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7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对称》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对称》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图形的对称性概念
- 能够识别和描述对称图形
- 能够完成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绘制和辨认
- 能够绘制简单的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 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 教具:彩色纸、剪刀、胶棒、铅笔、直尺等
- 平面图形卡片: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的图形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对称图形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对称性的兴趣。
2. 引入:与学生一起复习已学过的对称轴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对称图形。
3. 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语言说明对称图形的定义,以及对称轴的概念和特点。
4. 对称轴绘制:以正方形为例,讲解如何绘制对称轴,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 对称图形辨认: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辨认其中的对称性质。
6. 对称图形绘制:让学生选择一张对称图形卡片,通过折叠和绘制,完成对称图形的绘制。
7. 总结归纳:与学生一起总结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对称轴的绘制方法。
8. 练习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对称图形,并标出对称轴。
教学延伸
-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形状的对称图形,并进行绘制和辨认。
- 引导学生思考对称图形的应用,如建筑物、艺术品等领域中的对称性。
教学评估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对称图形的辨认和绘制情况。
- 批改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对称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 平面图形卡片
- 彩色纸、剪刀、胶棒、铅笔、直尺等教具。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轴对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轴对称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的轴对称性。
2.过程与方法: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科书说明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学生现有的知识库,探索轴对称两个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图形在特定情况下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看、画、剪等操作活动,还注重设计需要学生想象、猜测、推理探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图形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合作探究的核心问题及教师点拨、升华点课件出示各种图形:欣赏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你能折出轴对称图形吗?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题1: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作对称图形。
主备教师设计使用教师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课件出示各种图形:欣赏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质疑升华1、自主探究拿出准备好的纸: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你能折出轴对称图形吗?例题1: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小组讨论怎样画对称图形?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3、全班交流小组合作在全班交流A、演示B、介绍方法4、点拨升华、形成共识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作对称图形。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1、试一试、画一画2、练习一---第 1、2题。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自我评价一下。
板书设计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案使用及实际授课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本章内容包括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 activities,帮助学生掌握轴对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轴对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难点:学生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交流分享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刀、纸张等。
2.课件准备:制作相关的课件,展示轴对称的实例和 activities。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刀、纸张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更多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对称轴,并观察对称轴两侧的图形是否完全重合。
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对称》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对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并能够确定常见图形的对称轴。
-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画图工具,画出给定图形的对称图形。
- 学生能够运用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和总结等活动,培养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对称轴的概念,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对称轴的概念。
-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常见图形的对称性质。
- 难点:- 学生能够确定非标准对称轴的图形对称轴。
- 学生能够运用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如正方形、圆形、心形等图形)- 几何画图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练习题和作业纸- 投影仪或白板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复习旧知识:-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图形知识,如正方形、圆形的特点。
2. 情境创设:-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如剪纸、建筑、自然界中的图形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现象。
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对称轴的概念:- 解释对称轴的定义,即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那么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
2. 举例说明:- 展示正方形、圆形等图形的对称轴,并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
3. 学生操作:-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图形,尝试找出它的所有对称轴,并记录下来。
课堂讲解与练习(10分钟):1. 讲解对称轴的性质:- 讲解对称轴的相关性质,如对称轴将图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等。
2. 练习题目:- 设计一些有关对称轴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与展示(10分钟):1.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图形对称轴,并解释其性质。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1轴对称 导学案

图形的变换—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称
年级:五年级下册 主备人: 参备人: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认识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学习难点:
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导学案
二次备课
轴对称小学数学教案

轴对称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 能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
3. 能够绘制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绘制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
教具准备:彩色纸、剪刀、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拿出一张心形的纸,并将其对折,展示出折叠后的心形图案。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对折后的图形是完全对称的?
二、讲解轴对称的概念(10分钟)
1. 复习“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对称。
2. 讲解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是指一个图形可以被一个直线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三、找出轴对称轴(15分钟)
1. 教师给学生出示几幅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并在图形上标记出来。
四、绘制轴对称图形(20分钟)
1. 学生自行准备一张彩色纸,分别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
2. 让学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然后在对称轴旁边画出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轴对称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图形的对称性。
教学反思:学生在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和绘制轴对称图形时,可能会出现困难。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及相关术语。
2.能够找出具有轴对称的图形。
3.能够进行轴对称的操作。
4.能够应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轴对称的概念理解。
2.能够找出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1.进行轴对称操作。
2.应用轴对称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板书、教学实物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抄写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轴对称的概念,通过展示各种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形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的特点。
2. 学习轴对称1.讲解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是指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
2.演示在图形中找出轴对称的方法。
3.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具有轴对称的图形,并在板书上标出轴对称线。
3. 进行练习1.让学生分组,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找出更多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
2.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课堂练习,巩固轴对称的理解。
4. 拓展应用1.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
2.老师在板书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轴对称性质。
5. 总结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强调轴对称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轴对称相关的练习题。
2.在生活中寻找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并进行描述。
七、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于轴对称的理解度较高,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兴趣。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他们对轴对称的理解。
以上为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轴对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轴对称》数学教案设计

《轴对称》數學教案設計标题:《轴对称》數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轴对称的定义,能够识别和画出轴对称图形,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轴对称图形的识别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难点:轴对称图形的绘制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的特点,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介绍轴对称的定义,强调轴对称图形的两个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2)演示如何识别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自己尝试识别。
(3)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如对称轴两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等。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矩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
(2)布置小组活动,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用剪纸的方式制作出来。
4.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果是,找出其对称轴。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轴对称的重要性和应用。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2. 在生活中找寻更多的轴对称实例,并尝试解释为什么它们是对称的。
五、教学反思:通过对轴对称的教学,我希望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会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一.情景欣赏: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的图片,请大家欣赏,在欣赏的同时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1.屏幕出现图片/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D6%E1%B6%D4%B3%C6%CD%BC%D0%CE%CD%BC%C6%AC#pn=18
在讲授这课时,课本上的结尾有这样一节设计,让同学们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有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不等腰梯形、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学生在通过观察后,大多的图形全体同学们都非常容易的判断正确了。只是在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分歧,是与否两直观认识图形,让同学们对图形有更深的感悟。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方法
轴对称图形在教学中,应用演示法,小实验,展示对称的特性。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领会,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五、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程
教学重点: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师: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它最能体现这种特点。
(4)剪纸图片/dat/2010/07/20/11/06/27875.jpg
2、对图形进行概括:
师:你们所看到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生:有的左右一样,有的上下一样。两边一样,有一种对称美。
师:上面这些图形给我们一种对称美,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轴对称这种特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够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本章内容包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画法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图形的认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够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轴对称性质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教具:准备一些实际的轴对称图形,用于展示和操作。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纸张和彩笔,用于画图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刀、飞机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轴对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解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折叠、剪切等方法,制作出轴对称图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轴对称性质的理解。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分享,巩固对轴对称的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轴对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轴对称》教学设计一、理念本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丰富的生活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在美的感受中积极探索,在互动评议中形成学习能力,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旨在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及情感意志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对象分析我班有53名学生,其中男生20人,女生33人。
因一至四年级数学教师换得较为频繁,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数学的能力一般,少数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三、教学内容分析“轴对称”是六年制五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的编排,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先让学生复习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再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其次,加强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例如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化静为动,让学生明确轴对称的含义。
第三,设计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不仅设计了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还设计了需要学生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的探究活动。
例如,第4页的做一做,让学生把纸对折后先画一画,再想象剪出来的形状,最后实际剪一剪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四、教学阐明(三维)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五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教案

本学期总第 1 课时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什么?】课题第一课时《轴对称》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体会对应思想。
2、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感受图形的对称美,体会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体会对应思想。
2、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等【怎么教?】我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教学反思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2496034786.doc 第1 页共6 页(一)基础训练(二)新知学习导学过程:【口算】1.5×4=2.6÷0.2= 0.12×3= 2.4×0.2= 7.1.5×8= 6.4÷0.8 = 1÷0.125 = 0.32÷0.04=7.【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2平方厘米,底边长5.2厘米。
它的高是多少厘米?【典型例题】1、通过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小结】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很多事物设计出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
现在,我们就一起进一步研究对称、平移和旋转。
学生口算开课,我通过呈现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并借助手中的图片动手操作,然后组织汇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概念,很自然地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现象。
让孩子们充分调动自己的原有生活经验,举出了很多的轴对称现象,并通过小练习(判断下面个图是否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2496034786.doc 第2 页共6 页2、学习第3页例1. 。
(1)复习旧知,独立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人教数学五年级下-《1.1轴对称》精品教案

1.1轴对称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P2~P4《轴对称》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对称点。
2、通过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观察,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3、运用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准确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
4、体会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中相应对称点到对称轴间的距离相等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过程:一、引入(媒体出示书P2主题图)师:同学们,关于图形的变换,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变换、旋转和平移。
在这些图中都运用了哪些图形的变换呢?(学生可能回答:剪纸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唐代花鸟纹锦是由两个相同的图案组成的,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吊灯组成的图形可以通过旋转得到。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有关轴对称的知识。
出示课题:《轴对称》二、新授探究一: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1、(媒体出示书P3图片)师:观察这六副图片,说说你对轴对称的认识。
(学生可能回答:将这些图片左右对折,两边部分会重合,它们的对称轴在中间。
)师:老师手中的三角形纸片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你找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将纸片对折,找到对称轴。
师:这时,点C 与点B 重合,点C 叫做点B 关于轴对称变换的对应点,也可以叫做对称点。
同样的,点B 也是点C 的对称点。
学生活动师:请你在教室里找一找,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并且说一说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
2、(媒体出示例1图片)师:仔细观察图片,点A ’表示什么,它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点A ’是点A 的对称点;它和点A 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 师:在图中还有哪些对称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几个小格?(学生可能回答:点B 的对称点是点B ’,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点C ’是点C 的对称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小结:轴对称图形中已知点与对称点到对称轴之间的距离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和例2,第8页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
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
收集历史和民间的各种轴对称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让学生一起欣掌各种各样的图案。
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过渡:对于这些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二年有时已经初步认识过,今天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二、探求新知
1.师:请大家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自己动手画,然后教师讲评。
)
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让学生自己举例,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3.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出示课文第3页的例1。
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松树和小草)
这幅图有什么特点?(对称性)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对称轴)
点A与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对称轴的距离,就可以知道)
点B与点B′呢?点C与点C′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都是相应的对应点)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
而且对于一幅图中的任何两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从而得出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
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作对称图形。
4.教学画对称图形。
(出示课文第4页的例2)刚才同学们经过探讨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房子只有一半,同学们能不能把另一半“建”起来。
(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让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如:屋檐的点、墙与屋檐的连接点、墙角的点。
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让学生用铅笔自己动手试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4)教师演示画的全过程,并归纳总结画法。
5.完成课文第4页的“做一做”。
(1)让学生判断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剪出的是什么图案。
(2)学生动手剪,培养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
(3)如果学生想像对折四次剪出的图案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像。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
1.第1题。
设计轴对称图形,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再进行交流。
通过设计图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
2.第2题。
课文中出现了几个剪好的图案,让学生判断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
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重合”,再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调整题目的设计,反过来,让学生根据剪法,选择剪出的结果。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这些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教学反思:
“对称”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早在二年级时他们就已初步感知并能正确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
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现象1:通过观察教材第3页的六幅图,我放手让学生尝试概括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第一位同学说“如果图形左右对折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一回答显然是受教材图例不够典型所造成的(因为教材6幅图全是左右对称)。
于是我出示一只上下对称的蝴蝶,这时第二位同学补充到“如果图形左右或上下对折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看来还需引导,当我将蝴蝶斜放时,学生的抽象思维再一次被激活,经过多位同学的共同努力终于较准确地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一点感悟]教师或教材所提供的观察材料必须充分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为这是学生观察活动展开的前提和保障。
现象2:板书学生中三种不同对称轴的画法:1.直线;2.虚线(或点划线)但是是线段;3.虚线(或点划线),但贯穿整幅图。
请学生判断,并说明为何画成虚线(或点划线)并贯穿整幅图才是正确作图方法呢?
肖瑶:因为对称轴正好就是对折的地方,劳动手工制作中就是用虚线来标明的。
熊雨琪: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但为了与原图形区别开来,所以画成了虚线(或点划线)。
[一点感悟]虽然第二位同学的回答才是正确结果,但我却为第一位同学能够跨学科综合考虑问题而叫好。
现象3:
根据班级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较差的现状,在教学第4页做一做和第8页第2题过程中,只有第2题第1小题我是先请学生先看剪法,选择剪出的结果,其它各题都是采取的先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再帮助学生进行想像。
虽然已将教学低位于很低水平,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学生困难重重。
主要表示在以下两方面:1.看图示不明白如何折纸;2.在老师的示范下会折,但不知折好的纸该如何正确摆放。
[一点感悟]新课标十分强调空间观念的培养。
结合到这两题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由折法想象出展开后的图形,由展开后的图形想象出它的折法,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化。
实现转化包括观察、想象、抽象分析,是建立在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基础之上的。
面对学生的困难,我该如何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呢?
1.一双慧眼会识图。
看图实际上就是把抽象的图形还原为较为具体的事物的过程,是一个反向思维的过程。
在识图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示中的开口处及折痕处。
2.一双巧手能操作。
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感知,加深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通过对操作结果的仔细观察,促使学生掌握其特征。
不怕“浪费”时间让学生“玩”,因为只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3.拾级而上促思维。
大脑是越用越灵活,因此不能长期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还要经常让学生展开想像。
如看到折法,想像展开后会是怎样,再通过操作加以验证。
对于较简单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实物后,尝试着对手折、画、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