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散人著作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水散人著作考
陈丽萍;文革红
【摘要】署名“烟水散人”的作品是否为徐震所作,学术界对此观点不一.经过考辨和分析可以发现,《女才子书》和《赛花铃》确由“烟水散人”徐震纂辑或校阅,其他如《桃花影》《春灯闹》《梦月楼情史》《鸳鸯配》《珍珠舶》《合浦珠》乃是书坊借用“烟水散人”的名号进行的伪托.“古吴烟水散人”的名称是清代乾隆年以后才出现的,是书坊啸花轩刊刻《前后七国志》时的伪托,和清初的烟水散人没有太大的关系.作《玉支玑》的烟水山人是民国年间书坊醉花楼的伪托.署名“烟水散人”的作家并非清初徐震一人.书坊之所以打着烟水散人的名号刊刻小说,乃是基于商业的目的.
【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00)006
【总页数】5页(P115-119)
【关键词】烟水散人;徐震;著作;考辨
【作者】陈丽萍;文革红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9
清代以“烟水散人”名号刊刻的小说10余种,其中不乏名篇佳作,故而对烟水散人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

目前,对烟水散人生平经历的研究学界已达成共识,即:鸳湖烟水散人为浙江秀水人徐震,字秋涛,明末清初人,为一落拓举子,一生不得志,乃借写小说以谴怀,如王青平的《关于徐震及其女才子书的史料》、郭浩帆的《“烟水散人”析义》、杨琳的《烟水散人生平著作考述》。

但是,众多小说版本中署名“烟水散人”的作家哪些是真正的烟水散人——嘉兴徐震,学术
界至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如杨昕的《烟水散人考辨》通过对烟水散人有关的资料梳理研究,论证出“古吴烟水散人”“鸳湖烟水散人”“檇李烟水散人”“南湖烟水散人”都是浙江嘉兴人徐震的别号[1](P27);林辰的《烟水散人及其作品质疑》则认为众多的烟水散人并非同一人[2](P98)。

只可惜林辰未找出有力的证据加以论证。

本文通过版本考辨,论证署名“南湖”“鸳湖”“醉李”“槜李”和“古吴”烟水散人的作家并非徐震一人,因而不能将这些作品的作者混为一谈,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烟水散人的作品创作风格前后差异如此之大的问题。

通过厘清署名“烟水散人”的作品的真正作者,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这些作品艺术风格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我们先将现存署名“烟水散人”的作品列表如表1。

由表1可知,署名“烟水散人”的作品共计13种。

按:杨琳的《烟水散人生平著作考述》一文列出署名“烟水散人”作品14种,其中第7种《春灯闹》与第8种《灯月缘》为同一种小说;啸花轩藏版的《灯月缘》由《春灯闹》易名而来。

因此,署名“烟水散人”的作品实际为13种,其中两种《清风亭》与《明月台》是清代咸丰年翁桂作,姑置不论。

经过对署名“烟水散人”的小说版本考辨,我们发现《女才子书》和《赛花铃》确由“烟水散人”徐震纂辑或校阅,其他如《桃花影》《春灯闹》《梦月楼情史》《鸳鸯配》《珍珠舶》《合浦珠》乃是书坊借用“烟水散人”的名号进行的伪托。

“古吴烟水散人”的名称是清代乾隆年以后才出现的,是书坊啸花轩刊刻《前后七
国志》时的伪托,和清初的烟水散人没有太大的关系。

作《玉支玑》的烟水山人是民国年间书坊醉花楼的伪托。

因此,署名“烟水散人”的作家并
非清初徐震一人。

用于考证的依据主要是对作品版刻情况及内容分析,通过刊刻时间、地点及作家籍贯的考证来判断该作品的作者是否为真正的烟水散人徐震。

本文所列13种作品中有两种可以明确为烟水散人徐震所作或校阅,即《女才子书》和《赛花铃》。

1.《女才子书》
《女才子书》是徐震所作,根据是《女才子书·叙》之题署和“徐震之印”“烟水
散人”两枚印章。

另外,《女才子书》第三幅插图有徐震之题赞,亦能说明问题。

徐震在其辑录的《牡丹亭骰谱》之“鸳湖烟水散人”的“识语”中,交代了作品的创作,见于清代张潮、杨复吉辑,沈茂德重编的《昭代丛书别集》。

该书第六册收录有《牡丹亭骰谱》,原题“秀水徐震秋涛录”,卷首鸳湖烟水散人识语云:
往余曾辑《女才子书》,首列《小青》,只句单辞无不具载,枣梨二十余年矣。

兹于别篇复睹斯谱。

卷首原序以为小青、素素合成者,要未敢信以为实,然将毋文人戏笔,因《冷雨幽窗》一诗附会其名耶?然而锦心绣口,妍手巧思,即起青娘而示之,应亦欣然首肯,不嫌唐突也,因重为校订,并附原序于后。

[3](P100)
可见,徐震确为《女才子书》的作者。

2.《赛花铃》
归属于烟水散人徐震的另一部作品为《赛花铃》,白云道人作,烟水散人校阅。

该书的编者白云道人为浙江湖州人。

首先,《赛花铃》卷端题“吴□白云道人编本”,“吴”字后面的字依稀可以辨认是繁体的“兴”字,至于下半部两点缺失的原因是版子存放太久导致的笔画脱落现象。

风月盟主《赛花铃·后序》云:“白云
道人,苕上逸品。

”[4]“吴兴”“苕上”均指湖州,则白云道人为湖州人是非常
明确的。

其次,从该书本身的内容来看,书中谈到的地名与湖州有关:“遂有一员
贼将,啸聚泖湖”,“看看掳到红家庄来,红芳听得风声不好,后知方公病体已愈,急忙打发儿子与曹士彬等前往方家读书。

又将细软什物收拾停当,雇了般只,着王氏竟到长兴外家避乱,自己住在家里,探听消息。

”[4]“泖湖”“长兴”均指湖
州一带,书中地名亦暗示白云道人为湖州人。

《赛花铃》的编者白云道人既然为湖州人,则《赛花铃》似应刊刻于湖州一带,和《女才子书》出于同一地区。

如果刊刻《赛花铃》的书坊伪托烟水散人之名,就很容易招致麻烦。

因此,《赛花铃》内封题“烟水散人校阅”,烟水散人题辞后又有“徐震”图章,说明《赛花铃》有可能就是烟水散人徐震校阅的作品。

校阅不等于著,没有必要伪托。

署名烟水散人的其余9部作品中有8部可能出自伪托,它们分别是醉花楼本《玉
支玑》、刊本《鸳鸯配》、啸花轩藏版《前后七国志》、刊本《合浦珠》、紫宙轩本《春灯闹》、刊本《桃花影》、刊本《梦月楼情史》、抄本《珍珠舶》。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传》一种未见,姑存疑。

下面就对这8部作品的真伪一一进行
考辨。

1.啸花轩藏版《前后七国志》
啸花轩藏版《前后七国志》非清初烟水散人的作品,详细考证参见文革红的《清代前期通俗小说刊刻考论》[5]。

根据啸花轩藏版《前后七国志》的避讳情况可知其
为乾隆年间版本,所以“古吴烟水散人”为乾隆以后人,并非明末清初的徐震。

杨昕的《烟水散人考辨》一文没有考证啸花轩藏版《前后七国志》的刊刻年代,所以才会将古吴烟水散人看作清初的徐震。

2.醉花楼刊本《玉支玑》
现存《玉支玑》刊本大多题“天花藏主人述”,原刻本为北京大学藏本,行款为半叶8行,行20字;另有一本为醉花楼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残存4回,与北京大学藏本版式、行款、风格类似,但应为翻刻本,考辨如下:
北大藏本刊刻精,字体端整美观,回目旁均有圈点,无简体字,应为天花藏原刻本。

醉花楼刊本版刻不精,字体差,圈点大多省略,刻劣,多简体字,内封题“烟水山人编次/玉支矶/醉花楼梓”,不题“天花藏主人”的名号,和天花藏主人刊书的风格颇不一致。

天花藏主人既为作者,不可能将冠名权让给烟水山人,因此醉花楼本不可能是《玉支玑》的原刊本,而是覆刻本,其所署的“烟水山人”是书坊的伪托,已非清初的烟水散人徐震。

3.《合浦珠》
《合浦珠》原刻本内封题“烟水散人编次/合浦珠/无心子题”,日本东北大学藏。

其编者“檇李烟水散人”与“鸳湖烟水散人”很可能并不是同一人,考证如下:
首先,他们生活的地域不同。

《合浦珠·题辞》署“桃花坞钓叟”,桃花坞钓叟为
苏州人,故事发生在苏州,书中提到“原来苏俗祀神,最以贤圣为重”作者对苏州风土人情极为熟悉,可能生活在苏州,则《合浦珠》可能是苏州书坊所刊。

尽管作者题“檇李烟水散人”,但与浙江嘉兴烟水散人活动的区域不同,因此两人很可能不是同一人。

其次,烟水散人从未提及作《合浦珠》之事。

《赛花铃》前有入话两则,其中之一叙明朝苏州钱九畹结交侠客申屠丈故事,所述即《合浦珠》故事内容。

既然云“这是旧话”,表明《赛花铃》的这则故事源于《合浦珠》,则《合浦珠》早于《赛花铃》。

但康熙元年烟水散人《赛花铃题词》却表示“予自传美人书后,誓不再拈一字,忽今岁仲秋,书林氏以《赛花铃》嘱予点阅”,鸳湖烟水散人表示从顺治十六年的《美人书》至康熙元年的《赛花铃》之间约2年时间内没有创作作品,也就
是说,他根本没有写过《合浦珠》。

烟水散人在点阅《赛花铃》之前,明明已有《合浦珠》,况且还使用了《合浦珠》的故事素材,烟水散人又怎么说“自传美人书后,誓不再拈一字”呢?这样就相当于把创作《合浦珠》的功劳抹杀了。

造成这种情况有三种可能性:一是《赛花铃》的烟水散人是冒牌之人,如林辰在
《烟水散人及其作品质疑》中即持这一观点[2]。

但是《赛花铃》序后有“徐
震”“烟水散人”印,从封面题字、作者题署、插图、刻工可断为浙江刊本,和作《女才子书》的烟水散人处于同一地区,时间上两部作品亦接近。

如果作伪的话,“烟水散人”势必不可能坐视不管,所以我们认为作《赛花铃》的烟水散人可能不是冒牌之人。

烟水散人点阅《赛花铃》时,可能并不知道入话中的故事源于《合浦珠》,或他根本就不知道有《合浦珠》,所以断然否定了除《女才子书》外,在点阅《赛花铃》之前,他还有另外的作品。

假如《赛花铃》的点阅者是假冒的烟水散人,他既然引用了《合浦珠》的内容,为何承认这是他自己的作品呢?可见,冒牌者在主观意识中也没有《合浦珠》是烟水散人作品的概念。

即使他有意识地要标榜自己是正宗的烟水散人,他也不会否定真正的烟水散人的作品。

二是《合浦珠》之作早于《女才子书》,如杨琳在《烟水散人生平著作考述》中即持这一观点
[6](P259)。

这一观点亦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倘若《合浦珠》早于《女才子书》,
则作者在《赛花铃》题辞中应当说“余自传《合浦珠》《女才子书》之后”云云;但烟水散人在辑录《女才子书》时,并未提及《合浦珠》。

三是《合浦珠》是假冒烟水散人的作品,烟水散人不承认这是自己的创作,作《合浦珠》的檇李烟水散人与鸳湖烟水散人不是同一人。

顺治年间《合浦珠》就已经定稿,用烟水散人的名号相号召,可能是出自书坊的障眼法,目的是为了商业促销。

4.《鸳鸯配》
原刊本藏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

无图,写刻,大塚秀高著录为清初刊本[7]。

《鸳鸯配》非清初烟水散人的作品,详细考证参见文革红的《清代前期通俗小说刊刻考论》[5]。

5.和幻庵居士合作的作品《桃花影》《春灯闹》《珍珠舶》《梦月楼情史》
烟水散人和幻庵居士合作的作品有《桃花影》《春灯闹》《珍珠舶》《梦月楼情史》4部。

幻庵居士在《女才子书》中仅有少量的评语,并不是一名非常重要的评者,
也没有相关的评语显示他的地望。

但后来题“烟水散人”的作品中,有4部是由
幻庵居士写序或作评的,这就使得他变得重要起来。

幻庵居士,或称东海幻庵居士、东里幻庵居士,为《桃花影》《春灯闹》《梦月楼情史》作序,《珍珠舶》题“东海幻庵居士批”,《春灯闹》题“东海幻庵居士批评”。

我们不禁要问《女才子书》中的“幻庵”是不是这名“东海幻庵居士”?《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东海”条云“在长江口以南,台湾海峡以北,凡福建、浙江及江苏南部之海岸,皆其区域”。

由于和幻庵居士有关的几部作品和苏州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设想幻庵居士可能为苏州人,因苏州可以用“东海”来代替,源于左思的《吴都赋》“佩长洲之茂苑,窥东海之府侧”。

“茂苑”和“东海”对举,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据《春灯闹》序“鸳矶咫尺,我当载酒而问之”知所居离烟水散人不远。

这名苏州的“东海幻庵居士”与《女才子书》的批评者湖州的“幻庵”极有可能不是同一个人。

幻庵居士与烟水散人合作的作品可能均出自伪托,考证如下:
(1)《桃花影》的故事题材由白云坞老人提供,烟水散人自跋云:
今岁仲夏,友人有以魏卞事,倩予作传,予亦在贫苦无聊之极,遂坐洙水钓矶,雨窗十日,而草创编就……予貂敝囊空,愁城难破,乃以传玉卿事,不胜欣慕击节,然只以自怡,友人必欲授之梨枣,但不知世有观者,果信之耶!抑疑之耶!此非予之臆说,予盖闻之白云坞老人云。

“白云坞老人”是否即湖州的“白云道人”难以判断,因此也就很难说《桃花影》和白云道人有何关联。

《桃花影》的故事素材是一名友人为烟水散人提供的,而且这名友人“必欲授之梨枣”,一再请求烟水散人将书出版,很可能是一名书坊主人。

这名为书坊聘请进行写作的人是否就是烟水散人徐震,由于缺乏可靠的证据,我们很难判断,姑且存疑。

(2)《春灯闹》,紫宙轩刊本,日本佐伯文库藏。

作者题“欈李烟水散人戏述,东
海幻庵居士批评”,内封题“烟水散人新著/桃花影二编/有《桃花影》一编,久已
脍炙人口,兹复以《春灯闹》续梓,识者鉴诸”,可知此书是作者继《桃花影》之后应书坊主紫宙轩主人的要求而撰写的小说。

欈李烟水散人是否即作《女才子书》的鸳湖烟水散人?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烟水散人是嘉兴人,而《春灯闹》作者可能是苏州人(参见文革红的《清代前期通俗小说
刊刻考论》[5])。

由于写《女才子书》的“烟水散人”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苏州人,综合各方面情况考察,我们认为《春灯闹》是由苏州或寓居苏州的文士创作的。

(3)《珍珠舶》,存抄本。

序题“鸳湖烟水散人自题于虎丘精舍”,序写作于苏州。

有两种可能:其一,书确实是鸳湖烟水散人在苏州写的,他写好《珍珠舶》后拿给苏州的书坊刊刻,但烟水散人仅提到过到苏州旅游,从未提到过到苏州写作之事。

《女才子书》卷8《郝湘娥》烟水散人小引有:“至丙申岁,余于金阊旅次,有燕客为余言保定郝湘娥事甚悉,不觉为之击节叹慕。

”[8]既云“金阊旅次”,则烟
水散人不为苏州人,在苏州只是旅游而已。

其二,《珍珠舶》是苏州的书商冒充烟水散人之名而作的。

(4)《梦月楼情史》,未看到原书,难以判断。

总之,烟水散人与东海幻庵居士合作的几部作品从刊刻地来看可能刊刻于苏州,与活跃于浙江的烟水散人处于不同的地域,且这几部作品尚未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说是烟水散人的著作。

此外,除《女才子书》外,其余几部内容皆有淫秽倾向。

烟水散人徐震的《女才子书》为文言所写,内容颇为雅致,与后来用白话写成的作品内容大相径庭。

小说中的才子如谢生有了佳人宋琬之后,不再娶妾,与之白头偕老,与丫鬟也无所染,对爱情忠贞不二,并非谰淫之辈,这是小说的思想境界高于艳情小说的地方。

《桃花影》中魏玉卿则艳遇不断,共娶一妻五妾。

作者对魏玉卿好色的行为进行了包庇和肯定,表现为他不断引诱妇女与之发生关系,却没有受到丝毫牵连。

不仅不受到惩罚,而且照样获取科举功名。

从这几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徐震的爱情观与后来的艳情小说显然有着较大的差异。

同时,以烟水散人的名气和地位来看,写过于艳丽的文字有损其声誉。

《女才子书》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兴趣爱好所致,而其他几部作品均是应书坊之请而作,这不像是受人尊敬的烟水散人的风格。

再说,烟水散人作《赛花铃》时,已经是鬓发皤白的老人,写文字艳丽的小说似不太可能。

如果说烟水散人后期改变了创作倾向,必须有可靠的证据证明这些作品均出自徐震一人之手,不能仅凭“烟水散人”的题署。

因此,如不能证明烟水散人为徐震一人,当然就不能说这些作品均出自徐震一人之手,作品风格前后不一致是因为他改变了创作倾向。

至于烟水散人彻底沦为为牟利丧失气节的书坊庸俗写手的结论,似乎更难以确论。

综上所述,可知署名烟水散人的作家并非嘉兴徐震一人。

真正的烟水散人为嘉兴人徐震秋涛,活动于嘉兴、松江和湖州交界的泖湖一带,写作了《女才子书》,校阅了《赛花铃》。

另外几部署名“烟水散人”作品的作家以苏州人为主,也用檇里烟水散人、鸳湖烟水散人或古吴烟水散人的名号写作,是为书坊雇请写作艳情小说或才子佳人小说的作家,创作了《桃花影》《春灯闹》《梦月楼情史》《鸳鸯配》《珍珠舶》《合浦珠》等作品。

至于古吴烟水散人的名号,则是清代乾隆年以后才出现的,是书坊啸花轩刊刻《前后七国志》时的伪托,和清初的烟水散人已没有太大的关系。

作《玉支玑》的烟水山人则是民国年间书坊醉花楼的伪托。

以上是就烟水散人的著作归属问题作的一些考辨。

由于资料的缺乏,很多问题只能推测。

在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之前,将所有署名“烟水散人”的作品统统归为徐震一人似欠妥当,很多问题还是以存疑为是。

【相关文献】
[1]杨昕.烟水散人考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
[2]林辰.烟水散人及其作品质疑[M]//杨力生.关于烟水散人、无花藏主人及其他.沈阳:春风文艺出
版社,1985.
[3]林辰.明末清初小说述录[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4]风月盟主.赛花铃[M]//古本小说集成委员会.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文革红.清代前期通俗小说刊刻考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6]杨琳.烟水散人生平著作考述[J].明清小说研究,2009(2).
[7]大塚秀高.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M].东京:汲古书院,1984(昭和五十九年).
[8]鸳湖烟水散人.女才子书[M]//古本小说集成委员会编.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