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2022-2023学年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狩.猎(shǒu)蒙昧.(mèi)深恶.痛疾(wù)
B.羸.弱(léi)缅.怀(miǎn)前仆.后继(pū)
C.胆怯.(qiè)校.补(jiào)不醒.人事(xǐng)
D.亵渎.(dú)抖擞.(shǒu)抑扬顿挫.(cuò)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重创./创.造劲.敌/疾风劲.草十二生肖./惟妙惟肖.
B.处.理/处.境癖.好/开天辟.地相濡.以沫/妇孺.皆知
C.钥匙./汤匙.弄.堂/弄.巧成拙亲密无间./字里行间.
D.取缔./谛.听饷.银/一声不响.径.渭分明/不胫.而走
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他的身体垮了,不能再坚守阵地,唯有一条路可走——进后方医院。
B.自总书记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观点后,“获得感”就成为中国社会的热词。
短短三个字,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深层价值。
C.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片尾曲《凉凉》,歌词中的“不思量,自难相忘”,化用了苏轼《江城子》中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D.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4.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
...的一项是()
①它和慎独是相对而言的,强调的都是一个“慎”,即独处或众处,都要心中有戒,做好自己。
②法国心理学家勒庞认为,人一到群体中就变得低智商、非理性、易盲从,于是他把人群称为“乌合之众”。
③勒庞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未见得便是真理,譬如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法国心理学家塔尔德便提出了几乎相反的观点。
④但个体受群体影响,却是没有疑义的。
⑤慎众,是说人处在群体中的时候,要努力坚守自我,不盲目从众,不随大流。
A.②⑤③④①B.②③⑤①④C.⑤②③①④D.⑤①②③④
5.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大致,差不多)可拟(相比)。
《咏雪》
B.野芳(香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茂盛,繁茂)而繁阴。
《醉翁亭记》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全)白。
湖中焉得更(还)有此人。
《湖心亭看雪》
D.中间(夹杂)力拉(用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6.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
(只填序号即可)
①往日牛郎常拭泪②山意冲寒欲放梅
③喜见树前闹杏花④开门迎春春满院春节(2)清明节
上联:A____上联:相逢马上纷桃雨
下联:抬头见喜喜事多下联:B____七夕节(4)冬至节
上联:C____上联:岸容待腊将舒柳
下联:今宵织女欲过桥下联:D____
7.根据提示默写。
东隅已逝,__________。
夕日欲颓,__________。
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__________。
(朱自清《春》)古诗词中常常有一些表达人物矛盾心理的句子,如《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现了寒冬时节卖炭翁衣服单薄,却因为担心炭价低廉希望天气更加严寒的矛盾心理;北宋词人范仲淹《渔家傲》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守边将士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
8.你读过《朝花夕拾》吗?《朝花夕拾》是散文集,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故事,人物各不相同。
请从故事内容或人物形象的角度,做50字左右的笔记。
二、阅读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2.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①之于班固②,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③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
下笔不能自休④。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①傅毅:字武仲,东汉辞赋家。
②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③班超:班固的弟弟,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
④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自古而然.(________)
②武仲以能属.文(________)
③鲜.能备善(________)
④家有敝.帚(________)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例句:是以各以.所长
A.计日以.还(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以.激怒其众(司马迁《陈涉世家》)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夫人善于自见
3.翻译下列句子。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张岱《湖心亭看雪》)
4.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11.粥品如人品
高中梅
①生活中,常听人说,酒品如人品,茶品如人品,棋品如人品,当然还有粥品如人品。
套用一句话说:“水至清则无鱼,粥至清则无味,数杯清水数把米,半碗糊涂半碗仙,斯文慢火,羽扇经纶,煮沸着整个江湖。
”
②古往今来,名人雅士对粥都是情有独钟。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编有《粥品》一书,对粥很有研究。
曹雪芹在家境衰落以后,阅尽人世沧桑,世态炎凉,也把祖父品粥的闲情带到《红楼梦》中。
尤其他在逝世前不久,在贫病交加、“饔食有时不断”的困境中,还能坚持不懈地写作他的《红楼梦》,一直熬到“壬午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他生命这盏灯熄灭为止。
③清代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给他弟弟的《家书》里说:“十冬腊月,凡乞讨者登门,务饷以热粥,并佐以腌姜。
”由此可知,只有自己清寒过,才能了解别人清寒的窘境。
范仲淹少时家贫,住在寺庙里发奋苦读。
每天煮一锅稀粥,冷凝后划成四块,早晚各两块,以切碎的咸菜佐餐。
中国文人与粥,这种不同一般的感情,都由于他们自身的贫苦体验而来。
正因如此,这些喝粥文人的文章里,才能多多少少地反映出民间的疾苦。
A 。
④粥品如人品,吃粥意味着一种守得住清贫的淡定,一种“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从容。
盛传的典故就是欧阳修以粥养廉——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的欧阳修,一日三餐都食粥。
后来做官后,生活境况改善了,但他仍每日吃粥。
有人看不下去,就送了一些好吃的东西给他。
他虽然把东西接受了,但照样每日吃粥。
有人问其何以如此,他说:“多年吃粥,已经习惯了,艰苦的环境能够磨炼人,如果现在改吃好东西,以后没好东西吃了又吃不了苦该怎么办?” B 。
⑤而今,一碗稀粥,看似平静,其实呢,是经历了数小时文火的煎熬,才成正品。
是不是就像人生,看似心如止水,其实已曾经沧海百年。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
作家王蒙说:“粥好消化。
一有病就想喝粥,特别是大米粥。
新鲜的大米香味似乎意味着一种疗养,一种悠闲,一种软弱中的平静,一种心平气和的对于恢复健康的期待和信心。
”王蒙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主张,这的确令人回味。
C 。
⑥古人说“嚼得菜根百事可成”,其实,“喝得稀粥”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稀粥绵软,入口即化,不与舌头为难,正像做人,要能屈能伸,与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而这,正切合了中国人温柔敦厚的传统秉性。
⑦品粥时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味觉感受,让人仿佛置身于空灵明净的佛园。
痛苦时、落魄时、烦闷时、心浮气躁目空一切时,你都不妨坐下来喝一碗粥,也许在不知不觉间,心中便有一阵春风悄然拂来了。
(《思维与智慧》2018年3期)
1.从粥品中,作者体悟出了哪些人品?
2.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A、B、C中的哪处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朱军曾说: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我们要带着淡定和从容面对生活的挑战,一定会赢得美好的未来。
12.文学作品阅读。
坐对一山青
⑴我真愿永远这样在昆仑山中静静地坐着。
静静地、静静地,坐对一山青。
⑵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
采集风景的人们到哪儿去了?竟把这一片宁静的山水,独留给我。
这样最好,在冥坐中,我才能摄得两眼青青的山色!我,愿望只有一个:我爱这座山。
我不是没有见过那些耸峙的高峰的,匍匐在千仞绝壁之下,人啊!便挣扎在无望的卑微里。
因此,我爱这座山,爱就爱这份平凡。
它安稳地矗立在水之湄,不以巍峨震慑我,不以奇奥炫惑我,在金色的阳光下,却自有一份庄严在。
九月的阳光,像一脉透明的灵泉,把长空洗得好蓝好辽阔。
满山林木,也沐着阳光的爽朗,绿得纯净、绿得年轻、绿得好耀眼!在无边无际的亮蓝上抹下一大丛浓绿,除了自然,任谁的彩笔也无法把风景画得这么令人惊心啊!看这座山吧,每一片林子,每一块绿坡,甚至每一张高举的叶片上,都展示着最放纵的生命。
不必解释也不能解释,我只能喃喃地独语:这是神!
⑶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
可是,别以为这么容易就认识了山,山有一千个面貌,每个面貌都含蕴着奇异的风采。
看啊,不知道什么时候,山岚已悄然升起,空濛濛的一片白,才涨上了山腰忽而又沿着山脊流淌向幽谷,俏丽的丝丝缕缕,徜徉在峰巅林梢。
可不是么?雾掩云遮,风情千种,这座山一下子就妩媚得像三
月的新娘。
让人怎么也难相信,它本来拙朴的样子,也有如此细腻的情韵?但是,对这突如其来的景象,且别迷离!烟云的浓浓淡淡且别管,阳光的明明暗暗且别管,峦峰的隐隐现现且别管,在这织梦的时刻,我知道,我需要的是一份醉意的朦胧。
沉醉吧!沉醉吧!在纯然的沉醉中,才能撷一束山之梦。
⑷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
整整一个下午,我就这么静对着山,山也静对着我。
我心如镜,山谷空灵,寄我的遐思如云。
而如云的遐思并非幻梦,山,热情着哪!慷慨着哪!一山的清韵饮我,一山的秀色餐我,要说幸福有许多种,就是再细的心也分析不清我的满足。
我陶然醺然终至于暝然,恍惚中,我满心都是山。
⑸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
是的,得打开窗子,让心灵开放。
我要是不开放我的,山怎么会开放山的?我要是不认识我,我怎么会认识山?以前,我曾有过山居的岁月,也曾有过寻山的旅游,那些矗立在记忆中的山峦,峥嵘雄伟,深邃幽秘,我惊奇,我赞叹。
可是,却从来没能让我的心灵激动得有这种惊悸的喜悦!
唉!喜悦不要多,一粒喜悦的种子就能结出满树的回忆;山不须高,一回灵性的了悟就能耐人终生追寻。
别说时间短暂,短暂里也有永恒。
淡紫的暮色掩来了,大地将要退隐于玄秘的幽光里。
但今晚,虽黝黑如荒古,我也能看见这座山傲然挺立——它在我的生命里已铸下永恒的像。
⑹山之外还有山,我知道。
山山不同,我就爱这一座。
多美啊!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把心灵开放,坐对一山青。
1.(小题1)结合全文内容看,第⑴段的作用是什么?
2.(小题2)文中五次出现“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请点评它的妙处。
3.(小题3)作者爱山的理由有哪些?
4.(小题4)请赏析下面这句话。
可不是么?雾掩云遮,风情千种,这座山一下子就妩媚得像三月的新娘。
5.(小题5)文中写道:“我要是不开放我的,山怎会开放山的?我要是不认识我,我怎么会认识山?”请联系全文谈谈自己的感悟。
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生命中最成功的一课
白国宁
①落日余晖,晚霞醉人,沧桑的背影渐渐拉长,在他的影子里,我亦步亦趋。
②高二那年,父亲从乡里的中学调到镇上教书。
当时交通不太方便,每天惟一一辆途经村子的中巴通常都在父亲下班前就发车了,为了解决交通难,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
当时正值暑假,几天下来,我骑摩托车的技艺已经很娴热了,可父亲却始终不能独立驾驶它。
那时父亲的补课任务很紧,他提议暂时由我载他到镇上,下午4点半的时候再到约定的地方去接他回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③那天,我把父亲送到了镇上,并说好下午准时去接他,我回家后复习了一些功课,然后邻居家的兄弟就约我去打牌。
因为离接父亲的时间还有好几个小时,我便沉浸在打牌的乐趣之中了。
等到我意识到时间不早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加上路上的时间,我整整迟到了两个小时。
④我想,父亲如果知道我一直在打牌的话一定会非常生气,于是我决定撒谎,当我把车骑到了我们约定的地点时,父亲正坐在一个角落里耐心地等我,我告诉他我本来是想尽可能快地过来的,但是车出了毛病,修车耽误了太长时间。
父亲抬起头看了我一眼,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时他看我的眼神,他直直地看着我的眼睛,刀光一闪,一抹锐利冷冷扫过来,我不由一哆嗦,想要避开他的眼神,忽地,他的眼神黯淡颓败了,眼珠停滞
不动,眼眶里蒙上一层雾气,似有散不尽的疑惑和忧郁。
我慌了,不知道怎么办,沉默了一会儿,他转过头,不再看我。
⑤“对于你认为你必须对我撒谎这一点,我感到非常失望,儿子。
”
⑥“您在说什么呀?我讲的是实话!”
⑦父亲又一次看了我一眼。
“当你没有按时出现的时候,我就打电话问你的妈妈是否出了问题,她告诉我你一直没在家,可2点钟左右她却听到邻居家有摩托车启动的声音。
所以,我断定摩托车根本没出任何毛病。
”
⑧一种负疚感顿时袭遍了我的全身,我无奈地承认了我去邻居家打牌的事实以及撒谎的原因。
父亲专心地听着,一阵悲伤掠过他的脸庞。
⑨“我很生气,不是对你,而是对我自己。
”父亲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说,“我已经认识到,作为你的父亲,我其实真的很失败。
如果这么多年我对你的教育使你仍然认为你必须对我撒谎的话,我必须深刻地作一次反省。
为什么我的儿子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不能跟他的父亲说真话?我现在要走回家去,算是对这些年来我对你教育不成功的惩罚!”
⑩“但是,爸爸,从这儿回家有整整11里路,再说天快要黑了,你不能走回去!”我的劝阻和道歉,以及我后来所有的语言都是徒劳的。
我无法让父亲坐上我的车。
父亲在尘土弥漫的道路上走着,我推着车紧紧地跟着他,看着他微驼的背影,在乡道上显得瘦小无助,肩不宽,膀不圆,他径直走着,步履蹒跚,不知是生气还是疲惫脊背微微颤抖着,衣衫在夏风中凌乱。
晩霞醉人,乡道边的小河,柔波泛着红光,水面凌乱成了水墨画,父亲的背影在落日余晖下渐渐拉长,在他的影子里,我亦步亦趋。
我怀着无限的懊悔,希望父亲可以停下来,坐上我的车,可是他始终没有回头看我一眼。
一路上,我一直在告诉他我是多么难过和抱歉,但是他根本就不理睬我,只是继续沉默着,思索着,行走着,脸上写满了痛苦。
整整11里路,我一直跟着他。
这是我生命中最痛苦的旅程,我将永远不会忘记父亲那忧郁的眼神和让我记忆一生的背影。
看着父亲遭受肉体和情感上的双重折磨,是我所面对过的最难过和痛苦的经历。
然而,它同样是我生命中最成功的一课。
1.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我”的角度补全情节。
“我”因贪玩没有按时接爸爸下班(开端)→①_____________(发展)→②_____________(高潮)→“我”难过愧疚(结局)
2.请分析文章第④段画线的句子,父亲的眼神里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3.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
父亲在尘土弥浸的道路上走着,我推着车紧紧
..地跟着他……(描摩句中加点词
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晚霞醉人,乡道边的小河,柔波泛着红光,水面凌乱成了水墨画。
父亲的背影在落日余晖下渐渐拉长,在他的影子里,我亦步亦趋。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段画线句子)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语言表述
14.综合性学习
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记忆不太不好,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
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
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
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注意温馨提示,不超过50字。
本品为薄荷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用于治疗高血压。
5mg/片;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
可以长期连续服用。
四、写作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临近中考,班主任宣布了一系列新的严格班规制度,对同学们的日常学习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同学们议论纷纷。
小明说:“自律的同学是不需要这些规章制度的约束的”。
小红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太自律的人过得太辛苦了”。
小强说:“中考在即,还是有点约束好啊!会让我更自律,更容易在考试中取胜”。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③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解析】
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
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B项正确。
ACD三项修改为:A.狩.猎(shòu);C.不省.人事;D.抖擞.(sǒu)。
2、C
【解析】
试题分析:A.重创/创造(chuāng/ chuàng)、劲敌/疾风劲草(jìng/ jìng)、十二生肖/惟妙惟肖(xiào/ xiào);B.处理/处境(chǔ/ chǔ)、癖好/开天辟地(pǐ/ pì)、相濡以沫/妇孺皆知(rú/rú);C.钥匙/汤匙(shi/ chí)、弄堂/弄巧成拙(lòng/ nòng)、亲密无间/字里行间(jiàn/ jiān);D.取缔/谛听(dì/dì)、饷银/一声不响(xiǎng/xiǎng)、径渭分明/不胫而走(jīng / jìng)。
据此,答案为C。
3、C
【解析】
C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应用的是完整的诗句,所以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4、D
【解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
此题可运用排除法。
分析四个选项,可知应先确定②句和⑤句哪个放在第一位,⑤句提出文段的中心内容“慎众”,应放在第一位,故排除A、B两项。
再比较C、D两项,分析①句和②句哪一个放在第二位,①句“它和慎独是相对而言的”中的“它”指的是“慎众”,与⑤句相接,故①句应放在第二位,所以排除C项。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应选D。
5、D
【解析】
D.力拉,这里是象声词,噼里啪啦的声音。
故选D。
6、A.④ B.③ C.① D.②
【解析】
要求学生从对联的特点考虑,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
(1)“抬头”对“开门”,选④。
符合春节的对联;(2)“闹杏花”对“纷桃雨”,符合清明节;(3)七夕节是从“牛郎织女”的传说而来的。
“往日”对“今宵”。
(4)“欲放梅”对“将舒柳”。
符合冬至节的季节特征。
7、(1)桑榆非晚(2)沉鳞竞跃(3)无丝竹之乱耳(4)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5)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桑榆、鳞、竞、可怜、贱、愿、燕然、未勒”等字词容易写错。
8、示例:阿长,是作者小时候的保姆,她矮而胖,有切切察察的毛病,她很迷信,满肚子都是麻烦的礼节,但善良、朴实,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累。
要求从故事内容或人物形象的角度,做50字左右的笔记。
可以说明作品引人的地方,或内容精彩,或情节生动,或人物形象丰富,或道理深刻。
语言要精练生动,有情感色彩。
示例: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鲁迅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
她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自己的孩子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却要打骂。
她是个自私阴险、多嘴市侩的人。
或:《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的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之情。
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
二、阅读
9、(1)比喻,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用流水比喻时光消逝,更加生动形象;对偶,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对比,用“一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对比,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
(2)尾联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
“你问我为何还不回去,只因淮上有美丽的秋山”,美丽的淮上秋山让作者流连忘返,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体会诗歌的艺术技巧,就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
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
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此处采用了借景抒情得方式,抒发了作者对子让山水的喜爱之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1.(1)①这样②写、创作③少④破旧(2)D
2.夫/人/善于自见
3.(1)傅毅与班固相比,两人文才相当罢了,然而班固轻视傅毅。
(2)(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西湖中怎么还有这样(兴致高雅)的人?”
4.只能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但文章文体并不是一样的,很少有人能擅长各种文体(的写作),所以都凭着自己的长处,来诋毁别人的短处。
【解析】
1.试题分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敝”是“破旧”;“然”是古今异义词,“这样”的意思。
(2)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题目中的“是以各以所长”中的“以”是“凭借”;A项中“以”是“表顺承,来”;B项中的“以”是“用来”;C 项中的“以”是“认为”;D项中的“以”是“凭借”。
故选D。
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夫人善于自见”的意思是: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
“夫”为句首发语词,要停顿;再依据主谓间停顿。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夫/人/善于自见。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句中的“于(比)、伯仲(意为不分上下)、耳(罢了)、小(轻视)”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余(我)、焉(怎么)、更(还)”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句“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傅毅)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指。
” 但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
"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11、1.守得住清贫的淡定和从容;历尽沧桑的平静(或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温柔敦厚的秉性(或能屈能伸,与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
2.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真切地表达了中国文人对粥的不一般的情感来自对贫苦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