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暑假创新阅读与写作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创新阅读与写作(五)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一)默写
(1)望驿台(2)秋思
白居易张籍
靖安宅里当窗柳,洛阳城里见秋风,
望驿台前扑地花。
欲作家书意万重。
两处春光同日尽,复恐匆匆说不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行人临发又开封。
(3)宿新市徐公店(4)村晚
杨万里雷震
篱落疏疏一径深,草满池塘水满陂,
树头花落未成阴。
山衔落日浸寒漪。
儿童急走追黄蝶,牧童归去横牛背,
飞入菜花无处寻。
短笛无腔信口吹。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9题(8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本文选自。
(2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3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9、你喜欢元方这个孩子吗?为什么?(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8分)
昔者①有馈鱼于郑相②者,郑相不受。
或③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无以④食.鱼。
”
【注释】①昔者:从前。
②郑相:郑国的宰相。
③或:有人。
④无以:无法。
10、解释加点词语(4分)
(1)何故.不受()(2)无以食.鱼()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
12、郑相为什么“不受”别人所馈之鱼?(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8题(14分)
散步
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①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⑶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②过了一个严冬。
⑷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③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⑸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⑹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
⑺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⑻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3、下列句子方框里的词语,应选哪一项依次填上才恰当()(2分)
①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②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着。
A.①无奈②度③铺 B.①高兴②拖③覆盖
C.①信服②熬③铺 D.①犹豫②熬③滋生
14、第⑺段中划线句子主要是对人物的和描写,表现了
(4分)
1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是比喻句的一项()(2分)
A.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C. 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6、下面是对选文第⑹段中“强壮”、“高大”的理解,错误的是()(2分)
A. 在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
B. 儿子还小,看父亲是“高大”的。
C. 因为“我”身体强壮,身材高大,如实反映了“我”的体质、体形。
D.“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17、对“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
B.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我”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
C.对祖孙的分歧,处理好了,全家就高兴;处理不好,大家就别扭,就会破坏家庭的和谐。
D.母亲老了,听“我”的;妻子在外边,总是听“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我的”。
18、“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请你选取富有深意和表现力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分析。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4题(18分)
玉兰花的记忆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
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
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
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
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
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
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
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
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
”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
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
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
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
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
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
真是情趣无限!
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
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冀冀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
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
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
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
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9、第⑦段划线句子中有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错字改为(2分)
20、我们平时应注意学习并积累词语,请把下列词语工整准确地抄写在方格里(不留空格)。
矫健懒惰窘促魅力欣慰晨曦(3分)
21、文章第②③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22、文章第⑥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23、请结合第⑦段中划线句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3分)
24、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概括说说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
(4分)
三、写作(40分)
25、题目:往事如师
要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字迹端正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