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27.《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郭沫若诗两首》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领悟诗歌的主旨
2.欣赏诗歌奇妙的想象,并能在阅读诗歌时展开自己的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理解“树”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歌的内涵。
【作者简介】
郭沫若,某某某某人。
著名诗人、作家、学者。
(让学生看注释,掌握要点。
)他的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写于1919年至1920年,诗集中充满了“五四”时期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当时是五四运动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两度回国。
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的失望和悲愁情绪,但也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
本课两首诗都是选自《星空》。
学习字词。
注音:训诫(jiè)陡峭(qiào)嶙峋(lín)(xún)耸立(sŏng)啜泣(chuò)着眼(zhuó)头晕目眩(xuàn)迂回(yū)纳罕(nà)(hǎn)小心翼翼(yì)闷热(mēn)屡次(lǚ)【自主学习】
(1)诗人从夜色中眺望远远的街灯,他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明确:由人间远远近近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联想到天上璀璨的明星,联想到它们好像是无数的明星洒落到了人间,而遥望星空,那缀满天际的明星又多么像是人间地上的街灯!
在作者的视野中,地上有星一样的灯,天上有灯一样的星,它们都在黑夜里远远近近的闪着无数的光亮,自然由此产生了联想。
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板书:街灯=明星 } 联想)
(2)什么是联想?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联想的双方要有类似的地方,有一定的联系,才能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3)由这天上的街灯,诗人发挥了他大胆的想象力,他奇思妙想想到了什么?
明确: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牛郎织女
(板书:→街市→物品→人 } 想象)
(4)什么是想象?
想象:就是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
(5)天上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明确:街市繁华富贵、牛郎织女自由来往、闲游,人们的生活是自由、美满、幸福、光明的。
(6)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爱情生活是悲惨的,而诗人却想象他们过着自由、美满、幸福的光明生活,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明确:诗人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不满,对自由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板书:追求自由、美满、幸福、光明)
7、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何不同?
明确: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①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感悟到了什么旋律?(学生讨论、归纳:忧伤、迷惘、追寻……)②哪些诗句充满了忧伤?(学生讨论、归纳: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③请同学们用散文笔法叙说书中的静夜景,(学生讨论、归纳:淡淡的月光就是淡淡的忧愁,故乡的松林啊,依稀在梦中,点点落在笔下,可能身处他乡的缘故,仿佛看到了故乡的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勾起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因此,这几句要念得充满了淡淡的忧愁)请同学们带着淡淡的愁伤齐读第一节
④哪些诗句充满了迷惘、追求?(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老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凄婉的鲛人流珠。
讨论、归纳:异乡的月光令人思接万里,故乡的印象充满了淡淡的愁伤,为什么?诗人联想到那银亮壮观的天河被海雾笼罩、隔断、感到困惑、迷惘、追寻,这里的天河指银河吗?不,是诗人所热爱的美丽的祖国。
祖国灾难深重,令诗人痛心忧伤,诗人怕祖国的前途茫茫,想到多情的海雾似有泣——远远的海雾模糊,由此,又产生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想象——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⑤鲛人真的是指鱼吗?这泪为什么而流呢?
师生讨论、归纳:鲛人指的是诗人这类爱国青年,他们看到祖国的现实,天河的无处寻觅,只能遥望茫茫的大海,像伤心的鲛人伫立岸边,对月深思,思乡泪、爱国泪、忧心泪,化成一行行诗行,这也可视为诗人的“流珠”吧?这也可视为诗人眷怀祖国,感怀世事的心灵投射吧?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朗读第二节,读出联想的迷惘追求。
7.学生X读,审美陶情,融为一体
学生领悟了诗的旋律,意境,X开想象的翅膀,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体会亲切,在反复的诵读中,欣赏景物,陶冶情操,感悟了诗中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怎么说呢?(学生讨论、归纳)板书: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乡之情
8.全班齐读全诗,赏析写作特色
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揣摩作者的语言。
叠韵词“淡淡”“团团”写出景物的朦胧美,令人感到淡淡的愁伤;动词“笼罩”,以动衬静,写出动态、柔和、宁静、朦胧的夜景;“疏”与“漏”的照应,写出了几颗星透过云层无意而自然显露出来,让人看到一丝光明;“怕”字写活了海雾似有情似有泣,诗人的忧与爱感动海雾中的鲛人,使人领悟到鲛人流的不是泪,而是心血、真情,语言精练、含蓄、深刻,表达得淋漓尽致。
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诗人修辞的妙用,第二节以设问开始,以反问结束,令人悬念在心,言尽而意未尽;诗人引用鲛人的典故,显得凄婉动人,真切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乡情。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因为作者正是痛恨黑暗现实,才觉得美好的世界只有在天上,才想象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美好,在这样的想象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告诉人们理想的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其目的在于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
【合作探究】
【写作特色】
看看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内容: 题材: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感情:都充满了恬静\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
不同点:《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课文结构】
【当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