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育人于乐——浅析少先队生命教育新形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摘要:生命是一切成就的基础,也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有关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不但揭示教育的真谛,更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生命教育使少先队员产生生命情感,使他们了解生命、爱惜生命、尊重生命等。

少先队活动是促进少先队员全面发展,培养少先队员多种能力的重要平台,进行生命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将生命教育与少先队活动良好的结合起来,促进少先队员对于生命重要性的理解,促进少先队员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因材施教少先队生命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突出。

尊重人的主体性、生命性也逐渐成为时代的特征,对少先队员进行生命教育是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生命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

并让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使其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借助少先队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案例展示:某地一女生,12岁,小学五年级,学习成绩非常好,与奶奶一起生活,胆子小,平时写不完作业从来不敢到学校。

前一段时间,女生由于身体原因,在家里休息了近一个月。

休息期间,她也是让同学把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告诉自己,然后努力去做。

后来,她身体逐渐恢复,可说什么也不去学校了,动不动就去厨房找刀子自杀。

原来是因为爷爷不在了,孩子要跟奶奶做伴,而孩子的父母平时工作太忙,对孩子关心较少。

其实这样的案例有很多,一遇到责骂或者是批评,孩子就以死相威胁。

真正原因在于,孩子并不懂得生命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所以,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第一步,是让孩子感受到爱。

我们要用爱的语言告诉孩子,他的生命有多重要,他的生命牵挂着多少人的情感,他的生命承载着多少爱。

近些年来,青少年漠视生命的现象日趋严重,青少年伤人伤己的事件时有发生,且越来越呈现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于生命的看法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产生偏差,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对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是现如今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少先队活动作为不同于课堂教学的特殊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少先队员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学到除了书本知识以外的其他道理,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好少先队活动这个平台,加强生命教育。

二、少先队生命教育新形式
1.依托少先队阵地,开展生命教育系列活动。

每学期组织开展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演讲、作品展览、班队会大赛等活动,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并根据自己的特长有选择地参加一些活动项目,让少先队员在参与活动中找到自我、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少先队员自信意识的培养,使少先队员对生活充满热情,认识到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促进新时期生命教育的落实。

2.开展系列读书教育活动,为少先队员设立榜样。

设立好书推荐专栏、名著简介专栏、建立读书角,尤其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红色故事的读书教育活动,让少先队员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增长知识,启迪心智,树立信心,得到锻炼,促其成才,使少先队员明白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促进少先队员对于美好生活的珍惜,热爱生活,促进新时期生命教育任务的落实。

3.因材施教,尊重少先队员差异性。

小学的少先队员差异性较大,每个少先队员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同时每个少先队员的智力差异,学习能力差异也较大,辅导员应该尊重少先队员的差异性,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少先
队员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少先队员能够接受教学活动方式,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少先队员对于“生命教育”工作的兴趣。

同时,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向少先队员开放,少先队员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去心理咨询室请教心理老师,这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开导少先队员,发现少先队员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给予少先队员一定的帮助,促进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保证“生命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4.实施少先队员干部轮流行动计划。

为了使每个少先队员都有均等的机会得到锻炼,队部可以实施少先队员干部轮流行动计划,让每一个孩子在小学期间都当一回少先队干部,让所有的少先队员都在“中队长、小队长、小组长”这些工作环境中学会服务,学会合作,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培养少先队员的领导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自信,促进少先队员人格的完善,促进少先队员对于学习工作的热情,培养少先队员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少先队员良好同学关系的形成,促进新时期“生命教育”
任务的落实。

5.从队员兴趣出发,开展观看优秀电影日。

国内外很多优秀电影给予人们对于生命教育的认识,加深了人们对于生命的热爱。

例如,《狮子王》描述的是非洲大草原的动物王国的生活,实际上它的主题具有深刻的内涵———生命的轮回、万物的盛衰,一切都必须依照自然规律。

生命是什么?成长是什么?爱是什么?责任是什么?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太抽象了,但《狮子王》却通过小狮子辛巴的成长故事,来探讨了这些人生必修课题。

这绝对是一部可以伴随孩子成长的电影,为了让孩子容易理解,适当地简化了情节,人物设定也清晰明了,对于生死、责任等重大人生问题,也给予了最简洁有力的回答。

6.培养少先队员健全人格,促进少先
因材施教,育人于乐
——
—浅析少先队生命教育新形式江苏省宜兴市桃溪小学
尹稚英
20
习,阅读能力同样重要,因为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涵盖量大,
涉及中外古今。

不会阅读,就无法借助大量的历史资料来了解历史。

对历史的阅读主要包括对史料的阅读,对图表的阅读。

在教学中,可以先由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来设置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教材,
从而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对教材中涉及的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现象、规律、理论等,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联系比较,从而达到对知识正确、
全面的理解。

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指导他们阅读要仔细,要抓住材料的重点和关键词。

当出现答题不准确或用词不规范时,就及时组织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帮助他们理解教材中的文字、图片等,分析问题与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技巧。

通过这样的纠正和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
处,逐渐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方式,为自主学习提供前提条件。

3.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改下,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授鱼”,更重要的是“授渔”
,把课堂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历史学科可以充分发挥学科特色,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组织学生表演历史题材的节目。

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繁杂,
知识点琐细,若老师按部就班、一一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乏味的情绪。

在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交由学生处理,
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表演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和潜能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组织学生展开辩论会,
培养他们的历史思辨能力。

历史教学不能只追求知识结构的系统与完整,要掌握历史知识,更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课堂上,可以针对一些历史事件,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如:“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问题。

通过辩论,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影响有了客观的认识,加深了对这课内容的理解。

历史辩论会,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系统性、深刻性,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情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李秩勇,赵亚夫.理论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
与高中历史教师对话[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队员全面发展。

在举行少先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少先队员人格的培养,
培养少先队员的人格,引导少先队员多与家长交流,体谅父母的艰辛,
同时也要教给少先队员为人处世的道理,教给少先队员如何与他人沟通接触。

老师有责任教会少先队员一些人际关系沟通上的技巧,
使少先队员能够开发智商锻炼情商,养成多与人交际的好习惯。

可以在活动中播放一些中国传统教育小故事的动画片,让少先队员进行观看,观看完毕后,让少先队员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动画小故事带给了我们什么启发,从而加深少先队员的印象,促进少先队员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少先队员的人格,让少先队员遵守中国的孝道等传统美德,从而明白自身的义务,增强少先队员的责任意识,使少先队员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受到影响,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加强对于生命的热爱。

三、少先队生命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少先队活动的生命教育工作,要根据少先队的实际情况,
少先队员的自身发展状况合适的开展起来,要发挥自己的优
势,弘扬热爱生命的文化,要注重少先队员的发展阶段,因材施教。

根据少先队员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
促进少先队员对于生命教育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加强生命教育工作质量,培养少先队员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

同时少先队活动的生命教育工作不仅仅要在校园里展开,少先队员所处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都是影响少先队员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学校应该与家庭、社会联合起来,三方共同努力,为少先队员营造出一个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良好氛围,创设一个积极的环境,从而加深少先队员对于生命的理解,使少先队员能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对生命更加重视,促进生命教育工作的合理进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少年儿童的成长,关注儿童的教育问题,在多个场合表达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期望。

他曾说:“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

”殷殷嘱托,说给的正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

作为少先队辅导员,
我们要坚持用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引导少先队员,
用党的光辉历史鼓舞少先队员,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精神教育少先队员,用新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和少先队队章约束少先队员,培育他们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优良作风,树立起遵章守纪、知法守法的自觉意识,发掘生命教育素材,促进少先队员对于生命的热爱。

参考文献:
[1]曾茂林.新中国教育理论研究转向深层成因剖析———以“教育与人的发展”研究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袁媛.生命教育是构建和谐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J].党史文苑,2010年14期.
[3]李建华.风吹哪页读哪页,一篇一页总关情———读杨新援先生的《教育呓语》随想[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10年02期.
[4]顾忠英,张娇燕.唱响生命的旋律———浅谈实施生命教育的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5]黄颖.中小少先队员“生命”概念认知情况的初步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上接第1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