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引入高职声乐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音乐引入高职声乐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17T05:17:38.990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5期作者:罗珊珊[导读] 本文主要是分析流行音乐引入高职声乐教学的必要性,在现如今的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对于流行音乐的引入不太到位,导致声乐课程成为音乐欣赏课。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是分析流行音乐引入高职声乐教学的必要性,在现如今的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对于流行音乐的引入不太到位,导致声乐课程成为音乐欣赏课。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声乐老师要将流行音乐引入其中,融合现代化流行气息,熏陶学生们的文化素养。
因此,将流行音乐引入到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强化教学和舞台实践二者的融合性,符合现代学生们的内心需求和时尚心理。
关键词:流行音乐;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必要性;分析
前言
流行音乐素来有“大众音乐”的美称,在社会大众中有较高的传唱度,因其内容十分简短,而且通俗易懂,或者说,流行音乐是在社会大众生活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高效发展,将流行音乐引入到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之中,需要声乐老师引入时代的流行元素,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灵动性思维,科学、合理的优化音乐题材、赏析形式,营造更为轻松、欢愉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们由浅入深的提高自身音乐感知能力。
1.流行音乐的相关概述内容分析
流行音乐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之下的产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内容比较通俗、形式更加活泼、风格也是多种多样、情感表达也更加细腻,具有很高的审美表达价值和强烈的感染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在大部分的青少年群体广为流传、传唱或者欣赏,盛极一时的甚至流传于后代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歌曲或者乐曲,深深的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又被称之为“大众音乐”
[1]。
在新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流行音乐也日渐成为电视荧幕、网络屏幕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凭借轻快的语调、大众的歌词,深受广大青年群体、中年群体的欢迎,同样也是现下广大人民群众口中时常提起的热点话题。
比如:古风歌曲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故乡是北京》逐渐走向社会大众之中,成为流行音乐和传统戏曲发展有效结合的艺术结晶,在新世纪之后,《霍元甲》、《青花瓷》、《江南》、《新贵妃醉酒》、《红昭愿》、《牵丝戏》等优秀作品,再度风靡全中国,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
2.流行音乐的基本特征和优势
流行音乐本身的群众基础十分广阔,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之中,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不仅仅是娱乐所在,更是精神和艺术文明的重要寄托,而且,从侧面角度还能反映社会大众的现实生活记录。
第一,流行音乐比较通俗易懂,受众面积十分广大。
和高雅艺术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不具备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需求,便于人们演唱,内容也是颇受大众欢迎,可以达到情感上的共情,真正的做到“艺术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
第二,流行音乐符合时代社会的基本发展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和时尚流行的事物之间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集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在现代化生活中日益变化的审美文化需求。
同时,流行音乐本身的表现方式也是多元化的,在社会经济高效发展的趋势之下,再加上各种电子乐器的发明,在一定程度上给流行音乐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也催生了流行音乐意想不到的可能性[2]。
第三,流行音乐比较容易于各种音乐文化元素,善于推动不同音乐风格的可持续发展。
在民族音乐之中,尤其是古典音乐、戏剧音乐,和流行音乐有效地融合,有助于古典音乐、戏剧音乐二度翻红。
不同音乐元素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有助于推动整个音乐文化的发展。
以流行音乐为基本媒介,有助于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扬民族音乐、地域文化。
3.流行音乐引入高职声乐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流行音乐有助于促进高职声乐教学的高效发展
流行音乐是一种新型的音乐门派,具有强大群众基础,比较通俗易懂,很容易受到更多观众朋友们的喜爱。
和其它类型的音乐进行比较分析,更符合现代化人民群众的基本审美需求,而且表现形式具有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时代的进步以及思想的快速发展[3]。
在21世纪的今天,流行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占据重要的发展地位,已经成为人们的娱乐、艺术和精神的寄托,更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真实记录,比较深得社会大众的欢迎。
(2)流行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趣流行音乐融合多种音乐的艺术特征,实现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相互交流和发展,对于整个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和其他音乐类型进行对比分析,流行音乐没有太多的具体格式、风格、语言等方面的要求,而且形式多元化,便于人们演唱,其中的内容
比较临近现实生活,真正的实现音乐艺术的生活化。
最后,流行音乐比较符合时代社会的基本发展需求,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质。
4.高职声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没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流行音乐来源于社会大众,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和古典音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古典音乐的内容和形式比较紧密,在确定音乐情感内容之后,音乐风格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制定,虽然演唱人员不同,演绎同一个版本的经典名曲也应该按照创作者的基本原则进行,不能擅自更换音乐风格。
与之相反地,流行音乐不太一样,虽然创作人员也想阐述具体的表达内容,但是演唱人员通过不同的诠释方法演绎不同的风格,一首经典的流行音乐可以更换不同的版本,这正是流行音乐独特的魅力[4]。
但是现阶段,大部分的声乐老师在组织流行音乐教学环节之中却还是按照古典音乐的教学模式开展,导致流行音乐演绎出统一、刻板的问题。
实际上,流行音乐需要声乐老师为学生们创造十分开阔的空间,这样才能真正建立独特的表演形式。
(2)教学目标不太明晰化通过对高职声乐教学之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声乐老师和学生们对于其基本教育的理解不太一致,导致教学目标不太明确。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因为学生比较喜欢流行音乐,所以对于流行音乐的理解和接受较高。
但是,从声乐老师的角度来理解,大部分的老师都是在传统教育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学习形式也都是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教育内容不能和学生建立强烈的共鸣,在师生之间产生巨大的沟通障碍,从而导致老师不能正确的把握流行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
比如:高职院校中流行音乐教育课程对人才培养的意义比较模糊,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更多方面的能力,基于以上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学目标不太清楚。
5.流行音乐引入高职声乐教学的实施路径分析(1)在演唱方法上引入流行音乐
流行唱法也被称之为通俗唱法,其基本特征是演唱自由,能够让演唱人员的肌肉更为放松,重点强调用自身的真实性音色来演唱;而且个性比较突出,情感流露的更为自然,没有太多的规矩束缚。
基于以上这些特点,让学生们更容易的进入到演唱状态之中,快速的进入到艺术角色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但是,在高职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老师过于强调“美声、民族”的唱法要求,学生在声乐练习之中会受到更多的理论条件限制,在比较刻板的要求之下进行演唱,导致学生丧失最原本的歌唱能力,严重违反了声乐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5]。
甚至有大部分的学生们在毕业之后唱歌的感觉反而不如上学的时候,严重的情况之下,有大部分学生不敢演唱。
高职声乐教学主要是针对学前教育,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老师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演唱情况,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们的演唱能力,将流行音乐引入其中,利用流行音乐中放松、自然的特征,结合不同的嗓音条件选择相对应的唱法技巧,发挥其个人的音色特点。
在掌握其基本发声技巧之后,不能更多的要求口型完全打开的幅度,特别是男生,喉头一定要下座等各种规矩。
作为一个优秀的歌唱者,只有“好听不好听”,没有“专业不专业”。
(2)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引入流行音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创新、改革发展,紧跟时代社会的基本发展潮流,引领时代文化的发展走向。
目前,电声乐队已经成为流行音乐的主要表演形式,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演出形式也是
比较灵活、自由,深得现代“90后”、“00后”的喜爱。
通过借助先进的电子科技和乐器,将乐器演奏和演唱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以一种简单、个性化的手段将音乐带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会演奏电声乐器,对现有的资源进行配置,将学生的乐器演奏特长和声乐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更多的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声乐学习之中,而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老师灌输的声乐知识。
这样的教学模式,促使更多的学生热爱音乐,有效的提高高职声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过去的高职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老师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灌输式”、“填鸭式”等等,导致高职声乐教学质量较差。
基于此,声乐老师将流行音乐有效的引入其中,借用流行音乐中的演唱方法、表演方式、题材曲目等等,从不同角度加快声乐学习和艺术教育的融合,大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声乐教学之中,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专业、高质量、高技能的全面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郑波,韦思铭.论阿多诺《新音乐的哲学》思想视野边界——兼谈\"首届中国民族男高音声乐论坛\"的\"气息说\"启示[J].天府新论,2019(3):9‐10.
[2]赵宇涛.基于创新角度的声乐教学方法及实践应用——评《声乐教学艺术与方法创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9):1‐2.
[3]吴沁柯.互联网时代下的声乐表演混合式教学探究——评《高校声乐教学的歌唱技法与历史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9,317(09):154‐154.
[4]袁文.学生多元演唱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院校声乐教学——评《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声乐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3): 1‐2.
[5]刘建芬.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发展探索——评《高校音乐教育与声乐教学研究》[J].林产工业,2020,336(04):1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