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刘长锋
江苏省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
1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
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赤壁怀古》的豪放词风; 正确理解“人生如梦”所表达的思想情绪。
2
听歌曲,说感受
从一开始,我们就在听北派著名京剧 艺术家关栋天歌唱的《念奴娇·赤壁 怀古》,听完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3
14
巩固拓展
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好不好?为 什么? C
不好。
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不能算作“风 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所以, 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 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起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 所向往的周瑜这个“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 一面。“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 刚毅果决、坚韧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 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 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
2. 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B
作者抓住江岸悬崖、陡壁、怒涛、浪花等可视性极强 的形象,描绘了惊心动魄、紧张激烈、蔚为壮观的奇 险画面。为我们营造了雄奇壮阔的意境。
3. 从眼前之景,作者生发了什么样的感慨?这 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B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赞美大好江山,抒发豪迈之情。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引出下阕的咏史怀古 (对英雄人物的描写)。
16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八个字,版本不同, “穿空”或作“崩云”,“拍岸”或作“裂岸”、 “掠岸”。试从意境创造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不强调哪种说法对错,只要分析出表达的含义 即可) C
明确:老师个人的看法是:
从表意上说“穿空”与“崩云”都写山石之高耸, “穿空”写山插入苍穹,极写其高,“崩云”写云 都被山尖创破,表现出一种动态,似乎更好。“拍 岸”或“裂岸”写出了声响,而动作的气势体现不 出来,而“掠岸”极写浪涛冲上岸,席卷岸边,气 势宏大而壮观,意境更加壮阔,表意更好。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 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 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 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 C
12
明确:
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想有所作为却又身不由己,想建 功立业却只能寄情山水。这是诗 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 愤慨,在貌似自我慰藉之辞中激 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 业的豪迈之情。
②意境:
江山如画,雄奇壮美
③人物:
周瑜奋发有为,指挥若定,大将风范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观看“火烧赤壁”截频】
④情感:
化感慨为乐观旷达
10
11
百家争鸣
对于词尾“人生(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 “‘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 感慨。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 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有什么看 法?(讨论)(根据整首词的风格,联系苏轼的生 平、思想和写作背景,发表自己的观点)
17
“强虏灰飞烟灭”中“强虏”有的版本作 “樯橹”, 你认为哪个更好?请说说理由。 C
明确:
老师倾向于认为“樯橹灰飞烟灭”比起 “强虏灰飞烟灭”来要好,因为“樯橹” 更加切题,火烧赤壁,烧毁的是曹操连在 一起的战船。《赤壁赋》中说曹操“舳舻 千里,旌旗蔽空”,写的就是战船。战船 是“樯橹”而非“强虏”。用“樯橹”更 符合赤壁之战中周瑜火烧曹军战船的历史 事实。
7
齐读下阕
4. 下阕塑造了哪两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由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B
少年得志,风流儒雅,
周瑜 年轻有为,指挥若定,
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仰慕英雄
官场失意,仕途坎坷,
苏轼 韶华不再,功业未就,
壮志未酬
感慨自己
8
5. 作者写周瑜,为什么还要写小乔? 用意何在? B
(提示:杜牧有《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 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 春深锁二乔。” 学生讨论后回答)
【热烈奔放】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舒缓】遥想公瑾当年,
【渐紧渐烈】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沉郁】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沉静,旷远】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
文本探究
1. 上阕主要写景,找出写景之句。 A
大江东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5
苏词的豪放集中体现在作者的遣词用字上。很多 评论家都认为上阕的形容词和动词用得传神,试 以“乱”、“穿”、“惊”、“拍”、“卷”为 例,说说其表达效果。每人一词即可。 B 明确: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 写出了江水之汹涌,气势之宏大;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展示了一幅阔大 的雪浪图。
18
参考:自古美人配英雄,将美女小乔与年轻有 为的大将周瑜放在一起来写,美女英雄相得益 彰;自古英雄爱美人,爱美人更爱江山。为美 人而战,其志在小;为江山而战,其志在大。 两者兼顾,自然更好地表达出了爱国之心、报 国之志。
9
6. 我们如何理解本词的豪放风格? B
①背景壮阔: 大江、千古、故垒、三国、赤壁
3
要求: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读出韵味
4
诵读,品味
1.【生】诵读,并加以评价。 2. 【师】示范读,大家边听边体会其中
的情感与韵味。
5
诵读体会本词的感情基调。【师领读】 B
【高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低徊,平。
【激昂慷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苏省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
1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
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赤壁怀古》的豪放词风; 正确理解“人生如梦”所表达的思想情绪。
2
听歌曲,说感受
从一开始,我们就在听北派著名京剧 艺术家关栋天歌唱的《念奴娇·赤壁 怀古》,听完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3
14
巩固拓展
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好不好?为 什么? C
不好。
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不能算作“风 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所以, 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 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起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 所向往的周瑜这个“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 一面。“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 刚毅果决、坚韧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 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 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
2. 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B
作者抓住江岸悬崖、陡壁、怒涛、浪花等可视性极强 的形象,描绘了惊心动魄、紧张激烈、蔚为壮观的奇 险画面。为我们营造了雄奇壮阔的意境。
3. 从眼前之景,作者生发了什么样的感慨?这 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B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赞美大好江山,抒发豪迈之情。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引出下阕的咏史怀古 (对英雄人物的描写)。
16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八个字,版本不同, “穿空”或作“崩云”,“拍岸”或作“裂岸”、 “掠岸”。试从意境创造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不强调哪种说法对错,只要分析出表达的含义 即可) C
明确:老师个人的看法是:
从表意上说“穿空”与“崩云”都写山石之高耸, “穿空”写山插入苍穹,极写其高,“崩云”写云 都被山尖创破,表现出一种动态,似乎更好。“拍 岸”或“裂岸”写出了声响,而动作的气势体现不 出来,而“掠岸”极写浪涛冲上岸,席卷岸边,气 势宏大而壮观,意境更加壮阔,表意更好。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 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 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 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 C
12
明确:
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想有所作为却又身不由己,想建 功立业却只能寄情山水。这是诗 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 愤慨,在貌似自我慰藉之辞中激 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 业的豪迈之情。
②意境:
江山如画,雄奇壮美
③人物:
周瑜奋发有为,指挥若定,大将风范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观看“火烧赤壁”截频】
④情感:
化感慨为乐观旷达
10
11
百家争鸣
对于词尾“人生(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 “‘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 感慨。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 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有什么看 法?(讨论)(根据整首词的风格,联系苏轼的生 平、思想和写作背景,发表自己的观点)
17
“强虏灰飞烟灭”中“强虏”有的版本作 “樯橹”, 你认为哪个更好?请说说理由。 C
明确:
老师倾向于认为“樯橹灰飞烟灭”比起 “强虏灰飞烟灭”来要好,因为“樯橹” 更加切题,火烧赤壁,烧毁的是曹操连在 一起的战船。《赤壁赋》中说曹操“舳舻 千里,旌旗蔽空”,写的就是战船。战船 是“樯橹”而非“强虏”。用“樯橹”更 符合赤壁之战中周瑜火烧曹军战船的历史 事实。
7
齐读下阕
4. 下阕塑造了哪两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由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B
少年得志,风流儒雅,
周瑜 年轻有为,指挥若定,
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仰慕英雄
官场失意,仕途坎坷,
苏轼 韶华不再,功业未就,
壮志未酬
感慨自己
8
5. 作者写周瑜,为什么还要写小乔? 用意何在? B
(提示:杜牧有《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 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 春深锁二乔。” 学生讨论后回答)
【热烈奔放】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舒缓】遥想公瑾当年,
【渐紧渐烈】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沉郁】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沉静,旷远】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
文本探究
1. 上阕主要写景,找出写景之句。 A
大江东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5
苏词的豪放集中体现在作者的遣词用字上。很多 评论家都认为上阕的形容词和动词用得传神,试 以“乱”、“穿”、“惊”、“拍”、“卷”为 例,说说其表达效果。每人一词即可。 B 明确: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 写出了江水之汹涌,气势之宏大;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展示了一幅阔大 的雪浪图。
18
参考:自古美人配英雄,将美女小乔与年轻有 为的大将周瑜放在一起来写,美女英雄相得益 彰;自古英雄爱美人,爱美人更爱江山。为美 人而战,其志在小;为江山而战,其志在大。 两者兼顾,自然更好地表达出了爱国之心、报 国之志。
9
6. 我们如何理解本词的豪放风格? B
①背景壮阔: 大江、千古、故垒、三国、赤壁
3
要求: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读出韵味
4
诵读,品味
1.【生】诵读,并加以评价。 2. 【师】示范读,大家边听边体会其中
的情感与韵味。
5
诵读体会本词的感情基调。【师领读】 B
【高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低徊,平。
【激昂慷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