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实践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实践性研究
在国别化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中,实践性原则是最重要的编写原则。
本文以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汉语教材《会话华语1》为例,通过教材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手段,考察了马来西亚汉语口语教材实践性的表现,并为今后的教材编写和修订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标签: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会话华语1》华语教材实践性
一、引言
教材在课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地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内容。
李泉(2006)曾把汉语教材编写原则总结为针对性、实践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等4个方面。
其中实践性是指:1.教材的所有内容要与教学对象的需要相适应;2.语言技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习得和牢固地掌握。
我们认为,口语课作为专项技能训练课,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课程中学过的内容。
因此在口语教学中,实践是最重要的;对口语教材来说,最重要的编写原则就是实践性。
尤其是在国别化教材的编写中,实践性应该看作与针对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紧密关联的最重要的编写原则。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文化的国家,其中以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为3大种族。
马来西亚以马来语为国语,马来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但也鼓励不同种族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以促进不同种族之间的和睦相处。
华语非母语者学习华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日常社交生活中与华人交流。
因此,华语教材的实践性越强,与教学对象的需求和教学目的结合得越紧密,其针对性也就越强。
而且,教材的实践性越强,其内容越贴近日常生活,也就越能提高它的趣味性。
最后,教材的实践性越强,越能促进学习者的华语习得,也就越能体现它的科学性。
因此,本文从实践性入手,对马来西亚华语教材的编写原则进行初步研究。
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University Technology Mara,UiTM)是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在马来西亚12个州设有17个校区,是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大学。
该校自1956年建校以来,就一直设有面向以马来人为主的华语非母语学生的华语选修课,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目前每个学期选修华语口语课的学生至少达到6000~7000人①。
该校原使用《华语》为本科生华语口语教材,但自本世纪初以来,开始逐步换用自编教材《会话华语》,并于2009年完成换用。
该教材在全马高校华语教材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值得对它的编写原则展开研究。
通过研究,可以促进马来西亚华语教材的编写,并对东南亚乃至整个海外华语教材的本土化、国别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目前,关于国别化汉语教材的研究已有不少,涉及到缅甸(王金英,2011)、泰国(吴峰,2012)、印尼(高志敏,2014)等,但未突出其实践性方面的研究。
刘雁(2012)、吴慧娟(2013)先后讨论了通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实用性,但针对国别化汉语教材实践性编写原则的研究并不多,仅有的研究限于日本小学生
汉语教材(全飞飞,2013)、韩国成人汉语教材(刘洋洋,2014)等。
杨建生等(2010)曾对玛拉工艺大学的汉语教材进行过一项需求分析和编写原则的研究,但其所依据的《华语》在该文发表时早已被淘汰,而且该文针对编写原则的分析也未突出实践性原则,只有一部分涉及到趣味性和本土化。
因此,本文以教材编写的实践性原则为视角,以玛拉工艺大学目前使用的初级华语口语教材《会话华语1》为对象,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面向使用者(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和针对编写者的访谈等方法,对其实践性原则的贯彻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分析其优缺点及其成因,并对该教材今后的改进方向提出建议。
该教材主要分为汉语拼音、课文和词汇表等3个部分。
课文是该教材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教材每一课内容都按学习重点——会话和生词——练习——注释的顺序来编排,系统性强。
教材的内容选择是以马来人的生活环境为主。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设计及实施步骤
本调查包括问卷和访谈2个部分,分别根据Grant(1987)和Hutchinson & Waters(1987)提出的评估原则和标准,并以实践性原则为重点进行设计。
问卷调查的对象为使用过该教材的玛拉工艺大学学生和教师。
问卷分为A、B、C、D四个部分,A为调查对象个人信息,B为对教材的整体评估,C为对教材的分段评估,D为意见和建议。
问卷分学生版和教师版,大部分内容相似,只有小部分根据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身份做了有针对性的调整。
共发出学生版66份,收回有效卷54份;发出教师版11份,收回有效卷9份。
在问卷调查实施之后,我们又结合调查结果中所反映的一些问题,对该教材四位编写者之一进行了访谈,以便进一步了解编写意图。
该访谈对象在玛拉工艺大学担任华语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已有30多年。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整体评估结果
总体来看,教师和学生对该教材的满意程度很高。
这包括学习兴趣、语言素材的真实性、体系的安排、交际活动等。
但在个别方面有一小部分的老师有意见,即各有22.2%的教师认为教材没能节省课外备课时间、教材的内容仍有不足。
也有几个部分有一些学生觉得不太满意,其中16.7%觉得难度不合适,18.5%觉得学完课本后还是对教材内容有很多疑问,11.1%觉得教材的进度太快,学起来很有压力。
2.分段评估结果
这部分包含汉语拼音、学习重点、生词和补充词语、会话、注释、练习等6个方面(见表1)。
表1:分段评估结果表
项目优点缺点
汉语拼音师生都认为对初学者非常有用。
/
学习重点大部分老师觉得学习重点有用。
27.8%的学生和11%的老师觉得可有可无。
生词和补充词语师生都认为生词非常生活化,而且翻译到位。
9.3%的学生觉得每一课的生词数量不合适,觉得有点多。
会话句子和课文的长度都非常合适。
14.8%的学生觉得课文不是从易到难,18.5%的学生常常不明白句子的意思。
注释学生可以从注释中了解华语的句式和语法。
22.2%的老师和22.2%的学生觉得注释的对象已经显而易见,不需要特别说明。
44.4%的学生觉得注释太少,有太多的东西需要老师额外讲解才能明白。
练习练习的难易度适中,老师和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教材的配套练习能够满足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
有13%的学生觉得练习太多了。
从表1可见,教材使用者对汉语拼音的实践性认可度最高,对生词和补充词语部分也很满意。
而会话和练习也是师生都较为满意的部分。
不过,在学习重点方面,师生之间有较大差异,即教师评价高而学生评价低。
对注释的实践性,学生内部的分歧也较大,但更多的是认为注释所发挥的作用还不够。
(三)针对编写者的访谈及教材分析
据编写者介绍,每一课的编写方案中,首先要决定生词的数量。
他们除了要考虑学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能掌握好的生词和跟课文内容有关的生词以外,还要配合玛拉工艺大学本科华语选修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所以每一课的生词数量必须达到20~30个,而且不包括补充词语。
第二,考虑到学生还是初学者,要用最简单的方式把要表达的内容造成对话中的句子,要设想什么内容用什么句型来表达,每组对话也限定句子的数量,平均有6~8个句子,最多也只有10~12个句子,这些句子也不能够太长、太复杂。
第三,在选定词汇的时候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环境,这
些词汇并不是最容易的,但又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再加上学生在用此教材上课的时候并不需要学习汉字,这样在词汇方面并不存在偏简单和偏难的问题,如果他们能在日常沟通中常用到这些词汇,就能更快地记住这些词汇并掌握它们的用法。
第四,把最重要的句子和生词的用法编写在注释部分,这样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比较方便,也能减少老师备课的时间。
最后一个是练习,编写者表示练习与会话是一节课中实践性最强的两个部分,学生如果能背好会话,并完成练习,基本上就已经掌握好这一课的基本内容。
练习中最基本的是替换练习,因为替换练习能够让学生掌握这个对话中最基本的句型。
华语口语课并不注重语法教学,但是通过替换练习,学生也能掌握好句型并懂得怎么运用,所以编写者并没有把太多死板的语法规则编入教材。
至于18.5%的学生反映有时不明白会话部分句子的意思,编写者认为这不是教材本身的问题,很可能是因为学生在学习会话前还没把生词记好。
其实,要在两个课时中把一整节课的内容一次性学完,这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负担。
编写者建议,为了更有效率地进行教学,可以在前一堂课先让学生回家把生词背好,下次上课时进行听写,这不仅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可以让学生复习已背好的生词。
三、改善教材的建议
本调查显示,该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相适性很高,师生都认为教材对教学非常有帮助。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和我们的分析,该教材也存在一些有待改善之处,值得在今后的修订以及其他同类教材编写中加以注意。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习重点部分,有的句子和内容对学习者的作用不太大,我们认为可以再加些常用句型,而且与其让学生去记住整个句子,不如把句子简化为句型后放在这一部分,例如:“我们去公园跑步,好吗?”可以改成“我们去(地方)(做什么),好吗?”然后学生可以通过替换练习加以了解和巩固。
而且这也有助于他们在复习时看到学习重点便可以了解这一课的重点句型。
2.练习部分,有13%的学生觉得练习太多,我们认为是练习的互动性不足造成的。
我们发现,该教材的练习可以分成6大类,但没有一类是需要与老师和同学互动的,大都是能自己独立完成以及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的。
例如:“情景会话”练习中的“You meet a new friend. What would you say to her”“课室活动”练习中的“Introduce your family to your friends”和“Talk about your best friend”等都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练习,实践性不够强,使学生对练习部分缺乏学习兴趣而导致他们觉得练习的数量偏多。
我们建议,“情景会话”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强其真实性。
“课室活动”中的介绍家庭、介绍朋友可以要求学生访谈别的同学并互相介绍各自的家人或好朋友,之后再让他们分别上讲台介绍访谈过的同学的家人或好友,这样不仅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学生之间的沟通也
会让课程变得更有趣。
3.注释部分,调查结果反映既有人认为注释“太多”,也有人认为注释“太少”,需要作一些调整。
我们认为,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内容以及在学习重点中提到的内容确实没必要在注释中重复介绍。
同时,这部分除了解释一些句子的使用情况,还应该强化句型解释这一方面。
虽然这是一本强调非语法教学的口语教材,而且有的句型在替换练习中也会出现,但我们觉得一些基本的句型和例句还可以再增加一些。
例如:助词“的”在教材第一课的补充词语和练习中已出现,而且接下来的会话、练习等部分也都出现过,但关于“的”的解释只有生词中作了简单说明,即“a p ossessive or modifying particle(aux)”,此外并无更多说明和例句,不利于学生的习得。
因此,我们觉得这种注释在初级教材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除了以上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我们也建议编写者设计一个教师手册,手册中可以推荐若干适合该课的教学法给予老师参考。
教师手册除了能够让老师知道怎么更加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也能让老师节省备课的时间。
除此之外,教师手册也可以加入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技巧、游戏和活动,这不仅能够让老师把课上得更有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四、结语
总之,《会话华语1》在总体上显示出教材内容与教学对象的需要非常相适,实践性较强,堪称国别化汉语教材中一个较为成功的范例,其编写经验值得海外汉语教材编写者借鉴。
当然,该教材在实践性的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能继续改善,将会更有利于师生双方的教与学。
注释:
①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 官网:http://.my/
index.php/en/
参考文献:
[1]Grant,N.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M].Longman,
1987.
[2]Hutchinson,T.and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高志敏.印尼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练习的调研考察——以《当代
中文》和《体验汉语》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刘雁.初级汉语口语教材的实用性考察[D].天津:天津师范大
学,2012.
[6]刘洋洋.韩国成人汉语教材实用性分析——以《汉语会话301
句》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2):137-139.
[7]全飞飞.日本小学生国别化汉语教材的编写实践[A].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3.
[8]王金英.缅甸小学本土化汉语教材建设探讨——基于五套汉语教
材自建语料库[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9]吴峰.泰国汉语教材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2.
[10]吴慧娟.论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编写的实用性原则——以《中级
汉语口语提高篇》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1]杨建生,王梅清,郑凤惜.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汉语教材的
需求分析和编写原则[J].国际汉语学报,2010:240-250.
(苏琦(SAW JEE)李柏令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