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表

合集下载

地质代表年代地层表

地质代表年代地层表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1.64
人类出现
更新世()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系)E
渐新世(统)E3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地层层序表

地层层序表
界 系 统 组 (阶) 段 岩性组合特征及地震反射层 厚度(m) 上部紫红色、棕红色泥岩,紫红色中粒砂岩、硬砂岩(成分主要为安山岩粗碎 屑);下部紫红色、杂色砾岩、含砾砂岩(砾石成分为正长斑岩、安山岩、凝灰 岩等岩石的岩块,杂基胶结)和紫红色页岩、灰绿色粉砂质页岩互层。 工程故障提示 地质录井工作提示
下统 ∈1
馒头 组
90-150
太 古 界 Ar
泰山 群
Arst
>660
油质轻,深层可能为凝析油 气藏。注意观察油气显示和 岩屑,必要时进行中途测试
制表人:陈寿康
制表日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下 古 生 界 PZ1
凤山 组
100-110 灰色、深灰色泥质白云岩、结晶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蓝灰色灰岩。 50-100 40-60 灰色、灰白色结晶状灰岩,中部有绿色页岩夹结核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对比标 志层),底部赤褐色灰岩,含海绿石碎粒。 浅灰黄、绿色页岩夹灰质结核及薄层竹叶状灰岩,灰岩为透镜体
40-60
奥 陶 系 O
、隐晶灰岩夹少量泥质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下部 为浅灰色、灰黄色中厚层隐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局部夹角砾状灰岩。本层淋 100-200 蚀风化严重,裂缝、溶洞发育,为古潜山油藏的储集层。是垦利、义和庄、埕岛 、草桥等古潜山油藏的主要含油层系。当上覆有石碳系~二迭系地层时,中奥陶 统顶为T g1 地震反射层。
王 上统 氏 K2 组 白 垩 系 K 下统 青 K1 山 组 中 生 界 MZ
0-270
〉700
观察裂缝中有无油气 防掉牙轮、扭断钻具, 显示。肉眼难以确定 上部灰色暗紫色中~酸性喷发岩(安山岩、玄武岩,致密坚硬,钾长石斑晶结 防裂缝性井漏 岩性时,以镜下鉴定 构,具小气孔),夹灰色泥岩(性脆、微含砂),顶部夹一层暗紫色中粒硬砂岩 岩性为准。 。下部灰色、暗紫色安山质凝灰岩夹紫红色泥岩(微含砂)。沾化见深灰、灰黑 色玄武岩,惠民凹陷见杂色流纹岩。在广利东风6井喷出岩裂隙中见油迹。白垩 系青山组顶为T k 地震反射层。 上部浅灰、灰色、灰绿色泥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夹砂岩、含砾砂岩。下部为杂色 含砾砂岩与灰色砂质泥岩互层。 上部灰色、灰紫色泥岩和砂质泥岩夹厚层灰色煌斑岩。下部紫色泥岩与灰色白云 注意有无煤层气,在 防掉牙轮、扭断钻具, 质泥岩、砂岩、含砾砂岩互层。 油源断层附近砂岩可 防煤层坍塌 能含油。 上部灰色砂岩及紫色泥岩夹灰黑色碳质泥岩,局部含煤层;中部灰紫色泥质砂岩 为主夹黑色碳质页岩及煤层。下部灰绿色泥岩与碳质泥岩互层夹灰色砂岩、闪长 玢岩。坊子组顶为T J 地震反射层。侏罗系与古生界(或太古界)之间的剥蚀 面为T g 地震反射层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白恶纪
(系)K
晚(上)白恶
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
世(统)K1
侏罗纪
(系)J
晚(上)侏罗
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
出现
中(中)侏罗
世(统)J2
早(下)侏罗
世(统)J1
三叠纪
(系)T
晚(上)三叠
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
世(统)T2
早(下)三叠
世(统)T1
古生代
(界)Pz
晚古生代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
(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
(系)Q
全新世
(统)Qh
人类出现
更新世
(统)Qp
新近纪
(系)N
上新世
(统)N2
近代哺乳动物出

中新世
(统)N1
古近纪
(系)E
渐新世
(统)E3
65
始新世
(统)E2
古新世
(统)E1
中生代(界)Mz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
(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
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HD
(界)Pz2
二叠纪
(系)P
晚(上)二叠
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

区域地层表1

区域地层表1
下统
陡山沱组
江西沟组
Z1d
Z1j
317—1387
26—74
夹蓝闪石片岩的变石英砂岩、变钙质砂岩、变凝灰质粉砂岩、变岩屑砂岩、绢云石英片岩、片状石英岩,以及含蓝闪石的绢英片岩、(绿泥)钠长片岩、板岩、大理岩、白云岩。
碳质板岩、含碳白云岩、含碳灰岩、碳质硅质岩,夹石煤层。
南华系
耀岭河组
Nhy
200—1300
始新统
核桃园组
E2h
200—760
砾岩、砂砾岩、含钙质结核钙质粉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石灰岩、泥岩、泥灰岩、砂岩或细砂岩。
大仓房组
E2d
360—514
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泥灰岩、含砾粉砂岩、砂砾岩、砾岩。
玉皇顶组
E1-2y
502—1333
含砾砂岩、粉砂岩夹砂质泥岩及细砂岩、泥岩、泥灰岩、碳质泥岩、砾岩、砂岩。
扬子区地层表
年代地层
岩石地层
地层代号
地层厚度(m)
岩性组合





新生界
第四系
Qhal
0-10
陆源松散堆积。
古近系
始新统
牌楼口组
E2p
323-962
松散状砂岩、砂岩夹泥质细砂岩、泥岩、钙质细砂岩。
中生界
三叠系
中统
嘉陵江组
T1-2j
170-420
白云岩夹鲕状白云岩及鲕状灰岩。
下统
大冶组
T1d
1000
中统
大枫沟组
D2d
127—352
砂岩、粉砂岩,夹灰岩、板岩及砾岩。
石家沟组
D2s^
542
白云质生物屑灰岩、含碎屑灰岩、粉砂质灰岩、含粉砂白云质灰岩、泥质粉砂质灰岩、鲕粒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质粉砂岩。

1-01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

1-01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

表(Ⅰ)
Ma
2 1 2
阶 (期) 钱塘江阶(期)Q3 艾家山阶(期)Q3
1 2
达瑞威尔阶(期)O2 大湾阶(期)O2
道保湾阶(期)O1 新厂阶(期)O1
1
凤山阶(期)∈3 长山阶(期)∈3 崮山阶(期)∈3 张夏阶(期)∈3 徐庄阶(期)∈2 毛庄阶(期)∈2
3 2 1
490

500
3 3 3 4 3 2 1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 (2001)
宇 界 (宙) (代) 新 生 界 (代) CZ 系 (纪) 第四系 (纪)Q 新近系 (纪)N 古近系 (纪)E 白垩系 (纪)K 中 生 界 (代) MZ 侏罗系 (纪)J 统 (世) 全新统(世)Qh 更新统(世)Qp 上新统(世)N2 中新统(世) N1 渐新统(世) E3 始新统(世) E2 古新统(世) E1 上(晚)白垩统(世)K2 下(早)白垩统(世)K1 上(晚侏罗统(世)J3 中侏罗统(世)J2 下(早)侏罗统(世)J1 上(晚)三叠统(世)T3 三叠系 (纪)T 中三叠统(世)T2 下(早)三叠统(世)T1 土隆阶(期) T3 待建 青岩阶(期) T2 巢湖阶(期) T1 殷坑阶(期) T1
灯影峡阶(期)Z2 陡山沱阶(期)Z1
1 1
543 630 680
800 9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纪)Qb 下(早)青白口统(世)
2300 2500
2800 滹沱系 (纪)Ht 3200
3600
2
Ar1 始太 古界 (代) Ar0
3
4
宇 (宙) 界 (代) 系 纪) 奥 陶 显 生 宇 (宙) (代) PH (代) 古 生 系 (纪) O 统 (世) 上(晚)奥陶统(世) O3 中奥陶统(世) O2 下(早)奥陶统(世) O1 上(晚)寒武统(世) ∈3 寒 武 系 (纪) PZ ∈ 下(早)寒武统(世) ∈1 中寒武统(世) ∈2

地层编号表

地层编号表

地层编号表
填土
1-1素填土
1-2种植土
1-3杂填土
1-4人工填筑土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2-1粉质粘土,软塑2-2粉质粘土,硬塑
2-3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塑2-4淤泥,流塑3-1粉砂,松散
3-2粉砂,稍密
3-3粉砂,中密
3-4粉砂,密实
4-1细砂,松散
4-2细砂,稍密
4-3细砂,中密
4-4细砂,密实
5-1中砂,稍密
5-2中砂,中密
5-3中砂,密实
6-1粗砂,稍密
6-2粗砂,中密
6-3粗砂,密实
7-1砾砂,稍密
7-2砾砂,中密
7-3砾砂,密实
8-1细圆砾土,中密
8-2细圆砾土,密实
8-3粗圆砾土,中密
8-4粗圆砾土,密实
8-5卵石土,中密
8-6卵石土,密实
下第三系Edn
9-1泥质砂岩,全风化
9-2泥质砂岩,强风化
9-3泥质砂岩,弱风化
泥盆系上统帽子峰组D3m 10-1砂岩,全风化10-2砂岩,强风化
10-3砂岩,弱风化
11-1炭质页岩,全风化
11-2炭质页岩,强风化
11-3炭质页岩,弱风化
泥盆系上统天子岭组D3t 12-1灰岩,全风化12-2灰岩,强风化
12-3灰岩,弱风化。

地层表

地层表
γ
17-3
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
γ
17-4
中风化花岗岩
γ
17-5
微风化花岗岩
1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γm
18-1
全风化混合花岗岩类
γm
18-2
强风化混合花岗岩类
γm
18-3
中风化混合花岗岩类
γm
18-4
微风化混合花岗岩类
19
γδ
19-1
全风化闪长玢岩、全风化辉绿岩
γδ
19-2
强风化闪长玢岩、强风化辉绿岩
γδ
19-3
中风化闪长玢岩、中风化辉绿岩
γδ
19-4
微风化闪长玢岩、微风化辉绿岩
8
Q3al-pl
8-1
黏土、粉质黏土、砂质黏土
Q3al-pl
8-2
粉土
Q3al-pl
8-3
粉砂、细砂
Q3al-pl
8-4
中砂、粗砂、砾砂
Q3al-pl
8-5
角(砾)石
Q3al-pl
8-6
碎(卵)石
9
Q2al-pl
9-1
黏土、粉质黏土、砂质黏土
Q2al-pl
9-2
泥质砾卵石
10
Qdl
10-1
黏土、粉质黏土、砂质黏土
11
Qel
11-1
残积砂质黏性土/残积黏性土
Qel
11-2
残积砾质黏性土
Qel
11-3
火山岩残积土
Qel
11-4
脉岩残积土
Qel
11-5
砂岩、页岩、泥岩残积土
12
J3n
12-1
全风化凝灰熔岩、全风化凝灰岩、全风化流纹岩、全风化英安岩

地层表

地层表
P13
来宾亚阶(亚期)
257
中二叠统(中二叠世)
冷坞阶(期)
P42
P2
茅口阶(期)
P32
祥播阶(期)
P22
栖霞阶(期)
277
P12
下二叠统(晚二叠世)
隆林阶(期)
P21
P1
紫松阶(期)
295
P11



(石

纪)
上石炭统
(晚石炭世)
逍遥阶(期)
C42
C2
C
达拉阶(期)
C32
滑石板阶(期)
C22
罗苏阶(期)
陡山沱阶(期)
680
Z11
Z1
南华系
(南华纪)
上南华统(晚南华世)
Nh2
Nh
下南华统(早南华世)
800
Nh1
青白口系
(青白口纪)
上青白口统(晚青白口世)
900
Qb2
Qb
下青白口统(早青白口世)
1000
Qb1
中元古界
(中元古代)
蓟县系
(蓟县纪)
上蓟县统(晚蓟县世)
1200
Jx2
Jx
Pt2
下蓟县统(早蓟县世)
320
C12
下石炭统
(早石炭世)
德坞阶(期)
C31
C1
大塘阶(期)
C21
岩关阶(期)
354
C11
泥盆系
(泥盆纪)
上泥盆统
(晚泥盆世)
邵东阶(期)
D43
D3
D
待建
锡矿山阶(期)
D23
佘田桥阶(期)
372
D13

地层表

地层表
Biblioteka D3372 386
D2
D
古生界 (古生代) Pz
D1 Pz S4 S3
410
显 生 宇 (宙) PH
安康阶(期) 紫阳阶(期) 大中坝阶(期) 龙马溪阶(期) 钱塘江阶(期) 艾家山阶(期) 达瑞威尓阶(期) 大湾阶(期) 道保湾阶(期) 新厂阶(期) 凤山阶(期) 长山阶(期) 崮山阶(期) 张夏阶(期) 徐庄阶(期) 毛庄阶(期) 龙王庙阶(期) 沧浪铺阶(期) 筇竹寺阶(期) 梅树村阶(期) 灯影峡阶(期) 陡山沱阶(期) 马蹄湾亚阶(亚期) 南塔梁亚阶(亚期) 438
S12 S31 S21 S11 O2 3 O1 3 O2 2 O1 2 O2 1 O1 1 ∈33 ∈23 ∈13 ∈32 ∈22 ∈12 ∈41 ∈31 ∈21 ∈11 Z21 Z11
S2
S
S1
O3 O2 O1 ∈3 O
490
500
寒武系 (寒武纪)
∈2
513

下寒武统 (早寒武世) 上震旦统 (晚震旦世) 下震旦统 (早震旦世) 上南华统 (晚南华世) 下南华统 (早南华世) 上青白口统 (晚青白口世) 下青白口统 (早青白口世) 上蓟县统 (晚蓟县世) 下蓟县统 (早蓟县世) 上长城统 (晚长城世) 下长城统 (早长城世)
元 古 宇 (宙) Pt 中元古界 (中元古代)
青白口系 (青白口纪)
蓟县系 (蓟县纪)
元 古 宇 (宙) Pt
长城系 (长城纪) 滹沱系 (滹沱纪)
古元古界 (古元古代) 新太古界 (新太古代)
未再分系
太 中太古界 古 (中太古代) 宇 (宙) 古太古界 Ar (古太古代) 始太古界 (始太古代)
∈1

地层表

地层表
Q4al-pl
3-6
碎(卵)石
4
Q4m
4-1
淤泥
Q4m
4-2
淤泥质土
Q4m
4-3
粉砂、细砂
Q4m
4-4
中砂、粗砂、砾砂
Q4m
4-5
含淤泥砂
Q4m
4-6
淤泥质砂
5
Q4mc
5-1
黏土、粉质黏土
Q4mc
5-2
砂质黏土
6
Q3lf
6-1
黏土
Q3lf
6-2
炭质黏土
Q3lf
6-3
淤泥质土
7
Q3mc
7-1
淤泥质黏土
综合地层表
序号
地层时代
地层代号
地层名称
1
Qs
1-1
杂填土
Qs
1-2
素填土
Qs
1-3
吹填土
Qs
1-4
耕植土
2
Ql
2-1
淤泥
Ql
2-2
淤泥质土
3
Q4al-pl
3-1
黏土、粉质黏土、砂质黏土
Q4al-pl
3-2
粉土
Q4al-pl
3-3
粉砂、细砂
Q4al-pl
3-4
中砂、粗砂、砾砂
Q4al-pl
3-5
角(砾)石
11
Qel
11-1
残积砂质黏性土/残积黏性土
Qel
11-2
残积砾质黏性土
Qel
11-3
火山岩残积土
Qel
11-4
脉岩残积土
Qel
11-5
砂岩、页岩、泥岩残积土
12

中国地层表最新版

中国地层表最新版

Hispanotherium matritense , Lagomeryx tsaidamensis , Stephanocemas sp.
443.7
笔石带
N.persculptus
黑色页岩 广布事件
笔石带 N.persculptus 腕足类带
Hirnatia-Kinnella N.extraodinariaus
中特列奇期 海洋生物 辐射事件 海相红层 广布事件

兰多 维列统 下 志留 统
哺 乳 动物 :
沙沟组
Chardinomys yusheensis , Chasmaporthetes kani , Hipparion pater Microtodon atavus , Meles suillus , Hipparion houfenense, Hystrix gansuensis , Adcrocuta eximia , Hipparion dermatorhinum , Cervavitus novorossiae Progonomys sinensis , Dinocrocuta gigantea , Hipparion weihoense , Chilotherium wimani
Plesiodipus leei , Gobicyon macrognathus , Platybelodon grangeri


中 新
通古尔阶
通古尔组
Protalactaga grabaui , Alloptox gobiensis , Kubanochoerus gigas
小龙潭组
Dryopithecus keiyuanensis , Zygolophodon chinjiensis , Propotamochoerus parvulus

地质年代地层表

地质年代地层表

0.01170.1260.7811.8062.5883.6005.3337.24611.6213.8215.9720.4423.0328.133.938.041.347.856.059.261.666.072.1 ±0.2 83.6 ±0.286.3 ±0.589.8 ±0.393.9100.5~ 113.0~ 125.0~ 129.4~ 132.9~145.0 152.1 ±0.9157.3 ±1.0163.5 ±1.0166.1 ±1.2168.3 ±1.3170.3 ±1.4174.1 ±1.0182.7 ±0.7190.8 ±1.0199.3 ±0.3201.3 ±0.2~ 208.5~ 227254.14 ±0.07259.8 ±0.4265.1 ±0.4268.8 ±0.5272.3 ±0.5283.5 ±0.6290.1 ±0.26303.7 ±0.1307.0 ±0.1315.2 ±0.2323.2 ±0.4330.9 ±0.2298.9 ±0.15295.5 ±0.18~ 237~ 242247.2251.2252.17 ±0.06 358.9 ± 0.4372.2 ±1.6382.7 ±1.6 387.7 ±0.8393.3 ±1.2407.6 ±2.6410.8 ±2.8419.2 ±3.2423.0 ±2.3425.6 ±0.9427.4 ±0.5430.5 ±0.7433.4 ±0.8438.5 ±1.1440.8 ±1.2443.4 ±1.5445.2 ±1.4453.0 ±0.7458.4 ±0.9467.3 ±1.1470.0 ±1.4477.7 ±1.4485.4 ±1.9~ 489.5~ 494~ 497~ 500.5~ 504.5~ 509~ 514~ 521 541.0±1.0850100012001400160018002050230025002800320036004000现今G S S PG S S PS S P S S AS S P宇界系统阶年龄(Ma)宇界系统阶年龄(Ma )宇界系统阶地质年龄(Ma)宇界系地质年龄(Ma)表1 国 际 年 代 地 层 表国 际 地 层 委 员 会 每个全球年代地层单位都是通过其底部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层型点(GSSP )界定。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古?宙(宇)? PT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晚(上)白恶世(统Fra bibliotekK2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 生 宙 (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人类出现
更新世(统)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系)E
渐新世(统)E3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中国地质地层一览表

中国地质地层一览表
代号同位素年龄构造运动色谱特征化石第四系qh全新统q4淡黄人类qp上更新统q3中更新统q2下更新统q1喜马拉雅运动晚新近系中新统n1喜马拉雅运动早e1燕山运动晚白垩系上白垩统k2鲜绿下白垩统k1侏罗系jurassicj3燕山运动中j1燕山运动早三叠系上三叠统t3印支运动晚绛紫蛇菊石中三叠统t2下三叠统t1二叠系permian上二叠统p3印支运动早中二叠统p2下二叠统p1石炭系上石炭统c2伊宁运动下石炭统c1d3天山运动咖啡d1志留系silurians4广西祁连运动s3中志留系s2s1奥陶系上奥陶统o3古浪运动蓝绿中奥陶统o2下奥陶统o1寒武系上寒武统兴凯运动暗绿三叶虫中寒武统下寒武统震旦系zhendan上震旦统z2下震旦统z1晋宁运动晚南华系nanhuanh上南华统nh2下南华统nh1qb上青白口统qb2下青白口统qb1蓟县系jixianjx上蓟县统jx2晋宁运动早下蓟县统jx1长城系ch上长城统ch2下长城统ch1古元古界pt1hutuoht吕梁中条运动新太古界ar3五台运动中太古界ar2古太古界ar1阜平运动始太古界ar0新生界czquaternarysystemneogenesystemeogenesystem中生界mzcretaceous霸王龙翼triassicsystem上古生界pz2carboniferous小纺锤蜓贵州珊瑚鱼类沟鳞pz1正毛笔石类王冠虫ordovicia网格笔石中华震旦角新元古界pt3硬壳动物qingbaikou棕红中元古界pt2棕红changcheng原核生物绿藻注
中国年代地层、地质代号、构造运动、特征化石一览表
代号 同位素年龄 构造运动 色谱 特征化石 (Ma) Qh Q4 Q3 0.01 Quaternar 第四系 淡黄 人类 y System Qp Q2 Q1 喜马拉雅运动(晚) 联 2.60 新生界 N2 Neogene 合 鲜黄 马、象 Cz N 5.30 新近系 System N1 喜马拉雅运动(早) 古 23.3 E3 陆 32 Eogene E 解 老黄 三趾马 古近系 E2 System 56.5 体 E1 燕山运动(晚) 65 阶 K2 Cretaceou 霸王龙、翼 K 白垩系 鲜绿 段 s 龙 K1 137 J3 燕山运动(中) 鲜蓝 马门溪龙、 (天 鱼龙、始祖 J2 中生界 侏罗系 Jurassic J 蓝) 鸟 Mz J1 燕山运动(早) 205 T3 印支运动(晚) Triassic T 三叠系 绛紫 蛇菊石 T2 System T1 250 P3 印支运动(早) P 二叠系 Permian 淡棕 新希瓦格蜓 P2 P1 295 C2 上古生界 Carbonife 小纺锤蜓、 伊宁运动 C 石炭系 灰 Pz2 rous 贵州珊瑚 C1 联 354 D3 天山运动 合 鱼类、沟鳞 泥盆系 Devonian D D2 古 咖啡 鱼 D1 陆 410 S4 广西(祁连)运动 形 成 S3 正毛笔石类 志留系 Silurian S 阶 果绿 、王冠虫 S2 段 S1 438 O3 下古生界 古浪运动 网格笔石、 Ordovicia Pz1 O 奥陶系 蓝绿 中华震旦角 O2 n 石 O1 490 ∈3 兴凯运动 寒武系 Cambrian ∈ 暗绿 三叶虫 ∈2 ∈1 543 Z2 震旦系 zhen dan Z 绛棕 Z1 晋宁运动(晚) 680动物、 Pt3 Nh1 板 800 叠层石、藻 Qb2 青白口 qing bai 块 棕红 类 Qb 系 kou Qb1 形 (浅 1000 成 ) Jx2 晋宁运动(早) 蓟县系 ji xian Jx 阶 棕红 Jx1 中元古界 1400 段 (深 Pt2 Ch2 chang Ch 长城系 ) cheng Ch1 1800 hu tuo Ht 古元古界 Pt1 吕梁(中条)运动 2500 原核生物、 新太古界 Ar3 五台运动 陆 2800 桃红 绿藻 核 中太古界 Ar2 3200 (浅 形 古太古界 Ar1 阜平运动 ) 3600 成 始太古界 Ar0 注:Ma指代百万年,地质学通常用Ma或a来作为时间单位。其中1a即1周年。1Ma:1 million anniversary,如 新太古代末期(2412~2600Ma),则时间为:(距今)24亿1千2百万年-26亿年。 界 系 统 全新统 上更新统 中更新统 下更新统 上新统 中新统 渐新统 始新统 古新统 上白垩统 下白垩统 上侏罗统 中侏罗统 下侏罗统 上三叠统 中三叠统 下三叠统 上二叠统 中二叠统 下二叠统 上石炭统 下石炭统 上泥盆统 中泥盆统 下泥盆统 顶志留统 上志留统 中志留系 下志留统 上奥陶统 中奥陶统 下奥陶统 上寒武统 中寒武统 下寒武统 上震旦统 下震旦统 上南华统 下南华统 上青白口统 下青白口统 上蓟县统 下蓟县统 上长城统 下长城统 滹沱系

中国地层表

中国地层表
(试 用 稿)
国 际 地 层 表 宇 界 系 统
全新统
中国 年代 地层
地 质 年 龄 系 统 ( Ma ) 阶
待建阶
中 国 生 物 北 地 方 层

岩 中


生 国 生

地 南

划 方


层 青 藏 生 物 高 地 原 层

中 地 质 年 龄 ( Ma ) 岩 石 地 层
0.0117 0.126
黄土
哺 乳动物 : Ailuropoda wulingshanensis, Tapirus sinensis, Gigantopithecus blacki, Allophaiomys terrae rubrae
侯默阶
Pristiograptus dubius Monograptus riccartonensis Cyrtograptus murchisoni

新 统
泥 河 湾 阶 午 城 黄

1.806
泥 河 湾 组
哺乳 动物 :Nyctereutes sinensis, Pachycrocuta licenti, Megantereon nihowanensis, Equus sanmeniensis,Eucladoceros boulei等
元 马 组
428.2
?
P . a. amorphognathoides

特列奇阶

南塔梁阶
格拉斯阶
S4 1
青藏运动;东亚 冬季风稳定出现
迴星哨组
文 头
Oktavites spiralisStomatograptus grandis
扬子上升事件

中国区域地层表pdf

中国区域地层表pdf

中国区域地层表
中国区域地层表是对中国境内各地质时代地层单位进行系统整理和划分的表格。

它详细记录了各地层单位的名称、时代、分布区域以及相对应的国际地层单位。

该表格的编制旨在为地质学、古生物学、沉积学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并便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中国区域地层表由全国地层委员会负责组织编制和修订。

各断代工作组在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各自时代地层的划分方案,然后由全国地层委员会进行汇总和整合,形成统一的地层划分方案。

经过专家讨论和部际审查后,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发布。

中国区域地层表通常与中国地层指南一同出版发行,其中包含了地层单位的定义、特征以及相应的图表和描述。

中国地层指南还包含了国际地层表的相关内容,以便于对比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区域地层表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新的地质发现,地层划分方案会不断更新和完善。

此外,中国区域地层表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境内的地层情况,对于国际上的地层划分,中国学者也会积极参与和贡献,以促进全球地层学的发展。

1。

地层表

地层表

新生界第四系(Q)Q0~11卵石、砂、粉质粘土及残坡积碎石中生界侏罗系(J)上统遂宁组J3s571.6~1065.4砖红色厚层状长石石英杂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泥岩中统沙溪庙组J2s1059.6~1244.3灰白-灰色厚层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千佛崖组J2q944.8~1139.1紫红-灰绿色中厚层泥岩、灰绿色中层状中粒石英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夹卵砾石下统桐竹园组J1t373.9~547.0灰绿中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页岩夹中层状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下部夹煤层、黄铁矿层三叠系(T)上统九里岗组T3j35-67灰白-深灰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夹煤线中统巴东组T2b94.4~1411.8紫红色-灰绿色泥岩夹含泥质钙质粉砂岩、灰绿色页片状泥岩,深灰色含泥质泥晶灰岩层下统嘉陵江组T1-2j423.6~822.2粉晶白云岩、含膏溶假晶粉晶白云岩及膏溶角砾岩大冶组T1d476~881.8浅灰色薄层微晶灰岩、底部为黄绿色页岩古生界二叠系(P)上统大隆组P3d 3.3~6灰色薄~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吴家坪组P3w82.1~278.1深灰色燧石条带硅质灰岩,下部为炭质页岩夹煤层龙潭组P2l泥质胶结砾岩,成分为深灰色灰岩,泥质胶结松散下统茅口组P2m145~281.9灰色中厚层燧石结合微晶灰岩,顶部为薄层硅质岩栖霞组P1q100~289深灰色中厚层燧石结核微晶灰岩,下部为石英砂岩夹煤层泥盆系(D)中统云台观组D2-3y0~81.3中厚层状灰白色石英细砂岩夹薄层粉砂质泥岩志留系(S)中统纱帽组S2s91~483灰绿、黄绿色泥岩、粉砂质页岩、粉砂岩、石英细砂岩、细砂岩下统罗惹坪组S1lr360~785灰绿、黄绿色泥质粉砂岩、页岩、粉砂岩夹细砂岩、石英细砂岩及灰岩下统新滩组S1x681.2灰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夹中薄层泥质粉砂岩,上部含有一厚度为5.6米的中厚层泥粉晶灰岩龙马溪组O3S1l988~1543上段以黄绿色、蓝灰色等粉砂质页岩、粉砂岩为主。

四川盆地地层简表

四川盆地地层简表
D1p
0~2500
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夹灰色页岩。








韩家店组
S2h
180~1000
灰绿、紫红色页岩、顶夹灰白色石英砂岩和灰岩透镜体。
沙帽组

罗惹坪组
S1
110
灰色薄—中层生物礁灰岩与灰绿色页岩互层中夹石英砂岩。
龙马溪组




五峰组
O3w
1~30
黑色硅质岩、炭质页岩,含笔石。
T10
临湘组


期小塘Βιβλιοθήκη 组T3t120~560
灰色粉砂质泥岩、页岩夹泥灰岩、石英砂岩及薄煤层。
T6
马鞍塘组
T3m
0~270
深灰色页岩、灰岩夹粉砂岩(鲕状灰岩、礁灰岩)。

天井山组
T2t
0~320
白色厚—块状纯灰岩(仅川西北有沉积)。
雷口坡组
T2l
250~700
大套灰色白云岩夹白云质泥岩、灰岩、底绿豆岩。
中坝 九龙山




蓬莱镇组
J3p
1210~1820
棕红色泥岩、灰褐色粉砂岩互层,川西北为含砾砂岩、块状砾岩称蓬花口组。
川西北浅气层
莲花口组

遂宁组
J2h
200~400
鲜棕红色泥岩夹粉砂岩、棕褐色细砂岩。
底砖红
色砂岩
T2
上沙溪 庙 组
J2s
50~1300
紫红色泥岩、灰绿色块状中—细砂岩含灰质团块。
中坝 川31大兴 龙女寺

灌口组
K2-E1g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 古? 宙(宇)? PT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 生? 宙 (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层名称
代号
厚度(m)
主要岩性











全新统
上段
Q43
0~6.7
砂土、亚砂土与粉质轻粘土、粉质重亚粘土互层、砾石
中段
Q42
10~18
亚粘土夹小砂姜、砂姜粘土与粉砂、细砂互层
下段
Q41
18~20
粘土、亚粘土与亚砂土、粉砂互层,夹少量砂姜,顶面为古土壤层
中上
更新统
上更新统
Q2-3
Q3
2~17
30~130
杂色粘土、亚粘土
中更新统
Q2
100±
砾石、亚砂土、顶面薄层砾石
粘土、亚粘土、砂层、含铁质结核
上新统
下更新统
~上新统
N2
Q1~N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
383.2~400.3
石灰质角砾岩、胶结物为粘土、胶磷质
粘土、粉砂岩、泥灰岩、砂岩、砾石




始~渐新统
大汶口组
E2-3d
353.6
泥岩、砂质页岩夹薄层石膏
215.1
棕红色泥质粉砂岩、含砾粗砂岩互层
官庄组
E2-3g
>349.3
砖红、浅灰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砂质页岩夹少量泥岩






上统
王氏组
K2w
>392.5
灰、红褐色中粗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
下统
青山组
上段
K1q2
316.4~376.4
安山质凝灰岩、安山岩夹凝灰质粉砂岩、粗砂岩
下段
K1q1
141.4~232.5
砂岩、砾岩夹凝灰质砂、砾岩



上统
泗县组
J3s
>608
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及石灰岩
中、下统
义井组
J1-2y
>461.6
砂泥岩互层、细砂岩、中粗粒砂岩、含煤层






上统
石千峰群
上段
P2sh3
>312.8
灰紫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钙质泥岩
中段
P2sh2
358.2
肝紫色泥质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
下段
P2sh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