻微异常,孕三烯酮组 3 例,孕三烯酮 + 中药组 2 例,两组差异 无显著性, 经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未
血府逐淤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 症 ,改 善 痛 经 症 状 已 经 有 不 少 报 道 , [6-8] 从我们应用情况看,在服用孕三烯酮的 基础上,加服血府逐淤胶囊虽然没有显
著减少复发,但可以使子宫内膜异位症 巧克力囊肿复发延期,可以给需要怀孕 的患者增加机会,在临床上会有一定的 使用价值,如能进行多中心、长期的研 究,累积更多的病例,结果会更有说服 力。 4 参考文献 [1] 葛 莉 娜 ,邓 天 麟 ,刘 英 男 ,等. 子 宫 内
[8] 朱 惠 云 ,覃 雪 梅. 血 府 逐 瘀 汤 化 裁 内 服并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疗 效 观 察 [J]. 广 西 中 医 药 ,2002,25 (3):18. (收 稿 :2012-09-27 编 辑 :杜 冠 辉 )
探讨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中的临床应用

探讨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中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20-09-27T11:03:01.16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0期作者:周亚芬[导读] 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周亚芬苏州工业园区车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70例子宫肌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
治疗组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胶囊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被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疗效引言痛经症状在中医妇科中比较常见,多发于月经期间或者是月经前期,伴有不同程度的腹部坠胀、下腹部疼痛、腰酸等不适,痛经两种类型,一种是继发性痛经,另一种为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是因为盆腔器质性病变所致,原发性痛经在女性痛经中大约占比90%及以上,是因为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所致。
痛经时,多数还伴有呕吐恶心、全身无力以及头晕、腹泻等表现,更甚至还会冒冷汗、脸色苍白,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对此,本文特此探讨了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疾病痛经中的治疗效果。
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10例自2017年8月—2018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年龄28-54岁,平均年龄(42.61±6.26)岁,子宫肌瘤直径1.2-5cm,平均(3.07±1.13)cm,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3.28±1.86)年,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多者14例,痛经者10例,继发性贫血者12例;治疗组35例,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42.24±5.98)岁,子宫肌瘤直径1.0-5cm,平均(3.13±1.17)cm,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3.45±1.62)年,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多者18例,痛经者13例,继发性贫血者15例。
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中的临床应用 朱玲

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中的临床应用朱玲摘要: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收治在本院妇科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做分组,50例益母草颗粒治疗为对照组,另外50例血府逐瘀汤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方案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效果不理想,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有8例患者效果不理想,总有效率为84.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相关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小腹胀痛、经血瘀滞、经血量少等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中医妇科中以痛经病理居多,极大的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经有效中药调理后,可促使患者疼痛程度有所缓解或直接去除疼痛。
本次调查结果证实,与常规益母草颗粒进行对比,血府逐瘀汤在中医妇科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更有助于提升痛经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中医;妇科妇科所收治的患者疾病种类较多,而中医妇科中痛经患者居多,常规会采用温和的汤剂等改善患者的机体内部状态,最终达到缓解或去除疼痛的效果。
据有关统计结果显示,在所有痛经患者中,原发性痛经所占比例约为90%,能够发现女性痛经较为常见。
为此,针对痛经的治疗方案及相关药物也存在着众多选择,在中医范畴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及痛经类型明确最佳治疗方案。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血府逐瘀汤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在本院妇科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做分组,50例益母草颗粒治疗为对照组,另外50例血府逐瘀汤治疗为观察组。
对照组:年龄20岁~36岁,平均年龄(27.05±2.13)岁;痛经时间3~9年,平均时间(5.26±1.02)年。
观察组:年龄21岁~36岁,平均年龄(28.06±2.07)岁;痛经时间3~10年,平均时间(6.35±1.17)年。
浅谈血府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浅谈血府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于建江;谢娟
【期刊名称】《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5(018)002
【摘要】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清代医家王清任在继承历代医学成就
的基础上,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所创立的名方之一。
该方组成巧妙,医理精深,备受后人推崇。
我们知道,气和血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
人以气血为本,《灵枢本脏篇》云:“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身而周于性命者也。
”精为气所化,神藏血之中,则精神乃源于气血。
血之与气,异名而同类,生理上不可分离,病理上亦相互影响。
【总页数】2页(P129-130)
【作者】于建江;谢娟
【作者单位】武警四川省消防总队医院,成都市,610072;武警四川省消防总队医院,
成都市,6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R984
【相关文献】
1.血府逐瘀汤妇科临床运用举隅 [J], 李艳菊
2.血府逐瘀汤妇科临床运用 [J], 乔涓涓
3.浅谈葛根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J], 熊东妮;刘静君
4.血府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J], 王兵
5.血府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J], 余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
要 】 血府逐瘀 汤始载 于清 ・ 王清任所撰 医林 改错 》一书 ,用 以治疗胸 中血府血瘀 所致诸证 的名方 ,由桃 红四物 汤合
四逆散加桔梗 、牛膝 组成。笔者运用该 方在 治疗妇科 疾病方面获效较好
【 关键词 】 血府逐瘀 汤;乳腺增生; 回乳; 不全 流产 ;慢性 盆腔 炎;痛 经
是血府诸证 ,还 是周身各 处的血瘀证 ,均可考 虑活血 化瘀之
法 ,为 目前 临床上 应用频 率最高 、适 用范 围最 广 的活 血化瘀 方[,几乎遍及 临床各科各种 病症 ,其 中包 括心血管 、消 化、 3 J
患者有 “ 慢性盆腔炎 ”病史 3年 ,下腹疼痛反复发作,每次发
作均用抗生素治疗 。3周前下腹 疼痛 再发 ,左少腹疼痛尤甚 , 伴下腹坠胀 ,腰骶部胀痛 ,持续不止 ,带下色黄量多 ,质稠 味 臭 ,舌 质暗红、苔黄腻,脉涩 。B超 示左 附件有 34 .c .×3 m非 0 均质性包块 ,边界模糊 ,盆腔 内有 4 ×5 c . . m液性 暗区,西医 0 2 诊 断为慢性盆腔炎 ,中医诊断为症瘕 ( 湿热瘀 阻型 ) 。治宜 活 血祛瘀 、清热利湿 。方药 :桃仁 、生地各 1g 2 ,当归、赤芍 、 泽泻各 1g 红花、牛膝 、 胡各 9 , 0, 柴 g 三棱 、 莪术 、 川芎各 1g 2, 薏 苡仁 、 公英各 3 g 水煎服,早晚分服。 续治疗 4 蒲 0, 连 O天后 , 自觉症状消 失,带下减少 。B超复查左附件包块消失 ,盆腔 积 液减少 。守原方去三棱、莪术 ,加黄 芪、党参 ,继续治疗 1 , 周 各项检查正常 。
按: 中医辨证认 为本病为寒邪客于冲任 、 中与经血搏结 , 胞 使经血运行不 畅, 经血瘀滞所致 , 故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6 结 语
宫内膜血液循环 ,使子宫收缩节律加强,促使残 留物质排 出, 有利于 子宫内膜 的再 生与修复【。蒋长贵等应用血府逐瘀汤加
味 治疗药流后 阴道 出血 8 ,总有效率 9 %【。 0例 5 2 】
浙 贝母、白术、红花各 lg O ,柴胡 1g 2 ,香附 3 g 0 ,生牡蛎 3 g 0, 甘 草 6 。1 ,每 日 1 ,水煎分 2次温服 ,于月经前 1 g 0剂 剂 0天
开始服药 ,经期不停药 ,两个 月经 周期共服 4 0剂 中药,乳房
桔梗、枳壳 、全瓜蒌 、金银花 、蒲 公英各 1g 5 ,生麦芽、炒麦 芽各 5 g 0 。3剂,每 日 1剂,水煎服 。服完 2剂 ,病人就觉乳
皮理气疏肝 ,莪术 以增强化瘀散结之功 。药理研 究证 实,活血
化瘀 药具 有改善全 身或 乳腺局 部血液循 环 、减轻乳腺 充血水
肿 ,抑制纤维细胞分泌胶质 ,减轻 结缔组织 增生的作用【。 ”
2 回 乳
腋 窝淋 巴结不肿大 ,乳头挤压无渗 出。x线检查提示 :乳腺小
叶增生 。 质暗淡 、舌苔薄 白,舌边有瘀 点。中医诊断 :乳痹 。 舌 治宜:疏肝理气 ,活血化瘀 、散结 。方药 :赤芍 、枳壳、猪苓、 白芍各 1g 5 ,当归、生地 、川 芎、桃仁 、青皮 、炮 山 甲、莪术 、 I
房较软 ,无乳汁分泌 ,且毫无痛苦 ,回乳在 不知不觉 中。
硬 结消失,经前诸证消失 。半年后 随访 无复发。
CiiaJunl f hns dc e 0 V . ) NO 1 l clo rao iee n C Me in OL( i 21 1 3 . 4
按 :回乳 即抑制乳腺分 泌。 常规 自然 回乳 , 按 则乳房胀痛 , 持续约 3 ~5天,非常痛苦 ,又 易形成乳痈 。本例用血府逐瘀 汤加味收效甚佳 。 麦芽抑制乳汁 分泌 ,为回乳要药 , n , a d 茴香 、
按:中医辨证认为本病为湿热余邪未净 ,与血互结 ,瘀积 胞中 ,致脏腑 功能失调 ,气血不和 ,冲任 受阻所致 。故治疗 时 以活血化瘀为主 ,佐以清热利湿 ,使经脉通畅 ,湿热得 除,诸 证 自除 。 本例用血府逐瘀汤去桔梗、 枳壳加清 热利湿 的薏苡仁 、 泽泻 。由于病情 反复发作 ,每多引起精神抑郁 ,产生肝郁气滞 症状 ,故治疗还 当配以疏肝 行气药物 ,使气行则血行,从而增 强活血化瘀 、祛湿通络之功 。 5 痛 经
编号:E 10 0 9 修 回:2 1-71 ) A.1 54 7( 0 10.9
血 府 逐 瘀 汤 在 妇 科 疾 病 方 面 的 应 用 浅 析
Ap l ai n a ay i f p i to n l sso eu Zh y e o i n i y e o o ia ie s s c Xu f u u d c t g n c l g c l s a e o n d
6 —6 46
药饴糖 ,加茯神 ,接服 四君子汤 。因一味饴糖补益 中气之力不 足 ,而以补气健脾之方 四君 子代 之。意在增强益气 健脾 ,使土 旺金生 ,咳止嗽停病愈 。真正做 到了 “ 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师
其 方而不泥其药 。 ”[ 】 总之 ,叶桂建 中法 治疗久 嗽的理论为后世医者治疗咳嗽奠 定基础,至今对 临床治疗慢性咳嗽仍有参考价值 。值得我们深
患者戊 ,女,l 9岁,未婚 。19 9 7年 6月 l 0日初诊 ,行经 腹痛 3年 ,周期正常,经量偏少 ,经色晦暗 ,夹有 血块 ,经期 少腹冷痛 ,伴手足发凉 ,畏 寒、喜暖 ,舌质紫暗、苔薄 白,脉 沉细 略紧 。证属寒凝血瘀 ,治宜温经散寒 、活血祛瘀。方药: 当归 、生地、小茴香、川芎 、桃仁、红花各 1g 1 0 ,柴 胡、桔梗、 枳壳各 1g 2 ,附片 、干姜、台乌各 6 。5剂 ,每 日 1 ,水煎 g 剂 服 。二诊诸证好转 。前方加党参 、小茴香、艾叶以温经 ,续服
d c c in m a e e e fe t n te t g g n c l g c l ie s s e o t k sab  ̄ r o e c ai y e o o ia s a e . o r n d
[ y r s Xuf h y eo t n Hy epai; n iio f mmaygadscein Icmpeeaot n C rncp li Kewo d ] euZ u udc c o ; p rl a Ihbt no i s i ma r l rt ;n o l b r o ; ho i e c n e o t i v
以治疗胸 中血府 血瘀 所致诸证的名方 ,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
加桔梗 、牛膝 组成 。笔者运用 该方 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获效较
怒 为消长 ,此名乳癖 。 ”乳 房属 胃,乳头属肝 ,情志不畅 ,肝 气郁结 、气机不 畅、脾失健运 ,致气滞 血瘀 、痰湿痹 阻脉络。
故用血府 逐瘀汤活血化瘀 、疏肝理气止痛 ,加炮 山甲、生牡蛎 软坚散 结,浙 贝母化痰散 结,白术 、茯苓健脾化湿,香附、青
入 研究探讨 。
[】 学敏 . 学【 北京 : 2高 中药 M】 中国中 医药 出版社 , 0 :1—1 2 2525 3 0 【】 中 甲. 剂 学 北京 : 国中医 药 出版 社 , 0 : 819 3邓 方 川 中 2 31 -3 0 3
作者简介 ;
阮 加飞 (9 1) 17.,江 苏省洪 泽县 东双 沟 中心卫 生院 。
i fa n mm ao y d s a e Dy me o r e l t r ie s ; s n rh a
血府逐瘀汤 始载 于清 ・ 王清任 所撰 《 医林改错》一书 ,用
按: 乳腺小叶增生与 中医 的乳癖类 同。 疡医大全》说: 乳 《 “ 中结核 ,形如 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 ,皮色不变,其核 随喜
[ s a t Xu f h y eot nwa ae o tel i G iu hc f e yQn y at Abt c] r euZ u ud cci sdtdf m l acow i w R db igd ns WANG Qigrn ue o o r h qn h i y n ・ , sdfr e t aigtedsae a sdb e u y , o tie i ah n i ad cc o lsSn a , a auaee ab rn e. hs r t i sscue yXu f X eu c na dw t T o o gS' e ot npu ii n cmpn lca, e a t s T i e n h e u n h w i s y h
眠等症 。西医诊为不全流产。舌质暗红 ,脉细涩 。处 以:当归、 川 芎 、桃仁 、红花、香附、枳壳、桔梗 、柴 胡、甘草各 1g I 0, 赤芍 、丹参 、川牛膝、生地黄 各 1g 5 ,水 煎服 。服 药 7剂 ,心 慌 、失眠诸证大减 ,舌色较前红润 ,再服 1 0剂 ,诸证消失病
愈。
患者 乙,女 ,3 4岁 ,干 部 。2 0 0 6年 5月 2 4日初诊 ,要求
用 中药 回乳 。患者体胖 ,一般 情况好,舌质 淡,舌苔薄 白,脉 沉细 。治宜疏肝理气 、宽胸散结、活血化瘀 。方药:当归、赤
芍 、生地 、小茴香 、川芎、桃仁 、红花 、青皮 各 1g 0 ,柴胡 1g 2,
9剂 。服 药 后 诸 证 悉 平 。
按 :中医辨证 以为本病为血瘀气滞 、冲任 不畅,以致胞脉 阻滞 ,血不循经 。张 山雷谓 :“ 血色紫瘀成块成片 者,当用行 滞 消瘀 之法 。 ”故 治以活血化瘀 、理气行滞 ,使瘀 血去而新血 生 ,离经之血得 以归经,则血 自然凝止。血府逐瘀汤能改善子
曹 颖 杨 莉
( . 南省 安阳县计划生育服 务站 ,河南 1 河
中图分类 号:1 7 . 1 11 2
安阳 , 5 12 . 4 51;2河南省 安阳市 中医院,河南
安阳,4 50 ) 5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 7 .8 0( 0 1 40 5 .2 6 47 6 2 1 )1 .0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