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技能训练第六版课题十六传动机构的装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轮跳动量的检查
带轮装在轴上后,要检查带轮的径向圆跳动量和端面圆跳动量。 还要检查两带轮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带轮跳动量的检查
带轮相互位置正确性的检查
(2)V 带的安装 装好后的 V 带在槽中的正确位置如图所示。
V 带在轮2. 带传动张紧力的调整
(1)张紧力的检查
张紧力的检查
(1)啮合间隙检测 啮合间隙的大小,一般可以用手转
动蜗杆,根据空程量的大小来判断。 要求较高的可用百分表测量。
蜗杆传动机构侧隙检验 a)直接测量 b)用测量杆测量 1—固定指针 2—刻度盘 3—测量杆 4—蜗轮轴
(2)蜗轮接触斑点的检验 用涂色法检验。正确的接触斑点位置应在啮合面中部略偏于蜗杆旋出方向。 (3)检查转动的灵活性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任务五
带传动机构的装配 链传动机构的装配 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 螺旋传动机构的装配
工作任务
1. 带轮及V带的安装。 2. 带传动张紧力的调整。 3. 带传动机构装配的注意事项。
任务实施
1. 带轮及V带的安装
(1)带轮的安装方法及检验
带轮在轴上的固定方式
工作任务
1.链传动机构的装配方法。 2.链条松紧程度的检验。 3.链传动机构装配的注意事项。
任务实施
1.链传动机构的装配方法
拉紧链条工具
2.链条松紧度的检验
当两链轮的中心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 45°时,总移动量AC 应是
中心距的2%~6%;
当两链轮的中心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 45°时,总移动量AC 应是
1.丝杠和螺母配合间隙的调整。 2.丝杠与螺母的同轴度及丝杠与导轨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调整。 3.注意事项。
任务实施
1.丝杠和螺母配合间隙的调整
丝杠和螺母配合间隙包括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两方面。 径向间隙由制造精度保证,无法调整。 丝杠和螺母配合中的轴向间隙将直接影响传动精度和加工精度。
(1)单螺母消隙机构
蜗轮齿面接触斑点检验 a)正确 b)、 c)不正确
3.注意事项
(1)蜗杆轴线应与蜗轮轴心线互相垂直。 (2)蜗杆轴线应在蜗轮轮齿的对称中心平面内。 (3)蜗杆、蜗轮间的中心距要准确。 (4)有适当的齿侧间隙。 (5)应保证传动的接触精度。 (6)应保证润滑及散热条件,并注意润滑油的清洁。
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
1.圆柱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2.圆锥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3.注意事项。
任务实施
1.圆柱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1)齿轮与轴的装配 精度要求高的齿轮传动机构,在压配后需检查精度。
齿轮的径向圆跳动检查
齿轮的端面圆跳动检查
(2)齿轮轴组与箱体的装配 1)孔距及孔系平行度检验
箱体孔距及孔系平行度检验 a)用游标卡尺测量 b)用游标卡尺和检验棒测量
单螺母消隙机构 a)弹簧拉力消隙 b)油缸压力消隙 c)重锤重量消隙
(2)双螺母消隙机构
双螺母消隙 a)楔块消隙 b)弹簧消隙 c)修磨垫片消隙
2.丝杠与螺母的同轴度及丝杠与导轨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调整 调整方法是先找正,再调整水平位置,最后找正螺母对丝杠的同轴度。
找正螺母对丝杠同轴度的方法
3.注意事项
a)圆锥轴颈、螺母垫圈轴向固定 b)轴肩、挡圈轴向固定
c)楔键周向、轴向固定
d)隔套、挡圈轴向固定
装配时,按轴和轮毂孔键槽修配键,涂 上润滑油,用锤子将带轮轻轻敲入,或用螺 旋压入工具将带轮压到轴上 。
用螺旋压入工具装带轮
带轮装在轴上后,要检查带轮的径向圆 跳动量和端面圆跳动量。一般情况用划线盘 检查,要求较高时也可以用百分表检查,以 保证带轮在轴上安装的正确性。
(2)张紧力的调整方法 1)当中心距不能变动时,可截短带或更换带。 2)在工作面涂带蜡。 3)调整中心距。 4)使用张紧轮 。
带的定期张紧装置 a)水平传动 b)垂直传动 1—调整螺钉 2—滑槽 3—固定轴 4—托架 5—调节螺母
带的重力自动张紧装置 1—托架 2—固定轴
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a)平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b)V 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中心距的1%~3%。
链条松紧度的检验
3.链传动机构装配的注意事项
(1)链轮在轴上必须保证周向和轴向固定。 (2)两链轮的轴线必须平行。 (3)两链条之间的轴向偏移量不能太大。 (4)链轮的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应符合要求。 (5)链条的松紧应适当。 (6)链轮的齿数和链条的节数不宜奇偶相同。 (7)链传动必须布置在垂直平面内。
齿轮的接触斑点
圆柱齿轮接触斑点的检查及调整方法
2.圆锥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1)箱体上孔的质量检验 (2)轴向位置的确定
检查两孔轴线相交的方法
锥齿轮轴向位置的调整
齿侧间隙可用压铅丝的方法检查,铅丝 的直径不宜超过最小侧隙的3倍。也可用百 分表测定,如图所示。
用百分表检查锥齿轮侧隙
(3)圆锥齿轮啮合质量的检验 圆锥齿轮接触精度可用涂色法进行检验。 工作载荷较大的锥齿轮副,当受轻载荷时,斑 点应略偏向小端;而受重载荷时,接触斑点应 从小端移向大端,且斑点的长度和高度均应增 大。
(3)圆柱齿轮啮合质量的检验 1)齿侧间隙的检验 a 压铅丝法 b 百分表法
压铅丝法检验齿轮侧隙
侧隙的精确测量法 1—齿轮 2—夹紧杆 3—百分表
2)圆柱齿轮接触精度的检验 接触精度以接触斑点作为指标,一般采用 涂色法检验。 对于一般要求的齿轮副,接触斑点的位置 应趋近于齿面节圆处上、下对称分布,齿顶 和齿宽两端棱处不接触。接触面积在高度方 向上不少于 30%~50%;在宽度方向上不少 于 40%~70% 。
(1)在装配前应检验丝杠和螺母孔的锥度、圆度、直线度及螺距。 (2)丝杠螺母副应有较高的配合精度和准确的配合间隙。 (3)丝杠与螺母轴线的同轴度及丝杠轴线与基准面的平行度应符合要求。 (4)装配后丝杠的径向圆跳动和轴向窜动应符合要求。 (5)丝杠与螺母相对转动应灵活。 (6)具有中间支承的丝杠螺母副,中间支承孔中心位置校正时应略低于两端。
1—张紧轮 2—平衡重锤
3. 带传动机构装配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带轮的径向圆跳动和轴向窜动量。 (2)两带轮的端面一定要在同一平面内;轴线应相互平行。 (3)带轮工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要大小适当。 (4)带的张紧力要适当,不能太大或太小。 (5)V 带安装时不能搞错型号,多根 V 带时不能新旧混用。 (6)V 带套装时,禁止直接用手扳带进行套装,以防伤手。 (7)小带轮上的包角不能小于 120°。 (8)带传动张紧轮的安装位置不能搞错。 (9)应装安全防护罩防止绞伤人。
2)孔中心线同轴度检验
同轴度的检验 a)用专用检验棒检验成批生产件 b)用百分表与检验棒一起检验
3)孔中心线与端面垂直度检验
孔中心线与端面垂直度的检验 a)用带圆盘的专用检验棒 b)用百分表与检验棒一起检验
4)孔中心线与基面的距离及平行度检验 中心线与基面的距离:
平行度误差Δ:
孔中心线与基面的距离及平行度检验
锥齿轮受载荷后接触斑点的变化
锥齿轮接触斑点及其调整方法
3.注意事项 (1)要保证齿轮与轴的同轴度要求,严格控制齿轮的径向圆跳动和轴向窜动。 (2)保证齿轮有准确的中心距和适当的齿侧间隙。 (3)保证齿轮啮合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和正确的接触位置。 (4)保证滑动齿轮在轴上滑移的灵活性和定位的准确性。 (5)对转速高、直径大的齿轮,装配前应进行动平衡。 (6)在要求齿轮传动噪声小和传递扭矩较大的场合,选用圆柱斜齿轮或人字齿轮。 (7)一对啮合齿轮中,小齿轮的齿面硬度应高于大齿轮的齿面硬度。 (8)低速重载时应增大齿面硬度,并采用黏度较高的润滑油;高速重载时,应采 用抗胶合能力强的润滑油。
工作任务
1.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顺序。 2.蜗杆传动机构啮合质量的检验。 3.注意事项。
任务实施
1.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顺序
(1)应先将蜗轮齿圈压入轮毂上,然后用螺钉固定。 (2)将蜗轮装到轴上。 (3)把蜗轮组件装入箱体后再装蜗杆,使蜗杆轴线位于蜗轮轮齿的对称中心 平面内。
2.蜗杆传动机构啮合质量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