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绪论知识点提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的选择性
阶段式保护特性
利用单端电气量的保护,需要上、下级保护(离电源的近、 远)动作整定值和动作时间的配合,才能完成切除任意点短路 的保护任务,被称为阶段式保护特性。
1.2.2 保护装置的构成
1、测量比较部分 测量部分是测量从被保护对象输入的有关电气量,并与已给定 2、逻辑部分
的整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从而判断保护是否应该起动。
பைடு நூலகம்
正常工作状态
也称电力系统的额定工作状态,正常状态下的电力系统, 所有的等式和不等式约束条件均满足,所有设备均在规定的长 期安全工作限额内运行,电压和频率均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
不正常工作状态
所有的等式约束条件均满足,部分的不等式约束条件不 满主但又不是故障的电力系统工作状态,电力系统中电气元 件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但没有发生故障的运行状态。 如:过负荷、频率降低、过电压、电力系统振荡等
Gi
P
s
0
s
Q
Q Lj
Q
0
不等式约束条件:涉及供电质量和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参数, 它们应处于安全运行的范围(上限及下限)内
S k S k . max . U i . min U i . U i . max . I ij I ij . max f min f f max .
逻辑部分是根据测量部分各输出量的大小、性质、输出的逻 辑状态、出现的顺序或它们的组合,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 系工作,最后确定是否应该使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将有关命 令传给执行部分。
继电保护中常用的逻辑回路有“或”、“与”、“否”、
“延时起动”、“延时返回”以及“记忆”等回路。
3、执行部分 执行部分是根据逻辑部分输出的信号,最后完成保护装置所
主保护: 能够以较短时限切除线路全长或元件任意一点故障的保护。 近后备: 主保护拒动时,能够以一定的时限切除线路全长或元件任意 一点故障,且动作于自身断路器的保护。 远后备: 安装在上级元件(近电源侧)断路器处的下级电力元件的 后备保护,称为远后备保护。
继电保护工作配合小结:
(1)主保护和近后备保护安装在同一断路器处,当主保护拒动 时,由近后备保护启动断路器。 (2)主保护、近后备、本断路器拒动,由上级元件的保护以较 长的动作时限动作于上级断路器的保护。
电力系统运行状态:
电力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如负荷水平、出力配置、 系统接线、故障等)下的系统与设备的工作状况。
正常工作状态
运行状态
不正常工作状态 故障状态
判断条件: 等式约束条件
不等式约束条件
等式约束条件:系统发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应在任一时
刻与系统中的负荷功率相等。
p Gi PLj
保护的固有动作时间+保护的整定时间
灵敏性
指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 取值范围: 主保护:1.5~2.0 近后备:1.3~1.5; 远后备:1.2
1.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的基本要求
可靠性:不误动,不拒动。
选择性:系统发生故障时,仅将故障元件切除,保证非故障元件 能正常工作。 速动性:以尽可能短的时限切除故障元件。 灵敏性:保护范围内任意一点发生故障,均应有足够的反映能力。
速动性
故障切除时间: 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断路器跳闸时间
保护的动作时间:
继电保护常见类型
(1)过电流保护:故障点与电源直接连接的电气设备上的电流 会增大,利用流过被保护元件中电流幅度的增大,而构成的保护。 (2)低电压保护:各变电站母线上的电压也将在不同程度上有 很大的降低, 短路点的电压降低到零 。利用短路时电压幅值的
降低,构成的保护。
(3)距离保护或阻抗保护:系统正常运行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
负荷阻抗,其值较大,系统短路时Z是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之间 的阻抗,其值较小;
(4)序量保护:发生不对称短路时,供电网络中会出现某些不 对称分量,如负序或零序电流和电压等,并且幅值较大,正常 运行时,这些量不会出现,利用这些序分量构成的保护。 序量保护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5)纵联保护:利用某种通信通道同时比较被保护元件两侧正 常运行与故障时电气量差异的保护。 利用每个电力元件在内部与外部短路时两侧电流相量的差别 可以构成电流差动保护; 利用两侧电流相位的差别可以构成电流相位差动保护; 利用两侧功率方向的差别可以构成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等 等。
担负的任务。如故障时,动作于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出信号; 正常运行时,不动作等。
1.2.3 继电保护的工作回路
属于二次回路,包括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以后的 各电缆连线,信号设备,跳闸回路,工作电源等。
1.2.4 保护的配合
保护的基本原则: 任一个元件的故障都能可靠地被切除并且造成的停电范围最 小,或对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最小。 由图可见: 上下级电力元件的保护范围必须交叉重叠。以保证系统中任意 一点故障保护都能动作。 为了保证系统中任意一点故障保护都能动作,对重要的电力元 件设备,一般来说都配备有两套保护: 主保护 两套保护 后备保护 远后备保护 近后备保护 如图1.5
故障状态
由于各种原因,系统中发生的各种形式的短路故障和断线 故障,主要是短路包括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和单
相接地短路。 故障特征:电流增大、电压降低、测量阻抗减小、功率方向变 化、各种物理量之间的相位变化。
1.2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
1.2.1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利用正常运行与区内外短路故障电气参数变化的特征构成 保护的判据,根据不同的判据就构成不同原理的继电保护。 即 根据故障发生时的故障特征量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故障,发生了 什么故障。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
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 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 正常运行。(电力系统故障状态)
(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 (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电力系统不正常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