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知道三者之间的关系。

2.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认识机械效率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理解机械效率。

2.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理解机械效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名字叫一桶(统)江山。

说有个宰相因为御膳房有个伙计说他坏话而感到特别生气,就想了一个办法,准奏皇帝说皇帝一桶(统)江山,该铸一个大铁桶来以示天下。

皇帝一听觉得有道理,就立刻下旨说:宰相所言极是,朕奉天一统天下,铸一个大铁桶给御膳房使用。

这可苦了御膳房的伙计啊。

为什么?
二、进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家在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机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可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带领大家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带领学生思考:
(1)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2)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
(3)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
教师总结:一般来说,必须要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机械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不得不做的功为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为总功。

指出:前面实验中,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带领学生分别计算每次做功多少。

探究点二:机械效率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
×100% 计算公式:η=W 有用W 总
×100% 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一定有η <1。

组织学生讨论:
(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
(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示机械效率,你认为哪种表达更好?
学生经过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总小于1,用百分数表示更好。

教师进行总结。

三、微课反思
《机械效率》一节主要讲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等方面的内容。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功的基本概念,而引入这些物理概念的目的就在于要研究机械做功的问题。

一谈到机械做功就不得不谈到机械效率的问题,所以这节微课将更多地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上课时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机械的使用就是为了代替人力做功,鼓励学生认真了解和认识身边的机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