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一章写作高考真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写作高考
1.(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范文】
爱的目送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对学生说:“我再看看你们。
”
即将说再见,老师不舍,要“再看看”。
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长,可老师能陪伴学生走过的,终究只有一段路。
这段路是艰辛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这条路上必经的。
老师要对学生们倾囊相授,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要对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学生倍加关怀,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不仅在获得知识,寻求真理,更在得到老师的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图中的老师如此,普天之下的老师也莫不如此。
也因着这一颗心,才有了“我再看看你们”的那份不舍。
当然,除了不舍,还有希冀。
正如图中老师对学生说的那句:“你们再看看书。
”
对于老师而言,即将挥手作别的是学生。
老师希望学生再看看书,字短情长:再看看书,学生们才能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好地应对考试,更稳健地走好未来的路。
师生一场,学生们终究要远行,老师能给他们的,是不舍、是希冀、是一场充满爱的目送。
这样充满爱的目送,我一定是拥有过的,可惜的是,在我拥有的时候不曾有太强烈的感受,直到毕业多年,才在回忆中享用。
譬如我在大学毕业后回东北故乡探亲的时候,小学班主任远远看见我并喊我名字,说看背影也看得出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说这些话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眼里满是真挚。
那之后我在反问自己,如果是我远远看到老师的背影,我认得出么?恐怕不能。
譬如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在多年之后托人打听我的手机号码,同我联系,只是想知道我过得怎么样,她说她会为我骄傲,而我呢?接到语文老师电话那一刻,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羞愧,我可对老师也有一样的牵挂?上述种种,应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老师对我们那份爱,那份不舍与希冀,总是在分别之后,才被感知。
老师们知道的,是分别时,他们对学生们那一场爱的目送。
老师们不知道的,是分别后,他们也正在或终将成为学生们心中一道爱的风景,随着时光永恒。
今天,因着图中这一场爱的目送,也让我想对曾经教过我的老师说一句:“请让我再看看书,也请让我再看看您!”
【我的写作笔记参考】
立意角度:
言为心声。
“你们再看看书”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体现的是老师的责任心,是对学生未来的期望。
“我再看看你们”表达了老师对学生依依不舍的感情,体现的是老师的爱心。
漫画中的老师,是位兼具责任心与爱心的好老师,可敬可爱,传递出暖暖的正能量。
参考立意角度:
①老师角度:爱心浇灌,育人情长;陪伴也是最好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当有温度;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②学生角度:最后一课才读懂你;课堂有界,师恩无疆;师生情缘永难忘;难忘最后一课。
③综合角度:铭记师恩,扬帆远航;师恩永难忘,奋斗记心间;乘着师恩的翅膀飞翔;求学日短,师生情长;最后一课师生情;传递爱心;共建和谐社会,共享美好人间。
作文点评:
①审题精准,善于概括。
《爱的目送》从老师的角度命题,礼赞教师,歌颂老师的爱心浇灌,育人情长。
责任使人敬,爱心更可亲。
②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虽为议论性散文,形散神聚,始终围绕着“爱”这条红线展开材料。
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③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老师的感谢和敬佩,没有空洞的口号,却催人泪下。
【我的解题技巧参考】
(1)审题立意:
①漫画三个观察点: 第一:漫画发生的场景是在教室。
第二:场景中的两个主人公一是老
师,二是学生。
第三:漫画中“再看看”代表的寓意。
②最佳主要角度应该从师生情进行解读立意,每个人成长的路途上,都曾驻留老师的身影。
他们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不曾荣膺至高无上的美誉,但却深深刻印在人们心中,成为随时可以唤醒的记忆。
最后一节课,同学们争分夺秒想要多看看书,老师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把最后的心思都花在学习上,而这时候,作为教书育人陪伴同学们成长的老师,最后一节课不仅表示了对学生的期待,更流露出了对学生浓厚的眷恋——只想多看看自己的学生们。
文章要围绕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自拟题目,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字是“最后一节课”,时间、空间均有限制,可以从学生、老师等角度出发,选择记叙文的写作,类似常写的《记一件难忘的事》。
(2)联系社会现实
①作文试题选取一则漫画,通过特定情景的引入,拉近教育主题,使考生在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产生强烈共鸣。
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期待与希望、眷恋与不舍,考生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②追溯到高中三年过去的点点滴滴,以此来写师生情、同窗情等。
当然,考生也可以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如最后一节课中的某一些细节。
2.(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范文】
守住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
我们都愿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去看那一片令人心胸顿爽的翠绿,去赏那一抹争奇斗艳的娇红,去听那一声声婉转动听的鸟鸣,去体会诗意的人生。
然而,当清新嫣红和美妙乐曲被裸露的
沙土和嘈杂的轰鸣取代时,连生存都成了问题,金钱效率又有何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两千多年前,儒家先哲荀子就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诚哉斯言,观及今日,我们常以“可持续发展”为口号,为国策,然而,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吗?我们早已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洪潮中涉得太深,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从西北复袭而来的荒漠化,以东南蔓延开来的红漠化,还有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这些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吗?非也。
因此,我们必然得为沙尘暴、雾霾担责,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种下的“果实”。
这时,连生存都无法得到保障,我们如何去谈改革,谈发展?是以言之,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
英国在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曙光的照耀下,轰轰烈烈地向工业进军,诚然,这使它跻身为“世界工厂”,世界一度以它为中心。
然而,它的中心——伦敦却因废气而终年不见天日,因废渣、废水臭味冲天,一团糟乱。
人们纷纷因患呼吸道疾病而丧生,不亦悲乎!难道这就是工业文明带给我们的福祉吗?由此可见,以破坏绿水青山为代价而创造金山银山是极不明智的选择,这也更是在提醒和告诫我们,发展的源头就是环境,就是一片片绿水青山。
习总书记曾在十九大报告中这般说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
”而环境破坏,生态污染便是其中最严峻的一个挑战,且这一问题与国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更要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看到保护好每一座山、每一道水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更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环境效益。
离开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切都只是空谈。
为了阳光明媚的明天,我们应守住绿水青山,如此方可言金山银山。
【我的写作笔记参考】
本题材料由三条标语组成,“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这三条标语浓缩了改革开放不平凡的四十年历程。
看似写作角度单一,实则丰富多样。
立意角度:环境的完善,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环境的保护,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既要环境也要发展。
作文点评:文章通过对过分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环保的发展之路进行深刻反思,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以破坏绿水青山为代价而创造金山银山是极不明智的选择,这也更是在提醒和告诫我们,发展的源头就是环境,就是一片片绿水青山。
”
在结尾处注意综合材料升华立意,如倒数第二段“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看到保护好每一座山、每一道水的重要性。
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更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环境效益。
”是对上文的高度概括,也是点题升华之处,为文章增色不少,当然也是增分点。
全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分析论证中注意扣题(如每段的末句)。
在表达上运用引证、例证、正反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所选素材也鲜活有时代感,使文章更有生机。
【我的解题技巧参考】
准确地把握好材料意蕴,关注几则标语内在的联系。
如:可以通过观察社会,思考国家的发展之路,也可以聚焦个人,思考个人在时代变迁中应有的价值,或者把两者结合起来。
这道题处理不好,容易空泛。
如能以小见大来写,更容易出彩。
审题难度低的作文题目,“深度”和“亮点”是成功的关键。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
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
这时要明白一点:考试是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