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及实践的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
(3)办学理念的现代化
——学校工作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 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 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才培养理念: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 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 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 教育。
——教育质量理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 质量的根本标准。
4、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文件
督政要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建立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制度,开 展对地方政府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 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等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综 合督导。
二是建立专项督导制度,就一些普遍性问题和 教育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建立重大教育 突发事件督导制度,根据事件级别,合理划分 督导职责,有效开展督导,督促地方政府和学 校妥善应对和解决。
(1)优化知识结构
结构一:学科知识的内部结构 结构二:一般生活知识、社会实践知识和普通
学科知识 结构三:感性、实践知识与理性、书本知识; 结构四:语言工具、计算工具、信息工具知识 结构五: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艺术知识
(2)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纬度一:学习的自我计划能力、信息 收集与处理能力、提问能力、归纳与概 括能力、分析能力、自我评价能力
(3)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既要简政放权,也要加强监督监管 。教育督导是政府加强宏观管理的基本 手段,也是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互 协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育部:《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二)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三重性质
1、对下级政府教育工作的行政监督制度 2、对下级教育行政工作的行政监督制度 3、对所属学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制度 4、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文件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优化政府机构 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 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 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 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十八 届三中全会文件)
三是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工作。 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 导评估暂行办法》要求,继续做好县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加快推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考核 评估制度,开展省级政府统筹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工作考核评估。
四是建立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督导制度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及年度工作要点, 由上级教育督导部门对下级教育行政部 门完成教育改革发展任务情况进行督导 ,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水平。
情况
7、食堂、食品、饮水及宿舍卫生情况 8、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情况 9、预防和处置重大事故
(二)重点指导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1、指导学校坚持德育为先 2、指导学校坚持能力为重 3、指导学校坚持全面发展 4、指导学校坚持发展学生良好个性 5、指导义务教育学校“减负” 6、指导普通高中提高质量
(二)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提 出的任务
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 互支持的原则和强化国家教育督导、深 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要求,立足我国实 际,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督促地方政府 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政机制、指导各 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督 学体制、科学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 监测体系,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 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
四、努力提高学校督导水平
(一)经常性学校督导的主要事项 (二)重点指导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三)探索有效督导方式
(一)经常性学校督导的主要 事项
1、校务管理和制度执行情况 2、招生、收费、择校情况 3、课程开设和课堂教学情况 4、学生学习、体育锻炼和课业负担情况
5、教师师德和专业发展情况 6、校园及周边安全情况,学生交通安全
——纬度二: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记忆 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纬度三:学习品质(静心、细心、虚 心、恒心)
(3)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纬度一:学科技能 ——纬度二:学习技能:书写技能、计算
技能、信息查阅技能;实验技能与文科 的调查技能;科技制作技能;艺术技能; 运动技能;生活技能
5、指导义务教育学校“减负”
——学校公平理念: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 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 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 义务教育问题。
——学校特色理念: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 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 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 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 督。
(3)1993年设立国家教育督导团 (4)1995年《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教育督导制度”
(5)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订案第八 条增加教育督导专门条款
(6)2010年《纲要》对教育督导做出重 要规定,并将其作为三大保障措施之一
(7)2012年发布《教育督导条例》并成 立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
1、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发展
(1)学校巡视制度自古代周朝产生以来 ,得以延续至清朝
(2)清朝末年引进西方学校视导制度 (3)1949年以前民国政府实行教育督导
制度 (4)1949-1955年,新中国延续了教育
督导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督导的发展
(1)1977年邓小平提出恢复教育督导制 度
(2)1986年根据《义务教育法》设立教 育督导司,颁布《教育督导暂行规定》
业率
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总投入 财政性教育经费
财政性教育经费
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 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 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 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 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 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 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 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提高国家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 到4%。
5、监督与指导并重
(1)对教育事务实施行政监督 ——教育督导机构代表政府监督下级政
府是否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是否 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行政法 规,是否采取有力而切实的措施来实现 上级政府关于教育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监督各有关职能部门是否认真履行 教育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其各自的教育 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
2、教育法律实施监督制度
----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对教育法律实施的 监督
----政党(主要是民主党派)对教育法律实施 的监督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教育法律实施的监督 ----社会(媒体、企业、社会组织)等对教育
法律实施的监督 ----公民对教育法律实施的监督
3、教育督导制度是教育领域的 行政监督制度
(4)加强公民意识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5)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
(6)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 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7)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 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
2、教育现代化在学校层面的特征
(1)办学条件现代化 (2)师资建设现代化 (3)办学理念现代化 (4)学校制度现代化
(1)办学条件现代化
——提高办学条件标准 ——确保校园安全 ——校园信息化
(2)师资建设现代化
——提高教师学历层次 ——优化教师结构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德育能力和师德
二、教育督导发展的新使命
(一)为教育现代化服务 (二)为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服务 (三)为进入人力和人才资源强国服务
(一)为教育现代化服务
1、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指标 2、教育现代化在学校层面的特征
1、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指标
——教育普及程度 ——教育条件 ——教育质量 ——教育经费 ——教育公平 ——教育体系 ——教育体制
(1)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 、健身娱乐的时间。
(2)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 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 (4)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
高难度。 (5)指导学校推进课后作业的科学设计
(8)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研究案例
研究案例:学生学习动力从哪里来? ——学习兴趣培养 ——责任意识培养
2、指导学校坚持能力为重
(1)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 化能力培养
(2)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 力、创新能力
(3)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 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及实践的发展
主讲人:文新华
一、教育督导内涵的发展
(一)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本质 (二)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三重性质
(一)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本质
1、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发展 2、教育督导制度是教育法律实施监督制度
的组成部分,是教育法律实施的行政监 督制度和专门监督制度 3、教育督导制度是教育领域的行政监督制 度
1、指导学校坚持德育为先
(1)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 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 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 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2)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3)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 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 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4)学校制度的现代化
学校现代化的制度内涵: ——依法管理 ——自主管理 ——民主管理 ——社会参与管理 标准与目标: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
三、教育督导任务的发展
(一)《纲要》提出的新任务 (二)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提出的
任务
(一)《纲要》提出的新任务
1、依据教育督导条例,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 2、加强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建设,确保独立行使
——监督下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否有效地 具体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
——监督有关学校是否加强和改进管理, 是否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育、教 学活动,贯彻“两全”方针,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等。
——督促被督导对象更好地履行其法定 的教育职责,达成国家和当地的教育发 展目标。
(2)对有关对象进行指导 ——提供教育法律指导 ——提供政策指导 ——提供思想指导 ——提供方法指导
教育督导职能。 3、健全国家督学制度,建设专职督学队伍。 4、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 5、监督与指导并重。 6、加强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
教育督导检查。 7、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
查。
4、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
1、为什么要并重? ——督政的历史经验和长期性 ——学校督导是根本 ——性质所决定 2、如何实现并重? ——任务的统筹 ——验证的互补
教育公平
●优先保障机会公平,更加关注过程公 平,不断追求结果公平
●义务教育:城乡均衡、“两个为主” 、留守儿童
●区域公平
教育体系
——以终身教育为理念的新型现代国民教 育体系
——体系的完整性 ——体系的贯通性 ——体系的便捷性
教育体制
——人才培养体制 ——办学体制 ——投入体制 ——管理体制
教育普及程度
●学前教育:普及学前一年(95%), 基本普及学前两年(80%),有条件的 地区普及学前三年(70%)
●义务教育:巩固率(95%)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
教育条件
办学条件 师资 信息化 校外设施
教育质量
义务教育:按时完成率 高中教育:毕业率 中等职业教育:双证率 高等教育:学历、学位获得率;初次就
(3)办学理念的现代化
——学校工作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 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 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才培养理念: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 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 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 教育。
——教育质量理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 质量的根本标准。
4、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文件
督政要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建立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制度,开 展对地方政府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 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等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综 合督导。
二是建立专项督导制度,就一些普遍性问题和 教育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建立重大教育 突发事件督导制度,根据事件级别,合理划分 督导职责,有效开展督导,督促地方政府和学 校妥善应对和解决。
(1)优化知识结构
结构一:学科知识的内部结构 结构二:一般生活知识、社会实践知识和普通
学科知识 结构三:感性、实践知识与理性、书本知识; 结构四:语言工具、计算工具、信息工具知识 结构五: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艺术知识
(2)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纬度一:学习的自我计划能力、信息 收集与处理能力、提问能力、归纳与概 括能力、分析能力、自我评价能力
(3)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既要简政放权,也要加强监督监管 。教育督导是政府加强宏观管理的基本 手段,也是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互 协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育部:《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二)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三重性质
1、对下级政府教育工作的行政监督制度 2、对下级教育行政工作的行政监督制度 3、对所属学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制度 4、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文件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优化政府机构 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 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 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 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十八 届三中全会文件)
三是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工作。 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 导评估暂行办法》要求,继续做好县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加快推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考核 评估制度,开展省级政府统筹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工作考核评估。
四是建立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督导制度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及年度工作要点, 由上级教育督导部门对下级教育行政部 门完成教育改革发展任务情况进行督导 ,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水平。
情况
7、食堂、食品、饮水及宿舍卫生情况 8、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情况 9、预防和处置重大事故
(二)重点指导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1、指导学校坚持德育为先 2、指导学校坚持能力为重 3、指导学校坚持全面发展 4、指导学校坚持发展学生良好个性 5、指导义务教育学校“减负” 6、指导普通高中提高质量
(二)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提 出的任务
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 互支持的原则和强化国家教育督导、深 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要求,立足我国实 际,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督促地方政府 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政机制、指导各 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督 学体制、科学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 监测体系,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 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
四、努力提高学校督导水平
(一)经常性学校督导的主要事项 (二)重点指导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三)探索有效督导方式
(一)经常性学校督导的主要 事项
1、校务管理和制度执行情况 2、招生、收费、择校情况 3、课程开设和课堂教学情况 4、学生学习、体育锻炼和课业负担情况
5、教师师德和专业发展情况 6、校园及周边安全情况,学生交通安全
——纬度二: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记忆 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纬度三:学习品质(静心、细心、虚 心、恒心)
(3)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纬度一:学科技能 ——纬度二:学习技能:书写技能、计算
技能、信息查阅技能;实验技能与文科 的调查技能;科技制作技能;艺术技能; 运动技能;生活技能
5、指导义务教育学校“减负”
——学校公平理念: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 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 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 义务教育问题。
——学校特色理念: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 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 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 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 督。
(3)1993年设立国家教育督导团 (4)1995年《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教育督导制度”
(5)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订案第八 条增加教育督导专门条款
(6)2010年《纲要》对教育督导做出重 要规定,并将其作为三大保障措施之一
(7)2012年发布《教育督导条例》并成 立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
1、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发展
(1)学校巡视制度自古代周朝产生以来 ,得以延续至清朝
(2)清朝末年引进西方学校视导制度 (3)1949年以前民国政府实行教育督导
制度 (4)1949-1955年,新中国延续了教育
督导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督导的发展
(1)1977年邓小平提出恢复教育督导制 度
(2)1986年根据《义务教育法》设立教 育督导司,颁布《教育督导暂行规定》
业率
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总投入 财政性教育经费
财政性教育经费
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 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 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 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 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 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 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 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提高国家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 到4%。
5、监督与指导并重
(1)对教育事务实施行政监督 ——教育督导机构代表政府监督下级政
府是否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是否 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行政法 规,是否采取有力而切实的措施来实现 上级政府关于教育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监督各有关职能部门是否认真履行 教育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其各自的教育 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
2、教育法律实施监督制度
----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对教育法律实施的 监督
----政党(主要是民主党派)对教育法律实施 的监督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教育法律实施的监督 ----社会(媒体、企业、社会组织)等对教育
法律实施的监督 ----公民对教育法律实施的监督
3、教育督导制度是教育领域的 行政监督制度
(4)加强公民意识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5)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
(6)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 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7)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 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
2、教育现代化在学校层面的特征
(1)办学条件现代化 (2)师资建设现代化 (3)办学理念现代化 (4)学校制度现代化
(1)办学条件现代化
——提高办学条件标准 ——确保校园安全 ——校园信息化
(2)师资建设现代化
——提高教师学历层次 ——优化教师结构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德育能力和师德
二、教育督导发展的新使命
(一)为教育现代化服务 (二)为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服务 (三)为进入人力和人才资源强国服务
(一)为教育现代化服务
1、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指标 2、教育现代化在学校层面的特征
1、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指标
——教育普及程度 ——教育条件 ——教育质量 ——教育经费 ——教育公平 ——教育体系 ——教育体制
(1)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 、健身娱乐的时间。
(2)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 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 (4)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
高难度。 (5)指导学校推进课后作业的科学设计
(8)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研究案例
研究案例:学生学习动力从哪里来? ——学习兴趣培养 ——责任意识培养
2、指导学校坚持能力为重
(1)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 化能力培养
(2)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 力、创新能力
(3)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 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及实践的发展
主讲人:文新华
一、教育督导内涵的发展
(一)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本质 (二)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三重性质
(一)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本质
1、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发展 2、教育督导制度是教育法律实施监督制度
的组成部分,是教育法律实施的行政监 督制度和专门监督制度 3、教育督导制度是教育领域的行政监督制 度
1、指导学校坚持德育为先
(1)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 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 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 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2)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3)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 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 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4)学校制度的现代化
学校现代化的制度内涵: ——依法管理 ——自主管理 ——民主管理 ——社会参与管理 标准与目标: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
三、教育督导任务的发展
(一)《纲要》提出的新任务 (二)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提出的
任务
(一)《纲要》提出的新任务
1、依据教育督导条例,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 2、加强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建设,确保独立行使
——监督下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否有效地 具体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
——监督有关学校是否加强和改进管理, 是否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育、教 学活动,贯彻“两全”方针,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等。
——督促被督导对象更好地履行其法定 的教育职责,达成国家和当地的教育发 展目标。
(2)对有关对象进行指导 ——提供教育法律指导 ——提供政策指导 ——提供思想指导 ——提供方法指导
教育督导职能。 3、健全国家督学制度,建设专职督学队伍。 4、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 5、监督与指导并重。 6、加强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
教育督导检查。 7、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
查。
4、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
1、为什么要并重? ——督政的历史经验和长期性 ——学校督导是根本 ——性质所决定 2、如何实现并重? ——任务的统筹 ——验证的互补
教育公平
●优先保障机会公平,更加关注过程公 平,不断追求结果公平
●义务教育:城乡均衡、“两个为主” 、留守儿童
●区域公平
教育体系
——以终身教育为理念的新型现代国民教 育体系
——体系的完整性 ——体系的贯通性 ——体系的便捷性
教育体制
——人才培养体制 ——办学体制 ——投入体制 ——管理体制
教育普及程度
●学前教育:普及学前一年(95%), 基本普及学前两年(80%),有条件的 地区普及学前三年(70%)
●义务教育:巩固率(95%)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
教育条件
办学条件 师资 信息化 校外设施
教育质量
义务教育:按时完成率 高中教育:毕业率 中等职业教育:双证率 高等教育:学历、学位获得率;初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