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同步导学精品检测:学业质量标准检测1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帅哥帅哥的 ffff
第一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切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
A .兔的长毛和短毛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C.棉纤维的长和粗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一样表现种类。
依据相对性状的观点可知,
A 项是切合题意的。
B 项和
C 项不切合题意,固然说的是同种生物,但不是同一种性状。
D 项不切合题意,因为此项描绘的根本不是同种生物。
2.图中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 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率的
是( B )
[分析 ]自交 n 代,其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率应为1
-
1
2
n- 1。
2
3.以下对实例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 )
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儿女,所以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B.杂合子的自交后辈不会出现纯合子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杂合子的测交后辈都是杂合子
[分析 ]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儿女,即发生性状分别,则亲代中有耳垂的个体
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一定是显性性状, A 正确;杂合子自交后辈中可出现纯合子, B 错误;亲代和子代都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没法判断显隐性, C 错误;杂合子的测交后辈中也可
出现纯合子,如Aa× aa→ Aa 、 aa(纯合子 ),D 错误。
4.以下表达中,对性状分别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B )
A . F2中,有时出现父本的性状,有时出现母本的性状的现象
B.F2中,有的个体展现一个亲本的性状,有的个体展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的现象
C.杂种后辈中,只展现父本的性状或只展现母本的性状的现象
D.杂种后辈中,两亲本的性状在各个个体中同时展现出来的现象
[分析 ]性状分别是指杂种后辈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抗
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 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节余植株套袋。
假定节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目相等,且 F3的表现型切合遗传定律。
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率为(B) A.1/8B. 3/8
C.1/16D. 3/16
[分析 ] 此题考察遗传的基本定律。
依据分别定律, F2表现型为:抗病无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感病有芒= 9∶ 3∶3∶ 1,若 F2开花前,把有芒品种拔掉,只有无芒品种,而无
芒品种中抗病和感病的比率为3∶ 1,自交其 F 中感病植株比率为1
×1+1=3。
32448 6. (2018 ·北十堰市高二期末湖)以下有关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D ) A.分别定律的本质是杂合子细胞中,等位基因伴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
B.两大遗传定律的提出过程均使用了假说—演绎法
C.病毒和原核生物的遗传不依据分别定律,真核生物的遗传也未必依据
D.两大遗传定律的提出离不开孟德尔谨慎的思想,与其所选实验资料关系不大
[分析 ]分别定律的本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
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辈, A 正确;两大遗传定律的提出过程,使用的研究方法均为假说—演绎法, B 正确;病毒和原核生物的遗传不依据分别定律,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依据分别定律,细胞质基因的遗传不依据, C 正确;两大遗传定律的提出离不开孟德尔谨慎的思想,正确地采用实验资料是孟德尔实验获取
成功的重要原由之一, D 错误。
7.一组杂交品种 AaBb × aaBb,各对遗传因子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后辈(F1)有表现型和遗传因子组合各几种( D )
A . 2 种表现型,6 种遗传因子组合
B.4 种表现型,9 种遗传因子组合
C.2 种表现型, 4 种遗传因子组合
D. 4 种表现型, 6 种遗传因子组合
[分析 ] 杂交双亲第一对遗传因子的传达相当于测交,在 F1中有 2 种表现型和 2 种遗传因子组合;第二对遗传因子的传达相当于杂合子自交,在F1中有 2 种表现型和 3 种遗传因
子组合,则F1的表现型有2× 2= 4 种,遗传因子组合有2× 3= 6 种。
8.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所有为黄色圆粒,F2中的绿色皱粒豌豆种子
有 6186 粒, F2中的绿色圆粒豌豆种子约有( C)
A.6186 粒B. 12372 粒
C.18558 粒D. 3093 粒
[分析 ] 因在 F2中双隐性绿色皱粒豌豆种子数为6186 粒,则 F2中绿色圆粒豌豆种子为
6186× 3= 18558 粒。
9.白粒玉米自交系与黄粒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得F1所有是黄粒玉米, F1自交所结果穗上
同时出现了黄色籽粒和白色籽粒。
对F2出现两种颜色不一样的子粒的以下解说中,错误的选项是
( D )
A .因为 F1是杂合子,后来辈发生了性状分别
B.F1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和两种雌配子,受精作用后产生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后辈
C.F1黄粒玉米包括有白色玉米的隐性基因,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别后,受精作用中
两隐性基因纯合而出现白色子粒性状,因此出现了两种不一样颜色的籽粒
D.玉米的黄色对白色为显性,F1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不一样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因此产
生了白色籽粒性状
[分析 ] F2出现白色籽粒性状是因为F1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别后,受精作用中两隐
性基因纯合而出现白色籽粒性状。
10.(2018 ·师附中高一期中曲)某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 4 种种类的配子,即 Ab ∶ aB∶
AB ∶ ab= 4∶ 4∶ 1∶ 1,这个生物如自交,后来辈中出现纯合体子的几率是( C )
A . 1/16B. 4/25
C.17/50D. 1/100
[分析 ]依据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率是Ab ∶ aB ∶AB ∶ ab 为 4∶
4∶ 1∶ 1,可求出 Ab ∶ aB∶ AB ∶ab 的比率分别是4/10、4/10、 1/10、1/10;所以,这个生物
进行自交,后来辈出现的纯合体有AABB 、 AAbb 、 aaBB、 aabb,比率分别为是1/10× 1/10
=1/100、4/10× 4/10= 16/100、4/10× 4/10= 16/100、1/10× 1/10= 1/100,则后辈中出现纯
合体子的几率是= 1/100+ 16/100+ 16/100 + 1/100= 17/50,应选 C。
11.经过诊疗能够展望某夫妻的儿女患甲种病的概率为a,患乙种病的概率为b。
该夫
妇生育的孩子仅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A )
A . 1- a× b- (1- a)× (1- b)B. a+ b
C.1- (1- a)× (1- b)D. a× b
[分析 ]两病均患的概率为a× b,两病都不患的概率为(1- a)× (1- b),所以仅患一种
病的概率= 1-患两病的概率-两病均不患的概率=1- a× b- (1- a)× (1- b)
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达都依据分别定律
C.F1细胞中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互订交融
D.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 4 种,雌雄配子有 16 种联合方式, F2有 9 种遗传因子构
成和 4 种性状表现
[分析 ] 孟德尔对F2中两对相对性状之间发生自由组合的解说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
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的分别和组合是互不扰乱的,此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达都依据分别定律。
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 4 种,它们之间的数目比靠近于 1∶ 1∶ 1∶1,雌雄配子间随机联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 4 种,雌雄配子有 16 种联合方式, F2有 9 种遗传因子构成和 4 种性状表现。
13.以下图,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 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
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他们每次都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本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
剖析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D)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基因的分别和配子随机联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目一定相等,但Ⅰ、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两对性状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 次实验后,统计的Dd 、 AB 组合的概率均为50%
[分析 ]甲重复100次实验后,Dd组合的概率为50%,乙重复 100 次实验后, AB 组合
的概率约为25%。
14.以下有关图示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C )
A .甲图中的DD 和乙图中的dd、丙图中的Dd 都是等位基因
B.能正确表示基因分别定律本质的图示是甲和乙
C.理论上图丙可产生数目相等的D、 d 两种配子
D.基因分别定律可合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分析 ]依据等位基因的定义,丙图中Dd 才是等位基因,甲图中的DD、乙图中的dd 是同样基因;基因分别定律的本质是体细胞中成对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分
离,只有题图丙能够表现分别定律的本质;理论上图丙中的Dd 在产生配子时相互分别,会
形成 D 、d 两种配子,且数目相等;遗传规律合用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15.某栽种物果实重量由三平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对果实重量的增添效应同样且具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
150g和 270g。
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 的果实所占比率为
( D)
A . 3/64B. 5/64
C.12/64D. 15/64
[分析 ] 隐性纯合子 aabbcc 和显性纯合子AABBCC杂交,则 F1为 AaBbCc ,自交后 190
克的应为只有两个显性基因、四个隐性基因的后辈。
故为15/64,选 D。
16.(2016 ·州五校模拟温)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
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
X 进行测交,后辈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 3,对这类杂交现象的推测不切实的
是( C )
A .测交后辈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 同样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依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平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辈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起码有三种
[分析 ]依据测交后辈出现“ 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 3”可知,玉米的有色籽
粒、无色籽粒不是由一平等位基因控制的,应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
17.以下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D )
A.拥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隐性性状
B.最能说明基因分别定律本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 1
C.经过测交能够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目
D.若要鉴识和保存纯合的抗锈病(显性 )小麦,最简易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分析 ] Aa 拥有隐性遗传因子,但表现出显性性状, A 错误;基因分别定律本质是等
位基因伴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别,F1产生 A 和 a 两种配子种类可说明基因分别定律, B 错
误;经过测交能够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率,但不可以确立数目的多少, C 错误;
划分 AA 和 Aa ,理论上自交、测交都能够,但自交简易易行, D 正确。
18.水稻的高秆 (D) 对矮秆 (d)是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 (r)是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
组合。
甲水稻(DdRr) 与乙水稻杂交,后来辈四种表现型的比率是3∶3∶ 1∶ 1,则乙水稻的
基因型是( A )
A . Ddrr B. DdRR
C.ddRR D. DdRr
1)= 3∶ 1,说明一平等位基因为杂合基因型与杂合基因型杂交,(3+ 1)∶ (3+ 1)= 1∶ 1,说
明另一平等位基因为杂合基因型与隐性纯合基因型杂交。
据此可知,因为甲DdRr ,乙能够
是 Ddrr ,也能够是ddRr。
所以 A 选项正确。
19.有甲、乙、丙、丁、戊 5 只猫。
此中甲、乙、丙都是短毛猫,丁和戊是长毛猫,甲
乙为雌猫,其他是雄猫。
甲和戊交配的后辈所有是短毛猫,乙和丁交配的后辈,长毛和短毛猫
均有,欲测定丙猫的基因型,最好选择( B )
A .甲猫B.乙猫
C.丁猫D.戊猫
[分析 ]欲测定丙猫(雄猫)的基因型,应选择雌猫,甲乙为雌猫,但甲是短毛的纯合体,
应选乙。
20.(2018 ·福州市高一期中)某生物的三平等位基因(A/a, B/b, E/e) 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
体上,且基因A, b, e 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
经一系列转变变成黑色素。
假定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一定由无色物质转变而来,如图:
现有基因型为AaBbEe 的两个亲真订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C )
A . 1/64B. 8/64
C.3/64D. 27/64
[分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三平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由图可知,基因型A_bbC_ 的个体能将无色物质转变成黑色素。
所以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3/4× 1/4× 1/4= 3/64,C 正确。
21.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依据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其子代基因型及比值以下图,则亲
本基因型为 ( C )
A . DDSS ×DDSs B. DdSs× DdSs
C.DdSs×DDSs D. DdSS×DDSs
[分析 ]由图形可知后辈中DD ∶ Dd= 1∶ 1,由此可知亲本,应是DD 和 Dd ,而 SS∶
Ss∶ ss= 1∶ 2∶ 1,说明亲本应是杂合子自交,即Ss和Ss,故综合剖析亲本应是DdSs 和 DDSs ,
应选 C。
22.控制蛇皮颜色的基因依据分别定律,现进行以下杂交实验
二位分为Greg
↓
↓
F 1 黑斑蛇、黄斑蛇
F 2 黑斑蛇、黄斑蛇
依据上述杂交实验,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D )
A .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起码有一方是黑斑蛇
B .黄斑是隐性性状
C .甲实验中, F 1 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同样
D .乙实验中, F 1 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同样
[分析 ]
据遗传图解,乙实验中,
F 1 黑斑蛇基因型应为纯合或杂合基因型,而其亲本黑
斑蛇基因型应为杂合基因型一种种类。
23.遗传因子组合为 MmNn 的个体自交,后辈与亲本遗传因子组合完整同样的有
( D
)
A . 9/16
B . 1/16
C .1/8
D . 1/4
1 1 1
[分析 ] 第一种方法:一对一对地去剖析,
Mm 自交后辈是 4MM 、 2Mm 、 4mm , Nn 自
1
1 1 nn ,依据乘法原理, MmNn 自交后辈中为
MmNn 的比率为
1 1 1 交后辈是 NN 、 Nn 、
2× = 。
4 2 4
2
4
第二种方法: 据棋盘法可知 MmNn 个体自交, 后辈中遗传因子组合为
MmNn 的个体 (即
双杂合子 )占 4/16,即 1。
4
24.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与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杂交 (三对基因独立遗传
),产
生后辈表现型的种类是
( A )
A .4 种
B .9 种
C .8 种
D .18 种
[分析 ]
多对基因的计算,能够一对一对剖析,每一对基因都依据基因的分别定律,
Aa × Aa 后辈有 2 种表现型, Bb × BB 后辈有 1 种表现型, Cc × Cc 后辈有 2 种表现型,所以
后辈表现型的种类是
2× 1×2=4 种。
25.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平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
结果以以下图。
据图判断,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B )
P 黄色×黑色
↓
F 1
灰色
↓ F 1 雌雄交配 F 1 灰色
黄色 黑色 米色
9 ∶
3 ∶
3 ∶ 1
A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辈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 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 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后来辈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分析 ]此题考察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有关知识。
由 F2中出现的性状分别比灰:黄∶ 黑∶米=9∶ 3∶ 3∶ 1可见,该性状是由两平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
状。
黑色、黄色由单显性基因控制,灰色由双显性基因控制,米色由双隐性基因控制。
设控
制该性状的两对基因分别为Aa 、 Bb ,则黄色亲本为aaBB(或 AAbb) ,黑色亲本为AAbb( 或aaBB),F1灰色均为双杂合个体 (AaBb) ,F1与纯合黄色亲本杂交 (AaBb × aaBB),后辈表现型为2× 1= 2 种;F2中灰色大鼠基因型为 A_B_ ,F2灰色大鼠中有 AABB 组合种类外还有 AABb 、
AaBb 、AaBB 三种基因型,其实不都是杂合子; F2中,黑色大鼠的基因型
为1/3aaBB 或 2/3aaBb,
米色大鼠基因型为 aabb,则其杂交后辈中米色大鼠的概率是1/3。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0分)
二、非选择题 (共50 分)
26. (10分 )(2016山·东潍坊高三模拟 )某栽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A 、 a 和 B 、b 控制。
基因 A 控制红色素合成 (AA 和 Aa 的效应同样 ),基因 B 为修饰基因, BB 使红色素完整消逝, Bb 使红色素颜色淡化。
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以下图。
(1)这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AABB 、 aaBB__ 。
(2)让第 1 组 F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辈的表现型及比率为__红花∶粉红花∶白花=3∶ 2∶3__。
(3)第 2 组 F2中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__AAbb 或 Aabb__ ,F2中的红花个体与粉红花个体
随机杂交,后辈开白花的个体占__1/9__ 。
(4)从第 2 组 F2中取一红花植株,请你设计实验,用最简易的方法来判定该植株的基因
型。
(简要写出设计思路即可 )__让该植株自交,察看后辈的花色__。
[分析 ] (1)由题干信息可推出,粉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 。
由第 1 组 F2的性状分别比 1∶2∶ 1 可知, F1的基因型为 AABb ,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和 AAbb ;由第 2 组 F2的性状分
离比为 3∶ 6∶ 7(即 9∶ 3∶ 3∶ 1 的变形 )可知, F1的基因型为AaBb ,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 。
(2)第 1 组 F2的基因型为 1/4AABB( 白花 )、1/2AABb( 粉红花 )、 1/4AAbb( 红花 )。
1/4AABB( 白花 )和1/4AAbb( 红花 )各自自交后辈仍是1/4AABB( 白花 )和 1/4AAbb( 红花 ) ,
述,第 1 组 F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辈的表现型及比率为红花∶粉红花∶白花=3∶2∶ 3。
(3)第 2 组 F2中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bb 、 2/3Aabb ,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Bb 、2/3AaBb 。
只有当红花个体基因型为Aabb ,粉红花个体基因型为AaBb 时,杂交后辈才会出
现开白花的个体,故后辈中开白花的个体占2/3× 2/3×1/4 =1/9。
(4)第 2 组 F2中红花植株的
基因型为 AAbb 或 Aabb,可用自交或测交的方法判定其基因型,自交比测交更简易。
27. (2018 ·东济宁市高二期末山)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等位基因 B 1、B2和 B3控制,此中 B1控制黑色, B2控制灰色, B 3控制棕色, B1对 B2和 B3为显性,基因型
B 2B 3表现为花斑色。
请回答:
(1)B 1、 B 2和 B 3源自于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拥有__不定向性 __的特色。
(2)控制毛色的基因型有__6__种,毛色的遗传依据__基因的分别 __定律。
(3)若雌雄中均取数目同样的各样基因型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产生的后辈中各样表现
型及其比率为 __黑色∶灰色∶花斑色∶棕色= 5∶ 1∶ 2∶ 1__。
(4)有人在实验中发现,某灰色雄性个体与多只棕色雌性个体杂交,后辈花斑色∶棕色
= 1∶ 1,最可能的原由是 __此灰色个体的 B 2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缺失 ( 或此灰色个体的 B2基
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 )__;为考证此结论,让后辈中所有的花斑色与棕色互相
交配,若结果为__灰色∶花斑色∶棕色=1∶ 1∶ 2__,则推测正确。
[分析 ]此题主要考察基因的分别定律。
要修业生熟知基因分别定律的应用,特别是复
等位基因的理解。
(1)基因突变拥有不定向性,能够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2)B 1控制黑色, B 2控制灰色, B 3控制棕色, B1对 B2和 B3为显性,控制毛色的基因型
有 3× 2= 6 种,毛色的遗传依据基因的分别定律。
(3)若雌雄中均取数目同样的各样基因型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则雄性个体中, B1占 1/3、B2占 1/3、B3占 1/3,雌性个体中, B1占 1/3、B 2占 1/3、B 3占 1/3,黑色个体为 B 1B1、B 1B 2、B1B 3(1/9+ 1/9+ 1/9+ 1/9+ 1/9),灰色个体为 B2 B2 (1/9),花斑色个体为 B 2B 3(1/9+ 1/9) ,棕色个体为 B3B3(1/9) ,所此后辈中各样表现型及其比率为黑色∶灰色∶花斑色∶棕色= 5∶ 1∶2∶ 1。
(4)某灰色雄性个体 B 2B2与多只棕色雌性个体 B3B3杂交,后辈应当为 B2 B 3,全为花斑色。
后辈花斑色∶棕色= 1∶1,最可能的原由是此灰色个体的B2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缺
失( 或此灰色个体的 B2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即 B 20 与 B 3B 3杂交,后辈为 B 2B3花斑色和 B 30 棕色。
为考证此结论,让后辈中所有的花斑色B2 B3与棕色 B 30 互订交配,若结果为 B2B 3花斑色、 B 3B3棕色、 B 20 灰色、 B 30 棕色,则推测正确。
28. (2018 兰·州一中高二期末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D、 d 控制 ),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H、 h 控制 ),蟠桃对圆桃
为显性。
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后辈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表现型乔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蟠桃矮化圆桃
甲乔化蟠桃×矮化圆桃410042
乙乔化蟠桃×乔化圆桃3013014
(1)依据组别 __乙 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乔化 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DdHh 、 ddhh__。
(3)依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依据自由组合定律。
原由
是:假如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依据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辈应出现__4__种表现型,比率应为 __1∶ 1∶ 1∶ 1__。
(4)桃树的蟠桃果形拥有较高的赏析性。
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研究蟠桃是
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即 HH 个体没法存活 ),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增补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 __蟠桃 (Hh) 自交 (蟠桃与蟠桃杂交 )__,剖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率。
(5)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假如子代 __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率为2∶ 1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假如子代 __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率为3∶ 1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分析 ] (1)惹是生非为隐性,乙组中,亲本均为乔化的,后辈出现了矮化,由此可得乔
化为显性,矮化为隐性。
(2)因为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乔化对矮化为显性,甲组中亲本乔化
蟠桃×矮化圆桃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_H_ × ddhh,又因为后辈中乔化∶ 矮化=1∶ 1,蟠桃:圆桃= 1∶ 1,均切合测交的结果,所以亲本基因型为ddHh× ddhh。
(3)甲组后辈只出现乔化
蟠桃和矮化圆桃两种表现型,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没有依据自由组合定律。
因为假如依据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辈应出现乔化蟠桃、矮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圆桃四种表
现型,而且四种表现型的比率为1∶ 1∶ 1∶ 1。
(4)假如存在显性纯合子有致死现象,蟠桃(Hh)自交后辈为蟠桃(2/3Hh) 和圆桃 (1/3hh) 。
29. (2018 ·南益阳市高二期末湖)已知某栽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 A 对 a 是显性、
B 对 b 是显性,且 A 存在时, B 不表达。
花瓣中含红色物质的花为红花,含橙色物质的花为
橙花,只含白色物质的花为白花。
请依据以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红花的基因型有__6__种;橙花的基因型是__aaBB 、aaBb__。
(2)现有白花植株和纯合的红花植株若干,为研究上述两对基因遗传时能否依据基因的
自由组合定律,设计以下实验方案,请完美有关方法步骤:
①第一步:选用基因型为 __aabb__的白花植株与基因型为 __AABB__ 的红花植株杂交,
二位分为Greg
获取 F1。
②第二步: __让 F1自交获取F2__,若后辈表现型及比率为__红花∶橙花∶白花=12∶3∶ 1__,则 A 和 a 与 B 和 b 遗传时依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为了考证 A 和 a 这对基因依据基因的分别定律,某实验小组选择纯合的红花和白花
亲本杂交,再让获取的F1和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假如测交后辈的表现型及其比率为__红花∶白花= 1∶1 或红花∶橙色花∶白花=2∶ 1∶ 1__,则说明 A 和 a 这对基因遗传时依据基因的
分别定律。
(4)从上述实例能够看出,基因经过控制 __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__,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 ]此题考察基因的分别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识题的能力。
要修业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据图示及题意可知,红花的基因型为A_ ,橙花的基因型是aaB_,白花基因型为aabb;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经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
从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经过控制蛋白质分子构造来直接
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等。
(1)据题意可知,红花的基因型为A_ ,故有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共 6 种;橙花的基因型是aaBB、 aaBb。
(2)现有白花植株和纯合的红花植株若干,为研究上述 2 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地点关系,
实验设计思路是:选用两纯合亲本杂交,即基因型为aabb 的白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植株杂交,获取F1(AaBb) 。
第二步:让F1自交获取F2,若切合自由组合定律,则红花
为 A_ ,比率为 3/4× 1= 12/16,橙花为 aaB_,比率为 1/4× 3/4= 3/16,白花的比率 1/4×1/4
=1/16。
即若后辈表现型及比率为红花∶ 橙花∶ 白花=12∶ 3∶ 1,则A和a与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依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为了考证 A 和 a 这对基因依据基因的分别定律,某实验小组选择纯合的红花和白花
亲本杂交,获取F1,其基因型为AaBb,与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测交,测交后辈的基因
型及比率为为AaBb ∶ Aabb ∶ aaBb∶ aabb=1∶ 1∶ 1∶1 或 AaBb ∶ aabb= 1∶ 1,此中AaBb
与 Aabb,表现为红色, aaBb 表现为橙色, aabb 表现为白色,。
所以假如测交后辈的表现型及其
比率为红花∶橙色花∶白花= 2∶ 1∶1 或红花∶白花= 1∶ 1,则说明 A 和 a 这对基因遗传时
依据基因的分别定律。
(4)从上述实例能够看出,基因经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
状。
30.(10 分 )家兔的颜色,灰(A) 对白 (a)是显性,毛的长度,短毛(B)对长毛 (b)是显性,控
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现将长毛灰兔和短毛白兔两纯种杂交,获取F1,让 F1自交获取F2,请回答。
二位分为Gr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