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10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
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采用外周动脉采血,观察两组新生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86.54%),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77%)明显低于对照组(19.2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应用中,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外周动脉采血;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
在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由于新生儿具有凝血速度慢、出血速率慢、出血量少等特点,给护士的采血带来很大的困难[1]。
在医院新生儿护理中,提高护理质量,不仅可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而且还能降低医院纠纷。
本文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10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10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男婴56例,女婴50例,年龄在13到22天之间,平均年龄为(14.21±1.24)天;平均体重为(2654.2±14
2.8)g,平均胎龄为(36.24±1.4)周。
其中,28例为缺氧性脑病,22例为败血症,26例为肺炎,28例为其他疾病。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新生儿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
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年龄、胎龄、体重、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让患儿处于仰卧位,利用支撑物(比如小浴巾)将穿刺测臀部垫高,让助手将患儿的躯干和上肢约束好,操作者使穿刺侧髋部外展45°并且屈膝成直角,将穿刺点充分暴露出来,行常规消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
慢慢提针,并且在提针的过程中抽吸,如抽出暗红色血,则表明进入股静脉,此时需要停针固定,开始采血,最后按压5分钟。
观察组: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方法,具体的操作如下。
让患儿平卧,操作者要保持穿刺手处于平直状态,用左手托住患儿的肘关节,然后用左拇指绷紧患儿肘关节下5cm前臂。
与此同时,操作者用右手来触摸患儿肱动脉走向,确定好穿刺位置并做好标记。
具备皮肤行常规消毒,采用5ml注射器连接5号头皮针(选在搏动最为明显的位置进针,角度应控制在20-45°之间)进行采血。
完成采血操作后,为了防止缺血,拔针后需加压5分钟以止血。
1.3观察指标:(1)观察并记录好两组患儿一次性采血的成功率;(2)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如标本凝血、呼吸暂停、血肿等。
1.4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由于筛查原因,很多新生儿需要接受采血,对于那些具有疾病的新生儿,为了配合治疗需要频繁采血。
由于新生儿血流主要分布集中在躯干、内脏部位,血管比较细且充盈度低[2],在护理采血中的难度较大。
在新生儿传统护理采血中,主要采用的是股静脉穿刺采血,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由于新生儿股静脉和股动脉以及神经处于并行分布状态,采用股静脉采血方法,如果操作者经验不足,可能造成血肿,破坏新生儿的动脉和神经[3]。
此外,如果新生儿行多次穿刺采血,会造成新生儿的血管损伤,进而引发血栓的形成,增加采血风险。
对新生儿实施外周动脉采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且要求操作人员具备高的责任心,在采血的过程中做好患儿的安抚工作,使其保持安静,有效预防患儿因哭闹造成的采血失败[4]。
在本组研究中,采用外周动脉采血,一次性采血成功率(98.08%)明显高于采用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的对照组(86.54%),可以满足不同臨床处理的需要,从而大大减小了新生儿的痛苦。
此外,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中实施外周动脉采血,可以有效提高采血成功率,且降低采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蓉.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17(04):566-567.
[2]杨燕萍.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1(14):300-301.
[3]钟金富.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3(34):15+17.
[4]杨岭.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4,22(05):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