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能生活》读书笔记_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可能生活》读书笔记
这本书以无立场方法论重新分析了幸福和公正问题,试图重建一种综合中西理论优势的当代美德伦理学。

其中关于幸福的两条原则:自成目的和他人礼物,典型地表达了作者在美德伦理学上的当代推进。

翻开这本书,我不禁大为头疼,这是继《教育哲学》之后又一本略微晦涩难懂的书籍。

果然读第一遍时,毫无头绪。

尽管作者已经将重要的句子加粗,仍然在我可怜的、贫乏的理解之外,如:“任何一种‘应该’都有可能是不应该的”。

读了两遍都一头雾水,直到联系上下文时才明白,这句话是在论证规范是必须的,但它在价值上不值得尊重,重要的是人性,而不是规范。

要区分生活本来的样子和它“应该”是什么样子这就引出生活的意义。

现代社会倾向于以形式去掩盖内容,而实际上生活不是为了社会机制,而是为了生活本身的意义,社会须服务于生活。

生活以人为本,生活的本意是创造幸福,什么样的生活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作者继而提出“可能生活”这一概念。

可能生活是以“可能世界”为背景创造的。

“可能世界”是莱布尼兹以来非常重要的逻辑和哲学概念,他认为可能世界是由无数个现实组成的。

同样,可能生活是指如果一种生活是人行动所能够实现的,那么就是一种可能生活。

可能生活越多,生活也就越丰富,而生活的规范手段——伦理学从根本上只有两个问题:幸福与正义。

因为人什么都想要,一切以利益为中心。

接下来的章节论述了伦理规范的各项指标或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幸福就等于是好的生活。

如故不能追求幸福,圣湖就变得毫无意义,因而过于不幸的人有礼有自杀,尽管自杀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不明智和不允许的。

()对于可能生活,作者是这样理解的:例如某人缺乏友谊生活,我们不能认为他其实想要但假装不要友谊,因为他在主观上可能真的不想要;也不能因为我们想要因此认为他也想要。

因为一个人的生活不能衡量他人生活。

因而,某人缺乏友谊之所以是一种不幸(无论他是否意识到),是因为他作为一个人本来意味着可以获得友谊的幸福且本来可以获得这一幸福,不管一个人想不想要,但缺少一种可能生活就是缺少一种可能生活。

要论证作者提出的可能生活的合理性,作者提出了“无立场”怀疑论。

正如在导论中提出的“任何一种应该都有可能是不应该的”这一论点,例如,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应该拾金不昧,之类的句子没有被尊重的理由。

现代伦理道德规范只是确立我们行为的标准,而不是真理。

也就是说,它不一定是正确的,即使是真理,也只是相对正确。

但是,去哦们可以怀疑真理,却不能动摇真理。

任何一种立场都可以怀疑,我们依靠的就是存在。

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连续发问让人们认同他的观点,然而他的提问也是自己内心情感、态度的反映,不是存在,因而,这一方
法是由漏洞的;再如斯金纳,他的方法实质上是让人们为了另一些利益(不被惩罚)而放弃一些利益——遵守道德规范;又如现代伦理学,分析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个别行为和特定利益,所以从来都不关注人性。

作者对于现代伦理学的批判是尖锐而深刻的,集中体现在本书的附录中。

我最欣赏,也由衷赞叹的是附录一:两种罪行和闭着一只眼的伦理学。

什么样的罪行最需伦理学关注?作者提出了两种罪行:一是极端犯罪,而是疯狂犯罪。

极端犯罪例如抢银行,恐怖袭击之类,穷凶极恶,确实有着明确目的和利益取向的、头脑清醒的罪行;而疯狂犯罪则是“为罪恶而作恶”,如虐杀战俘,虐待儿童等等。

有两部关于变态心理和犯罪的电影,我很喜欢,是《枪王》和《七宗罪》,罪犯失去了理智和人性。

伦理学最应关注的当然是后者。

然而,现代伦理学在规范社会秩序,塑造令人满意的道德生活方面却非常欠缺,似乎人人都不满,似乎很少有人能做到。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可以用一件小事来说明。

如果一个学生想要他的成绩达到60分,那他自豪把目标定为80分,如果他仅仅定60分,那么很可能,他60分都考不到。

规范亦如此。

现代伦理学规范给予人们最低的要求,于是人们达不到这个要求。

没有美,善就没有意义;没有深刻的生活,规范就没有意义。

读书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