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安全管理规定内容(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课程安全管理,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学校所有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课外活动、网络
教学等。

第三条课程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实行学校统一领导、
部门协同管理、责任到人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四条学校成立课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
和检查。

第二章安全责任
第五条学校校长是课程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课程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教学部门负责课程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课程安全方案的制定、执行
和监督。

第七条教师是课程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应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确保教学过
程中师生安全。

第八条学生是课程安全工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应遵守课程安全规定,积极参与
安全教育和演练。

第九条各部门、各班级应明确课程安全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确保课程安全工
作落到实处。

第三章安全措施
第一节课堂教学安全
第十条教师课前应检查教学环境,确保教室、实验室等场所安全,设备设施完好。

第十一条教师应按照课程要求,合理布置教学场地,确保教学过程中师生安全。

第十二条教师应熟悉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
及时向学生讲解。

第十三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

第十四条课堂教学中,严禁学生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

第二节实验实训安全
第十五条实验实训前,教师应检查实验实训场所,确保安全设施齐全,设备完好。

第十六条实验实训过程中,教师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指导学生安全操作。

第十七条实验实训过程中,严禁学生擅自离开实验实训场所,违反操作规程。

第十八条实验实训结束后,教师应检查实验实训场所,清理废弃物,确保环境安全。

第三节课外活动安全
第十九条课外活动前,教师应检查活动场地,确保安全设施齐全,设备完好。

第二十条课外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动态,确保学生安全。

第二十一条课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检查活动场地,清理废弃物,确保环境安全。

第四节网络教学安全
第二十二条网络教学前,教师应检查网络环境,确保网络安全。

第二十三条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遵守网络安全规定,严禁传播不良
信息。

第二十四条网络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检查网络环境,确保网络安全。

第四章安全教育与培训
第二十五条学校应定期开展课程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第二十六条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教师安全技能。

第二十七条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章安全检查与监督
第二十八条学校应定期开展课程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二十九条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制,对违反课程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三十条学校应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课程安全工作情况。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学校、教师、学生违反本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规定由学校课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字数需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第2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课程安全管理,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师生安全,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课程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课、实习课、课外活动等。

第三条课程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师生
人身安全和教学设施安全。

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
第四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课程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学校应成立课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课程安全管理
规定,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第六条各级管理人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校长:负责全面领导课程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学校课程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二)分管领导:负责分管范围内的课程安全管理工作,督促各相关部门落实安全责任。

(三)教务处:负责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设施设备维护等与课程安全相关的工作。

(四)保卫处:负责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校园治安秩序,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

(五)后勤保障部门:负责教学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六)教师:负责课堂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和指导,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第三章安全教育
第七条学校应将课程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第八条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
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九条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安全演练,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第四章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第十条学校应定期开展课程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一条教师在课前应检查教学场地、设施设备,确保安全无隐患。

第十二条学校应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对安全隐患实行“零容忍”原则。

第五章安全设施与设备管理
第十三条学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备教学设施设备,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第十四条教学设施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学校应加强对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特殊场所的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第六章事故处理与责任追究
第十六条发生课程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
减少损失。

第十七条事故发生后,学校应立即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八条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对因失职、渎职导致课程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规定由学校课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以下为课程安全管理规定详细内容:
一、课程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1. 预防为主:学校应将课程安全管理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 防治结合:在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加强课程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3. 安全第一:将师生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二、课程安全管理职责
1. 教师职责:
(1)认真执行课程安全管理规定,遵守教学纪律,确保课堂教学安全。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消除。

(4)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教务处职责:
(1)制定课程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制定等工作,确保课程安全。

(3)监督教师执行课程安全管理规定,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4)组织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3. 保卫处职责:
(1)负责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校园治安秩序。

(2)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确保师生安全。

(3)配合教务处开展课程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4. 后勤保障部门职责:
(1)负责教学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2)定期检查校园环境,消除安全隐患。

(3)配合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三、课程安全教育
1.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2.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安全演练,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3. 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四、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1. 学校定期开展课程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2. 教师在课前应检查教学场地、设施设备,确保安全无隐患。

3. 学校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对安全隐患实行“零容忍”原则。

五、安全设施与设备管理
1.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备教学设施设备,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2. 教学设施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学校加强对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特殊场所的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六、事故处理与责任追究
1. 发生课程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2. 事故发生后,学校应立即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3. 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附则
1. 本规定由学校课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为课程安全管理规定的详细内容,各单位应根据本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3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课程安全管理,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师生员工
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

第三条课程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课程
安全无事故。

第四条学校成立课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课程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学校设立课程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课程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课程安全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课程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学校课程安全管理规定;
(二)组织制定学校课程安全管理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三)组织开展课程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四)监督检查课程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五)处理课程安全事故,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六)组织开展课程安全检查,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七)收集、整理和上报课程安全信息。

第七条各部门、各班级应设立课程安全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本班级课程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课程安全管理员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学校课程安全管理规定;
(二)组织开展本部门、本班级课程安全教育培训;
(三)监督检查本部门、本班级课程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及时报告课程安全隐患,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整改工作;
(五)参与课程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课程安全管理措施
第九条课堂教学安全管理
(一)教师应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确保教学过程安全。

(二)教师应遵守课堂纪律,保持课堂秩序,防止学生发生意外。

(三)教师应配备必要的教学器材,确保教学器材安全可靠。

(四)教师应按照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避免因教学进度过快导致学生发生意外。

第十条实验实习安全管理
(一)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急救箱等。

(二)实验员应具备相应的实验技能和安全知识,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三)实验员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四)实验员应定期检查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器材安全可靠。

第十一条社会实践安全管理
(一)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确保活动安全。

(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应遵守活动纪律,服从组织安排。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场地应具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第十二条课外活动安全管理
(一)课外活动场所应具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二)课外活动组织者应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安全。

(三)课外活动组织者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课外活动组织者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防止学生发生意外。

第四章课程安全事故处理
第十三条发生课程安全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立即组织救援,保护受伤人员;
(二)立即报告学校课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三)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四)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十四条课程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一)学校课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
(二)调查组应全面收集事故有关证据,查明事故原因;
(三)调查组应根据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报学校课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审批;
(四)学校课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应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事故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第十五条对在课程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六条对违反课程安全管理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规定由学校课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规定为示例性内容,具体内容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