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崇尚法治精神(1) 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1)
【学习目标】
1.通过核心观点速记,夯实基础知识。

2.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提高自己归纳、概括能力。

3.正确认识法治与自由的关系,依法行使权利,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

【学习方法】
独立完成选择题和材料题设问较简单的小题难度较大的材料题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展讲教师点拨完善答案。

【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核心知识,在较短的时间熟练的做基础的选择题和简单的材料题。

2.难点:掌握答题技巧,抓住关键信息,破解设问,多角度答题。

学习过程
【以题带点】
1.关注社会热点。

(9分)
王姓明星因在北京市某公共场合吸烟被推上了與论的风ロ浪尖,受到广泛的指责,甚至有网友对其进行辱骂。

对此小华和小亮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对此事的看法,小华认为此行为造成严重的影响,即便是明星也不能宽容;小亮则认为明星首先是一个普通公民,网友不能抓住其吸烟的行为不放。

法律链接
第九条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1)请从平等的角度,分别从小华和小亮的角度替他们说明理由。

(6分)
(2)结合材料中明星和网友的做法,请从自由的角度谈谈材料对你的启迪?(4分)
2.核心观点补充详见面对面P117页
【当堂检测】
考点一:自由
1.北京首都机场某航班上,一名乘客不听乘务人员劝阻,强行坐到其他舱位并拒绝离开,为保障航班安全和秩序,航空公司选择报警,民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将其带下飞机。

对此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 )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②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③法治只约束自由④民警的做法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021年2月18日,一条“藁城区降级,20日起藁城全域调整为低风险……藁城区已符合调整至低风险等级标准……”的谣言在网上传播。

藁城区公安局经工作查明,该谣言系刘某使用他人手机在网上发布,造成了不良影响。

藁城区公安局对刘某依法予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从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角度,对此事件的正确认识是( )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③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④违法须担责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考点二:平等
3.云南省昭通市委政法委原常务副书记胡波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涉嫌受贿犯罪等罪名。

昭通市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其职务犯罪行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

以此事件作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 )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触犯法律就会受到刑罚处罚
③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监察机关依法行使处置的职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贵州桐梓县妇幼保健院联合桐梓县残联,为残疾人群体接种新冠疫苗开通“绿色通道”。

在该院接种点,志愿者们热情帮助前来接种疫苗的残疾人扫描健康码并引导残疾人到专门预检登记窗口登记。

这一做法( )
①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②是对特殊群体的关爱
③表明特殊群体享有特权④违背了平等的原则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D.②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女性的生育权、受教育权、健康权、发展权和政治参与权利等各种现实权利得到更好保障,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法律。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我国女性的法律地位更高②公民的平等权得到保障
③我国不平等现象已彻底消除④我国通过立法保障男女平等
A.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链接中考】
1.(2019河北4,2分)“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其表达的理念是( )
①崇尚自由②崇尚法治③权利重于义务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拓展设问)这启示我们( )
①法不可违,违法须担责②法律对公职人员约束力更强
③要学会依法办事④要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守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2018河北3,2分)某地执勤民警发现一驾驶员没有随车携带灭火器,依法对其开具处罚决定书。

此时,被罚驾驶员发现并指出警车同样没放置灭火器。

次日,当地交警支队发布“知错能改”通告,对警车驾驶员也依法进行了处罚。

以此事件作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 ) ①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执法者应成为守法的标杆④法律的权威只能靠警察维护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拓展设问)交警支队的这一做法( )
①捍卫了法律尊严②践行了平等原则
③做到了严格执法④维护了社会公正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2016河北3,2分)平等观念,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亮光,让我们与之同行。

当今社会生活中,与这一要求相符的是( )
①尊重从事脏活、重活、苦活的人②盗版者与版权所有者收益相同
③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④保证农村考生都能被大学录取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2016河北7改编,2分)赵先生因讨要拖欠的工程款,被当地派出所刑拘。

“法律是听我说的,我是代表执法的,我就是法,随时刑拘你……”派出所所长张某这样说。

要批驳张某的言论,适合作为论据的是( )
①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执法机关更要维护法律的尊严④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创新试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某参加职工歌咏比赛颁奖晚会,在乘车进入晚会现场时,因没有通行证被拦停,便与现场交警执勤人员发生言语冲突,声称“不让进,明年不要来找我签合同”,对执勤人员“耍官威”、颐指气使,并用手机对执勤人员拍照。

后张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调离人社系统。

(1)材料一中张某应有哪些反思?(3分)(普班必做)
(2)(拓展设问)据材料一,从规范权力运行的角度,对张某提出告诫。

(3分)(普班必做)
材料二圆桌会议在席位上不分尊卑主次,与会者围圆桌而坐;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生活中,我们越来越多感受到社会的文明进步。

(3)据材料二,归纳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3分)
(4)从上述材料及问题中,我们体会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分)(普班必做)
2.一材多设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材料一唐某在微博上发表了一首七律,网友关某读后提出意见,称唐某的七律“格律不对”,招致唐某不满。

唐某回帖辱骂关某,并虚构了关某行为不检的诸多事例。

该回复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关某以遭受精神损害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唐某向关某公开道歉,并赔偿
精神损害抚慰金。

【教材素材改编·探究与分享】
材料二杨某先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相关人员给予的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 1 600万元。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杨某受贿案,对被告人杨某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6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00万元;对杨某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教材素材改编·阅读感悟】
(1)据材料一,从自由的角度看,唐某应有的反思是什么?(3分)(普班必做)
(2)从法治角度,简要评价材料一中关某的行为。

(2分)(普班必做)
(3)材料二中人民法院的判决彰显了哪些法治理念?(3分)
(4)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前提。

(2分)
(5)拓展设问 [创新设问]如果要给上述两则材料拟定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什么?(3分)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