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一中(北区)11-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单元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省新泰一中2011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单元测试
历史试题
2012.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明朝李鼎在《李长卿集》中描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这主要反映明代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B.货币经济占据主导
C.国内物资交流频繁 D.形成区域商人群体
2.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下列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西汉政府并未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政府鼓励商业是造成商人富贵的原因
③西汉初期存在官商勾结的情况④商业资本回流于土地造成了农民流亡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3.《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人民更加勤劳 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4.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
下列生产工具中,符合史书记载的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提花机
5. 图1为某某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酒器牛尊,牛鼻上穿有环。
由此可推断出当时社会
A. 人们酗酒成风
B. 牛的数量很多
C. 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D. 青铜器均以牛为造型
6.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B .水利工程的兴修
C .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7. 我国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修建于
A.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8. 图2为某某沂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郎织女传说”
纪念邮戳。
“牛郎织女”是我国民间流传千古的爱情传说,这一传
说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因素有
①男耕女织 ②农业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 ④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其主要目的是( ) A .发展农业生产 B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 .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保证政府的财源和兵源
10.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11.《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身善织屦(麻等组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
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
图1
图2
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营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2.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
上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B. 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 汉代丝织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D. 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13.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这是自元代流传下来的一首民谣,它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
黄道婆的杰出贡献在于
A. 丝纺织业
B. 棉纺织业
C. 麻纺织业
D. 毛纺织业
14.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
1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16.《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
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作者
A.写作目的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提倡工商皆本
17.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唐朝某某近郊的农民,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A.空暇之时,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作冬天的衣物
B.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C.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收入除银钱外,还有纸币
D.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开始添置彩瓷装饰房子
18. 我国古代史上,民营纺织、矿冶、制瓷等行业开始居于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是在
A. 唐朝初期
B. 北宋晚期
C. 明朝中期
D. 清朝前期
19.右图所示城市的繁荣景象出现于C
A.汉代的长安
B.唐代的长安
C.北宋的东京
D.明代的
20.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新经济因素成长是在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21.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
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①改进生产工具②精耕细作③推广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④扩大海外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
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D.某某思想影响
23.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
官兵民人,具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24.明朝时某某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而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5.下列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稀疏而微弱B.发展非常缓慢
C.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
26. 下图为被誉为“某某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
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
卖豆腐起家的某某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27、《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闲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这反映出松江地区:①棉纺织业发达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④棉纺织业成为最主要生产部门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某某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
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某某会馆。
某某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
据此可知
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
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C.某某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某某
29.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
是
A.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30.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列强的侵华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文艺复兴
32.18世纪下半期,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33.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
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
”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9世纪
34. 观察图16,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航海路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5.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
A. 地中海沿岸
B. 太平洋沿岸
C. 大西洋沿岸
D. 印度洋沿岸
36.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
指()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37.右图可以反映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其中不包括
...()
A.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C.黑人奴隶贸易盛行
D.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劫难
38. 图中a—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主要使用的能源是
A. 电力
B. 石油
C. 煤
D. 核能
39.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B. 先进的通信手段
C. 物美价廉的工业品
D. 威力巨大的炮舰
40.据统计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厂制的推行 B.蒸汽机的推广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 文物证史。
阅读下列图文,回答问题:(23分)
17世纪,中国犁由荷兰人带入欧洲。
由于中国犁简便轻巧,操作容易,节省畜力,而工作高效,因此,很快就在欧洲推广开来,……甚至还传到了美国。
到1 8世纪,中国犁已是欧洲最便宜而又最好的犁。
后来,欧洲人在中国犁的基础上设计出钢架犁,进一步提高了工效,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的到来。
(1)这幅明代“耕耘图”揭示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即重视________。
(2分)
A. 小农经济
B. 自给自足
C. 男耕女织
D. 精耕细作
(2)根据图文:对欧洲农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犁是________犁;中国历史上,这种犁最早出现于________时期。
(2分)
北宋铜版,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其版面正中偏上刻有一只拿着铁杵捣药的白兔,白兔四周分布着密密麻麻的铭文:上方为:“某某X家功夫针铺”;左右合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方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
不偷工,民便用。
若被兴贩,别有加饶。
请记白。
”这块铜版是迄今所知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
(3)铜版铭文中的“若被兴贩,别有加饶”,应如何理解?(2分)通观铭文,它反映了什么经营理念?(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前代相比,宋代商业有什么重大发展?(6分)(注意:举出3例史实说明即可)
这件清代瓷器,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史载,16~18世纪出现了中国瓷器外销欧洲的高峰,当时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有人家竞相购买中国瓷器。
对此,一位西方收藏家评论道:“有着数千年传统的中国瓷器,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却走向衰落。
这固然和欧洲制瓷业的兴起、竞争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当时中国政府实行的政策有关。
这一政策不仅限制了中国瓷器外销,更严重制约了中国制瓷业的发展。
(5)从造型、装饰图案和器面绘画看,这件清代瓷器有什么鲜明特色?(1分)
(6)根据图文:西方收藏家称中国瓷器“有着数千年传统”,其根据何在?请用史实印证。
(2分)(注意:举出1例即可)
(7)根据图文: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走向衰落的国内因素是什么?(2分)
(8)综合上述全部图文,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4分)
42.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17分)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指什么?(4分)
(2)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写出它进行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
(6分)
(3) 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
(至少写3个。
)(3分)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4) 科技改善生活。
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至少写出2个)(2分)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5)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新泰一中2011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单元测试
新泰一中2011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单元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12.3
41.(1)D。
(2分)
(2)曲辕犁隋唐时期(2分)
(3)对代销者,提供优惠。
(2分)(言之成理给分)经营理念:保证质量,信誉至上。
(2分)(言之成理给分)
(4)重大发展:诞生世界最早纸币“交子”;经营区域打破坊市界限;营业时间突破“日中为市”限制;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品交易;海外贸易繁荣。
(2分)(答出3点,即给6分)(5)特色:中西合璧。
(1分)(言之成理给分)
(6)根据:距今三千多年的商朝已制出原始瓷器。
(2分)(言之成理给分)
(7)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制瓷技术逐渐落后。
(2分)
(8)认识: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促进了包括欧洲文明在内的世界文明的发展;受专制制度束缚,近代落伍。
(4分)(言之成理给分)
42.(1)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4分)
(2)英国社会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人口资本的自由流动;圈地运动;手工工场的技术
革新;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专利法案的实行。
(任意四个6分)
(3)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等。
(写出三个得满分)(3分)
(4)电灯、、电报、汽车等。
(凡是采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成果且现在仍使用的都正确。
写出两个得满分) (2分)
5)对科技认识、对创新认识、对教育认识等(其它角度只要与工业革命有关的都正确。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