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全册训练题(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训练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0小题,共280.0分)
1.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造成这一变化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 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这位“大人物”的代表作是()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神曲》
D.《哈姆雷特》
3.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在于()
A.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
B.意大利兴起了资产阶级文化
C.天主教成为封建势力精神统治的堡垒
D.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
4.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这个地理大发现对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是()
A.资产阶级数量增加
B.雇佣劳动力增加
C.封建地主阶级衰落
D.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5. 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到:“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B.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C.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对外殖民扩张
D.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
6. 15世纪末,西方航海家开始开辟新航路。
关于“新航路”的准确理解是
A.通往东方的航路
B.向西走通往东方的航路
C.绕开传统航路通往东方的航路
D.从欧洲出发通往东方的航路
7.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依法治国,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325年前,为把王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英国资产阶级确立的政治原则是
A.主权在民
B.君权神授
C.三权分立
D.议会至上
8.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实权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利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
9. 下图漫画表达的含义在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就是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需要具体完善的制度为支撑。
下列文件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权利法案》
B.拿破仑法典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10.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
”这里的“新酒”是指()
A.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B.国王仍然掌握国家权力
C.革命过程中没有发生战争
D.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1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处死了封建君主
D.创立了议会民主制
12. 17世纪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这里的“趋势”是指()
A.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B.封建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C.无产阶级革命取代资产阶级革命
D.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B.启蒙思想呼唤着社会的巨大变革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D.殖民扩张亟需政权的强有力支持
14.有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 )
A.君主专制制度
B.民主共和制
C.总统制
D.君主立宪制
15.英国的历史学家狄更斯说:“17世纪……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而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这一成就的国家。
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率先到达文明的入口处……”这里的“伟大的成就”是指
A.新航路的开辟,使英国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
B.成为日不落帝国
C.实施君主立宪制,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D.进行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16. 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克伦威尔领导了这场革命
B.革命中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
C.《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革命结束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17.一位同学在美国旅游参观,他来到一座小镇,看到了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坚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先开枪,但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在这儿开始吧!”碑文中的“这儿”是指()
A.华盛顿
B.来克星顿
C.约克镇
D.萨拉托加
18.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幼稚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材料中的精巧设计是指
A.1787年宪法
B.法国的《人权宣言》
C.英国的《权利法案》
D.英国的《人民宪章》
19. 美国费城的“自由钟”是独立的象征。
它的钟声曾在1776年7月4日和1783年4月16日两次响起,这两次钟声代表的深刻含义分别是()
A.美国诞生;美国获得真正的独立
B.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美国取得萨拉托加大捷的胜利
C.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D.美国诞生;美国建立联邦制国家
20.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其主要的依据是()
A.具有反殖民统治反封建的双重性
B.推动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C.鼓舞和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21. 列宁说:“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的战争开始的”这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莱克星顿的枪声
C.萨拉托加战役
D.约克镇战役
22. 一位史学家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原本不是一场民主运动,但它在结果上却是一场民主运动。
这里“结果”主要是指()
A.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
23.在一次战役中,美军对包围的英军散发传单说:“自独立战争开始两年来,尽管我们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今天,你们必须投降,因为上帝正全力支持我们的正义事业。
”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 )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来克星顿的枪声
C.萨拉托加战役
D.约克镇战役
24. 清政府曾经赠送给美国一块石碑以歌颂美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上面刻有这样的文字:“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
”这里主要赞颂了这位伟人()
A.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B.签署独立宣言,赢得美国独立
C.维护民主,拒绝世袭君主制
D.实施新政,挽救经济危机
25. 2013年9月4日就叙利亚化武事件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两党重要委员一致同意授权美军对叙利亚军事制裁的草案。
在瑞典访问的奥巴马同日明确表示,即便最后国会“说不”,他依然有权下令对叙利亚动武。
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下令美军对外战争(或媾和)的权限主要行使者是
A.总统
B.国会
C.法院
D.参议院
26. 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必须分置,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
在资产阶级创立新体制的过程中,最早贯彻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27. “拿破仑执政期间,对外战争连绵不断,这些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但同时又激起了当地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这些材料中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拿破仑执政期间经常发动对外战争
B.通过战争拿破仑夺去了国家政权
C.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
D.拿破仑对外战争有利于加速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
28. 拿破仑说:“我的真正光荣并非是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回忆。
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遗忘的,它将永垂不朽。
”这样“东西”是
A.《民法典》
B.《商法典》
C.《刑法典》
D.《1787年宪法》
29. 学习世界近代史时,某同学发现1804—1814年间欧洲国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拿破仑战争
30. 法国大革命的“大”体现在()
①是一场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狂卷欧洲大陆的革命风暴
②给欧洲封建专制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③使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进一步建立起来
④拿破仑发动对外战争,横扫整个欧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31. 《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这段材料说明拿破仑战争①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②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③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④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 “法国有了超越欧洲所有社会的民事立法,而那时欧洲社会还保持着中世纪的法律体制,而随着法国对外战争的胜利和占领,这一切给欧洲大陆以不可思议的推动力。
”这段材料是对下列哪部法律文献的肯定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33.下面是19世纪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思想的确立
B.外来人口的增加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34.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想在假期作一次长途旅行,你可乘坐下列哪一种交通工具:
A.汽车
B.火车
C.飞机
D.有轨电车
35. 美国历史学家海斯在其《世界史》中写到:“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血腥和暴力的悲剧时,在英国发生了一个变化。
这个变化,使得围攻巴士底狱和
滑铁卢战役在相形之下似乎无足轻重了。
……全部近代历史上没有别的事件曾更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
”下列事实能够证明“这个变化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的是
A.艾克斯在明亮的电灯下读书
B.爱丽丝与鲍勃用电话倾心交谈
C.李克尔梅乘坐火车去拜访朋友
D.摩尔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36.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根据材料说明工业革命进行的原因不包括
A.英国率先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是工业革命的政治保障
B.海外市场的扩大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C.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的推动
D.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引发工业革命
37.
一位历史学家说:“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血腥和暴烈的悲剧时,在英国正在发生着一个变化。
这一变化,归根结底使得围攻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在相形之下似乎无足轻重了” 。
“这一变化”是
A.宪章运动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D.资产阶级
38.
英国工业革命中,经营棉纺织业的工厂主约翰激动地说“我终于可以在没有河流的地方开设工厂了。
”他这样说是因为哪项发明的出现
A.珍妮纺纱机
B.水力织布机
C.水力纺纱机
D.改良的蒸汽机
39.阅读下图,促使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某一时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
A.“三角贸易”的进行
B.殖民扩张和掠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工业革命的完成
40.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下列不符合事实的结论是()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欧洲人的殖民活动加剧
C.生产方式上大工厂制度出现
D.产生了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对立
41.
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
”这一论断是()
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
B.肯定了英国宪章运动的作用
C.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
D.赞扬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广泛开展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
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
材料主要说明()
A.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
B.英国的工业化是失败的
C.英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D.英国的经济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43.下列哪一个国家与其它三国相比,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明显不同()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44.
某位历史学家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作了这样的解读:“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这位史学家认为这一法令()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B.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C.加速了俄国向亚洲扩张
D.使俄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45.
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国家人才
46.
1885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一文。
日本自这一时期开始了“脱亚入欧”的进程。
以下选项中,与这一趋势相符的措施是
A.实行“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买卖
C.提倡“文明开化”
D.对外侵略扩张
47.
19世纪末,日本东京有众多工厂,铁路穿过这一城市,街上有邮政、电讯营业厅。
这是明治维新实行哪一改革措施的结果( )
A.废藩置县
B.军事改革
C.地税改革
D.文明开化
48.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摆脱民族危机
B.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C.走资本主义道路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49.
据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书节录:1862年一年内,共有400处领地上发生了最严重的农民反抗事件。
1863年一年内共有386处领地发生了最严重的农民反抗事件。
分析这些数据,可知俄国农民不断反抗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制压迫生活悲惨
B.农奴制改革不成功
C.农奴制改革不彻底
D.部分农民贪得无厌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51.
“它启蒙了日本人千年以来禁锢封闭思想状态,引进了西方的天赋人权、君主立宪等先进的政治观念。
”这更符合评价明治维新措施中的
A.废藩置县
B.废除行会制度
C.兴办新式教育
D.建立“皇军”
52.
2012年11月7日(北京时间),黑人总统奥巴马成功连任。
下列事件中与奥巴马能够以黑人身份竞选总统相关的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黑奴贸易③《法典》④黑人奴隶制的废除⑤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53.
《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对美国社会影响巨大,林肯在接见作者斯托夫人时说:“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这“一场大战”的根本目的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B.维护国家统一
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建立世界霸主地位
54.
美国总统奥巴马很崇拜林肯,在谈到林肯时说:“就像很久以前,林肯对一个比现在分裂得更严重的民族所说的那样,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虽然热情已经被冲断,我们的友爱纽带没有破裂。
”奥巴马肯定林肯的历史功绩主要是
A.领导北美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
B.赢得内战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
C.解放了美国的黑人奴隶
D.废除农奴制度,解放了大批农奴
55.
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A.维护祖国统一
B.争取民族独立
C.解放黑人奴隶
D.解决西部土地问题
56.
4.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是“一国两制”的经济格局,其中“两制”是指()
①北方资本主义经济②南方封建主义经济③北方奴隶制经济④南方种植园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7.
美国政府在南北内战中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起的直接作用是
A.废除奴隶制
B.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C.维护国家统一
D.发动群众力量扭转战局
58.美国从独立到今天2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崛起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法律承载了不同的任务.《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承载的最主要的任务是()A.独立与民主 B.独立与统一 C.自由与平等 D.人权与统一
59.下列有关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统一
B.原因相同: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性质相同: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D.结果相同: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60.1862年8月22日,林肯给《纽约论坛报》编辑格瑞莱写信说:“……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份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
”以上材料说明林肯在内战中的最高目标是( )
A.解放黑人奴隶
B.维护国家统一
C.发展美国经济
D.保存民主制度
61.之所以说: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其主要依据是:这场战争对美国而言()
A.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维护了联邦政府统一
C.摆脱了英国殖民枷锁
D.解放了黑人奴隶制度
62.图中站立的人物说:“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他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B.废除农奴制度,加快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打败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D.实行改革,使国家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63.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以下革命或改革既顺应了历史发展方向又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是()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C.美国内战
D.法国大革命
64.
下图是福特汽车的标志,由于创建人亨利·福特喜欢小动物,所以标志设计者把英文[F ord设计成像一只奔跑的小白兔图案。
福特先生被称作“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这是因为他发明了()
A.蒸汽机
B.内燃机
C.汽车装配线
D.汽车
65.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对当时工业和交通发展起着直接推动作用并仍然影响着当今社会发明创造的是
A.内燃机的发明
B.汽车的问世
C.计算机的研制
D.蒸汽机的改良
66.
美国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与下列哪一人物的发明有关()
A.卡尔·本茨
B.爱迪生
C.享利·福特
D.史蒂芬孙
67.“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一情景最早出现在:
A.手工工场兴起时期
B.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68. 下列发明,其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是()
A.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耐用电灯泡
D.坦克
69.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表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建立
B.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70.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目的是()
A.重新瓜分世界
B.争夺殖民地
C.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D.萨拉热窝事件
71.
5、英国政治家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朋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
20世纪初,英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加入了:
A.协约国
B.同盟国
C.北约组织
D.华约组织。
72.1892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出,现代奥运会应以“团结、和平和友谊”为宗旨.当时威胁这一主张是()
A.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军事同盟的形成
D.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形成
上述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
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74.下图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变化,与之最相匹
配的一句话是()
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
A.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75.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吸收欧亚移民发展本国经济的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76.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一战有个很长时间的潜伏期。
1914年前的若干年,欧洲一直处在战争一触即发的危险之中。
“大战一直延迟到1914年才爆发,已经算是个奇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
A.德奥同盟条约的签订
B.俄法军事协定的签署
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7.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一战”爆发后反而参加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
这件事情不能够反映出()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B.这场战争是非正义的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78.有历史学家指出:“1500年至1763年是全球开始走向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三角贸易
D.欧洲国家对外扩张
79.
“一粒火星”引爆了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欧洲的火药桶”。
这粒“火星”
A.说明个人恐怖手段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B.因其伤亡惨重,被称为“绞肉机”
C.显现了坦克的巨大杀伤力
D.说明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80.
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实质是:()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
B.德奥借机发动战争
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81.
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一战”爆发后反而参加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
这种情况最说明“一战”的()
A.原因
B.性质
C.特点
D.影响
82.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83.1914年至1918年,几个帝国主义大国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此次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欧洲战场,它形成了三条战线,其中关键的战线是()
A.东线
B.西线
C.南线
D.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