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2》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
学习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出示课件,回顾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全班交流,老师指导
(一)对学:课文介绍了北京春节的哪些风俗习惯?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二)汇报
(三)小组合作
1、画出文中描写春节热闹场面的段落,读一读,交流自己的感受。
2、画出文中最能体现老舍“京味儿”语言特色的句子,相互读一读并
交流感受。
(四)汇报
1、学生分享小组合作的成果。
(预设:抓住年前的忙碌和过年的热闹来交流。
)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从家家赶做菜男女老少都穿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等语句体会除夕的热闹。
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全方位的描写,更体现除夕的热闹,也可见老舍先生描写细腻。
正月初一: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男人在午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女人在家中接客。
逛庙会可通过学生查找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正月十五: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
2、教师出示相关节日的风俗习惯,加深了解。
三、回顾写作顺序,提炼方法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2、总结:
作者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五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种方法就是:详略得当,作用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让人印象深刻。
四、课堂练习
设计课堂小活动加深对北京春节的记忆。
五、作业布置
1、摘抄描写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2、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分别有什么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