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1)同步试题浙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6 物质的分离(1)
1。

下列关于结晶和晶体的说法错误
..的是(D)
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B。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

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结晶水
D.把溶液的溶剂蒸发掉一些一定会析出晶体
2。

将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

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
..的是(A)A。

6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2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

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3.下表是不同温度时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温度/℃020406080
氯化钠的
35。

736。

036.637.338.4溶解度/克
硝酸钾的
13。

331。

663。

9110169溶解度/克
A。

将60 ℃时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少
B。

将80 ℃时氯化钠、硝酸钾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硝酸钾>氯化钠
C.在20 ℃时以前,氯化钠溶解度比较大,适合于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来结晶析出
D。

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将其分离
4.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如图海水晒盐的原理是(C)
(第4题)
A。

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食盐蒸发
B。

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D。

日晒风吹使食盐的溶解度变小
5。

操作Ⅰ:用滴管吸取饱和的食盐水,将其滴在玻璃片上,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变干,玻璃片上留下了食盐晶体。

操作Ⅱ:在30毫升的沸水中不断加入硝酸钾至不再溶解为止,将上层热的饱和溶液倒入到另一只烧杯里,把盛有热饱和溶液的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溶液底部析出晶体。

下列观点错误
..的是(D)
A。

操作Ⅰ、Ⅱ的结晶方法分别为蒸发和冷却热饱和溶液
B.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可用操作Ⅰ的方式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
C。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的物质可用操作Ⅱ的方式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
D。

两种结晶方式不能结合起来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
6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即“联合制碱法”。

将氯化铵与剩余的氯化钠的混合溶液降温,氯化铵晶体大量析出,而氯化钠却仍留在了溶液中。

你认为氯化铵先结晶的原因可能是氯化铵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7.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010********
溶解度/
13。

320.931.645.863.985.5克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5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30 ℃,有(填“有”或“没有”)晶体析出。

(2)20 ℃时,在131。

6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31.6克硝酸钾.
8。

20 ℃时100克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20 ℃,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是(D)
(第8题)
A.小于3克 B。

等于3克
C。

大于3克 D.大于等于3克
【解析】第一次蒸发10克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饱和,第二次又蒸发10克水,再冷却到20 ℃时,析出3克晶体,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克水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取决于第一次蒸发水后所得的溶液是否饱和。

9。

如图所示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9题)
(1)A点所示溶液为某温度下氯化钠的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

(2)将B点所示的溶液升高温度到40 ℃(忽略水的蒸发),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1)A点所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上,则溶解度曲线下方的A点所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B点所示溶液为饱和溶液,升温到40 ℃,氯化钠溶解度变大,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均不变,即质量分数不变。

10.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钡的溶解度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温度/℃04080
溶解度/克氢氧化

0.1870.1410。

094氢氧化

1。

678.22101.4
(第10题)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的是B(填“A”或“B”)。

如果要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加入氢氧化钙固体、恒温蒸发溶剂)。

(2)现有常温时含氢氧化钙、氢氧化钡两种溶质的某饱和溶液,若要想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钡溶液,可采取的物理方法为加热后趁热过滤或者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钡晶体,然后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中。

【解析】(1)根据题干中数据可以知道,随着温度的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越来越小,图中的B曲线符合这一趋势。

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或者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也可以采取升高溶液温度的方法。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氢氧化钡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可以采取加热后趁热过滤或者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钡晶体,然后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中。

11.硝酸钾和硝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
0102030405060708090100
溶解度/克硝


13。

3
20.931.645.863.985.5110138169201246



73808795103114125136150163170
(1)20 ℃时,向100克水中加入35克硝酸钾,要使其完全溶解,应升高溶液温度。

(2)现有8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250克,要使其析出晶体70克,应降温至10℃。

(3)硝酸钾和硝酸钠在t℃时的溶解度均为W,分析上表可推知,W的数值所在的最小范围是125~136克;将溶剂质量相同的硝酸钾和硝酸钠的饱和溶液从t1℃降温至t2℃,前者析出的晶体比后者多,则t1、t2的取值范围正确的是C(填字母).
A。

仅0≤t2<t1≤t B.仅t≤t2<t1≤100
C。

0≤t2<t1≤100
【解析】(1)2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1。

6克硝酸钾,而35〉31。

6,因此有一部分硝酸钾不能溶解,升高温度能使硝酸钾完全溶解。

(2)从表格数据可知80 ℃的250克硝酸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50克,所以析出70克晶体时温度为10 ℃.(3)由表格数据可知,硝酸钾和硝酸钠t℃时的溶解度均为W,其最小范围为125~136克。

比较表格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发现硝酸钾的溶解度差值都比同温下硝酸钠的溶解度差值大,因此温度范围为0~100 ℃。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