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考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9) 一、选择题
1.算式180×(1+ ),可以解决下面()问题.
A. 六年级同学采集植物标本180件,采集的昆虫标本比植物标本少,六年级同学采集了多少件昆虫标本?
B. 幼儿园的李厨师准备包180个包子,已经包了其中的,已经包了多少个包子?
C. 阳光超市11月的营业额是180万元,12月的营业额比11月增长了,阳光超市12月
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2.红花朵数的等于黄花朵数。
把它们的关系写成数量关系式是()
A. 红花朵数×(1+ )=黄花朵数
B. 红花朵数× =黄花朵数
C. 黄花朵数× =红花朵数
D. 黄花朵数×(1+ )=黄花朵数
3.杯子中原来盛有800毫升水,小华将杯中的水倒出一些后,情况如图:求从杯子中倒出了多少毫升水?正确的列式是()
A. 800×
B. 800×
C. 800×
4.哪幅图表示 × 的积?
A. B. C.
5.小明看一本14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应从()页看起.
A. 20
B. 21
C. 120
6.5千克的和1千克的相比较,结果是()。
A. 5千克的重
B. 1千克的重
C. 一样重
D. 无法比较
7.一根4米长的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第二次用去米。
两次用去的电线长度相比较,()。
A. 一样长
B. 第二次长
C. 第一次长
8.如图,设大长方形的面积为“1”,阴影部分的面积=()。
A. 3×
B. ×
C. ×
D. 4×
9.儿童的负重最好不要超过体重的,下面()同学的书包超重了。
A. B. C.
10.有两根同样长的丝带,从第一根上先用去,再用去米;从第二根上先用去米,
再用去余下的,都仍有剩余。
两根丝带剩余的部分相比,()。
A. 第一根长
B. 第二根长
C. 一样长
D. 无法确定
11.两根铁丝都长2米,第一根用去,第二根用去米,则剩下的()
A. 第一根长
B. 第二根长
C. 两根一样长
D. 无法判断12.一件衣服,先涨价后,再降价,现价与原价相比,价格()
A. 不变
B. 涨了
C. 降了
二、填空题
13.妈妈买来5千克水果,第一天吃了它的,第二天吃了它的千克,两天一共吃了________千克.
14.有200辆自行车,卖出,卖出________辆,还剩________辆。
15.2019年国庆阅兵反映出全军将士对强国强军伟大事业的共同追求。
受阅部队由15个
徒步方队、32个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组成,空中梯队的数量比徒步方队少,空中梯队有________个。
16.元旦期间同学们布置教室,一根彩带长20米,第一次用去它的,第二次用去米,这时彩带比原来短了________米。
17.一项工程,甲单独做8天可完成,乙单独做4天可完成,两人合作________天就可以完成。
18.一袋面粉重60千克,已经吃了,还剩________千克。
1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 = ________
20.明明读一本320页的书,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第二天看了剩下的,第三天应从第________页开始读。
三、解答题
21.现对六年级40名学生的每天课外阅读时间进行调查,并绘制如下统计图。
六年级40名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统计图
(1)每天课外阅读“0.5至1小时(不含1小时)”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请将统计图画完整。
(2)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________的人数最多,占全班人数的________%。
(3)每天课外阅读“1.5小时以上”的学生人数比“0.5小时以内”的少 ________。
22.
23.牛郎星运行速度是26千米/秒,织女星运行速度是牛郎星的。
织女星每秒运行多少千米?
24.张奶奶养了黑兔子60只,养的白兔比黑兔少,白兔子有多少只?
25.小军看一本56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
(1)小军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多少页?
26.李奶奶家养鸡40只,养的鸭比鸡多,鸭比鸡多多少只?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解答】解:A项中的问题作答时,正确的列式是180×(1-);B项中的问题作
答时,正确的列式是180×;C项中的问题作答时,正确的列式是180×(1+)。
故答案为:C。
【分析】A项中,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是:六年级同学采集昆虫标本的件数=六年级同学采集植物标本的件数×(1-采集的昆虫标本比植物标本少几分之几);B项中,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是:李厨师准备包包子的个数×已经包了其中的几分之几=已经包了的个数;C项中,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是:阳光超市12月的营业额=阳光超市11月的营业额×(1+12月的营业额比11月增长几分之几)。
据此列式作答即可。
2.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写成数量关系是:红花朵数×=黄花朵数。
故答案为:B。
【分析】以红花朵数为单位“1”,把红花朵数平均分成4份,黄花朵数相当于其中的3份。
3.C
解析: C
【解析】【解答】解: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800×。
故答案为:C。
【分析】一共有800毫升水,把总量平均分成8份,倒出的部分是5份,也就是倒出了总
量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即可。
4.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A:表示的积;
B:表示的积;
C:表示的积。
故答案为:B。
【分析】先用浅色阴影表示整个图形的,然后把浅色阴影部分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
3份涂成重色,这样就能表示出的积。
5.B
解析: B
【解析】【解答】140×+1=21(页)
故答案为:B。
【分析】先用乘法求出第一天看了多少页,然后用它加上1即可解答。
6.C
解析: C
【解析】【解答】解:5千克的是千克,1千克的是千克。
故答案为:C。
【分析】求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这个量×几分之几。
7.C
解析: C
【解析】【解答】4×=1(米)
1米>米
故答案为:C。
【分析】把全长看作单位“1”,第一次用去全长的,就是用去4米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即可求出第一次用去的电线长度。
第二次用去的是具体长度。
最后比较两次用去的电线长度即可。
8.C
解析: C
【解析】【解答】如图,设大长方形的面积为“1”,阴影部分的面积=。
故答案为:C。
【分析】先看看阴影部分所占的三个格占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然后看看阴影部分占这三个格的几分之几,最后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即可解答。
9.B
解析: B
【解析】【解答】选项A,30×=4.5(千克),4千克<4.5千克,书包没有超重;
选项B,20×=3(千克),4千克>3千克,书包超重;
选项C,40×=6(千克),5千克<6千克,书包没有超重。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每个人的体重×书包标准质量占体重的分率=书包的标准质量,然后对比,如果背的书包质量小于标准质量,则没有超重,如果大于标准质量,就超重了,据此解答。
10.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假设丝带的长度是5米,则第一根剩下:
5×(1-)-
=3-
=(米)
第二根剩下:
=
=(米)
,所以第二根剩下的长。
故答案为:B。
【分析】注意这两个的意义是不同的,不带单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用去了2份;带有单位的表示用去的实际长度。
假设丝带的长度是5米,分别计算出两根丝带剩下的长度即可。
11.B
解析: B
【解析】【解答】2×=(米),米>米,则第一根用去的长,剩下的短,故第二根剩下的长。
故答案为:B。
【分析】先用2米×计算出第一根用去的长度,再与米比较即可得到哪根用去的长,进而判断出哪根剩下的长。
12.A
解析: A
【解析】【解答】解:1×(1+)×(1-)=1,所以现价与原价相等。
故答案为:A。
【分析】将这件衣服的原价看成单位“1”,那么现价=原价×(1+先涨价几分之几)×(1-再降价几分之几),然后与原价作比较。
二、填空题
13.25【解析】【解答】解:5×25+25=225(千克)所以两天一共吃了225千克故答案为:225【分析】两天一共吃了的千克数=第一天吃的千克数+第二天吃的千克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解析:
【解析】【解答】解:5×+=(千克),所以两天一共吃了千克。
故答案为:。
【分析】两天一共吃了的千克数=第一天吃的千克数+第二天吃的千克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14.80;120【解析】【解答】200×25=80(辆)200-80=120(辆)故答案为:80;120【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自行车的总辆数×卖出的占总数的分率=卖出的辆数然后用自行车的总辆数-卖出的辆
解析: 80
;120
【解析】【解答】200×=80(辆),
200-80=120(辆)。
故答案为:80;12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自行车的总辆数×卖出的占总数的分率=卖出的辆数,然后用自行车的总辆数-卖出的辆数=剩下的辆数,据此列式解答。
15.【解析】【解答】解:15×(1-15)=12个所以空中梯队有12个故答案为:12【分析】空中梯队有的个数=徒步方队的个数×(1-空中梯队的数量比徒步方队少几分之几)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解析:【解析】【解答】解:15×(1-)=12个,所以空中梯队有12个。
故答案为:12。
【分析】空中梯队有的个数=徒步方队的个数×(1-空中梯队的数量比徒步方队少几分之
几),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16.5【解析】【解答】解:20×12+12=10+05=105(米)故答案为:105【分析】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出第一次用去的长度把两次用去的长度相加即可求出彩带比原来短的长度
解析:5
【解析】【解答】解:20×
=10+0.5
=10.5(米)
故答案为:10.5。
【分析】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出第一次用去的长度,把两次用去的长度相加即可求出彩带比原来短的长度。
17.83【解析】【解答】解:1÷(18+14)=83所以两人合作83天就可以完成故答案为:83【分析】把这项工程看成单位1那么两人合作可以完成的天数=1÷(甲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几分之几+乙每天完成这项工
解析:
【解析】【解答】解:1÷(+)=,所以两人合作天就可以完成。
故答案为:。
【分析】把这项工程看成单位“1”,那么两人合作可以完成的天数=1÷(甲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几分之几+乙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几分之几),其中甲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几分之几=1÷甲单独做完成的天数,乙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几分之几=1÷乙单独做完成的天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18.【解析】【解答】解:60×(1-45)=12所以还剩12千克故答案为:12【分析】还剩的千克数=这袋面粉的重量×还剩下的面粉占整袋面粉的几分之几其中还剩下的面粉占整袋面粉的几分之几=1-已经吃了几分
解析:【解析】【解答】解:60×(1-)=12,所以还剩12千克。
故答案为:12。
【分析】还剩的千克数=这袋面粉的重量×还剩下的面粉占整袋面粉的几分之几,其中还剩下的面粉占整袋面粉的几分之几=1-已经吃了几分之几,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19.23×14=16【解析】【分析】先看斜线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然后看方格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用乘法即可求出方格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解析:
【解析】【分析】先看斜线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然后看方格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
分之几,用乘法即可求出方格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20.【解析】【解答】解:第一天读的:320×14=80(页)第二天读的:(320-80)×13=80(页)第三天应开始读的页数:80+80+1=161(页)故答案为:161【分析】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先计
解析:【解析】【解答】解:第一天读的:320×=80(页),
第二天读的:(320-80)×=80(页),
第三天应开始读的页数:80+80+1=161(页)。
故答案为:161。
【分析】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先计算出第一天读的页数;然后用剩下的页数乘求出第二天读的页数,把两天读的页数相加,再加上1就是第三天开始读的页数。
三、解答题
21.(1)解: 40× =10(名),
六年级40名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统计图
(2)0.5小时以内;37.5
(3)
【解析】【解答】(2)因为15>10>9>6,所以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0.5小时以内的人数最多,占全班人数的15÷40=37.5%。
(3)(15-6)÷15=。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六年级一共有40人参加调查,根据条件“ 每天课外阅读
“0.5至1小时(不含1小时)”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可知,六年级参加调查的总人数×=每天课外阅读“0.5至1小时(不含1小时)的学生人数;观察统计图可知,纵轴每格代表2人,据此画出每天课外阅读“0.5至1小时(不含1小时)的条形;
(2)对比各时间段阅读的学生人数,即可得到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哪个时间段的人数最多,用这个时间段的人数÷参加调查的六年级总人数=这个时间段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3)要求每天课外阅读“1.5小时以上”的学生人数比“0.5小时以内”的少几分之几,(每天阅读0.5小时以内的人数-每天课外阅读“1.5小时以上”的学生人数)÷每天阅读“0.5小时以内”的人数=每天课外阅读“1.5小时以上”的学生人数比“0.5小时以内”的少几分之几,据此列式解答。
22.解:180× =135(千米)
答:已经行了135千米。
【解析】【分析】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全程的长度乘已经行的占全程的分率即可求出已经行的长度。
23.解:26× =14(千米/秒)
答:织女星每秒运行14千米。
【解析】【分析】织女星每秒运行的距离=牛郎星运行速度×织女星运行速度是牛郎星的几分之几,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24. 60×(1-)
=60×
=48(只)
答:白兔子有48只。
【解析】【分析】根据条件“ 张奶奶养了黑兔子60只,养的白兔比黑兔少”可知,把黑兔
的只数看作单位“1”,用黑兔的只数×(1-)=白兔的只数,据此列式解答。
25.(1)解:56×(+)=30(页)
答:小军两天一共看了30页。
(2)解:56×(-)=2(页)
答: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2页。
【解析】【分析】(1)小军两天一共看的页数=这本书的总页数×(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的页数=这本书的总页数×(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26.解:40× =24(只)
答:鸭比鸡多24只。
【解析】【分析】以养鸡的只数为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养鸡的只数乘鸭比鸡多的分率即可求出鸭比鸡多的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