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G101-1 04第五章板识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墙外侧水平 分布筋
(b)端部支座为剪力墙 (当用于屋面处,板上部钢筋锚固
要求与图示不同时由设计明确)
墙外侧竖向分布筋 在墙外侧水平分布筋内侧弯钩 弯 折 长度15d ≥5d且 至少 到梁 中 线
墙外侧水平分布筋 板 上 部y向 分布 钢筋 板 上 部x向 分布 钢筋
板 下部y向分 布 钢筋 板 下 部x向 分布 钢筋
(仅上部配筋)
距梁边为 1/2板筋 间 距
构造或 分布筋
受力 钢筋
(相应注解、标注同上图) (仅上部配筋)
受力钢筋
构造或分部筋
(相应注解、标注同上≥图L)a (仅上部配筋)
构造或分部筋 受力钢筋
悬挑板 XB 钢筋构造 无支撑板端部封边构造 折板配筋构造
图集号 16G101-1-103
审核 郭仁俊 校对 廖宜香 设计 傅华夏 页
审核 郭仁俊 校对 廖宜香 设计 傅华夏 页
-73-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上部贯通纵筋连接区)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上部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e上部贯通纵筋
另向柱上板带:
另向跨中板带:
e
f上部非贯通纵筋
1上部贯通纵筋
3上部贯通纵筋
f
1 3
g下部贯通纵筋
另向柱上板带: 另向跨中板带:
ll 短跨lnY
≥l'nY/3
≥l'nY/3
支座宽度 lnY的相邻跨
C
≥l'nx/3
≥l'nx/3
≥1.3ll
≥0.3ll ll
≥lnx/3
≥lnx/3
≥l'nY/3
ll
≥l'nY/3
lnx的相邻跨 支座宽度
ll 长跨lnx
A
不等跨板上部贯通纵筋连接构造(二)
(当钢筋足够长时能通则痛)
≥l'nx/3
有梁楼盖不等跨板上部贯通纵筋连接构造
图集号 16G101-1-101
审核 11G101 校对 11G101 设计 11G101 页
-69-
分布钢筋
上部受力钢筋
抗裂、抗温度钢筋 设计者确定是否设置
分布钢筋 (下部受力钢筋)
下部受力钢筋
上部受力钢筋
分离式钢筋 单(双)向板配筋示意 ll ≥0.3ll ll
≥0 . 6 L ab 受 力 构 造 筋 构 造 筋 构 造 筋 或
钢筋 或分部
分部筋

受力钢筋 ≥la( l a E )
构造或分布筋
构造或分布筋 ≥12d且至少到梁中线
(laE)
构造筋 (上、下部均配筋)
≥1 2 d且 至少到 梁中线
伸入长 构造或 构造筋 度≥La 分部 筋
受力 钢筋
(相应注解、标注同上图)
5 .纵 筋 在 端 支 座 应 伸 至 文 座 ( 梁、圈梁或剪力墙)外侧纵筋内 侧后弯折, 当直段长度≥La 时 可不弯折。
6.图中“ 设计按绞接时”、 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 ” 由设计指定。
有 梁 楼 盖 楼(屋)面 板 配 筋 构 造 板在端部支座的锚固构造(一)
审核 郭仁俊 校对 廖宜香 设计 傅华夏
分布钢筋 (下部受力钢筋)
上部贯通钢筋 分布钢筋
(另一方向贯通钢筋)
下部受力钢筋
上部受力钢筋
部分贯通式钢筋 单(双)向板配筋示意
ll ≥0.3ll ll
上部受 力钢筋
分布钢 筋(另 一 方向贯 通 钢 筋)
分布钢 上部受 筋(另一 力钢筋 方向贯 通 钢 筋)
上部贯 通钢筋
上部负筋
下部受 力钢筋
分 布 钢 筋(下 部 受 力 钢 筋)
≥l'nx/3
≥1.3ll
≥0.3ll ll
≥lnx/3
支座宽度
B
lnx的相邻跨
支座宽度
ll 长跨lnx
A
不等跨板上部贯通纵筋连接构造(三) (当钢筋足够长时能通则痛)
支座宽度
B
短跨lnY
支座宽度 lnY的相邻跨
C
贯通短跨
短跨lnY
支座宽度 lnY的相邻跨
C
注: 1.L’nx是轴线 A左右两跨的较大净跨度值;L’ny是轴线 C左右 两跨的较大净跨度值 .
审核 郭仁俊 校对 廖宜香 设计 傅华夏
图集号 16G101-1-100

-68-
≥l'nx/3
lnx的相邻跨 支座宽度
A
≥l'nx/3
≥1.3ll
≥0.3ll ll
≥lnx/3
≥lnx/3
≥1.3ll
≥0.3ll ll
ll 长跨lnx
支座宽度
B
不等跨板上部贯通纵筋连接构造(一) (当钢筋足够长时能通则痛)
正交方向柱上板带宽度
跨中板带KZB纵向钢筋构造
(板带上部非贯通纵筋向跨内伸出长度按设计标注)
5
正交方向柱上板带宽度 (下部贯通纵筋连接区)
6
c下部贯通纵筋
另向柱上板带: 另向跨中板带:
c
5
5下部贯通纵筋
6下部贯通纵筋
正交方向柱上板带宽度 (下部贯通纵筋连接区)
正交方向柱上板带宽度
正交方向柱上板带宽度 (下部贯通纵筋连接区)
单(双)向板 配 筋示 意 纵向钢筋非接触搭接构造
图集号 16G101-1-102
审核 郭仁俊 校对 廖宜香 设计 傅华夏 页
-70-
受力钢筋
跨内板上部另向受力 距粱边为1/2板筋间距
纵筋、构造或分布筋
构造或分布筋
受力钢筋
≥0.6lab
构造或分布筋
15d
构造或分布筋 ≥12d且至少到梁中线 (laE)
折板配筋构造
la ≥ ≥la
弯 折 长 度 ≥L a 上部非贯通受力刚筋 上部分布筋
下部贯通受力刚筋 弯 折 长 度 ≥L a 下部分布筋
折板配筋构造
审核
悬挑板 XB 钢筋构造 无支撑板端部封边构造 折板配筋构造
校对 廖宜香 设计 傅华夏
图集号 16G101-1-103

-72-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板 下 部x向 分 布 钢 筋
外侧梁角筋 板底部纵向钢筋
板上部纵向钢筋
有 梁 楼 盖 楼(屋)面 板 配 筋 构 造 板在端部支座的锚固构造(一)
审核 郭仁俊 校对 廖宜香 设计 傅华夏
图集号 11G101-1-99

-68-
墙外侧竖向 分布筋
≥0.4lab
15d
在墙外侧水平 分布筋内侧弯钩
≥5d且至少到圈梁中线 (la)
下部受 力钢筋
分布钢 筋(下 部受力 钢筋)
上部受 分布钢 力钢筋 筋(另一
方向贯 通 钢 筋)
上部受 力钢筋
上部受 力钢筋
上部受 力钢筋
上部受 力钢筋
分布钢 筋(另 一 方向贯 通 钢 筋)
d aa
aa
(30+d≤a<0.2ll及150的较小值) 纵向钢筋非接触搭接构造
上部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另一方向贯通钢筋)
图集号 16G101-1-99

-67-
设计按铰接时:≥0.35lab 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时:≥0.6lab 外侧梁角筋
15d
在梁角筋 内侧弯钩
≥5d且至少到圈梁中线 (la)
(a)端部支座为梁
在梁角筋内侧弯钩 外侧梁角筋 弯 折 长 度1 5 d ≥5 d且 至 少 到 梁 中 线
板 上 部y向 分 布 钢 筋 板 上 部x向 分 布 钢 筋 板 下 部y向 分 布 钢 筋
(上部贯通纵筋连接区)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上部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e上部贯通纵筋
另向柱上板带:
另向跨中板带:
e
f上部非贯通纵筋
1上部贯通纵筋
3上部贯通纵筋
f
1 3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上部贯通纵筋连接区)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另向柱上板带:
另向跨中板带:
(分 解 图 )
柱上板带ZSB纵向钢筋构造
(板带上部非贯通纵筋向跨内伸出长度按设计标注)
Z S B柱上板带
Z S B柱上板带
Z SB柱上板带
Z S B柱 上 板 带
Z S B柱上板带 悬挑板
Z SB柱上板带
KZ B跨中板带
K Z B跨中板带
KZ B跨中板带
K ZB跨中板带
K Z B跨 中 板 带
Z S B柱上板带
板上层钢筋网
板下层钢筋网
剪力墙竖向和水平 分布筋
板上层钢筋网
板下层钢筋网 剪力墙竖向和水平 分布筋
板上层钢筋网
板下层钢筋网
剪力墙竖向和水平 分布筋
板 在 端 部 支 座 的 锚 固 构 造(二) 板翻边构造
审核 郭仁俊 校对 廖宜香 设计 傅华夏
图集号 16G101-1-100

-68-
板上部钢筋 (仅上部配筋)
第 五 章:板 平法标准 构 造 详 图及三维示意 图
-66-
是否设置板上部贯通筋根据具体设计
≤跨中ln/2 上部贯通筋连接区
ll
向跨内伸出长度按设计标注
ll
距粱边为1/2板筋间距
≥0.3ll
≤跨中ln/2 上部贯通筋连接区
ll
ll
向跨内伸出长度按设计标注
≥0.3ll
距粱边为1/2板筋间距
构造筋 (上、下部均配筋)
跨内板上部 另向受力纵 筋,构 造 筋或 分布筋
≥1 2d且 至少到 梁中线
距梁边 构造筋 构造筋 受力
为1/2板 或 分部
钢筋பைடு நூலகம்
筋间距 筋
构造筋或 分部筋
在梁角筋 内弯钩
构造或分布筋 ≥12d且至少到梁中线
(laE)
构造筋
(上、下部均配筋)
≥1 2 d且 至少到 梁中线
在梁角 筋内弯 钩,长 度 为15d
-71-
板厚 板厚
厚 板
板厚
直径d 规格设计标注
≥15d且≥200
(a)
梁上部钢筋
分布筋 受力钢筋 ≥1 5 d且 ≥2 0 0
≥la
≥la
弯 折 长 度 ≥L a
上部分布筋 上部贯通受力刚筋 下部分布筋 下部非贯通受力刚筋 弯 折 长 度 ≥L a
(b)
无支撑板端部封边构造
受力钢筋
分布筋
无支撑板端部封边构造
向跨内伸出长度按设计标注 距粱边为1/2板筋间距
h
≥5d且至少到梁中线 (la) 支座宽度
板底部受力钢筋网 板上部贯通钢筋网 板支座负筋
≥5d且至少到梁中线 (la)
ln
支座宽度
ln
有梁楼盖楼面板LB和屋面板WB钢筋构造
(括号内的锚固长度la用于梁板式转换层的板)
≥5d且至少到梁中线 注: (la)
板上部钢筋
板上部钢筋
同板上部钢筋
la
(仅上部配筋)
板上部钢筋
板上部钢筋
板上部钢筋
同板上部钢筋 la
≤300
下翻遍尺寸 详见具体设计
(上、下部均配筋)
板上部钢筋
同板上部钢筋
板下部钢筋
上翻遍尺寸
板上部钢筋
详见具体设计
板下部钢筋 (上、下部均配筋)
la
≤300
板上部钢筋
板 在 端 部 支 座 的 锚 固 构 造(二) 板翻边构造
d aa
aa
(30+d≤a<0.2ll及150的较小值)
纵向钢筋非接触搭接构造
1.在 搭 接 范 围 内 , 相 互 搭 接 的 纵 筋 与 横 向 钢 筋 的 每 个 交 叉点均应进行绑扎 。 2.抗 裂 构 造 钢 筋 自 身 及 其 与 受 力 主 筋 搭 接 长 度 为 150 ,抗 温 度 筋 自 身 及 其 与 受 力 主 筋 搭 接 长 度 为L L。 3.板 上 下 贯 通 筋 可 兼 作 抗 裂 构 造 筋 和 抗 温 度 筋 。 当 下 部 贯通筋兼作抗温度钢筋 时,其在支座的锚固由设计者确定。 4.分 布 筋 自 身 及 与 受 力 主 筋 、 构 造 钢 筋 的 搭 接 长 度 为 150;当 分 布 筋 兼 作 抗 温 度 筋 时 , 其 自 身 及 与 受 力 主 筋 。 构 造 钢 筋 的 搭 接 长 度 为L L.其 在 支 座 的 锚 固 按 受拉要求考虑。
6
c
正交方向柱上板带宽度
5
6
正交方向柱上板带宽度 (下部贯通纵筋连接区)
框架柱
K Z B跨中板带 Z S B柱上板带
KZ B跨中板带 Z S B柱 上 板 带
框架梁 暗梁A L
无 梁 楼 盖 柱 上 板 带ZS B与 跨 中 板 带KZ B纵 向 钢 筋 构 造 案例纵向钢筋构造
无 梁 楼 盖 柱 上 板 带Z S B与 跨 中 板 带K Z B纵 向 钢 筋 构 造 图 集 号 16G101-1-104
支座宽度
1 .当 相 邻 等 跨 或 不 等 跨 的 上 部贯通纵筋配置不同时,应将配 置较大者越过其标注的跨数终点 或起点伸出至相邻跨的跨中连接 区域连接。
2 .除本图所示搭接连接外, 板纵筋可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 接。接头位置:上部钢筋见本图 所示连接区,下部钢筋宜在距支 座 1/4 净跨内。
3 .板 位 于 同 一 层 面 的 两 向 交 又纵翁何向在下何向在上,应按 具体设计说明。 4 .图 中 板 的 中 间 支 座 均 按 梁 绘 制,当 支 座 为 混 凝 土 剪 力 墙,砌 体 墙或圈梁时,其抅造相同。
g
5下部贯通纵筋
6下部贯通纵筋
5
6
正交方向柱上板带宽度 (下部贯通纵筋连接区)
正交方向柱上板带宽度
正交方向柱上板带宽度 (下部贯通纵筋连接区)
跨中板带KZB纵向钢筋构造
(板带上部非贯通纵筋向跨内伸出长度按设计标注)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上部贯通纵筋连接区)
a上部贯通纵筋
1上部贯通纵筋
3上部贯通纵筋
b上部非贯通纵筋
2上部非贯通纵筋
4上部非贯通纵筋
a
1 2
b
(上部贯通纵筋连接区)
3
a
4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上部非贯通纵筋伸出长度
1
a
2
b
g下部贯通纵筋
另向柱上板带: 另向跨中板带:
g
5下部贯通纵筋
6下部贯通纵筋
正交方向柱上板带宽度 (下部贯通纵筋连接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