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全国版)总复习课件第6讲 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科 (共15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举一反三训练
3-1.在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首条铁路通车典礼上,有代
表充满豪情地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这条铁路是( )
A.平汉D铁路
B.滇越铁路
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
根据时间可知这条铁路是京张铁路,詹天佑主持修建,1909年建成并通车 。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举一反三训练
2-1.右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 A.洋B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根据图中的信息“商务印书馆”“创于1897”,即可判断出该出版 机构创办于戊戌维新时期。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A.林则徐
B.魏源
C.张謇
D.严复
根据关键词“实业”“状元”“兴国之梦”等分析,可知“他”是清末民初的 状元实业家张謇。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考点二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交通通信 (1)交通工具:19世纪,轮船、火车传入中国,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极
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 (2)通信工具:19世纪70年代以后,有线电报传入中国。商人、记者、老百姓都用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考查角度 近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主要包括近代科技成就、魏源和严复 的思想主张、近代教育的发展以及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例3】《海国图志》成书后(如右图),“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
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这部书
()
A
举一反三训练
2-2.〈2016,聊城〉下面的漫画形象地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深刻
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历史事件主要是( )
C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成功后社会习俗的变化。观察漫画可知,漫画反映 的是剪辫、易服、改称谓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 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废除 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等称呼,代之以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举一反三训练
3-3.下列有关中国近代思想教育和科学技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
A.著名思想家严复译著《天路
C.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废除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D.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代表作分别是《黄河大合唱》和《义勇
A.学习西方的主张打击了守旧派的盲目自大
B.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与顽固守旧思想相违背
C.“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D.暴力革命的主张危及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海国图志》是魏源所著,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打击了守旧派的盲目自大,因此该书成书后受到许多守旧派的攻击
,因此A项符合题意;B项是戊戌变法时期,达尔文思想传入中国后的影响 ;C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宣扬民主与科学的影响;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1.张謇出于爱国之心,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大生纱厂可以说是旧中国民族工业发
展的缩影。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考查角度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状元实业家张謇 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点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举一反三训练
3-2.严复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最敏感的人”,是因为他主张( ) A.学B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洋务 B.效仿西方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
C.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D.兴办工厂,实业救国
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他通过译著《天演论》,引进西方进化论观 点,宣扬变法图存。A项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C项是资产阶级革命 派的主张,D项是实业家的主张。因此答案选B。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帝国主义国家都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从而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故选D。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举一反三训练
1-2.《近代实业第一人》中写道: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
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
。“他”是( ) C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1920
1795家
50亿元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27万多 55万多
题表反映的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变化情况,主要考查的是近代民 族工业的发展原因。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1913~1920年,正好
3.社会习俗 (1)变化原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2)主要变化:装束变化(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礼节变化(鞠躬、握手礼代
替跪拜礼);称谓变化(“先生”“君”等称呼代替“老爷”“大人”等称呼
)。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考查角度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
【例2】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
制夷”思想,为洋务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2)严复: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翻译《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
论武器。
3.近代教育 (1)创办新式学堂:①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②戊戌变法时期,
创办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改 名为北京大学。 (2)废除科举制度: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并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
外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 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一战后到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
新中国成 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
立前
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
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知识补充:
民族工业进入 短暂的“黄金 时代”
民族工业再度 受挫,没有得 到恢复和发展
图发展,总的来 说是比较落后的; 从行业上看,主 要集中在轻工业 部门;从分布来 看,地区之间的 发展也不平衡
军进行曲》
此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科技与思想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正 确。詹天佑是在美国留学的留学生;1905年,中国废除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 度;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代表作分别是《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 唱》,因此B、C、D三项都不正确。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先生和君。故本题选C。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考点三 近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近代科技 (1)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填补我国化学工业的空白。 2.近代思想 (1)魏源: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思想家。编写《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
第 6 讲 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科
技与思想文化
中考考点突破
考点一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张謇兴办实业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2)口号:实业救国。 (3)结果: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大生纱厂在一战期间得到发展,一
战结束后被吞并。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考点三 近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4.近代文学艺术 (1)文学:①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孔乙己》等;②郭沫若代表作《屈原》
;③赵树理代表作《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④丁玲代表作《太阳
照在桑干河上》。
(2)艺术: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等;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冼 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考点一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阶段
原因
阶段特点
整体特点
从洋务运 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 出现了一些民 在帝国主义、封
动到清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出现“实业救国” 族工业的萌芽 建主义和官僚资
浪潮,初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
本主义三座大山
展
的夹缝中求生存、
一战期间 内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例1】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 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
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
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 ) 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C华商品输出
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确的是( )
D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此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可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社会习 俗等方面分析,其中D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取消跪拜礼 ,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 “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称呼。
知识补充: 1.《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顺
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进步性。但是,它是在“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2.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是反侵略反封建,所以近代思想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
体现的最重要的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所取得的巨大成 就,主要得益于他们的自强不息、勇于创新、乐于奉献。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分析,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举一反三训练
1-1.〈2016,泰安〉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上了电报。
2.文化生活 (1)影像技术:电影和照相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
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2)报纸传媒:1872年,在上海创办《申报》。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
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3)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
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举一反三训练
3-1.在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首条铁路通车典礼上,有代
表充满豪情地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这条铁路是( )
A.平汉D铁路
B.滇越铁路
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
根据时间可知这条铁路是京张铁路,詹天佑主持修建,1909年建成并通车 。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举一反三训练
2-1.右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 A.洋B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根据图中的信息“商务印书馆”“创于1897”,即可判断出该出版 机构创办于戊戌维新时期。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A.林则徐
B.魏源
C.张謇
D.严复
根据关键词“实业”“状元”“兴国之梦”等分析,可知“他”是清末民初的 状元实业家张謇。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考点二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交通通信 (1)交通工具:19世纪,轮船、火车传入中国,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极
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 (2)通信工具:19世纪70年代以后,有线电报传入中国。商人、记者、老百姓都用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考查角度 近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主要包括近代科技成就、魏源和严复 的思想主张、近代教育的发展以及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例3】《海国图志》成书后(如右图),“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
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这部书
()
A
举一反三训练
2-2.〈2016,聊城〉下面的漫画形象地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深刻
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历史事件主要是( )
C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成功后社会习俗的变化。观察漫画可知,漫画反映 的是剪辫、易服、改称谓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 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废除 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等称呼,代之以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举一反三训练
3-3.下列有关中国近代思想教育和科学技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
A.著名思想家严复译著《天路
C.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废除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D.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代表作分别是《黄河大合唱》和《义勇
A.学习西方的主张打击了守旧派的盲目自大
B.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与顽固守旧思想相违背
C.“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D.暴力革命的主张危及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海国图志》是魏源所著,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打击了守旧派的盲目自大,因此该书成书后受到许多守旧派的攻击
,因此A项符合题意;B项是戊戌变法时期,达尔文思想传入中国后的影响 ;C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宣扬民主与科学的影响;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1.张謇出于爱国之心,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大生纱厂可以说是旧中国民族工业发
展的缩影。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考查角度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状元实业家张謇 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点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举一反三训练
3-2.严复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最敏感的人”,是因为他主张( ) A.学B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洋务 B.效仿西方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
C.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D.兴办工厂,实业救国
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他通过译著《天演论》,引进西方进化论观 点,宣扬变法图存。A项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C项是资产阶级革命 派的主张,D项是实业家的主张。因此答案选B。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帝国主义国家都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从而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故选D。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举一反三训练
1-2.《近代实业第一人》中写道: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
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
。“他”是( ) C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1920
1795家
50亿元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27万多 55万多
题表反映的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变化情况,主要考查的是近代民 族工业的发展原因。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1913~1920年,正好
3.社会习俗 (1)变化原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2)主要变化:装束变化(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礼节变化(鞠躬、握手礼代
替跪拜礼);称谓变化(“先生”“君”等称呼代替“老爷”“大人”等称呼
)。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考查角度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
【例2】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
制夷”思想,为洋务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2)严复: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翻译《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
论武器。
3.近代教育 (1)创办新式学堂:①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②戊戌变法时期,
创办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改 名为北京大学。 (2)废除科举制度: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并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
外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 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一战后到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
新中国成 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
立前
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
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知识补充:
民族工业进入 短暂的“黄金 时代”
民族工业再度 受挫,没有得 到恢复和发展
图发展,总的来 说是比较落后的; 从行业上看,主 要集中在轻工业 部门;从分布来 看,地区之间的 发展也不平衡
军进行曲》
此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科技与思想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正 确。詹天佑是在美国留学的留学生;1905年,中国废除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 度;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代表作分别是《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 唱》,因此B、C、D三项都不正确。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先生和君。故本题选C。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考点三 近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近代科技 (1)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填补我国化学工业的空白。 2.近代思想 (1)魏源: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思想家。编写《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
第 6 讲 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科
技与思想文化
中考考点突破
考点一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张謇兴办实业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2)口号:实业救国。 (3)结果: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大生纱厂在一战期间得到发展,一
战结束后被吞并。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考点三 近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4.近代文学艺术 (1)文学:①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孔乙己》等;②郭沫若代表作《屈原》
;③赵树理代表作《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④丁玲代表作《太阳
照在桑干河上》。
(2)艺术: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等;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冼 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考点一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阶段
原因
阶段特点
整体特点
从洋务运 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 出现了一些民 在帝国主义、封
动到清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出现“实业救国” 族工业的萌芽 建主义和官僚资
浪潮,初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
本主义三座大山
展
的夹缝中求生存、
一战期间 内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例1】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 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
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
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 ) 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C华商品输出
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确的是( )
D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此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可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社会习 俗等方面分析,其中D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取消跪拜礼 ,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 “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称呼。
知识补充: 1.《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顺
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进步性。但是,它是在“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2.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是反侵略反封建,所以近代思想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
体现的最重要的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所取得的巨大成 就,主要得益于他们的自强不息、勇于创新、乐于奉献。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分析,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分。
举一反三训练
1-1.〈2016,泰安〉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上了电报。
2.文化生活 (1)影像技术:电影和照相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
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2)报纸传媒:1872年,在上海创办《申报》。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
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3)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
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