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蜻蜓飞飞(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蜻蜓飞飞(教案)
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学内容:
本课为《蜻蜓飞飞》,选自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蜻蜓的绘画技巧展开,通过观察、分析蜻蜓的结构特点,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蜻蜓的动态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态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结构特点,掌握绘画蜻蜓的基本方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蜻蜓的动态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的态度,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1. 蜻蜓的结构特点及其表现方法。

2. 蜻蜓动态美的表现。

教具学具准备:
1. 教具:PPT、蜻蜓图片、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水彩笔、彩铅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蜻蜓,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2. 观察与分析
1. 让学生观察蜻蜓的图片,了解蜻蜓的结构特点。

2. 分析蜻蜓的绘画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绘画蜻蜓的基本技巧。

3. 示范与讲解
1. 教师示范绘画蜻蜓的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画,体会绘画过程。

4. 实践与创作
1. 学生独立完成一幅蜻蜓绘画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
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
1. 第9课蜻蜓飞飞
2. 教学内容:蜻蜓的绘画技巧
3. 教学目标:掌握绘画蜻蜓的基本方法,表现蜻蜓的动态美
4. 教学难点:蜻蜓的结构特点及其表现方法,蜻蜓动态美的表现
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与分析→示范与讲解→实践与创作→展示与评价
作业设计:
1. 课堂作业:绘制一幅蜻蜓的绘画作品。

2. 课后作业:观察身边的动物,尝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其动态美。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掌握了绘画蜻蜓的基本方法,能较好地表现蜻蜓的动态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展示与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重点关注的细节:蜻蜓的结构特点及其表现方法
蜻蜓的结构特点及其表现方法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蜻蜓是一种昆虫,属于蜻蜓目,蜻蜓科。

它们通常有着细长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蜻蜓的翅膀宽大,通常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状,上面有着复杂的纹路和色彩。

蜻蜓的腿细长,适合在空中飞行和捕捉猎物。

蜻蜓的头部有一对大眼睛,视力非常敏锐,能够看到360度范围内的动静。

在绘画蜻蜓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蜻蜓的结构特点,包括头、胸、腹、翅膀、腿等部分的形状和比例。

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蜻蜓的色彩特点,如翅膀上的纹路和色彩变化,以及身体上的色彩等。

绘画蜻蜓的步骤如下:
1. 观察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仔细观察蜻蜓的图片或实物,了解其结构特点和色彩变化。

可以通过画草图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蜻蜓的形状和比例。

2. 确定构图:在纸上轻轻地画出蜻蜓的轮廓,包括头、胸、腹、翅膀和腿。

要注意蜻蜓的身体和翅膀的比例,以及蜻蜓的姿态和动态。

3. 细化形状:在轮廓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蜻蜓的形状,包括头部的大眼睛、翅膀上的纹路和色彩变化等。

可以使用细线条来表现蜻蜓的细节,如翅膀上的纹路和色彩变化。

4. 上色:在细化形状的基础上,使用水彩笔或彩铅等工具,为蜻蜓上色。

要注意蜻蜓的色彩特点和翅膀上的纹路,尽量还原蜻蜓的真实色彩。

5. 调整和完善:在上色完成后,观察整体效果,对细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可以加强蜻蜓的轮廓线条,使画面更加清晰和立体。

在绘画蜻蜓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观察力:仔细观察蜻蜓的图片或实物,了解其结构特点和色彩变化。

只有真正了解蜻蜓的特点,才能将其真实地表现出来。

2. 表现力: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搭配。

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表现出蜻蜓的动态和轻盈感。

3. 创造力:在绘画蜻蜓时,可以适当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改变蜻蜓的姿态、色彩等,使作品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总之,绘画蜻蜓需要我们关注其结构特点和色彩变化,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绘画蜻蜓的基本方法。

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搭配,表现出蜻蜓的动态和轻盈感。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创作,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创作出更加生动和有趣的作品。

在绘画蜻蜓时,除了关注蜻蜓的结构特点和色彩变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光影效果:观察蜻蜓在不同光线下的明暗变化,通过明暗对比来表现蜻蜓的立体感和质感。

在绘画时,可以利用明暗效果来突出蜻蜓的某些部分,如头部的大眼睛或翅膀的纹路。

2. 动态表现:蜻蜓在飞行时翅膀的动态变化非常丰富,绘画时要注意捕捉翅膀的姿态和运动轨迹。

可以通过线条的弯曲和翅膀的形状来表现蜻蜓的飞行状态,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3. 背景与环境:蜻蜓常常出现在水边或花丛中,绘画时可以考虑将蜻蜓置于自然环境中,通过背景的描绘来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可以选择简单的水面、草地或花朵作为背景,使蜻蜓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4. 细节处理:蜻蜓的细节处理是绘画中的难点,也是表现蜻蜓特征的关键。

在绘画时,要注意蜻蜓的触角、腿部关节、翅膀上的纹路等细节部分。

可以通过细小的线条或点来描绘这些细节,使画面更加精致和逼真。

5. 创作情感:在绘画蜻蜓时,可以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例如,可以描绘蜻蜓在雨后飞翔的场景,或者将蜻蜓与诗歌、故事相结合,创造出富有意境的画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蜻蜓的绘画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通过绘画蜻蜓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绘画技能,还能够增强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总结来说,绘画蜻蜓是一项需要细致观察和耐心描绘的任务。

通过对蜻蜓结构特点的深入理解,光影效果的巧妙运用,动态表现的精准捕捉,背景环境的细致描绘,以及细节处理的精益求精,学生可以创作出栩栩如生的蜻蜓画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技能上的提升,更能够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乐趣,培养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