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源的种类及安全控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火源类型及安全控制对策
(一)点火源和点火的基本概念
点火源是指可燃物和助燃材料(包括某些爆炸性物质)发生燃烧
或爆炸的能量来源。

这种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还有电能、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

根据产生能量的方式的不同,点火源可分成七类:
①明火焰(有焰燃烧的热能);②高温物体(无焰燃烧或载热体的热能);③电火花(电能转变为热能);④撞击与摩擦(机械能变为热能);⑤绝热压缩(机械能变为热能);⑥光线照射与聚焦(光能变
为热能或光引发连锁反应);⑦化学反应放热(化学能变为热能)
某种点火源作用于可燃物而使其发生燃烧的现象称为点燃,亦称
点火或引燃。

点火源的强度和可燃物的火灾风险决定了点火过程的难度。

点火源的强度高低一般用点火源能量和温度高低来衡量。

可燃物
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闪点、燃点、自燃点、爆炸温度极限、最小
点火能量等参数来衡量。

当点火源的能量超过可燃物的最小点火能量时,或点火源温度超过可燃物的闪点、燃点、自燃点、爆炸温度极限时,则可燃物便有可能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而被点火源点燃。

例如,
温度为95℃的暖气片能点燃二硫化碳蒸气,因为二硫化碳的自燃点约
为95℃。

若用电火花对二硫化碳和甲烷做点燃试验,则可发现二硫化
碳在电火花的能量大于或等于0.015MJ时即可被点燃,而甲烷需要电
火花能量大于或等于0.47MJ时才能被点燃。

由此可以认为,95℃的暖
气片或能量为0.015MJ的电火花是二硫化碳的点火源,但不是甲烷的
点火源。

上述七类点火源点燃可燃物的过程各有特点,每种类型的点火源
包括许多特定的点火源或点火方法。

因此针对各种点火源的控制对策
也千差万别。

(二)明火着火及其控制对策
常见的明火焰有:火柴火焰、打火机火焰、蜡烛火焰、煤炉火焰、液化石油气炉火焰、工业蒸汽锅炉火焰、酒精喷灯火焰、气焊气割火
焰等。

经实验证明:绝大多数明火焰的温度超过700℃,而绝大多数可燃物的自燃点低于700℃。

所以,在一般条件下,只要明火焰与可燃物接触(有助燃物存在),可燃物经过一定延迟时间便会被点燃。

当明火
焰与爆炸性混合气体接触时,由于自由基和离子在火焰中的碰撞以及
火焰的高温,气体分子会引起连锁反应,瞬间导致燃烧或爆炸。

当明
火焰与可燃物之间有一定距离时,火焰散发的热量通过导热、对流、
辐射三种方式向可燃物传递热量,促使可燃物升温,当温度超过可燃
物自燃点时,可燃物将被点燃。

在明火焰与可燃物之间的传热介质为
空气时,通常只考虑它们之间的辐射换热;在传热介质为固体不燃材
料时,通常只考虑它们之间的导热传热。

在实际中曾有过液化石油气
炉火焰经2小时左右点燃13厘米远木板墙壁而造成火灾的事例。

在火
场上也有油罐火灾时的冲天火焰点燃周围50米以内地面上杂草的事例。

常见的明火控制对策如下::
(1)用于储存易燃品的仓库,应有醒目的“禁止烟火”等安全标志,严禁吸烟、入库人员严禁带入火柴、打火机等火种。

(2)烘烤、熬炼、蒸馏使用明火加热炉时,应用砖砌实体墙完全
隔开。

烟道、烟囱和其他部件应使用耐火材料与可燃建筑结构隔离,
操作人员必须临场监护。

(3)使用气焊气割、喷灯安装或维护期间,应遵守规章制度办理
动火证,危险场所备好灭火器材,确认安全无误后才能动火。

(三)高温物体的着火及其控制对策
所谓高温物体通常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向可燃物传热,能够导致可
燃物着火的具有较高温度的物体。

高温物体按其本身是否燃烧可分为
无焰燃烧放热(如木炭火星)和载热体放热(如电焊金属熔渣)两类;按其体积大小可分为较大体积的和微小体积的两类。

常见的大体积高温物体包括:铁皮烟囱表面、火炕及火墙表面、
电炉子、电熨斗、电烙铁、白炽灯泡及碘钨灯泡表面、铁水、加热的
金属零件、蒸汽锅炉表面、热蒸汽管及暖气片、高温反应器及容器表面、高温干燥装置表面、汽车排气管等。

常见微小体积的高温物体有:烟头、烟囱火星、蒸汽机车和船舶
的烟囱火星、发动机排气管排出的火星、焊割作业的金属熔渣等。

此外,还有由冲击或摩擦产生的微小高温物体,如砂轮磨铁器产生的火星、铁制工具撞击坚硬物体产生的火星、带铁钉鞋摩擦坚硬地面产生
的火星等。

高温物体的常见控制对策有:
(1)铁皮烟囱:一般烧煤的炉灶烟囱表面温度在*近炉灶处可超
过500℃,在烟囱垂直伸到平房屋顶天棚处,烟囱表面温度往往也能达到200℃左右。

因此,应避免烟囱*近可燃物,烟囱穿过可燃材料时,
应与耐火材料隔离。

(2)发动机排气管:汽车、拖拉机、运输或电动工具(如柴油发
电机)的发动机是高温热源。

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温度一般可达2000℃,排气管的温度随管的延长逐渐降低,在排气口处,温度一般还可能高
达150~200℃。

因此,在汽车进入棉、麻、纸张、粉尘等易燃物品储
存场所时,应保证路面清洁,防止排气管高温表面点燃易燃物品。

(3)无焰燃烧的火星:煤炉烟囱、蒸气机车烟囱、来自船舶烟囱、汽车和拖拉机排气管的火花是由各种燃料燃烧产生的微小碳颗粒和其
他复杂碳化物。

这些火星一般处于无焰燃烧状态,温度可达350℃以上,若与易燃的棉、麻、纸张及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等接触便有点燃危险。

因此,规定汽车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时,排气管上应安装火星
熄灭器(俗称防火帽);蒸汽机车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时烟囱上应
安设双层钢丝网、蒸汽喷管等火星熄灭装置。

在码头及车站货场上装
卸易燃物品时,应注意严防来往船舶和机车烟囱飞出的火星点燃易燃
物品。

蒸汽机车进入货场时应停止清灰、防止炉渣飞散到易燃物品附
近而造成火灾。

(4)烟头:无焰烟头是常见的点火源。

烟头中心部温度在700℃
左右,表面温度约200~300℃。

烟头一般能点燃沉积状态的可燃粉尘、纸张、可燃纤维、二硫化碳蒸气及乙醚蒸气等。

因此,在储运或加工
易燃物品的场所,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设置“禁止吸烟”安全标志,严防有人吸烟,乱扔烟头。

(5)焊割作业金属熔渣:气焊气割作业时产生的熔渣,温度可达1500℃;电焊作业时产生的熔渣,温度要超过2000.熔渣粒径大小一般在0.2~3毫米。

在地面作业时,炉渣的水平飞行距离可达到0.5~1米,在高处作业时熔渣飞散距离较远。

熔渣在飞散或静止状态下,温
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一般来说,熔渣粒径越大,飞散距离越近,环境温度越高,则熔渣越不容易冷却,也就越容易点燃周围的可
燃物。

在动火焊接检修设备时,应办理动火证。

动火作业前,移除或覆
盖焊接点下方和周围的易燃材料和设备,以防焊接飞散出的熔渣点燃
可燃物。

(6)照明灯:白炽灯泡表面温度与功率有关,60W灯泡可达
137~180℃,100W灯泡可达170~216℃,200W灯泡可达154~296℃。

1000W的碘钨灯的石英玻璃管表面温度可高达500~800℃。

400W的高
压汞灯玻璃壳表面温度可达180~250℃。

如果易燃物与灯具接触,可
能会被点燃,因此,在有易燃物品的场所,照明灯下方不应堆放易燃
物品;在散发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气的场所,应选用防爆照明灯具。

(7)其它高温物体:电炉的电阻丝在通电时呈赤热状态,能点燃
任何可燃物。

火炉、火炕及火墙等表面,在长时间加热温度较高时,
能点燃与之接触的织物、纸张等可燃物。

工业锅炉、干燥装置、高温
容器的表面若堆放或散落有易燃物,如浸油脂废布、衣物、包装袋、
废纸等,在长时间蓄热条件下都有被点燃的危险。

化学危险物品仓库内存放的二硫化碳、黄磷等自燃点较低的物品,若一旦泄漏接触到暖气片(温度100℃左右)也会被立即点燃。

因此,在储运或生产加工过程中,应针对高温物体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例如,在高温物体和易燃物之间保持安全距离、用隔热材料遮挡等。

(四)火花点火及其控制对策
电火花是一种电能转变成热能的常见引火源。

常见的电火花有:电气开关开启或关闭时发出的火花、短路火花、漏电火花、接触不良火花、继电器接点开闭时发出的火花、电机换向器或滑环上的触点打开和关闭时产生的火花、过负荷或短路时保险丝熔断产生的火花、电焊时的电弧、雷击电弧、静电放电火花等。

通常的电火花,因其放电能量均大于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空气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量,所以,都有可能点燃这些爆炸性混合物。

雷击电弧、电焊电弧因能量很高,能点燃任何一种可燃物。

电火花的主要控制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防雷主要对策
(1)对直击雷采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等,引导雷电进入大地,使建筑物、设备、物资及人员免遭雷击,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

(2)对雷电感应,应采取措施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管道和结构钢筋接地,以防放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