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卷及答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力机是
A.蒸汽机B.电动机
C.内燃机D.计算机
2.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

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A.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贝多芬——近代伟大的音乐家——《英雄交响曲》
C.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革命的镜子——《高老头》
D.达尔文——近代生物学的莫基者——《物种起源》
3.《寂静的舂天》的章节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书中警示的是
A.人口问题
B.环境问题
C.毒品问题
D.战争问题
4.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①蒸汽机的产生②汽车的发明③飞机的研制④核能的利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5.右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对该表格解读正确的是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61~1873 3.3 5.0未统计 3.8
1874~1890 1.7 5.2 2.1 3.5
1891~1900 1.6 3.5 2.6 4.8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B.美、德后来居上,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D.英、法两国基本没有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6.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贵妇人问达尔文:“您看我也是猴子变的吗?”达尔文微笑着说:“是的。

不过,您是一只漂亮的猴子变的!”他俩的对话与什么理论有关
A.万有引力定律
B.适者生存原理
C.相对论
D.生物进化论
7.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内燃机
C.改良蒸汽机
D.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8.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人人都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9.1908年,采用流水装配线大规模作业的福特T型车面世,以其低廉的价格使汽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美国亦自此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度”。

福特T型车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技术的进步B.蒸汽机的发明
C.电力时代的到来D.内燃机的应用
10.下列世界文化名人与成就配搭正确的是
A.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人间喜剧》
C.巴尔扎克﹣﹣《英雄交响曲》
D.贝多芬﹣﹣《物种起源》
11.诗人拜伦在《唐璜》中写道:“牛顿与亚当,一个解决了物体的坠落,一个解决了精神的堕落,而且都源于一个苹果”。

“解决了物体的坠落”的原理是
A.光学分析B.微积分学C.万有引力定律D.进化论
12.“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段话出自一位科学家之口,而这位科学家又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他是
A.麦克斯韦B.爱迪生C.牛顿D.哥白尼
13.日本是近代亚洲惟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之所以避免了类似其他亚洲国家的厄运,是因为它成功实施了()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天皇专制D.幕府将军的统治14.近代自然科学的殿堂中群星璀璨。

以下人物应列入其中的是()
①牛顿
②贝多芬
③巴尔扎克
④达尔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其中“吸引了世界”是指()
A.改良了蒸汽机B.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
C.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16.分析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国家
美国德国
类别
煤炭钢煤炭钢
时间
1870-1879年4900万吨38万吨4600万吨31万吨1910-1914年47400万吨2657万吨24700万吨1479万吨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C.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D.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
17.《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19世纪某一事件时说:“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同时又对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这指的是( ) A.但丁及《神曲》B.马克思及《共产党宣言》
C.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D.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18.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期。

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蒸汽时代的到来
C.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D.电气时代的到来
19.拜伦(1788~1824年)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
A.他在报纸上看到有关黑人奴隶买卖的广告
B.他与欧洲大陆的朋友用电话交流写作心情
C.他听说拿破仑当上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D.他乘坐轮船到欧洲大陆各国旅游了解国情
20.下表中信息能够直接佐证的是近代欧洲城市人口数量表(部分)
A.人口数量越来越多B.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C.城市环境越来越好D.贫富差距不断加大
2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

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话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科学家比技工伟大
B.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发明家主要来自非凡才能的技工
D.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22.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水火不容
B.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
C.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D.帝国主义重分世界的矛盾日趋激烈
24.下图显示的是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状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分是( )
A.地主B.资本家C.工人D.农民25.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变化表
年份1840187019001920
百分比2214.88.47.1
导致表格中农业人口百分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蓬勃进行B.殖民帝国开始建立
C.工业化进程的影响D.资产阶级革命成功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次等人设计出内燃机,随后靠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和飞机问世,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擅长深刻细致的
心理描写,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他的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而《高老头》是法国巴尔扎克的作品,故C对应错误,符合题意;ABD 搭配正确,排除。

故选C。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时间“1900——200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迅速增加,这与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发明密切相关。

本茨以内燃机为动力,在19世纪80年代发明了汽车。

以内燃机为动力,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的大量开采。

②③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蒸汽机促进了煤炭的开采,故①不符合题意。

核能的利用与石油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仔细观察表格可知,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发生巨大变化,德国超过英法,在欧洲发展最快,美国紧随其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美国、德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由此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故A 符合题意。

BC不能从框表中得出,D说法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历史影响。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在书中达尔文指出,一切物种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题干材料中的对话正是反映了生物进化论,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牛顿提出的,B项
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爱迪生发明照明电灯,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使人类世界大放光明,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的生活,所以说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故D符合题意;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发明内燃机、改良蒸汽机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

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

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B符合题干材料;ACD不能说明农民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故本题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T型车以其低廉的价格使汽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该车的巨大成功来自于其亨利·福特的数项革新,主要革新是以流水装配线大规模作业代替传统个体手工制作,这种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度”,故A符合题意;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B不符合题意;电力的广泛运用标志着电力时代的到来,故C不符合题意;内燃机的应用,推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

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世界文化名人与成就配搭正确的是“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故A符合题意;BCD搭配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决了物体的坠落”的原理是万有引力定律,因此C正确;ABD分属于光学、数学、生物学,与物体坠落无关,由此排除ABD。

综上故选C。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的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因此,他被称做“现代科学之父”,故C符合题意;麦克斯韦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爱迪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在电力方面有很大贡献,故B不符合题意;哥白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他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而且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故选B。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近代自然科学”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符合题意;②贝多芬是音乐家,不符合题意;③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不符合题意;④达尔文是近代科学家,提出了进化论,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④符合题意,D项
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①②③④类型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类选择题做好的方法是排除法,需要学生抓住题干的限定词“近代自然科学”,以此为依据,排除不符合要求的人物,得出正确答案。

1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思考和研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选项D符合题意,瓦特改良了蒸汽机,A排除;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B排除;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排除。

故此题选D。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的发明和应用,电力作为新能源和新动力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题干材料的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

B
符合题意,AC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

他提出“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故D符合题意;但丁及《神曲》出现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

与题干的“19世纪”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间是1848年,主要是指导工人运动,与题干的“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出现在17世纪,与题干的“19世纪”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D
解析: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4年到1918年,不符合材料时间;B项蒸汽时代的到来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C项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在15到19世纪;D性电气时代的到来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楚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19世纪70年代,根据这个时间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找到符合这个时间的选项即可。

1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19世纪初期不会出现。

ACD在19世纪初期已经出现,不符合题意。

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近代欧洲城市人口数量表的数据,可以看出1800年左右到1850年左右,近代欧洲城市人口增长很快,能够直接佐证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故B符合题意;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是数据的直接体现,排除A;城市环境越来越好、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与题干表格数据无关,排除CD。

故选B。

2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多半是由熟练的技工完成的,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不紧密,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紧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的特点,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紧密,故B项正确。

科学家比技工伟大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明家主要来自非凡才能的技工,C项错误。

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是指巴黎公社;C和1917年无关。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D。

2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实质而言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大集团的对抗不但是相互勾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相互争夺,重新分割世界。

C项没有这层意思,此题要求回答的不是两大集团的实质而是两大集团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C项是不合题意的。

故答案为D。

24.D
解析: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正在进行,通过圈地运动,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无业游民,为了谋生,这些农民就到城市中成为雇佣工人,所以农民的数量逐渐减少,D项正确,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时间19世纪的英国,可以想到根工业革命有关,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资本家工厂增多,农民阶级开始转变为工人阶级,由此做出正确的选择。

2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阅读题文表格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变化表,表格中农业人口百分比数字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因为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工业发展成为英国最主要的经济方式,从而得出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导致表格中农业人口百分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C符合题意;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地展开。

A不正确;殖民帝国开始建立与题意无关,B不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发生于17世纪末期,D不正确;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