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试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
B.人正常步行速度约4km/h
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
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
【答案】B
【解析】人的大拇指宽度约为1cm,物理教材的厚度比大拇指的宽度小,所以A选项不符合事实;人步行时的速度大约1.1m/s,约合4km/h,B选项接近事实,选填B;100℃的水是沸水,生活
常识告诉我们不能洗澡,洗澡水的温度50℃左右比较合适,C选项不符合事实;正常人心脏每分
钟跳动60至100次,跳动1次时间约0.6至1s,D选项不符合实际。
【考点】长度估测,速度估测,温度估测,心跳估测。
2.单位换算:12m= nm ; 108km/h= m/s。
【答案】1.2×1010 30
【解析】本题考查了不同物理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属于考试的基础知识题,注意科学记数法
的表示方法和指数的运算。
∵1m=109nm,∴12m=12×109m=1.2×1010m;∵1km/h=m/s,
∴108km/h=108×m/s=30m/s。
【考点】单位换算
3.(1)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物体长度为 cm。
(2)如图甲和乙中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4分 (1)1 ;2.80 (1)39 -5
【解析】(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3.00cm,末
端对应的刻度值为:5.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80cm.
(2)甲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39℃;
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5℃.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点评:(1)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注意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是否
为刻度尺的零刻度,若不是从零刻度开始,则应用末端对应的刻度值减去起始刻度值.
(2)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温度计的正确读数及注意事项,特别注意温度计中的液柱是在零摄氏度
的上方还是下方.
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47o C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nm
【答案】B
【解析】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所以A错误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所以B正确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o C ,所以C错误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80um左右,所以D错误
【考点】常见物理量的估测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5.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 cm,物体的长度是 cm , 如图所示温度计读数甲
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答案】0.1 3.01 17℃ -7.8℃
【解析】如图所示,刻度尺一个大格是1cm,里面有10个小格,所以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
度是:6.51cm-3.50cm=3.01cm;甲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甲的示数在0℃之上,所以是17℃;乙图的示数是在0℃之下,是-7.8℃。
【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的测量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温度计的测量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温度不需要估读。
6.你走路时的步幅约为50____ ,跑l00m所需时间约为16 _____(填上单位)。
【答案】厘米,秒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物理知识正确估测物体的实际物理量,填写合适的单位.我们正常
走路的步幅大约为50cm,百米赛跑的成绩大约是16s。
7.关于测量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精密的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B.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程产生的
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差错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答案】D
【解析】A态度认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可避免错误的出现,但却不能避免误差,故错误;B操
作不规范所造成的是错误而非误差,故错误;C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人为疏忽所造成可以避免,但误差是由于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等因素所造成,它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故错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故选D.
8.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小明将天平横梁上的游码移到“0”刻度线上后,发现横梁指针向左偏,此时
他应该。
称量时,天平再次平衡,砝码及游码指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小明在记数
据时发现他不小心把金属块放在了天平的右盘,而把砝码放在了天平的左盘,略一思考,他觉得
不需要重新实验也可以得到金属块的质量。
则金属块的实际质量为 g。
如果给你如乙图所
示的弹簧测力计,
你认为(选填“能”或“不能”)用它测量该金属块重力,理
由:。
【答案】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12.6 不能金属块的重力小于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解析】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向左偏转,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当把物体和砝码颠倒后,可以用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示数,即使物体的质量。
此物体的质量是12.6g即0.0126Kg,则此物体的重力G=mg=0,0126g×9.8N/Kg=0.12N,小于弹簧测立计的分度值,所以不能称量。
9.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几句话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实验中的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
D.错误是应该而且是可以避免的
【答案】D
【解析】误差是指测得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和错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误差是由于仪器的精确度、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引起的;误差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应该避免。
10.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103cm
B.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80℃
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3m/s
D.中学生跑完800米后立即测心跳,测的结果为30次/分钟
【答案】C
【解析】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103cm=17m太高了,A错
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接近人体体温大概在40℃,故80℃偏高了,B错
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3m/s,C对
中学生跑完800米后立即测心跳,测的结果为70次/分钟左右,D错
11.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⑴小东同学的身高约为1.65 ;⑵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6 ;
换算单位:2m/s= km/h 36km/h= m/s
【答案】m、cm、7.2、10
【解析】根据我们生活常识,也可以实际测量可以得出⑴小东同学的身高约为1.65m
;⑵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6cm;
根据1m/s=3.6Km/h.可以得出2m/s=7.2km/h,36km/h=10m/s。
1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A
【解析】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
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D、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图3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2分)
图3
【答案】4.20
【解析】分析:刻度尺在测量之前,要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图中,物体的左端已对准零刻度线,所以直接进行读数即可.
故答案为:4.20.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注意估读.
14.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5.25______________(填单位)。
【答案】
【解析】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1)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
(2)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分度值是指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0cm,
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2.50cm,
物体的长度L=2.50cm-0cm=2.50cm;
因为需要估读,所以数值为2.49cm或2.50cm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 cm.
点评: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
一位.
15.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答案】刻度尺、米
【解析】【考点】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常见的有:米尺、钢卷尺、软尺塑料直尺、游标卡尺等;(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常用的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和纳米等.
解答:解: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故答案为:刻度尺;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和长度的单位,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6.多选)关于物理实验,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必自已动手去做实验,只要看别人如何做,记住结果就行
B.实验得到的数据跟老师的不相符时,可参照老师的进行修改
C.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D.有时保持某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另一物理量的数值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物理量之间的
关系
【答案】CD
【解析】不必自已动手去做实验,只要看别人如何做,记住结果就行,A错
实验得到的数据跟老师的不相符时,可参照老师的进行修改,B错
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C对
有时保持某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另一物理量的数值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法),D对
17.在下图所示的木块的长度为。
【答案】4.15(或4.16、4.17)cm
【解析】应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先看清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长度的测量要求估读
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该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5cm 和0.1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4.15(或4.16、4.17)cm.。
【考点】刻度尺
18.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金属片的长度为_______,该刻度尺的分度值
为_______。
【答案】2.80cm 1mm
【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做到三观察,即要观察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值。
要
注意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
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还要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5.50cm对齐,右端与8.3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8.30cm-5.50cm=2.80cm。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19.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阴霾天气,空气被严重污染,其中的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悬浮在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
PM2.5是指细颗粒物的直径不大
于2.5()
A.厘米B.分米C.毫米D.微米
【答案】D
【解析】根据常识知道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所以本题答案为D。
【考点】常识
20.请你读出下图所示的各测量工具的示数,并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木块的长度
是 cm;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__N。
【答案】3.20 2.8
【解析】用刻度尺测量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其单位和分度值,并注意0刻度线是否残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图中刻度尺有残缺,没有0刻度线,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3.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6.20cm刻度线对齐,木块的长度为6.20cm-3.00cm=3.20cm;测力计读数时初中阶段不要求估读,图中测力计的单位是N,最大测量值为5N,分度值为0.2N。
物体的重力为2.8N。
答案:3.20 2.8
【考点】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弹簧测力计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