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第1章酸碱盐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第1章酸碱盐
1、下列用途中,不属于稀硫酸和稀盐酸两者共有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氢气
B.实验室用石灰石制二氧化碳
C.金属表面除锈
D.制造多种化工产品
2、不能用金属跟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A.氯化铁
B.氯化亚铁
C.氯化锌
D.氯化镁
3、已知氢氧化锂(Li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
下列对氢氧化锂化学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4、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分别与下来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①Na2SO4②H2SO4③K2CO3④HCl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7、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中时是否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
请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设计与实验】
【探究与结论】
(1)实验I中步骤一观察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II中步骤二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II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
请你和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资料信息再设计一个实验III,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III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以下是四位同学对探究生活的现象得出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纯碱”其实不是碱,它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来清洗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时产生的酸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9、现有①食盐、②硝酸镁、③烧碱、④氯化铁四种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A.④②③①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10、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甲: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乙: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丙: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D.丁: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11、两种抗胃酸药剂的主要成分及建议每次剂量见下表:
(1)医生建议胃溃疡患者尽可能不要服用主要成分为NaHCO3的抗胃酸药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用Mg(OH)2的药效比服用NaHCO3“强”且“持久”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银、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和硝酸钾中的某几种组成。
为了鉴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但无气体产生。
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现象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13、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的变质情况,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图甲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乙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
请在图丙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14、做实验时,小科取了40mL的Ba(OH)2溶液,并随手倒入等量的稀盐酸(浓度均未知)中。
老师发现后,递给他一瓶质量分数未知的K2CO3溶液,让小科来检测混合溶液的酸碱性。
小科在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入K2CO3溶液,获得相关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的图像。
(1)刚加入K2CO3溶液时,发现没有沉淀生成,却有气泡产生,则原混合溶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其中所含的溶质有________(填化学式)。
(2)计算K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2、A
3、D
4、A
5、B
6、B
7、【探究与结论】(1)有气泡冒出(2)CaCl2+Na2CO3=CaCO3↓+2NaCl(3)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拓展延伸】把二氧化碳通入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8、D
9、B
10、C
11、(1)NaHCO3和HCl反应生成CO2气体,可能导致胃穿孔(2)0.3gMg(OH)2能比0.5gNaHCO3中和更多的HCl,所以
药效强于NaHCO3;Mg(OH)2与HCl的反应速率慢于NaHCO3和HCl的反应速率,所以Mg(OH)2的药效更持久。
12、Mg(OH)2和BaCl2AgCl、Na2CO3和Na2SO4KNO3
13、(1)不正确,无论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如何,都会使酚酞试液变红(2)部分变质
(3)
14、(1)酸性BaCl2、HCl(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