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管理的心得与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管理的心得与体会
本学期选修了世界遗产与旅游管理这门学科,感触颇多,尤其是对中国的文化遗产深以为自豪,同时对中国当前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感到担忧。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文明的发展,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越来越受到广大规划界的关注。

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热点话题。

寻求适于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促进遗产地经济的繁荣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现代规划师肩负的一大重任。

遗产保护和发展旅游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在现实中如何协调处理这种关系,两者能否取得双赢,如何有效合理的开展文化遗产旅游等问题一直受到大家广泛关注。

本人作为当代大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为一方面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而深感愧疚,同时又在逐渐了解的过程中深深自豪。

中国,一个疆域辽阔、河山锦秀的国家,全世界691处遗产地中,中国拥有27处,其中4处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世界遗产,是自然以及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杰作,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留下许许多多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更是丰富了世界文化历史。

关于“世界遗产”,联合国曾经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世界遗产,特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人类罕见的且无法替代的财产,……由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并作为全人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样的文物古迹遗类的共同遗产加以保护。

即使在战争中,也不能成为军事攻击目标。

”近年来,由于追求经济效益,国内一些地区对世界遗产存在着开发过度、保护不力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很多。

游客素质不高,乱抛垃圾、乱刻画,破坏世界遗产景区的环境,是国内世界遗产保护遭遇的一大难题;世界遗产正面临着旅游超载、错位开发的严重威胁,所谓旅游威胁,除了黄金周时的“人满为患”,更严重的是世界遗产景区内的“楼满为患”,也就是遗产地的“商业化”、“人工化”和“城市化”问题。

目前国内的世界遗产地附近、周围,以至景区内,几乎到处都有喧嚣的商业街、土特产市场,游客一到景区,就不断有商贩前来拉客,强行推销住宿、旅游商品;目前相关部门对世界遗产的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世界遗产地的申报成功不断造就我国新的一批著名旅游目的地。

世界遗产的申报成功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巨大利益面前,申遗难免迷失初衷,申遗艰难成功之日,就是旅游疯狂开发之时。

像云南丽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仅2000年就接待海内外游客2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44亿元。

遗产不幸成了“唐僧肉”之后,毁坏是必然的:武当山遇真宫毁于大火;孔庙元代“御赐尚飨奠之记”碑被车撞成六大块;泰山修建了索道像一把把匕首直插泰山心脏;武陵源不断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天梯直上云霄……
世界遗产不仅仅是一种理念的传播与接受,更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与提升。

在实践上,世界遗产为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确定了一个全世界文明国家共同遵守的标准,使我们从世界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使遗产保护有了生动而具体的标准和前所未有的激励与促进。

从中国社会的现状来看,以自然和文化遗产拉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原本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这样的动机与世界遗产公约的初衷存在着一定的裂隙。

比如说,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原本就十分脆弱,如果当地旅游业真的因为申遗成功而受到“极大刺激”,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必定也相应受到刺激,在缺乏有力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申遗成功未必不会演变为大熊猫的噩梦。

一旦进入世界遗产目录,遗产所在地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历史与现实责任,也就是说,要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世界遗产”就仿佛是一根文化的接力棒,人们希望以这种形式来保存人类文化的类别与差异,保持文化的多元性和文明的多样性,使人类文明长存。

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天然就存在着辩证的张力,如何处理好这一对矛盾,是对我们民族智慧的考验。

当我们为世界遗产申报成功而欣喜的同时,我们决不能忘记光环上所承载的沉重责任;当遗产地正准备“趁势而上”大干一场的时候,他们更应该好好温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世界遗产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谈开发。

公司经营世界遗产的现象必须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此外,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法制化、民众特别是官员素质的提高、管理体制的理顺、对外合作交流的开展等许多方面,还有许多尚待改进与完善之处,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

“世界遗产”就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应当世世代代完美无缺流传下去的大自然或祖先留下的杰作,“世界遗产”并不只供我们这一代人所享用,当代人有更大的责任将这些“世遗”真实、完整地留给子孙后代。

应该指出,“申遗”工作是与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思想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

对于文化遗产,应该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没有很好的保护,就根本谈不上开发利用,如果只“申”不“保”,不把“申遗”当作一种责任的话,则有可能落下个千古骂名。

人类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的未来命运掌握在年轻人手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认识、珍惜与行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97年起,就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在青少年中进行世界遗产教育的一系列活动。

《世界遗产与年轻人》这个世界教育项目已经激励了世界各地的许多年轻人,他们积极投身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并以活跃的宣传者、鼓动者的姿态将保护的观念传递给周围的人们。

如今伴随着《世界遗产与年轻人》中文版的诞生,伴随着中国世界遗产国际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的举办,拥有27个世界遗产地的中国从此拥有了首批世界遗产青年保卫者,相信在以后的中国世界遗产与经济一起想更加康庄大道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